作品详情

韩愈的《师说》里有这样一句话:“句读之不

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

扶风县法门高中张琴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

2.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典型题的练习,让学生总结文言文断句的规律。

.2.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养成自觉阅读文言文的好习惯。

2.通过文言文断句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使优秀的古典文化薪火相传。

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灵活运用文言文断句方法

教学方法:练讲结合、小组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韩愈的《师说》里有这样一句话:“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句读,俗称断句,古书是没有断句的,那个时侯,读书人打开书,先用笔把它点断,要么用朱砂印泥逐句盖上。那么,如果一个人不懂得断句,读起古书来,就有可能是焦头烂额、莫名其妙、错误百出。甚至闹出笑话。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断句趣话:

请给下面这句话加上标点,要求:主人流露出天虽然下雨了,但是,他并不想留下客人。客人说出的话表达的意思则是,天下雨了,主人得把他留下来。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鼓励学生大胆做题,老师公布答案,分析断句的重要性。)

主: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客: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其他:1.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2.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3.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延伸:断句不光有趣,有时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唐代杜牧的《清明》一诗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但如果停顿的地方有变化,它也变成一首词,有没有哪位同学来变一下呢?

【诗】【词】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时节雨,

路上行人欲断魂。纷纷路上行人,

借问酒家何处有?欲断魂。

牧童遥指杏花村。,借问酒家何处?

有牧童,

遥指杏花村

的确,停动的不同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正是文言文断句的妙处体现。

二.考纲分析

从以上例子可见,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功,

考纲要求:

1.要求对一段课外文言文的全文或部分断句,并回答有关问题

2.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综合考查学生文言基本功,使之读懂文言语段,准确断句。

学习目标:掌握文言文断句的方法

误区提醒:一忌:一步到位二忌:脱离文意

三.知识点复习——文言文断句方法:

断句方法一:寻找主干定句读

1.找到句子中的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等

2.利用句子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断句。

例1.给下列短文断句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附答案: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译文:雕刻的技巧往往是,鼻子不如刻得大一点,眼睛不如刻的小一点。鼻子刻大了,可以雕刻小;雕小了,就无法加大了。眼睛刻小了,可以修大;刻大了,就无法改小。办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做哪些以后可以恢复挽回的事情,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了。

【主旨】这则寓言告诫人们,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留有余地,努力掌握事物的规律。

断句方法二:寻找虚词定句读

2.常在句尾:也、矣、欤(与)、邪(耶)、焉、哉、乎。

3.叹词如:嗟夫、呜呼、若夫等构成独词句,前后都可断开。

例2.给下列短文断句。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附答案: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②.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注:①蒙鸠:一种善于筑巢的小鸟。②苇苕(tiáo):芦苇的穗

断句方法三:找对话的起止点。如“曰”“云”“者”“也”“而已”“矣”等。

例3:请用斜线(/)给下面一段话断句

上(刘邦)尝从容与信(韩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附答案:刘邦曾经随便与韩信论及各位将领才能的大小.认为他们的才能各有高低.刘邦问:“像我,能统帅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带十万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呢”韩信回答:“像我,越多越好.”刘邦笑道:“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那(你)为什么被我捉住”韩信说:“陛下不善于带兵,但善于统领将领,这就是韩信我被陛下捉住的原因了。”

断句方法四:借助修辞和对应句式定句读

文言文常用排比、对偶、顶真、反复等修辞方法,且句式整齐。前后呼应,形式对应,内容关联(句意或对比,或并列,或总分)

例4.给下面文段断句

(1)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

附答案:

孙子说:所有的用兵方法当中,保全一个完整的、没有被严重破坏的敌国而又使他屈服是上策,如果不能做到,再采取战争毁灭手段;同理,对于敌国的有生力量军、旅、卒、伍,如果能全部收降才是上策,如果不能做到,才考虑战争手段攻灭之。所以百战百胜,并不是最好的用兵之法;不用战争手段而降服对手,才是最好的用兵之法。

译文:

(2)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附答案: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译文:所以,预见胜利有五个方面:能准确判断仗能打或不能打的,胜;知道根据敌我双方兵力的多少采取对策者,胜;全国上下,全军上下,意愿一致、同心协力的,胜;以有充分准备来对付毫无准备的,胜;主将精通军事、精于权变,君主又不加干预的,胜

断句方法五:

懂文史,定句读。文言文中的文史知识,包括人名,地名,官名,年号,谥号等,断句时可以参考。

高考对接:

下面是2017年全国高考试题文言文断句题,请同学做一下: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xǐ)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答案: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四.断句方法总结:

4.借助固定句式

5.借助文史知识

6.借助修辞、对仗句式

7.借助句子关系

总之,要在细心,耐心的基础上,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五.课堂练习

给下列文言文断句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zè)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匡衡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六.课堂总结文言文断句规律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反复练。

七.课后作业

1.熟记断句规律,准确断句。

2.完成教辅书课时针对练第1.2.3题

八.教后反思;

文言文断句题是近几年高考的新宠,每年必考,但学生往往对语段内容理解有误差,导致断句出现错误,这节课,我主要从断句规律入手,深入浅出,学生自己体会,找技巧,想方法,总结规律,教学效果好。今后在教学中一定要勇于实践,善于总结规律,让自己教的轻松,让学生学得感兴趣、

THE END
1.高中英语完形填空12篇(全文)此外, 完形填空是具有完整内容且按照一定思路发展的文章, 各段及各句之间都有逻辑上的必然联系, 因此还要注意把握文章发展的基本线索, 搞清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答题时, 考生首先要树立起语篇概念, 抓住文章主题思想, 理清其结构布局, 明辨句子之间以及段落之间的关系, 利用句与句、句群与句群之间的逻辑https://www.99xueshu.com/w/ikeyadmxqxon.html
2.冷静期千万不要联系怎么挽回如何挽回冷静期的人?而不是让他们陷入冷暴力。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后,你们之间仍然没有人主动联系,所以你们的关系很可能会https://edu.iask.sina.com.cn/jy/fZYXyqQSSB.html
3.2016年国考行测真题及答案第157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适用本章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前款规定以外的民事案件,当事人双方也可以约定适用简易程序。D项符合。 故本题答案选D. 4.【解析】A.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相关行业规定,衣物丢失,应给予消费者https://cjxy.zwu.edu.cn/94/f1/c5301a103665/page.htm
4.条件关系和因果关系,原因和理由的区别因果和条件关系的区别条件关系:分句之间的关系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偏句提出一种真实或假设的条件,正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 因果关系:正句和偏句之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的句子。偏句说明原因,正句说明结果。一般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因果复句分为说明因果句和推论因果句两类。 https://blog.csdn.net/jinselizhi/article/details/104659353
5.2023国考:紧抓“关联”,巧解言语公务员考试网言语表面上考查的是对字词句意思的解读,实则是要通过意思的解读厘清句子之间背后的逻辑。而文段中的关联词本身就可以很客观地起到提示句子逻辑关系的作用,因此作答言语题目时,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它们,今天图图就来带大家感受下关联词在言语题目中的妙用。 https://www.huatu.com/2022/0812/2551511.html
6.挽留感情的句子挽留感情的句子 情感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感情的挽留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话题。面对分手和离别,很多人希望能够挽回感情,找到合适的方式和句子来表达自己的心意,从而重新建立联系和修复关系。本文将探讨挽留感情的句子以及它们背后的心理学原理和实践经验。http://www.hzlizhi.com/dianshijujingdianyulu/23094.html
7.如何进行外贸英译中(二)词汇篇第二章 外贸英译汉词语翻译 词语是最基础的一个翻译单位。词语的处理是否恰当关系到句子、段落乃至整个文章的翻译质量。下面,介绍外贸英译汉过程中词语翻译的方法。 1如何选词 我们知道,外贸英语中除了专业术语、专有名词和一些套语外,大部分是常用词。这https://www.ahybfy.com/zh/news/2016/0927/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