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脊: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9.12.15

生字词

第一课《春》朱自清

嗡(wēng):1.〔~子〕京二胡,胡琴的一种。2.象声词:飞机~~响。蜜蜂~~地飞。

卖弄(màinòng):炫耀、夸耀或骄傲地显示。

喉咙(hóulóng):泛指喉腔。

应和(yìnghè):对一种言行表示呼应,附和。

嘹亮(liáoliàng):声音清晰圆润而响亮。

烘托(hōngtuō):1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彩点染轮廓外部,使物像鲜明。2陪衬,使明显突出。

静默(jìngmò):1人不说话,不出声音。2恭敬庄严地肃立,多表示哀悼。

风筝(fēngzhēng):一种玩具,用一张轻质材料铺粘在框架上,通常还带一条起平衡作用的尾穗,以便在一根长线牵连下,飘扬空中。

抖擞(dǒusǒu):形容精神振奋,饱满。

健壮(jiànzhuàng):健康强壮。

呼朋引伴(hūpéngyǐnbàn):意思是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huāzhīzhāozhǎn):招展:迎风摆动的样子。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

第二课《济南的春天》老舍

镶(xiāng):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上或加在另一物体的周边:~牙。~嵌。~边。

单单(dāndān):指仅仅;唯独;从一般中突出个别的人或事物。

安适(ānshì):安闲舒适。

着落(zhuóluò):1.事情有归宿、有结果。2.依托;靠头;指靠。

慈善(císhàn):对人关怀而有同情心;仁慈而善良。

肌肤(jīfū):肌肉皮肤。

秀气(xiùqì):言谈文雅,举止优美。

宽敞(kuānchǎng):宽阔;宽大。

贮蓄(zhùxǜ):储存,积聚,指储存的物品,把节约下来或暂时不用的钱存起来。多指存到银行里,或放在仓库里。也指积存的钱。

澄清(chéngqīng):1.清亮;清澈2.显示事实真相;消除混乱或模糊之处3.杂质沉淀下来,液体变清。

空灵(kōnhlíng):灵活而无法捉摸。

地毯(dìtǎn):常由羊毛织成的一种重厚的机织或毡合织物,铺于地面。

第三课《雨的四季》刘湛秋

蝉(chán):1.昆虫,种类很多,雄的腹面有发声器,叫的声音很大:~联。~蜕。~韵(蝉鸣)。寒~。金~脱壳。2.古代的一种薄绸,薄如蝉翼:~纱。

花苞(huābāo):花未开放时包着花朵的变态叶片。

娇媚(jiāomèi):1.撒娇讨人喜欢的样子2.仪容甜美具有魅力。

棱镜(léngjìng):一种由两两相交但彼此均不平行的平面围成的透明物体,用以分光或使光束发生色散。

粗犷(cūguǎng):粗鲁强横,粗率豪放,如自然生长般未经修饰。

睫毛(jiémáo):眼睑边缘上的毛发;眼睑边缘上的[一根]毛。

衣裳(yīshāng):衣服的通称。

铃铛(língdang):专指因受外力摇晃而发声的铃。

端庄(duānzhuāng):端正庄重。

静谧(jìngmì):指安静,形容静寂无声或形容忧愁的模样,亦是诗歌中升华心境的一种“静”的境界。

屋檐(wūyán):房子顶部的边缘部分,即房檐。

凄冷(qīlěng):1.凄清寒冷;2.凄凉冷落。

化妆(huàzhuāng):用化妆品修饰容貌。

草垛(cǎoduò):存放草类(如谷类植物、稻草或干草)的露天的长垛或长堆,并经常覆以茅草顶用以防潮。

绿茵茵(lǜyīnyīn):意思是青草茂密浓厚。

咄咄逼人(duōduōbīrén):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第五课《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瘫痪(tānhuàn):1.身体任何部位运动的或感觉的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可见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以及神经系统其他一些疾病2.比喻机构涣散、混乱,不能正常工作

暴怒(bāonù):1.大怒。狂暴的和不受控制的愤怒,常伴有狂骂。2.亦形容水势凶猛激荡。

沉寂(chénjì):1.非常寂静2.杳无音讯

侍弄(shìnòng):(1).整治;料理;(2).喂养;(3).摆弄。

捶打(chuídǎ):反复打击。

憔悴(qiáocuì):指黄瘦;瘦损;瘦弱无力脸色难看的样子。

央求(yāngqiú):恳求;乞求。请求别人宽恕自己的错误;有时可以比喻这个人非常有礼貌。

絮叨(xùdāo):多言,唠叨。也作絮叨叨、絮絮叨叨。

诀别(juébié):指无会期的离别;死别。

淡雅(dànyǎ):1.[颜色花样]素净雅致。2.(花草等的香气)清淡。

高洁(gāojié):高尚纯洁。

烂漫(lànmàn):1、颜色鲜明而美丽。例词:山花~2、坦率自然,毫不做作。例词:天真~

翻来覆去(fānláifùqù):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喜出望外(xǐchūwàngwài):望:希望,意料。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褒义)

第六课《散步》莫怀戚

信服(xìnfú):相信,佩服。

分歧(fēnqí):1.亦作“分岐”。离别。2.分叉。3.差别;不相一致。

取决(qǔjué):由某人、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

两全(liǎngquán):顾全双方;成全两个方面。

粼粼(línlín):形容水流的清澈或石的明净。

各得其所(gèdéqísuǒ):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第七课《散文诗二首》

蒂(dì):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花~。瓜~。~芥。根深~固。

梗(gěng):1.植物的枝或茎:菜~子。2.直,挺立:~着脖子。3.正直,直爽:~直。

4.阻塞,妨碍:~塞(sè)。~阻。心肌~死。5.大略:~概。6.有刺的草木:~榆(刺榆)。

匿笑(nìxiào):暗中偷笑;掩口暗笑。

沐浴(mùyù):(1)洗澡,洗浴。(2)比喻受润泽:每朵花,每棵树,每根草都~在阳光里。(3)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他们~在青春的欢乐里。

祷告(dǎogào):宗教徒向神求保佑。

姊妹(zǐmèi):一是指姐姐和妹妹,又指兄弟姐妹;二是指对年辈相当的女性的通称,三是指称妓女。

亭亭(tíngtíng):指耸立;高貌;明亮美好貌。

徘徊(páihuái):指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遮蔽(zhēbì):遮挡;拦挡。

心绪(xīnxù):心思;心情(多就安宁或紊乱说)。

流转(liúzhuǎn):1.流落转徙2.流通周转

荫蔽(yīnbì):①(枝叶)遮蔽;②隐蔽。

第九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窜(cuàn);1.乱跑,逃走(用于敌军、匪徒、野兽等):~犯。~扰。~逃。~踞。流~。抱头鼠~。2.放逐:~逐。3.修改文字:~改。~定(删补改定)。点~(删减涂改)。

觅(mì):找,寻求:~食。~取。寻~。搜~。

跪(guì):两膝着地,腰和股都伸直。

拗():[ǎo]弯曲使断,折:竹竿~断了。[ào]不顺,不顺从:~口。~口令。[niù]固执,不驯顺:执~。~不过他。

确凿(quèzáo);真实;确实

轻捷(qīngjié):动作轻快敏捷。

云霄(yúnxiāo):1.云块飘浮的高空2.旧时比喻极高的地位

倘若(tǎngruò):用在偏正复句的偏句中,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假使。多用于书面语。

鉴赏(jiànshǎng):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

啄食(zhuóshí):[指鸟]用嘴取食。

和蔼(héǎi):性情温和,态度可亲。

恭敬(gōngjìng):指严肃、端庄有礼貌。

质朴(zhìpǔ):朴素;淳朴。

博学(bóxué):知识渊博。

渊博(yuānbó):精深而广博。

倜傥(tìtǎng):形容洒脱;不拘束。

淋漓(línlí):1.液体湿湿地淌下,即流滴的样子。2.形容痛快。

盔甲(kuījiǎ):是人类在武力冲突中保护身体的器具,也叫甲胄、铠甲。

绅士(shēnshì):1旧时在地方上有财有势或得过一官半职的人,以地主和退职官僚居多。2行为优雅有礼的男士。

人迹罕至(rénjìhǎnzhì):罕:少。人很少到的地方。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人声鼎沸(rénshēngdǐngfèi):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

第十课《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

捡(jiǎn):拾取:~拾。~东西。

感慨(gǎnkǎi):心灵受到某种感触而慨叹(感慨不已)。

搓捻(cuōniǎn):将线、纸等揉捏成条状物。

绽放(zhànfàng):植物的皮、壳等裂开,花儿开放,也比喻人们的笑脸。

争执(zhēngzhí):各持己见、互不相让地争论。

惭愧(cánkuì):1.因有缺点﹑错误或未能尽责等而感到不安或羞耻;2.感幸之词。意思是多谢﹑难得﹑侥幸。客气的说法。

悔恨(huǐhèn):对过去的事后悔怨恨。

激荡(jīdàng):受到冲击而动荡。

奥秘(àomì):深奥莫测的秘密;奥妙;隐秘。

拼凑(pīncòu):将零碎的东西放在一起。

企盼(qǐpàn):盼望;希望。

截然不同(jiéránbùtóng):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疲倦不堪(píjuànbùkān):倦:疲倦,劳累。不堪: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疲乏,不能忍受。

小心翼翼(xiǎoxīnyìyì):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不求甚解(bùqiúshènjiě):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贬义)

混为一谈(hùnweíyītán):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恍然大悟(huǎngrándàwù):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油然而生(yóuránérshēng):汉语词语,也是成语,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油然:自然而然地。

美不胜收(měibùshèngshōu):胜:尽。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第十一课《窃读记》林海音

抵达(dǐdá):到达目的地。

尴尬(gāngà):1.处于两难境地无法摆脱2.行为、态度不正常的。

难堪(nánkān):指困窘;尴尬。

俯视(fǔshì):1.从高处往下看2.从高处或居高临下的地方向下看。

狼狈(lángbèi):1.二兽名。狈是传说中一种似狼的野兽。2.喻指恶人。3.喻艰难窘迫。4.急速,急忙。5.喻互相勾结。6.喻互相配合。8.困顿疲惫貌。9.破敝不整貌。

原谅(yuánliàng):对过失、错误等宽恕谅解。

贪婪(tānlán):对财物、钱等充满非同寻常的强烈欲望。

弹簧(tánhuáng):用弹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

自卑(zìbēi):低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

畅销(chàngxiāo):指商品因受欢迎而销路广,卖得快。

诅咒(zǔzhòu):原指祈求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现指咒骂

惨淡(cǎndàn):1.光线暗淡。2.[筹划、构思等]艰苦地;苦费心力地。3.悲惨凄凉。

威风凛凛(wēifēnglǐnlǐn):威风:威严的气概;凛凛:严肃,可敬畏的样子。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褒义)

众目睽睽(zhòngmùkuíkuí):睽睽:张目注视的样子。许多人争着眼睛看着。指在广大群众注视之下。

煞有介事(shàyǒujièshì):原是江浙一带的方言。指装模作样,活象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像很了不起的样子。(贬义)

废寝忘食(fèiqǐnwàngshí):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褒义)

饥肠辘辘(jīchánglùlù):饥肠:饥饿的肚子;辘辘:车行声。肚子饿得咕咕直响。形容十分饥饿。

第十三课《纪念白求恩》毛泽东

冀(jì):1.希望:~求(希望得到)。~幸。~望。~希。2.中国河北省的别称。3.姓。

殉职(xùnzhí):指的是某个职务人员因为公务事而死亡,是一个褒义词。

动机(dòngjī):促使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念头。

狭隘(xiáài):基本含义是指不宽阔,现在更多的引申为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宏大宽广。

极端(jíduān):形容词、名词。指事物发展的端点状态,两个最高峰,两个互为对立的方面。

热忱(rèchén):热心;热衷;热诚,热情的、慷慨的、热诚的或富于同情心的性质或状态。

冷清(lěngqīng):冷落寂寞;冷静而凄凉。

纯粹(chúncuì):指不搀杂其它成分的;无搀合物的;不含添加、替代或异质物质的。

佩服(pèifú):钦佩;信服。是由于对方具有某种优秀品质而产生的主观情感。

高明(gāomíng):见解独到不同凡人,或技艺高超。

鄙薄(bǐbó):1、指轻视;看不起;2、浅略微薄(多用谦辞)。3.轻视;厌弃。4.指相貌猥琐,不厚重。

出路(chūlù);1.关闭的地方或空间向外的通道2.能够向前发展的途径;摆脱逆境的门路,前途3.商品的销路。

拈轻怕重(niānqīngpàzhòng):指接受任务时拣轻的担子挑,怕挑重担。(贬义)

漠不关心(mòbùguānxīn):漠:冷淡。态度冷淡,毫不关心。(贬义)

麻木不仁(mámùbùrén):不仁:没有感觉。肢体麻痹,失去知觉。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贬义)

精益求精(jīngyìqiújīng):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

见异思迁(jiànyìsīqiān):迁:变动。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贬义)

第十四课《植树的牧羊人》让乔诺

栋(dòng):1.房屋的脊檩,喻能担负重任的人:~梁。~宇。画~雕梁。2.量词,指房屋:一~房子。

拣(jiǎn):1.挑选:挑~。~择。~选。挑肥~瘦。2.同“捡”。

戳(chuō):1.用硬物尖端触击,刺:~穿。2.因猛触硬物而受伤或损坏:~伤。~了手。

3.竖立,站立:把棍子~住。4.图章:~记。盖~子。

慷慨(kāngkǎi):大方;不吝啬。

帐篷(zhàngpéng):用帆布或其他材料做的折叠式住处。

废墟(fèixū):城镇、市街或房舍遭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芜地方。

坍塌(tāntā):崩塌。

呼啸(hūxiào):(风)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滚烫(gǔntàng):很烫

张扬(zhāngyáng):声张宣扬。

溜达(liūdá):也作蹓跶。闲逛;漫步。

酬劳(chóuláo):1.用钱物酬报答谢出过力的人2.酬谢的钱物。

硬朗(yìnglǎng):指身体健壮、强硬有力、敢于担当。

水渠(shuǐqú):人工挖掘的渠道。

流淌(liútǎng):液体流动。

光秃秃(guāngtūtū):形容没有草木、树叶、毛发等盖着的样子。

不毛之地(bùmáozhīdì):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刨根问底(páogēnwèndǐ):比喻追究底细。

沉默寡言(chénmòguǎyán):沉默:不出声;寡:少。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第十五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

灼(zhuó):1.烧,炙:~热。~伤(烧伤)。焦~。心急如~。2.明白透彻:真知~见。

3.鲜明:~~。~亮。~然。

扒():[bā]1.抓住,把着:~车。~墙头儿。2.刨开,挖:~坑。~堤。3.剥,脱:~皮。~掉伪装。4.拔:勿剪勿~。5.拨动:~拉。~开草棵。[pá]1.用耙搂,聚拢:~草。

2.搔,抓:~痒。3.炖烂,煨烂:~羊肉。

趴(pā):通常指肚子向下卧倒或身体向前靠在东西上。

酷热(kùrè):极热。多指天气。

厌倦(yànjuàn):对某种活动失去兴趣,不愿继续做。

附和(fùhè):随着别人说或做。

突兀(tūwù):专有名词,指的是猝然;突然。

怦怦(pēngpēng):拟声词,形容心跳的声音。多描写人干了错事后紧张不安的情绪。

嘲笑(cháoxiào);讽刺挖苦别人。

晕眩(yūnxuàn):眩晕。感觉本身或周围的东西在旋转。眼睛昏花。

哭泣(kūqì):有声称哭,无声称泣;泛指小声地哭。

呻吟(shēnyín):指因痛苦而发出的声音。

恍惚(huǎnghū):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

暮色(mùsè):黄昏时的天色。

安慰(ānwèi):安顿抚慰。用欢娱、希望、保证以及同情心减轻、安抚或鼓励。

凌乱(língluàn):杂乱而无条理。

惊讶(jīngyà):惊异;惊奇。

畏惧(wèijù):害怕;恐惧。

参差不齐(cēncībùqí):差:长短、高低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

哄堂大笑(hōngtángdàxiào):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褒义)

惊慌失措(jīnghuāngshīcuò):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贬义)

第十七课《猫》郑振铎

逗(dòu):1.停留:~留。~号。2.引,惹弄:~哏。~引。~人。~笑儿。

缕(lǚ):1.线:千丝万~。不绝如~。2.泛指线状物。

倚(yǐ):1.靠着,~靠。~赖。~傍。~托。~重。2.仗恃:~势。~恃。~仗。3.偏,歪:不偏不~。4.随着,和着:“使慎夫人鼓瑟,上自~瑟而歌”。

妄(wàng):1.胡乱,荒诞不合理:轻举~动。胆大~为。~自尊大。~图。狂~。~想。

2.非分的,不实的:姑~听之。~自菲薄。~作主张。

消耗(xiāohào):消散损耗。今多指因使用或受损而逐渐减少。

忧郁(yōuyù):忧伤郁结;忧虑烦闷。

懒惰(lǎnduò):1.偷懒;不喜欢费体力或脑力2.不勤快

怂恿(sǒngyǒng);从旁劝说鼓动。

安详(ānxiáng):形容词。指从容不迫;稳重。有安静祥和之意。多用于形容人的状态。

乞丐(qǐgài):1.乞求;请求2.专靠要饭要钱过活的人

预警(yùjǐng):事先发出警报。

怅然(chàngrán):失望;不痛快的样子或精神不集中,情志迷乱,不能把握自己而失其主张。

蜷伏(quánfú):指躯体伏卧;引申为屈服﹐驯服。

叮嘱(dīngzhǔ):叮咛,再三嘱咐。

惩戒(chéngjiè):1.惩罚以示警戒2.以前失为戒

悲楚(bēichǔ):指内心十分悲痛;悲哀痛苦。

断语(duànyǔ):作结论的话;断定的话。

冤枉(yuānwàng):1.没有事实根据,给人加上恶名2.无辜的人被诬指为有罪,无过错的人受到指责。3.不值得;吃亏。

虐待(nüèdài):用狠毒残忍的手段对待人。

芙蓉鸟(fúróngniǎo):

畏罪潜逃(wèizuìqiántáo):犯罪后害怕被制裁而逃走。畏罪:犯了罪怕被制裁。

第十八课《鸟》梁实秋

栅栏(zhàlán):用竹、木、铁条等做成的阻拦物。

圆润(yuánrùn):1、指技法圆熟流利。2.指物之表面光滑润泽。3.指声音滑利甜润。

旭日(xùrì):初升的太阳。

杜鹃(dùjuān):1.杜鹃属的一种鸟,体长约15厘米,体背尾部均黑色,体下面白色、杂有深色横条纹,脚黄色,常把卵下到别的莺鸟巢里2.一种常绿或落叶灌木,叶子椭圆形,花多为红色。供观赏。也叫杜鹃花

酸楚(suānchǔ):苦楚;悲痛。

白昼(báizhòu):白天。

俊俏(jùnqiào):指漂亮;美丽;形容人俊秀俏丽。

胸襟(xiōngjīn):指心情、志趣、抱负等。

干瘪(gānbiē):指干枯收缩;不丰满。形容文辞等内容贫乏而枯燥。

丰腴(fēngyú):形容人体态丰满;(土地)丰饶;丰富。

臃肿(yōngzhǒng):1.痈疽;肌肉肿胀2.形容物体粗大笨重3.过度肥胖或肥大,转动不灵。4.指机构庞大,调度不灵

顾盼(gùpàn):观看,左顾右盼;回视,眷顾。

迷惘(míwǎng):指因困惑而不知所措。

魁梧(kuíwú):躯干高大;强壮粗大。

蓦然(mòrán):忽然;猛然。

料峭(liàoqiào):容微微寒冷,多指刚入春时的寒冷。

战栗(zhànlì):形容竭力克制因过分激动而引起的颤抖或因恐惧、寒冷而颤抖,发抖、哆嗦。

蓬松(péngsōng):形容毛发、蒿草等物松散开来的样子。

不暇(bùxiá):没有空闲,来不及。

据为己有(jùwéijǐyǒu):将别人的东西拿来作为自己的。

孤苦伶仃(gūkǔlíngdīng):伶仃:孤独,没有依靠。孤单困苦,没有依靠。

第十九课《动物笑谈》康德拉劳伦兹

敛敛(liǎn):1.收拢,聚集:~钱。~足(收住脚步,不住前进)。~容。~衣(用收集来的碎布制成的衣)。收~。聚~。2.征收:横征暴~。3.收束,约束:~迹。~手(a.缩手,表示不敢恣意妄为;b.拱手,表示恭敬)。~袂(整理衣袖,表示敬服)。~抑。~步。

哺乳(bǔrǔ):用母乳喂养。

羞怯(xiūqiè):害羞或胆怯。

写照(xiězhào):1.画人的肖像2.描写刻画。

匍匐(púfú):指爬行或爬。

原委(yuánwěi):事情的始末。

鹦鹉(yīngwǔ):广泛分布于热带地区的许多属于鹦形目(Psittaciformes)的对趾足鸟,头圆,具有特别粗壮、弯曲而且有蜡膜的尖钩喙,上嘴大,常有羽冠,羽毛鲜艳多彩,能模仿人说话。

温驯(wēnxùn):温和驯顺。

禁锢(jìngù):1束缚;强力限制2关押;监禁

滑翔(huáxiáng):指物体不依靠动力,只利用空气的浮力在空中飘行。

余晖(yúhuī):1.傍晚的阳光。2.充足的光辉。3.比喻天子恩泽。

俯冲(fǔchōng):指以很大的角度高速向下冲。

柠檬(níngméng):常绿小乔木,叶子长椭圆形,质厚,花单生,外面粉红色,里面白色。果实长椭圆形或卵形,两端尖,果肉味极酸,可制饮料,果皮黄色,可提取柠檬油。

怪诞不经(guàidànbùjīng):怪诞:离奇古怪;不经:不合常理。指言语奇怪荒唐,不合常理。

大相径庭(dàxiāngjìngtíng):径:小路;庭:院子;径庭:悬殊,偏激。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神采奕奕(shéncǎiyìyì):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褒义)

第二十一课《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笨(bèn):1.不聪明:~人。~拙。~伯(a.傻瓜,愚蠢的人;b.肥大的人)。愚~。

2.不灵巧:嘴~。~口拙舌。~鸟先飞。3.粗重,费力气的:~重。~活。粗~。

赐(cì):1.给,旧时指上级给下级或长辈给小辈:~予。~死。赏~。恩~。

2.敬辞:请~教。希~函。3.赏给的东西,给予的好处:厚~。受~良多。

聘(pìn):1.访问:~问(古代指代表国家访问友邦)。通~。~使往来。2.请人担任职务:~书。~用。~请。招~。3.定婚或女子出嫁:~礼(彩礼)。~金。~姑娘。

炫耀(xuànyào):从各方面(多指金钱、权力、地位等)特意强调自己(略带夸大自己,看轻别人的意思)。泛指夸耀。

称职(chènzhí):才能与职位相称。

愚蠢(yúchǔn):愚笨无知。

现款(xiànkuǎn):可以当场交付的货币。

妥当(tuǒdàng):稳妥适当地。

理智(lǐzhì):一个人用以认识、理解、思考和决断的能力。

呈报(chéngbào):敬词,呈文上报。

钦差(qīnchāi):旧指皇帝特命去外地办事的官吏。

滑稽(huájī):形容一个人语言、动作等的幽默诙谐,引人发笑。

圈定(quāndìng):画圈选定(人选、范围等)。

狡猾(jiǎohuá);诡诈不可信,狡诈刁钻。

陛下(bìxià):对君主的尊称。

爵士(juéshì):1.欧洲君主国的最低爵位,不世袭,不在贵族之列2.领有爵士头衔的人。

头衔(tóuxián):指官衔、学衔等称号。

勋章(xūnzhāng):授给有功者的荣誉证章。

袍子(páozǐ):表示或标志某一行业、等级或职务的装束。

不可救药(bùkějiùyào):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贬义)

骇人听闻(hàiréntīngwén):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贬义)

随声附和(suíshēngfùhè):和:声音相应。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

第二十二课《诗二首》

焚(fén):烧。

溅(jiàn):液体受冲击向四外飞射:水花飞~。

缥缈(piāomiǎo):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镀金(dùjīn):最初是指在器物的表面镀上一层薄薄的金子。后来,亦用来比喻人到某种环境中去深造或锻炼只是为了取得虚名。

闪烁(shǎnshuò):1.光亮晃动不定、忽明忽暗2.说话隐晦躲闪,不肯明确说出。

港湾(gǎngwān):人工修建或天然形成的用于泊船的海湾、河港。

第二十三课《女娲造人》袁珂

揉(róu):1.用手来回擦或搓:~擦。~搓。~眼睛。2.团弄:~面。~泥球。3.使木弯曲:~轮(使木弯曲制作车轮)。“~木为耒”。4.古同“柔”,使降顺。

荒凉(huāngliáng):荒芜冷落。形容旷野无人的景况。

寂寞(jìmò):冷清孤单;清静

蓬勃(péngbó):繁荣,旺盛。

澄澈(chéngchè):清澈,水清见底。

掺和(chānhuo):掺和,混杂。犹言参与、插手。

非凡(fēifán):.出色的或突出的

气概(qìgài):名词,意思是正直豪迈的态度,或者在某种活动中或生存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态度、举动或气势。

灵敏(língmǐn):1.具有容易受影响或受感动的能力;能够显示微小差别2.头脑机敏

泥潭(nítán):通常为暴风雨所留下的小污水坑。

绵延(miányán):有连续不绝和弥漫延续等义。一直延续到完结,中间未曾间断(多用于形容山,如:绵延的山径/群山绵延千里)。

神通广大(shéntōngguǎngdà):神通:原是佛家语,指神奇的法术。法术广大无边。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褒义)

灵机一动(língjīyīdòng);灵机:灵活的心思。急忙中转了一下念头(多指临时想出了一个办法)。褒义

眉开眼笑(méikāiyǎnxiào):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第二十四课《寓言四则》

雕像(diāoxiàng):用材料经过特殊工艺,雕塑出各种像的一种作品。

庇护(bìhù):袒护;掩护。

爱慕(àimù):喜欢羡慕。

虚荣(xūróng):虚幻的荣耀。

较量(jiàoliàng):通过比赛或打仗等方式分出双方高低上下。

凯歌(kǎigē):1.得胜时所唱的歌2.歌唱胜利。

杞人忧天(qǐrényōutiān):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贬义)

文学常识

(1)《春》的作者是朱自清,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字佩弦,号秋实,江苏东海人。主要作品有散文《荷塘月色》《背影》等。

(2)《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作家”的称号。

(3)《雨的四季》的作者刘湛秋,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

(7)《金色花》是印度(国别)作家泰戈尔写的,他的主要诗集有《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

(8)《荷叶·母亲》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当代作家,诗人。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樱花赞》《寄小读者》。

(9)《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是由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10)《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及杂文集《热风》《坟》《且介亭杂文》

(11)《再塑生命的人》作者海伦·凯勒,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美国女作家,教育家。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再塑生命”的字面含义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课文含义是:莎莉文老师对我启迪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她是“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之情。其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带给世人强烈的震撼。文中作者的家庭教师是安妮-莎莉文。

(12)《窃读记》选自《英子的心》,作者林海音,台湾苗栗人,现当代作家,她创作的小说《城南旧事》被改编成电影并获得诸多奖项。

(13)《论语》十二章。《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14)《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所写。毛泽东,字润之,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

(15)《植树的牧羊人》作者让·乔诺,法国作家,电影编剧。

(16)《走一步,再走一步》选自《心理学与成长》,作者莫顿·亨特,美国作家,心理学家。

(17)《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作者是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和军事家,题目中的“诫”是告诫,劝勉的意思。

(18)《猫》的作者郑振铎,现代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20)《动物笑谈》的作者是康拉德·劳伦兹,奥地利(国别)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代表作有《所罗门王的指环》《狗的家世》。获得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1)《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郭沫若对其作品予以高度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22)《皇帝的新装》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代表作有:《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夜莺》、《海的女儿》、《拇指姑娘》等。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23)《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现代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戏剧《屈原》《虎符》等。

(一)《观沧海》(曹操)

1.《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4.《观沧海》一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5.《观沧海》一诗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6.《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1、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三)《次北固山下》(王湾)

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天净沙·秋思》中写农村晚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4.该曲的主旨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五)《<论语>十二章》

2、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5、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7、表达对远方朋友到来的喜悦之情,《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8、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0..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1.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2.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六)《峨眉山月歌》(李白)

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游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七)《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八)《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写自己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等同情,对早日评定安史之乱等渴望等诗句是: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九)《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1、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句子是: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2、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诗句是: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十)《秋词》刘禹锡

1.诗中能够表现诗人昂扬奋发的创作精神的句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诗中体现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独创新视角的句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3.诗中运用鲜明的对比来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4.诗中描写秋天美景的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5.诗中热情歌颂秋天的句子:我言秋日胜春朝

6.白居易有诗云:“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断肠是秋天。”极言秋之悲凉,本诗中与之情调相反的句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7.诗中能够表现作者推陈出新,赋予秋天新内涵的句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十一)《夜雨寄北》李商隐

1、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表达诗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设想未来相逢景象,表达深沉离情的句子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盼望有朝一日与友人相聚的欢快场景的语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7、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十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1.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直接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老体弱,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心愿的诗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2.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触景生情,把现实与梦想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强烈感情等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

(十三)《潼关》谭嗣同表现作者渴望冲决落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等句子是: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文言文复习知识点

8《世说新语》两则

一、生字读音。

陈寔(shí)在不(fǒu)谢道韫(yùn)无奕女(yì)王凝之(níng)

二、句读停顿:

①与儿女/讲论文义②白雪纷纷/何所似③撒盐空中/差可拟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⑤陈太丘与友/期行⑥君与家君/期日中

⑦元方/入门不顾

三、特殊用法的文言词语

(一)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吗

(二)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动词。/今义:日期,名词。

3.太丘舍去:古义:离去、离开/今义:前往。

4.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用。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今义:照顾或顾客。

(三)一词多义

2、之:①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人名);②下车引之(代词,他,代元方)

(四)解释下列词语

君:对对方的尊称,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

《陈太丘与友期》

①相委而去委:丢下去:离开②下车引之引:拉之:代词,他

③乃至乃:才④则是无信则:就

《咏雪》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内集:家庭聚会②俄而雪骤:俄而:不久

③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欣然:高兴地似:像

④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差不多拟:相比

⑤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因:凭借

⑥即公大兄无奕女即:就

五、句子翻译【特殊句式及难译易错句】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省略句)

太丘不在等候就离开了,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省略句)

跟别人约定一起出行,丢下别人自己就走了。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朋友很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进入大门不回头看。

4与儿女讲论文义

跟子侄辈一起谈论诗文。

5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倒装句)

哥哥的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6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把它比作柳絮乘风而起。

六、内容理解: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点拨:融洽欢快轻松。

2、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点拨:(1)“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2)“柳絮”一喻好,不仅讲究形似更是神似,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答:补充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赞赏道韫的才气。

4、《陈太丘与友人期》一文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要诚实守信,重视礼仪。

七、人物形象:

1、文中对谢道韫的评价如何?点拨:聪明有才学。

2、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

点拨: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神。

3、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点拨: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4、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点拨: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

5主题归纳(多角度思考)

元方:明事理、懂礼识仪;友人:不守信用、不懂礼貌、知错能改

启示: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6:(1)除“柳絮”一喻外,你还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比喻词吗?能否再写出几句咏雪的诗句吗?

词:鹅毛、鸭绒、扬花、梨花、花絮、飞花,

句:①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你知道哪些有关诚信的的词语或名言?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故事?

词语:一言九鼎,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名言:言必行,行必果金诚所至,金石为开

故事: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王冕四岁画画曹植七岁做诗

12《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复习

一、文学常识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共20篇,世人称“半部《论语》治天下”.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政治上主张“仁政”,“以德服人”,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孔孟两者思想的结合,形成了儒家思想中的“孔孟之道”。

二、生字注音

论(lún)语不亦说(yuè)乎愠(yùn)三省(xǐng)传(chuán)不习乎

堪(kān)肱(gōng)笃(dǔ)志陬邑(zōuyì)

三、重点字词解释及翻译

第一章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字词解释:时:按时说:通“悦”,愉快朋:志同道合的人

愠:生气,发怒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3.课文探究: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

第二章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字词解释: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省;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2.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课文探究: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

第三章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字词解释:有:通:“又”,用于零数和整数之间立:独立做事情惑:迷惑、疑惑

逾:越过、超过矩:规范、规范

2.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3.课文探究: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第四章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字词解释:故:旧的知识知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可以凭借。以:凭借为:做,成为

2.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3.课文探究:本章谈学习方法。(强调“温故”,还要能“知新”,新旧知识相融合)

第五章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字词解释:而:表转折,却。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2.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疑惑。”

3.课文探究: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思相结合。

第六章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字词解释:贤:贤德、高尚箪: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堪:能忍受乐:乐趣

2.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3.课文探究: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贫乐道的品质。(学习态度)

第七章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字词解释:之:代词,指学问和事业好:喜欢、爱好乐:以……为乐趣

2.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3.课文探究: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第八章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字词解释:饭:吃饭名词作动词水:冷水肱:胳膊于:对于

2.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3.课文探究: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提倡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第九章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字词解释:焉:于此,在其中择:选择善者:好的方面,优点从:跟从、学习

2.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3.课文探究: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第十章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字词解释:川:河、河流逝:流逝斯:这舍:舍弃

2.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呀!

第十一章原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字词解释:三军:军队的通称匹夫:普通人,男子汉。夺;改变

2.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一个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3.课文探究: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志向。

第十二章原文: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字词解释:博:广泛笃:忠实、坚守切:恳切仁:仁德

2.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提问并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3.课文探究: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多学、多思、多问)

四、字词积累

(一)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词语

1.三省吾身(三,古义:泛指多今义:表示确数)

2饮水(水,古义:冷水今义:指所有的水)

3.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三)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3.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

4.传不习乎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5.饭疏食饮水饭:名词作动词,吃饭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四)一词多义

1.为:①可以为师矣(当、做)/②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2.志:①志于学(立志)/②博学笃志/不可夺志(志向)③④

3.而:①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②温故而知新(表顺承)/③博学而笃志(表并列)/④

三十而立(表修饰)

4.乐①不亦乐乎(快乐)/②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③乐亦在其中矣(乐趣)/④

回也不改其乐(乐趣)

(五)特殊句式

1.省略句: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2.判断句:贤哉,回也!

(六)成语归类

1.不亦乐乎2.温故知新3.择善而从4.三人行,必有我师5.博学笃志6.三十而立

五、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向一切人学习的句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新旧知识相结合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有朋自远方来,不宜说悦乎“

9强调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的一句话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0.与朋友交往应该做到诚信的句子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12.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意思相近的一句话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3.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有志向,并矢志不渝的句子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六、孔子名言锦句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6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一、文学常识:

《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你以前听过他的小故事三顾茅庐、赤壁之战、七擒孟获,陆游对这篇千古传诵的表文曾称赞道:________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_

二、句子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关键字词

四、课文理解

1、请说说题目的意思。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告诫儿子的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关系怎样?

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

4、“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5、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

另一方面,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

从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就是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人在少年时期应树立远大志向,发愤图强,以免老了后悔。

20《狼》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

1.本文选自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写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缀行甚远(紧跟)(2)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3)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4)一狼洞其中(打洞)

3.下列“其”字均为代词,请选出“其”所指代对象相同的一项(D)

①恐前后受其敌②意将隧入以及其后也③屠自后断其股④其一犬坐于前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4.本文段表现狼贪婪、凶恶的本性的句子是“缀行甚远”“并驱如故”。

5.本文段反映屠户由畏避到醒的心理变化的句子是“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6.翻译。

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_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⑵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译: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⑶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7.结尾一段是什么表达方式?议论

1.我能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D)(2分)

A.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攻击)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向前)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敌人)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前面)

C.目似瞑,意暇甚(神情)D。止增笑耳(只)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企图)止有剩骨(只)

2.我能指出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D)(2分)

①久之,目似瞑②又数刀毙之③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④盖以诱敌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我能用“∕”线为下面两句话画出正确的朗读节奏。(2分)

(1)其一/犬坐于前。(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我能指出对下列文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B)(2分)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而两只狼又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B.乃悟前狼假寐:才明白先走开的狼是假装睡觉。

C.弛担持刀: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D.屠自后断其股: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

5.我能根据题目要求填空。(4分)

(1)《狼》一文中表现狼“黠”的本性的句子有“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两句);表现屠户警惕性很高的句子是“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2)写出四个带“狼”字的成语:狼子野心、引狼入室、狼心狗肺、狼狈为奸、声名狼藉。

我认为: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7、“止增笑耳”的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启发?

答: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10、“志异”即“记述奇异的故事”,本文的“奇异”表现在何处?

答:一狼诱敌于前,一狼隧入而攻其后,两狼如此合作,其心计与人无异,令人称奇。

11、本文的主人公是屠户还是狼?为什么?

24《寓言四则》

2、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

3、吕不韦:战国末期卫国濮阳(在今河南省)人。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命他的门客集体撰写。该书的文字朴实简劲,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有显著影响。东汉高诱注本为善。

4、《列子》又名《冲虚经》,相传战国郑国人列御寇著。《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两小儿辩日》、《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道家的思想主张是“清静无为,顺其自然”。

二、《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因为想赫耳墨斯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2.赫尔墨斯的“笑”有什么含义?

一个简单的“笑”,传神地写出了赫耳墨斯微妙的内心世界:嘲笑宙斯雕像价格低,讥笑赫拉不如宙斯,暗想商人会把自己的身价抬得很高,这正是他虚荣心的具体表现。

三、《蚊子和狮子》

1、弱小的蚊子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狮子呢?

以己之长克人之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智者胜。

2、胜利的蚊子为什么会被小小的蜘蛛消灭了?骄兵败。

3、学习这则寓言后,你有什么收获?

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四:《穿井得一人》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理解课文

1.丁氏告人说“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明确: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

2.有闻而传之者说的“丁氏穿井得一人”?明确: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3.道理: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4.作者写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五、《杞人忧天》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一)寓意:杞人担心天坠地崩,身无所寄,而寝食不安。这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二)启发:“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决不做“现代的杞人”,要胸怀大志,心境开阔,认真学习科学知识,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

THE END
1.高中英语完形填空12篇(全文)此外, 完形填空是具有完整内容且按照一定思路发展的文章, 各段及各句之间都有逻辑上的必然联系, 因此还要注意把握文章发展的基本线索, 搞清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答题时, 考生首先要树立起语篇概念, 抓住文章主题思想, 理清其结构布局, 明辨句子之间以及段落之间的关系, 利用句与句、句群与句群之间的逻辑https://www.99xueshu.com/w/ikeyadmxqxon.html
2.冷静期千万不要联系怎么挽回如何挽回冷静期的人?而不是让他们陷入冷暴力。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后,你们之间仍然没有人主动联系,所以你们的关系很可能会https://edu.iask.sina.com.cn/jy/fZYXyqQSSB.html
3.2016年国考行测真题及答案第157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适用本章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前款规定以外的民事案件,当事人双方也可以约定适用简易程序。D项符合。 故本题答案选D. 4.【解析】A.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相关行业规定,衣物丢失,应给予消费者https://cjxy.zwu.edu.cn/94/f1/c5301a103665/page.htm
4.条件关系和因果关系,原因和理由的区别因果和条件关系的区别条件关系:分句之间的关系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偏句提出一种真实或假设的条件,正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 因果关系:正句和偏句之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的句子。偏句说明原因,正句说明结果。一般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因果复句分为说明因果句和推论因果句两类。 https://blog.csdn.net/jinselizhi/article/details/104659353
5.2023国考:紧抓“关联”,巧解言语公务员考试网言语表面上考查的是对字词句意思的解读,实则是要通过意思的解读厘清句子之间背后的逻辑。而文段中的关联词本身就可以很客观地起到提示句子逻辑关系的作用,因此作答言语题目时,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它们,今天图图就来带大家感受下关联词在言语题目中的妙用。 https://www.huatu.com/2022/0812/2551511.html
6.挽留感情的句子挽留感情的句子 情感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感情的挽留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话题。面对分手和离别,很多人希望能够挽回感情,找到合适的方式和句子来表达自己的心意,从而重新建立联系和修复关系。本文将探讨挽留感情的句子以及它们背后的心理学原理和实践经验。http://www.hzlizhi.com/dianshijujingdianyulu/23094.html
7.如何进行外贸英译中(二)词汇篇第二章 外贸英译汉词语翻译 词语是最基础的一个翻译单位。词语的处理是否恰当关系到句子、段落乃至整个文章的翻译质量。下面,介绍外贸英译汉过程中词语翻译的方法。 1如何选词 我们知道,外贸英语中除了专业术语、专有名词和一些套语外,大部分是常用词。这https://www.ahybfy.com/zh/news/2016/0927/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