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教案设计(精选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鸿门宴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立足文本分析项羽及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力求将客观评价与个性解读相统一。

教学重点及难点:

分析主要人物项羽的性格特点。

赏析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法——“烘云托月”的手法,引导学生学会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去刻画人物形象。

教学手段及方法: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投影仪、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并展示成果)、点拨法(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归纳、小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项羽的《垓下歌》导入新课: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zhuī)不逝。

骓(zhuī)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学生齐读《垓下歌》,教师设问:“《垓下歌》是项羽深陷西面楚歌的境地时所作,在穷途末路之时,项羽将自己失败的原因归为什么?(“时不利兮骓(zhuī)不逝。”)所以,他在临死之际反复感叹:“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那么,项羽的失败,究竟是“天命”,还是“人事”?今天,就让我们从他在鸿门宴上的表现去一探究竟吧!(板书课题《鸿门宴》)

二、合作探究:

1、鸿门宴之前,项羽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40万PK10万),他也曾扬言要“击破沛公军”,可是鸿门宴上他却轻易地放走了刘邦。鸿门宴上项羽的表现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归纳总结:

项羽的性格特点:

作为政治家:胸无城府,轻信敌人;自大轻敌,刚愎自用;不善用人,用人唯亲;优柔寡断,沽名钓誉。(寡谋的武夫)

作为一个普通的“人”:率真、重情、尚义(坦荡的君子)

2、司马迁善于用烘云托月的手法来塑造主要人物的形象。本文中作者用了哪几朵“云”来托出项羽这轮“明月”?

刘邦:

圆滑狡诈,随机应变——项羽:胸无城府,轻信敌人

谦虚谨慎,能屈能伸——项羽:自大轻敌,刚愎自用

知人善用,用人唯贤——项羽:不善用人,用人唯亲

杀伐果断,谋划周全——项羽:优柔寡断,沽名钓誉

(2)项伯:公私不分,立场不明。

(3)范增:老谋深算,远见卓识

(4)张良:足智多谋,从容应对,忠心事主

(5)樊哙:勇猛忠诚,粗中有细

小结:刘邦的性格恰好和项羽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有力地反衬项羽的性格。徇私泄密、公然作奸的项伯深得项羽的信任,而老谋深算,有远见卓识的范增一再“举玦”却遭项羽漠视,这两人从侧面衬托出项羽的不善用人、用人唯亲。樊哙的一番“义责”让项羽无言以对,张良的从容辞谢让项羽坦然受璧,纵虎归山,这又衬托了项羽的沽名钓誉、缺乏远见和政治上的幼稚。作者善于在对比衬托中刻画人物形象,从而用刘邦等人的的形象有力地衬托出主要人物项羽的个性,这就是“烘云托月”的写法。

注:在学生自主地分析人物的性格,自由阐述自己的.意见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适时地联系以下三则资料,适当地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形象。

三、课堂小结

项羽,那驰名天下的江东叛军领袖,巍然地跽在虎皮毯上,腰略向前俯,用左肘撑着膝盖,右手握着一块蘸了漆的木片,在一方素帛上沙沙地画着。他有一张粗线条的脸庞,皮肤微黑,阔大,坚毅的方下巴。那高傲的薄薄的嘴唇紧紧抿着,从嘴角的微涡起,两条疲倦的皱纹深深地切过两腮,一直延长到下颌。他那黝黑的眼睛,虽然轻轻蒙上了一层忧郁的纱,但当他抬起脸来的时候,那乌黑的大眼睛里却跳出了只有孩子的天真的眼睛里才有的焰焰的火花。

——节选自张爱玲的短篇小说《霸王别姬》

四、布置作业

1、对话历史:如果你能穿越历史,回到千百年前,你会对项羽说些什么呢?请以“项羽,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习本文的文言文知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

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言行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2、过程与方法:自学、讨论、点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并能够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学习历史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光辉品格,并以史为鉴,以人为鉴,完善自己的性格。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听说过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么?“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个成语的原话是什么、出自哪里大家知道么?对,就是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中。公元前206年,在新丰鸿门(今陕西省)举行了一次特殊的宴会,史称“鸿门宴”,这也是项羽和刘邦之间的一次攸关宏图伟业以及性命的宴会,那么“鸿门宴”到底是怎样的一次宴会?项羽和刘邦又在宴会上显示了怎样的英雄本色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鸿门宴》。

二、展示学习目标(略)

三、了解作家作品

《鸿门宴》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史称“太史令”。著有《史记》,后人又称《太史公书》。《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因其中的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所以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背景介绍

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刘邦率先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后项羽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同刘邦交战。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丰鸿门举行宴会,课文以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为主要矛盾展开。

鸿门宴是项羽在新丰鸿门举行的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这个宴会是刘项两个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明朗的生动表现,是漫长的“楚汉相争”的序幕。这个宴会上,充分展示了刘项矛盾的不可调和性,以及刘项迥异的性格特点,也预示了斗争双方的必然结局。

五、检查预习,正音

欲王wàng关中飨xiǎng士卒为wèi击破沛公军崤xiáo山好hào美姬jī鲰zōu生说shuì我戮lù力目眦zì跽jì

卮zhī酒瞋chēn目彘zhì肩杯杓sháo

数shuò目项王靳jìn强

六、初步感知课文

提示:第一部分(第1至5段)宴会前。写宴会前刘项两军驻地、力量对比,事件的起因及双方的幕后活动。

第二部分(第6至9段)宴会中。写鸿门宴上双方的尖锐斗争。这是故事的高潮。

第三部分(第10至12段)宴会后。写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和刘邦诛杀内奸。这是故事的结局和尾声。

七、探究文本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重点句子翻译:

①旦日飨士卒,为(吾)击破沛公军

译:明天犒劳士兵们,替我打败沛公的军队。

②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译:现在进了函谷关,(竟然)对财物丝毫不取用,对妇女一概不宠幸,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的方面

3、疏通文意,归纳重要文言知识

词类活用

沛公军霸上军:名词活用为动词,驻军。

欲王关中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

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小的方面。

古今异义

沛公居山东时古:函谷关以东今:山东省。

文言句式

状语后置句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贪于财货

省略句沛公军(于)霸上为(我)击破沛公军

判断句此天子气也

4、思考:这一段交代了什么内容?

提示:本段是故事的开端,作者首先交代了曹无伤告密这一导火索,然后写了双方的驻地和兵力、范增的进言等情节,为下文的人物活动作了铺垫。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他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急击勿失”的主张非常英明。矛盾进一步激化,推波助澜,情节迅速发展。

5、学生自由朗读第2-5自然段,把不懂的字词句圈点勾画出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逐句翻译课文。

6、翻译重点句子: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项伯于是连夜骑马赶到刘邦的军营中,暗地拜见张良,把情况全部告诉了他。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把守函谷关,不要让项王等进来,您就可在秦国的土地上称王了。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派兵遣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发生意外的变故。

7、归纳2-5段重点文言知识。

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与……交好。

沛公今事有急急: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急难、危急的事、紧急的事。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旧交情。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连夜。

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秦地可尽王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

臣活之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

籍吏民籍: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

古今异义:

约为婚姻古:结成亲家今: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所以遣将守关者古:……的原因今:表结果关系的连词。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变故今:副词,译为“很、太”。

通假字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判断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者:表提前停顿,不译。

状语后置具告以事以事具告(之)。

省略句欲呼张良与(之)俱去毋从(其)俱死也。

成语

秋毫无犯:原指任何细小的东西都不侵犯,现多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的利益。

8、回顾课文,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第2—5自然段主要交代了哪些事情?

提示:项伯夜访张良和张良献策两件事情。项伯给张良通风报信,目的在于报答当年救命之恩,却被张良利用,使一触即发的矛盾出现了转机。刘邦对项伯不但“兄事之”,“更奉酒为寿,约为婚姻”,竭力奉承,拼命拉拢,终于使项伯受其蒙蔽,导致项羽上当。

“张良献策”是情节变化的关键,刘邦逐步由被动转为主动,项羽终于“放虎归山”,以致范增之谋难以实施等等,莫不由此而生。这段文字是情节变化的关键。

八、布置作业

巩固第2至5自然段文言知识。

预习课文的6—9自然段。

第二课时

评解课文第6至9自然段。

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不懂的字词句圈点勾画出来。

二、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逐句翻译课文。

重点句子翻译:

①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译: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

②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译: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

③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译: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三、归纳重点文言知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从:使动用法,使……跟从。

范增数目项王目:名词活用为动词,使眼色。

若入前为寿前:名词活用为动词,上前。

常以身翼避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动用法,使……止。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动用法,让……为王。

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活用为动词,施刑、处罚。

毫毛不敢有所近近: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接触、沾染。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分别指河北省、河南省。而听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的说。

被动句若属皆且为所虏!

宾语前置句籍何以至此?即“以何”,凭什么,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前置判断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其真实意图却在于对某人某事进行威胁或攻击。

劳苦功高,意思是做事勤劳,功劳很大。

四、快速浏览第6至9段,思考下列问题

1、鸿门宴上发生了哪些精彩的情节,请简要归纳

提示:刘邦谢罪、项王设宴、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樊哙闯帐

2、鸿门宴上刘项双方的形式关系是如何转化的?

提示:宴会上正面交锋——项羽主动刘邦被动,高潮迭起,三起三落。范增“数目”、“举玦”,这是情节“一起”;召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是情节“二起”;樊哙闯帐,项羽“按剑而跽”,这是情节“三起”。真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似乎一场血肉横飞的斗争不可避免。但项王不应,这是情节“一落”;项伯“翼蔽沛公”,这是情节“二落”;樊哙闯帐,慷慨陈词,竟让项羽“英雄相惜”,这是情节“三落”;刘邦在鸿门宴上终于将危险消弭于无形,化解了被动的局面。

3、“项庄舞剑”对推动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提示:“舞剑”事件发生,使刚刚缓和的宴会气氛骤然紧张起来,从而引出了“樊哙闯帐”,把整个情节推向高潮。

五、布置作业

1、巩固6-9段的文言知识。

2、预习10-12段。从全文找出项羽的言行及刘邦的表现,分析这两位人物形象。

第三课时

一、评解课文第10至12自然段

1、疏通文意

2、归纳文言知识

道芷阳间行道:名词活用为动词,取道。

宾语前置句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

省略句竖子不足与(之)谋!

判断句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被动句吾发属今为之虏矣!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别人是刀和砧板,自己是放在砧板上被宰割的鱼和肉。比喻生杀之权掌握在他人手里,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3、这10-12段主要写了什么事?

提示:沛公脱险,刘邦锄奸。

二、分析人物形象

(1)、找出文中有关项羽言行的语句,朗读体味,回答下列问题:

1、当初下令杀刘邦的是谁的主意,最后放走不杀刘邦的又是谁?从“大怒”到坦然接受刘邦的礼物,为何有这样的转变?

提示:因胜利果实被夺,尊严受损而怒;因刘邦刻意奉迎,尊严得维护而放过敌人

2、在宴席上项伯护刘,樊哙闯帐,刘邦逃走,项羽的反应如何?

提示:熟视无睹;大为褒奖;无动于衷

3、项羽为何不面南而坐?对范增示意有何反应?对主动告密的曹无伤的态度又如何?

提示:自大轻敌;默然对待劝谏;不重视誓死效命者

4、以上种种说明项羽是个怎样的人?

提示:寡谋轻信、优柔寡断、刚愎自用、缺乏政治远见、自矜功伐、自高自大、不善用人

(2)、分析刘邦的表现和性格

1、刘邦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他是如何应付的?

提示:求救张良,拉拢项伯。

2、刘邦在宴会时,对项羽说了什么话?他说话时的语气是怎样的?

提示:谦虚恭敬,唯恐不周。

3、刘邦逃离敌营时,对张良说:“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既然是辞谢,为何不立刻让张良去?

提示:周密部署,成功脱险。

4、从刘邦对项伯、鲰生、曹无伤的态度来看,你觉得刘邦是一个怎样的人?

提示:拉拢利用;为隐瞒自己的错误而嫁祸;对背叛者毫不手软。

5、以上种种说明刘邦是个怎样的人?

提示:善于用人、能言善辩、能屈能伸、临危不惧、狡诈多端。

三、项羽、刘邦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试析作者是如何刻画鸿门宴上活动的人物形象的?

提示:

四、探究交流活动:

项羽兵败垓下,乌江自刎,后人评价各异:

杜牧有《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李清照有《咏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王安石有《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试比较分析这几种看法,并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五、课堂小结

《鸿门宴》是《史记》中极其精彩的一篇,“史圣”司马迁对这位失败了的英雄倾注了太多的感情,使其具有久远的人格魅力。可以说巨鹿之战的辉煌胜利使项羽乐观地估计了战争的形势,丧失了应有的判断能力,也构成了他对战争的一种近乎盲目的自信和崇拜,铸就了他的悲剧性格。他的精神世界里惟一的支柱或许就是每次战斗赢得胜利。项羽不屑小计谋是真诚的,他梦想用他所崇尚的武力去解决一切问题,最终,项羽用性格的笔为世人书写下了只属于他的人生篇章,算是一种对自己的薄奠。无论是独夫的刚愎自用还是英雄的顾盼无奈,无论是力能抗鼎拔山,还是乌江别姬自刎,光照至今的永是夕阳般的英雄末路的辉煌与悲壮。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四。

2、预习《陈情表》。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的文言文知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

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言行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3.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并能够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4.学习历史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光辉品格,并以史为鉴,以人为鉴,完善自己的性格。

【重点难点】

1.个性化的语言描写。精炼的动作描写。

2.辨析疑难语句、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

3.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知识链接】

一、作者介绍

司马迁(约前145-前80或前135-前93)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司马谈之子。少时随父在长安研习经史,二十岁后,游踪几遍全国,考察风俗,探访古迹,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后继父任太史令,博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承继其父遗志,著《太史公书》(即《史记》),后因替降子匈奴的李陵辩解,而受腐刑下狱。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述,完成《史记》。

二、背景介绍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项羽(24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48岁)也在沛起义后,归项梁领导。后来项梁由于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函谷关)者王之”。宋义停军不进,为项羽所杀。项羽率军队与秦军大战九次,最后在钜鹿彻底击溃秦之主力军,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秦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立二世之侄子婴为王。由于秦主力军为项羽所破,刘邦就很顺利地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入咸阳后,为了收买民心,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苛政,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于是派兵守关,想做关中王,驻军于霸上。

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咸阳,驻军于鸿门,并准备消灭刘邦军队。就在这样的剑拔弩张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斗争。

三、文体介绍

《史记》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记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史事。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正说明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四、关于座位

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则长者东向,幼者西向。宴会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

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五、关于辈位

在我国的旧历中,春季的`3个月分别叫孟春、仲春和季春;伯﹑仲﹑季、叔是兄弟次第之字。比赛中将成绩最佳者称冠军,第2名称亚军,第3名为季军。

【基础积累】

(一)解释加点的实词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范增说项羽曰:

3.沛公居山东时:

4.急击勿失:

5.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6.且为之奈何:

7.秦时与臣游:

8.君安与项伯有故:

9.孰与君少长:

10.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11.故幸来告良:

12.大王来何操:

13.故遣将守关者:

14.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1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16.不如因善遇之:

17.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18.因击沛公于坐:

19.常以身翼蔽沛公:

20.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21.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22.道芷阳间行:

23.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24.沛公则置车骑: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

2.张良出,要项伯: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令将军与臣有郤:

(三)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字,解释其用法与意义。

1.吾得兄事之:

2.常以身翼蔽沛公:

3.沛公军霸上:

4.道芷阳间行:

5.籍吏民,封府库:

6.范增数目项王:

7.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8.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9.沛公欲王关中:

10.项伯杀人,臣活之:

探究案

【合作探究】

(一)人物形象分析

1.从文中找出有关项羽的片段描写,概括他的性格特征。

2.从文中找出有关刘邦的片段描写,概括他的性格特征。

3.关于其他人物形象

(二)鸿门宴上双方的尖锐斗争是课文的重点,也是情节的高潮,分析一下此情节。

(三)本文在塑造人物方面有何写作特点?请简要分析。

训练案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范增起,出,召项庄D.张良出,要项伯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②故幸来告良③乃令张良留谢④哙拜谢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下列各句中,“为”字按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何辞为

③为之奈何

④公为我献之

⑤为击破沛公军

⑥窃为大王不取也

A.①②/③⑥/④⑤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②⑥/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

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籍何以至此B.大王来何操C.竖子不足与谋D.沛公安在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所以遣将守关者D.封闭宫室,还军霸上

6.下列对有关课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司马迁。《鸿门宴》选自本书的《项羽本纪》。

B.《鸿门宴》中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是紧扣住情节的发展,通过人物间的矛盾和斗争以及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情态等来体现的。

C.“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等词语,均出自本文。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安排上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分析文中人物言行,体会人物性格形象

能力目标:

学会用现代的眼光、自己的眼光,评价人物

方法介绍:

结合时代,结合人物,结合文本(三结合)

其中文本阅读最重要,也最理性,最具有说服力

重难点突破:

一、阅读全文,找出有关项羽心理的词句

1、项羽大怒曰

2、项王默然不应

3、项王未有以应

二、分析原因

1、项羽为何大怒

1)沛公欲王关中(欲和项羽争夺天下)

2)使子婴为相(秦项不两立—收买人心)

3).(占有财物

2、项王的怒,说明了什么。结合史记项羽本纪,一生最多的表情就是大怒

不理智,因个人好恶而做决策

3、项王默然不应,为什么?

项王已经不想杀刘邦,为什么不想杀?

1、戮力攻秦——叙旧(事实:早就想争夺天下)

2、不自意先入关——奉承(蓄谋已久)

3、今有小人之言——讨好(回避刘项不两立的`重点)

——刘邦以情动人,以退为进

而项羽反应如何——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羽内心惭愧,抛出曹无伤,掩饰自身的理亏(缺乏政治眼光,局限于个人情感)

4、项王未有以应,为什么?

1)秦末之乱

2)怀王之约

3)刘邦之功

——樊哙以理服人,直言进谏,杀刘则将走秦朝灭亡之路

项王无以应,不知如何应对,看重道义,但缺乏政治才能,更无政治眼光,和相应的权术

归纳:1、不理智、重感情、重道义

三、拓展

对比项羽和刘邦的两首诗歌,分析形象

项羽

勇武过人,但至死都迷信武力,有情有义,但不懂政治;

刘邦

人品低劣,但精于政治,渴望人才,善于用人,终成帝业。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规律。

掌握“举”、“谢”等文言词语。

布置预习:熟读课文。

一、导入课文:乌江(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二、背景介绍:

故事发生在陈涉起义之后的第三年(前206)。陈涉起义之后,出身楚国贵族世家的项梁、项羽叔侄和出身农民又当过亭长的刘邦,也先后起兵反秦。陈涉失败后,项梁等拥立楚怀王之孙,仍号楚怀王。项、刘为楚怀王所辖主力军。项羽听说刘邦欲王关中,非常恼火,立即破关直抵新丰鸿门。

字词补注:

欲王关中:王,动,称王。

为击破沛公军:中省“我”。

范增说项羽:说,劝说。

夜驰之沛公军:之,动,到……去。

具告以事:以事具告(之)。是倒装句,也是省略句。

臣为韩王送沛公:臣,第一人称谦词。

秦时与臣游:游,交往。

范增数目项王:数,多次;目,名-动,使眼色。

约为婚姻:儿女亲家。

三、“为”、“之”用法汇集:

为:1、君为我呼入:介,替。

若属皆且为所虏:介,被。

何辞为:语气词,无义。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联系动词,像是,如同。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第二个“为”,动,制定。

使子婴为相;客何为者:动,做、干。

之:1、吾得兄事之:代,代人。

切而啖之:代,代物。

为之奈何:代,代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到。

今日之事何如:结构助词,的。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背德也:结构助词,使主谓结构词组化。

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

宴前:(战或不战)

1、项羽准备立即发兵击刘。

2、刘邦拉拢项伯,答应前去谢罪。

项羽轻信项伯美言,许诺罢兵。

(局势由张而弛)

宴中:(杀或不杀)

刘邦诡表心迹(初步稳住项羽)。

范增举玦(气氛由弛而张)

项庄舞剑(更为紧张)。

樊哙闯帐(一触即发,极度紧张)。

项羽赐座(由张而弛)

宴后:(追不追)

刘邦乘机离席(危机仍未排除)。

项羽受礼(坐失良机,放虎归山)。

范增拔剑撞斗(由此内部矛盾转化)。

全文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宴前,写宴会前立、项两军驻地、力量对比、事件的起因及双方的幕后活动。

问:共写了哪几件事?

曹无伤告密。(导火线)

范增分析情况。(激化矛盾)

项伯夜访张良。(形势有所转化)

张良与刘邦商讨对策。

项伯劝项羽勿击刘邦。

第二部分:(3-4)宴会上,写鸿门宴上双方的尖锐斗争,情节的高潮。

问:此部分有三起、三落,请指出:

三起:“范增数目项王”暗示动手。(紧张)

范增以项庄舞剑为由,刺杀刘邦。(严峻)

樊哙闯入帐(紧张到极点)。

三落:项羽不怒樊哙,称之壮士。

项羽赐樊哙酒肉,赐座。

刘邦以“如厕”为名逃跑。

第三部分:(5-7)宴后,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刘邦诛杀内奸。

问:此事给项羽和刘邦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对项:坐失良机,加深了项、范矛盾,埋下了最后失败的祸根。

对刘:刘诛杀了曹无伤,内部更加团结。

二、人物:

项羽:是一个“失败的英雄“形象,他沽名钓誉,轻敌自大,寡谋轻信,不善用人,优柔寡断,又带有直率的赳赳武夫的性格。

刘邦:善于用人,能言善辩,善于应变。

一个以“斗力”见长,一个以“斗智”见长。

小结:

布置作业:完成本课《课课练》。

教后感:

一、导入

1、创设情境

2、全班齐读《垓下歌》《大风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3、曾经无限风光,威名远扬的西楚霸王,此时面对滔滔吴江水却是“奈若何”,只能战斗到最后一刻而从容自刎,何等的壮烈!刘邦出身市井最终却能打败项羽统一天下。

古人说: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和“垓下之围”为最。反复咏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

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三大精华之一——鸿门宴。

二、介绍历史背景

秦始皇创建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集权国家——秦朝,由于对农民实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致使“天下苦秦久矣”,民心思变。在公元前209年七月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战旗一举,应者云集,反秦怒涛遍及中原。在农民起义的高潮中,刘邦和项羽,也于同年九月起兵江东,卷入农民起义的洪流。当时刘邦48岁,项羽24岁。不久,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相继牺牲,“世代楚将”的项梁,为了招纳人马和形成旗号,采纳了范增“复立楚之后”的建议,趁机拥立老楚怀王的孙子(名心)为“楚怀王”,作为反秦势力的傀儡首领。公元前208年九月,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令主力军刘邦、项羽兵分南北两路,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人定关中者王之”。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统率南路军先于项羽人关破咸阳,但为了“待诸侯至而定约束”,退驻霸上(今陕西长安县的白鹿原);然而又恐失掉关中,于是派兵守关,“毋内诸侯’’。十一月,项羽率军西来,闻讯震怒,屯军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的项王营),扬言马上要同刘邦开战。

所谓“鸿门宴”,是指公元前206年十二月,项羽在新丰鸿门举行的一个藏有杀机的宴会。这个“宴会”,是刘、项之间政治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化的'生动表现,是漫长激烈的“楚汉相争”的序幕。

三、读课文,讲故事

四、译文段,学语言

翻译“张良告密一段”

作业:学生解释重点词语。

五、品细节,评人物

1、找出你认为文中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语句进行点评分析,体会作者写人的妙处。

提示:精心描写的每个情节、每个场面场面的具体情境;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

2、总结人物性格

项羽复杂的性格。

3、对比两人性格的不同

鸿门宴上刘、项性格的较量,不过是“楚汉相争”的缩影,要充分认识项羽的性格,选下面几个片段,通过对项羽、刘邦二人的不同表现,体会二人的不同性格。

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解说:项羽直率粗犷与刘邦胸有成府判若分明。

秦末,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当是时,秦兵强,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怨秦破项梁军,奋,愿与沛公西入关。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剽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遣类,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项羽剽悍,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卒不许项羽,而遣沛公西略地。

解说:在灭秦战争中,刘邦大军几乎兵不血刃,秦军即闻风瓦解。反观项羽却一路苦战,在刀光剑影、腥风血雨之中来到咸阳时,已是姗姗来迟。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文中揭示的项羽的悲剧性格;

2.体会紧张复杂的情节、戏剧性的场面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3.掌握文中出现的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二、学习重点

把握紧张场面对揭示人物性格的作用

三、学法指导

(一)研读步骤步骤一:课前预习

1.查字典,扫除读音障碍,能通顺朗读;

2.查注释,初步了解文意,掌握课文训练重点中要求理解的词语的含义;

3.查资料,了解与课文有关的背景材料

步骤二:课文分析

1.析主旨,明确全文情节发展过程2”’

2.析人物,把握主次关系及作者态度;

(二)问题探究

1.鸿门宴的斗争具有怎样的深层背景刘邦、项羽都有南面称孤的野心当年刘邦看见秦始皇,曾十分羡慕地说:“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也曾自负地说:“彼可取而代之!”秦王朝覆灭后,刘、项矛盾日趋激化,对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则拼死相争

2.鸿门宴上双方的形势关系是如何转换的宴前(非正面交锋)刘被动项主动,两告两定曹无伤告密是导火线,战云密布;项伯夜告却是一个转折点,缓和气氛项羽攻刘的决定是一时之气,不久“风正云散”;刘邦见项羽的决定却是深思熟虑之举,次日即成行宴中(正面交锋)刘被动项主动,三起三落范增“数目”“举玦”,一起;召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二起;樊哙闯帐,项羽“按剑而跽”,三起真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似乎一场血肉横飞的争斗不可避免但樊哙受赐、慷慨陈词竟让项羽“不忍之心陡起,英雄相惜之念生”,刘邦的借故逃席更是将危险消弥于无形宴后(非正面交锋)刘主动项被动,两毁两受借故离席毕竟是权宜之计,毁约逃席脱身回营则彻底扭转了被动局面项羽受璧既预示了情节的彻底缓和,也更强烈地体现了项羽的悲剧性格至于张良受托,是其“忠心之举”,范增毁玉,则为“愤怒之为”

3.从鸿门宴斗争中试分析刘、项性格特点项羽“自矜功伐”、“为人不忍”“轻信项伯,许诺善遇刘邦,一不忍;听信刘邦,不应范增,二不忍;宽容樊哈,产生相惜之心,三不忍;不究逃席,安然受璧,四不忍以上不忍皆缘自项羽自矜功伐,这一切不仅使他丧失了杀刘邦的'时机,而且导致最终的“乌江自刎”相比之下刘邦则复杂多了:既胆怯又勇敢(闻项怒则怯,赴宴会则勇);既机智又狡诈(拉项伯,先责己是智,骂鲰生、责告密者则诈);既能屈又能伸(先破秦先道歉,居下座无怨言,出而未辞觉失礼);既知人善任又善纳忠言(以张良为佐并听从其建议)等

4.试列表图示鸿门宴层次内容:项羽刘邦前提兵十万,霸上宴前(两告两定)曹无伤告密怒范增浇油定项伯夜告惧收买项伯定主动被动宴中(三起三落)范增举玦一起项庄舞剑二起项羽按剑三起樊哙受赐一落樊哙责羽二落沛公离席三落宴后(两悔两受)项羽受璧范增毁玉刘邦毁约

张良受托被动主动性格特点自矜功伐不忍之心怯而勇;智而诈;能屈能伸;知人善任;善纳忠言

四、能力训练

1.下列各句加横线的词读音、意义有错误的是:()

A.如今人为刀俎(wéi,是)

B.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wéi,做)

C.为击破沛公军(wéi,替)

D.大王为人不忍(Wéi,做)

E.且为之奈何(wéi,对待)

F.吾属今为之虏矣(wéi,被动)

G.若属皆且为所虏(wéi,被动)

2.加横线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沛公军霸上沛公欲王关中

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THE END
1.形容祖孙幸福的句子说说有哪些?盘点老人小孩一起其乐融融的语句很多时候祖辈与孙辈的亲情是相当浓厚的,老人疼爱孙辈的程度甚至超过了自己的儿女,这常常被人们统称为隔辈亲,其实上一辈老人为了生活忙碌了一辈子,是忽于对自己儿女的关爱的,对儿女多少有点愧疚,到了退休的时候,自己的重心也会放在孙辈身上,把这种愧疚转化成一种补偿心理,给儿女的孩子,那么形容祖孙幸福的句子说说有http://coolmythos.55px.net/show-347696.html
2.描写祖孙情的唯美句子天气预报> 天气生活> 描写祖孙情的唯美句子 描写祖孙情的唯美句子更新时间: 2024-12-04 10:38:35 八字精批流年运程八字合婚八字起名1、爷爷严肃的脸容和他的诚挚的爱却时时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2、爷爷,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所有的祝福都带着我们的爱,挤在您的酒杯里,红红深深的,直到心底。 3、盼你伸出双手https://m.tianqiyubao4.com/news_2262988.shtml
3.涨停趁父亲不在兄妹关系好的句子社会新闻跌停|趁父亲不在兄妹关系好的句子2024-11-29 03:53:59 来源: 气象小秘书 作者: 刘朋遂 气象小秘书记者 刘朋遂 报道 中yang要求mou划新yi轮财shui改革,税制gai革是zhong头戏,未来zeng值税、消费shui、个shui等主yao税种hai将有jin一步gai革举cuo。笔zhe呼吁,在税shou征管bu断强hua的同shi,为cu进企yehttp://tclswlw.com/mobile/?/oppo/huwei/20241128/81428.shtml
4.中联社趁父亲不在兄妹关系好的句子社会新闻12月02日,为什么自然界中很少见到黑色花卉,美妙旋律第二季在线播放,亚当君动漫第二季,一路朝阳电视剧策驰影院,史密斯夫妇满天星观看顺序,狼烟1-40集免费看,樱花动漫专注动漫的出招表,康熙的第一季2004在线播放,为什么误杀2骂声一片,少年天子全集免费观看软件,新女婿时代30集免费观看,恶人传1。 12月http://www.lieren2000.com/wap/colormethod_view.asp?oppo/soft/20241127/32398.shtml
5.兄弟姐妹之间最好的关系,不是走得近,而是这“四句话”!亲密你也别计较,说声没关系。 心里无怨恨,彼此都包容, 互相让一让,才能和睦相处。 手足之情,一生不能改, 兄弟姐妹,永远是亲人。 别因为一点小事就闹矛盾, 多想想对方的好, 哪怕发生争吵,也别记仇, 学会不在意,多说没关系。 好好和他们相处, 手足同心,外人不敢欺,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2EON3L0524PA1O.html
6.用说叔侄女的经典语录用说叔侄女专题为您介绍知名作家用说叔侄女的生平经历,并且提供用说叔侄女经典语录,用说叔侄女的名言和用说叔侄女的句子,所有语录都是用说叔侄女的经典名言,代表了他的文学水平。https://www.juzikong.com/authors/0ad3efe8-c54d-4cb8-b906-c25479c07df5
7.《白鹅》句子理解结合社会时代背景来理解也是理解句子含义的一个方法, 因为社会背景与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目的有密切关系。所以教师在学生遇到因时代久远而难以理解的句子时, 要引导学生去了解作者写作时期的社会现状、生活情况等等。如学生理解《詹天佑》这篇文章的一句话:遇到困难, 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 一定https://www.360wenmi.com/f/filej3saq136.html
8.语文教案韩文极写叔侄二人自幼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的患难经历,把非同一般的叔侄关系写得真切感人;袁文用强烈的抒情笔调叙写经过提炼的生活情事,亡妹儿时的音容笑貌、活泼之状如在眼前,唯其如此,作者的缅怀之情,也愈见真挚恳切。 相同点:都以叙述生活琐事为主,通过当时生活事件的真实再现,将自已的悲痛之心,怀念之情寓于https://www.diyifanwen.com/jiaoan/gaoeryuwenjiaoan/04254107610425412183041.htm
9.描写父母对孩子的失望的句子15篇(全文)描写父母对孩子的失望的句子 1、不听话的孩子一次又一次的让人上火,我都想扔出去了。 2、有时候,孩子的一些行为简直让我上火得几天都睡不着觉。 3、天啦,现在的孩子是越长越笨了吗?这样下去,我都快要疯了。 4、不听话的孩子,现在还能好好使劲揍吗?我好想好想使劲的揍扁他。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03br5i5z.html
10.隆兴和议与绍兴合议不同的是将伯执之国的关系改为叔侄之国。()隆兴和议与绍兴合议不同的是将伯执之国的关系改为叔侄之国。():隆兴和议与绍兴合议openkE.cN不同的是将伯执之国的关系改为叔侄之国。()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公开课https://bbs.openke.cn/thread-727899-1-1.html
11.优美句子摘抄20字左右(精选1660句)它可能是一座山,让你感受巍峨,它可能是一片海,让你体会壮阔,它可能是一首交响乐,让你领略激越,它可能是一座石雕,让你明白雄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美句子摘抄20字左右(精选1660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目录【1】风景优美句子摘抄20字左右【5】西游https://3g.yjbys.com/youmeijuzi/1374447.html
12.给句子中的“望”字选择恰当的解释。1看,往远处看;2拜访;3给句子中的 “望”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1 看,往远处看; 2 拜访; 3 希图,盼; 4 人所敬仰的,有名的; 5 向,朝着; 6 月圆,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 1.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 ) 2.昨天我因去探望病情https://www.shuashuati.com/ti/fac990e587b147fba62126cbfedea144.html?fm=bd8050d637a7497cd43833969e21394b72
13.侄女和我是什么关系怎么填写如果是叔叔与侄女的关系,就写叔侄,如果是姑姑与侄女的关系,就写姑侄。只有这两种才叫侄女,其他的舅舅与外甥女之间的关系,称为甥舅,姨妈与外甥女的关系,称为姨甥。 生物学意义上的亲属,即广义的亲属,是指以两性和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亲属,不包括拟制血亲,它上下各代延续无穷、范围很广。 法律意义上的亲属,即狭义的https://edu.iask.sina.com.cn/jy/1AeWTOKa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