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陪玩还能收获美照,“陪拍”服务受年轻人追捧
“陪拍乍一听,似乎与传统的摄影写真很像,但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那个‘陪’字。社交平台上许多陪拍的单子,会显著标注‘主打陪伴’‘情绪价值’。它意味着在陪拍过程中,“陪拍师”们会尽可能地照顾被拍者的心情。”市民陆女士直言,能够提供情绪价值,这是她会选择陪拍服务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陆女士表示,如果是和朋友、伴侣、亲人一起出游,虽然会互相拍点照片,但同行人可能拍照技术不行,如果有个会拍照的陪拍帮忙一起记录,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陪拍”服务的热度节节攀升,也促使一帮以大学生为主的年轻人们投身其中,在他们看来,“陪拍”服务主打陪玩、顺便拍照,还能增加一点收入,何乐不为呢?就在10来天前,来自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一起,也在一个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则“温州陪拍”的信息,并附上宣传海报和文案:“温州陪拍,你想要的风格我们都有。”
她表示,现在初期还没有多少订单,主要还是以朋友介绍朋友为主。“我认识的一个资深‘陪拍’,一个月可以做到4000多元的收入,这样就会比较辛苦,一天可能就要陪好几波人。不过对于学生党来说,这小几千的收入也算是‘巨款’了。”小李笑道。
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陪诊师等新职业涌现
如果说“陪伴经济”最初是萌芽于能够提供情绪价值的土壤,那么它能有效解决当代人生活中更多实际问题,也让这个看似不起眼的业态拥有了大市场的潜力,一批陪诊师、陪考师、陪练师等新职业顺势出现。
“需要陪诊请联系我,今天陪一位宝妈做检查。”“下午陪诊的是一位老人,不小心摔了,需要做拍片。”“今天陪一位年轻人做胃肠镜”……温州陪诊师赵女士的朋友圈,几乎每天都要记录一下今天的工作动态,今年8月份刚开始尝试做陪诊师的她,已经逐渐适应这个职业,同时也会不断总结经验,以此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从她发布的信息里,也确实可以感受到一些群体对陪诊服务的需要。
除了要尽可能考虑周到,如何增加客户量也是赵女士要费心的地方。她告诉记者,目前主要还是依靠朋友圈以及网络平台的发布信息找到一些客户,再后续通过客户介绍客户来拓展自己的“陪诊生意”。
相比赵女士的“初出茅庐”,市区90后宝妈娜娜已然是业界“前辈”,不过她坦言进入陪诊师这个行业也是意外。“我本来是做社区团购的,去年我接了一个代拿药的单子,后来就先拓展了代拿药的业务,一天可以接10单,一单我收50元。感受到里面的商机后,加上之前累积的客户群体,我又转战陪诊服务,现在是按照一小时100元收费,且需要提前预约。”娜娜说道。
据介绍,娜娜还根据就医流程来拆解出“诊前应该如何和客户沟通的话术”、“诊中服务时有哪些核心环节,在这些环节里需要和客户沟通什么内容”。在她看来,来了医院人都容易变脆弱一些,所以陪诊师的话术也变得很重要。
“还有陪同老年人来的时候,我都会在医生说话的时候打开录音,就诊后将录音传到老人家属那边,让他们也能实时接收到医生的原话信息。我还是挺喜欢这个职业的,因为在获得财富的同时,还能帮助到别人。”娜娜说。
“搭子式”社交风潮来袭,强陪伴属性成就消费新趋势
求运动搭子、健身搭子、考编搭子、旅游搭子……眼下,互联网平台上一股“搭子式”社交风潮来袭,打开各类社交平台网站,各种找搭子的帖子时不时就通过大数据推送到你眼前,想探店美食的年轻人们组成约饭搭子,想拥有美照的组成拍照搭子,想结伴citywalk的年轻人组成“街溜子”搭子。“搭子式”社交风潮来袭的背后,正是现代人的“孤独感”显露。
“人们之所以需要搭子,是因为情感需求,他们需要陪伴,不希望自己一个人孤独,因此,我们抓住‘轻度陪伴’的情感需求,自发性地给消费者创造‘搭子’,利用我这个场地来构建‘搭子’社交场所,让消费者们愿意一来再来。比如我们经常会策划单身局、宠物局、剧本杀等‘搭子”活动。同时安排一些‘穿汉服,第二杯半价’‘骑机车、全场九折’等活动,效果都还不错。”在七都经营一家咖啡馆的“90后”戴先生说道。
“搭子式”社交概念的走红,证明着“陪伴式”消费,正中当代人的下怀,也成为品牌营销的一个重心。
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针对青年群体调查显示,有超过半数的受访青年体验过陪伴服务,其中37.2%的受访青年体验过游戏陪玩,34.8%的受访青年消费过陪跑陪健身,30.6%的受访青年体验过陪聊服务。基于陪伴业态的火热,商家们也纷纷捕捉到其中商机,在营销中主打各类“陪伴”概念,进一步刺激消费。由国金证券研究创新中心发布的《人设与陪伴经济学:如何排解95后的孤独和焦虑》显示,预计在2025年左右,陪伴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400亿元—500亿元左右。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也是可变现的事业。这会是一片偌大的经济蓝海。商业从业者们也受到了启发,创新更多的陪伴服务,进一步延伸“陪伴经济”的广义范畴。在温州万象城、印象城等商业综合体的餐饮区里,记者发现商家的等待服务越来越完善,陪伴客人度过等待时光。
【记者手记】
“陪伴式”服务大有可为也需规范引导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陪伴经济”的服务领域已经覆盖医疗、教育、咨询、旅游、驾培、家政等,这个新业态的“走心”服务敏锐地捕捉到人们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需求和痛点,并提供个性化、专业化、品质化服务,解决了大家的急难愁盼。
例如,陪考服务为备考的公务员或研究生提供督学服务,把控学习进程,帮助疏导负面心理;陪拍服务,可以在帮助同行人留下美照的同时,较为精准地筛选出适合打卡拍照的特色点位,保证玩得尽兴又能了解城市的文化底蕴。
娜娜面临的身份问题,也是“陪伴式”服务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一方面是有需求的市场,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加入,如果没有门槛限制,很容易导致从业者队伍良莠不齐。
陪伴经济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更多的监管和规范来保障市场的健康发展。在此,记者也希望行业通过规范有序发展,为市民提供更多精细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促进“陪伴式”服务经济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