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丨张文宏为献血爆金句,输血科医生呼吁患者及亲属带头参与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宣传献血政策法规,科普献血专业知识,传播献血公益理念,促进献血事业发展!力争在法律、生活与道德之间,让无偿献血成为一种人人向往、人人参与、人人支持的文明健康生活观念。

今天的话题,是关于献血与用血。

根据《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输血超过1年以上的健康人就可以参加献血。然而中国每年大量的输血病患在康复痊愈后,第2年的献血率还不及普通人的1%。

爱,在这里变成了单行道——有去无回,有用无还!

有人将此误解为“道德绑架”,而我恰恰以为这是“文明缺失”!因为人人都要求社会以最文明的方式对待自己,而自己却以最不人道的方式回敬世界。

用血时你们必须给患者提供,而献血时我可以采取自愿——人人都这么想,血从哪里来?输血科又不是造血科,血站又不是血液制造公司——他们只是爱心的搬运工而已。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多数血站的采血量只够临床用血量的一半,这一半多用于危重患者和急诊救治。择期手术,成了临床用血最大的拦路虎。

为此,有些地方发动择期手术患者亲属去献血——他们不献;有些地方,要求择期手术患者持《献血证》优先用血——他们没有。

这时候他们都说医院不人性、血站不作为,输个血竟然都要强迫人?献不献血都应该公平人性的让人用血嘛!

自古物以稀为贵,没有血源医院怎么给你公平人性的用血?让不献血的和献血者公平人性的享受同样的用血待遇——你觉得可能吗?献血者会怎么想?《献血法》和《献血条例》怎么自圆其说?

血液,目前还达不到“按需分配”的状态;只能说按人分配、按病分配、按生命的垂危程度分配。献血者尽量优先用血,重病号尽量优先用血,急诊患者尽量优先用血——其它的麻烦您等一等。

不要说我的孩子是白血病,我的媳妇是孕产妇……医院就必须无条件地为你提供血液(同情心)——NO,前提是医院血库得有血!

这就像一个人说自己是乞丐,国家是不是需要马上给你免费发钱啊?NO!财富是个人辛勤创造的,血液是大家用爱心捐献的!怎么用?医疗机构自然有自己的规定。

社会发展到今天,文明单行道是绝对行不通的!有借必须有还,有索取必须有奉献——在稀缺的医疗资源面前更是如此!

因为每个人的命都是命,只有用相对公平的方式去均衡。

爱是奉献,需要传递!请不要让爱的链条在你这中断……如果用血者都不愿意参加献血,都不愿意宣传献血!那我们又有什么资格要求没用过血的普通人呢?

今年6.14的主题是:“安全血液拯救生命,口号是:“献血,让世界更健康!”——但如果人人都不献血,那“安全血液”从何谈起?“世界健康”也就会成为梦想!

①献血这件事,请不要“摒牢”;因为“如果都摒牢不献血,那么,病人就摒不牢了!”

②献血这件事,不要想太多,只需牢牢记住一点“反正捐出去的血,一定是救人命的!”

真是个明白人啊!多么精辟的两句话,你有没有同感呢?

今天,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发布公告:多年来,我国无偿献血者始终发扬奉献精神,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用点滴热血守护他人生命安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广大无偿献血者心怀大爱,坚持无偿献血,部分新冠肺炎康复者还献出恢复期血浆,为挽救他人生命、保障医疗救治顺利开展作出重要贡献。

2020年世界献血者日即将到来,为致敬献血者,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联合制作发布2020年无偿献血宣传片《感谢有你—致敬无偿献血者》。

最后,祝所有无偿献血者节日快乐!也希望全社会形成“科学献血,快乐奉献”的氛围。

世界献血者日倒计时

还剩

0

5

往期回顾

小贴士

TITLECONTENT

青岛市无偿献血服务热线:96606

抖音:

大爱无私∣37度的温暖

青岛市中心血站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原标题:《聚焦丨张文宏为献血爆金句,输血科医生呼吁患者及亲属带头参与》

THE END
1.最新医院服务理念宣传标语汇总6篇21.为患者着想,替百姓服务白衣天使献爱心。 22.技术精湛,服务至上,全心全意为病人。 23.奋发图强,开拓创新,建设医院新形象。 24.以我们的热心、关心、细心、耐心让病人舒心、放心、安心、欢心! 25.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尽善尽美树新风。 26.以病人为中心,质量为核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http://www.yueduku.com/duanyukouhao/fuwukouhao/58/58646.html
2.写作素材积累:人民日报素材人物素材+热门语段+金句+高分范本桂平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加快促进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由大转强,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优化、作用突出的科技人才队伍,就一定能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金句】 1.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https://blog.sina.com.cn/s/blog_628df92b0102z7gq.html
3.送您25个管理糖尿病的金句,照着做血糖棒棒的,无糖尿病并发症送您25个管理糖尿病的金句来自糖尿病网00:0008:45 糖尿病总是不请自来,出人意料,有时来得蹑手蹑脚、悄无声息,只有查了血糖才会知道;有时又来得大张旗鼓、动静不小,用“三多一少”或恶心、呕吐等症状拉响警报。 尽管您打心眼里不愿意接受糖尿病,既然来了,就应安之若素,请您记住25个金句,正确认识糖尿病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227/12/44567947_817872514.shtml
4.护理PPT结尾八字金句.pptx护理ppt结尾八字金句护理理念护理目标护理技能护理伦理护理职业发展目录contents01护理理念关爱生命生命无价,护理有情生命相托,护理精心护理工作应充满关爱和人情味,以珍视生命的理念去关爱每一位患者。护理人员承载着患者的信任和生命,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精心的工作态度来履行职责。生命至上,护理为先在医疗工作中,护理工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326/7022042024006056.shtm
5.医患压力大,社区干部成出气筒,张文宏这些金句外,还有什么让上海人“把医护照顾好了,他们才能更好照顾患者。”第九批援鄂医疗队队长、被称为“医护守护者”的市精卫中心副院长王振说。为此,上海积极细化心理干预方案,加大对援鄂医疗队员与本市医护人员关爱程度,由50名精神专科医生组成的医疗队专门前往武汉开展心理援助,为前线医护人员披上“心灵铠甲”。 https://m.jfdaily.com/wx/detail.do?id=227823
6.心与心的交流,面对面的关怀科室动态神志财(睡眠中心)为缓解患者的情绪和改善睡眠,医院着力打造病区环境,丰富文化生活,加强心理辅导,收到了良好效果。在治疗室,患者可随意在心愿墙书写心里话便签和玩捏解压球,以缓解和改善自身焦虑情绪,促进睡眠;在走廊及病房门上,由医护人员精心摘录并张贴的一句句暖心和抚慰人心的心灵金句,唤起患者和家属内心的共鸣;跑步机、爱心书屋,https://www.gszyy.com/ksdh/nkxt/szbksmzx/ksdt52/content_36467
7.防疫满百日,成功关键在安民心!盘点钢铁部长陈时中的22个暖心金句这天是白色情人节,指挥中心在例行记者会上请媒体吃巧克力。陈时中表示「让大家吃甜甜,不一定要生儿子(台语),巧克力满好吃的,但吃完记得要刷牙。」 3月22日「病毒来了,我们就?备好处理它」 「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意思是,我们?备好,我们的法宝不是压在它(疫情)不来,而是压在它来了,我们要去处理它」https://m.careerss.cn/view/11124179
8.团队精神团队精神的金句优秀17篇团队精神的金句 3 1、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2、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 ——邓小平 3、什么叫团结,就是一个人手机响了,全班读书声暴涨。 4、指甲和肉分不开。 5、不怕巨浪高,只怕桨不齐。 6、修剪的树木,生长得又直又高;齐心的人们,团结得又牢又固。 https://www.shubaoc.com/zuowen/youxiu/91ng.html
9.ここの施設の目的は患者が自己治療できるための有効な環境を作ここの施設の目的は患者が自己治療できるための有効な環境を作ることであってc医学的治療は正確にはそこには含まれていないのです。だからもし直子の病状がこれ以上悪化するようであればc別の病院なり医療施設に移さざるを得ないということになるでしょう。私としても辛いことですがcそうせざるhttp://news.hfhome.cn/hot/6VMAHD3lNuI5/index.aspx
10.团队精神的金句精彩12篇团队精神的金句 3 1、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 2、一箭易断,十箭难折。 3、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 4、指甲和肉分不开。——维吾尔族 5、金银财宝不算真富,团结和睦才是幸福。——维吾尔族 6、刀鞘保护刀的锋利,它自己则满足于它的迟钝。——泰戈尔 https://www.baihuawen.cn/zuowen/daquan/725190.html
11.台湾一确诊新冠患者入睡后咳出鲜血跑两家医院竟都被拒收台海网7月5日讯 据台媒报道,台湾阳明医院胸腔内科医师苏一峰昨(4)日在脸书PO出两张一名确诊患者的咳血照,画面中的女子因咳血过多,血直直滴到胸口,但连跑了两家医院,都因为没有空床而被拒绝入院观察,引发网友关注。 苏一峰表示,这是一名家住在新北市的中年妇女,在上(六)月初确诊新冠肺炎,在夜间入睡后突然觉得喉http://m.taihainet.com/news/twnews/twsh/2022-07-05/t_2633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