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练方案

语文: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练方案

☆课文导读

这是一篇有关创新问题的议论文。作者针对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常局限于“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认识,独辟蹊径,提出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在精当分析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创造性思维必需的因素,以及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全文思路清晰,层层加深。事实论证,有很强的说服力。

☆基础过关

一、读音辨析

罗迦(jiā)恭喜(ɡōnɡ)

根深蒂固(d)汲取(j)

孜孜不倦(zī)压榨(zh)

锲而不舍(qi)驾驭(y)

持之以恒(hnɡ)模(m)式

二、词语释义

汲取:吸取。

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止步不前:停止脚步不往前进,比喻不对事物做更深的研究。

三、语句解读

1.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这一段话,承上启下,通过设问,提出下文论述的中心。

2.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这段话结构明晰。三句话,第一句话告诉人们,要坚信自己拥有创造力;第二句话提出要拥有创造力的三个要求;第三句话强调如果能做到这三点的人,一定会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

四、作家作品

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是“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曾任加利福尼亚创意顾问。著作有《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等。“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五、背景探视

许多人在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因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他们只知死学知识而不知活用,不会跳出圈外去思考问题。生活中还有许多人以为搞发明和创造的都是天才人物,不相信自己也能有所发明和创造,结果导致创造性被自我压制,最终丧失。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写的。作者想要说明,有过许多发明创造的人最初也是和大家一样的普通人,而普通人只要有自信不断学习知识,活用知识,敢于打破常规想问题,就会成为一个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人。

六、文体浅谈

论据是议论文中说明论点的根据,是议论文的基础。可分为两类:(一)道理论据,即用人所共知的普遍道理或理论权威经典论述作根据。(二)事实论据,即用具体可靠的事实(包括数据)来做根据。论据应可靠、充分有力,与论点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论证是议论文中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是达到论点与论据统一的桥梁。通过理论,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内在联系,三者紧密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论证过程。论证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一显身手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汲取()推敲()

恭喜()对称()

模式()创意()

2.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根深d()固孜孜不jun()

持之以hnɡ()qi()而不舍

不言而y()轻而y()举

一sh()无成自言自yǔ()

3.辨析近义词,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横线上。

⑴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________(丢弃、放弃、抛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⑵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________(获取、获得、汲取、吸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⑶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________(探索、探求、探究、探讨)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⑷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________(缺少、缺乏、缺欠)创造力的区别呢?

4.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成语。

⑴形容事情容易做,不用费力。()

⑵一件事都没有做成功,形容事业上毫无成就。()

⑶实行起来有成效。多指方法或措施被实践证明生效。()

⑷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5.下列材料中,不属于事实论证的一项是()

B.布歇尔发明了对战型乒乓球游戏。

C.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的调查研究。

D.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6.调整下列句子的语序,使它成为一段句意完整、明确的话。正确的语序是()

①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②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

③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④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

C.②④③①D.③①②④

二、整体感知

1.对“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一句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B.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C.因为如果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D.因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才会去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寻求解决问题的其他途径和新的方法,这是激发创造性思维,成为具有创造性的人的最基本因素。

2.不能说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的事例是()

B.罗兰布歇内尔用电视接受器做实验,发明了对战型乒乓球游戏。

C.牛顿因成熟的苹果掉在头上而发现了“万有引力”。

D.麦哲伦于1519年出海航行发现了南美洲,并证明了地球是球型的。

3.不是因果关系复句的一项是()

A.因为非对称图形只有C一个,所以会被认为与其他图形不同。

B.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C.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D.由于看图形的角度不同,四种答案全部正确。

4.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归纳一下: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三、课内阅读

①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②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④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⑤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1.第①段在选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依据之一是什么?

3.选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4.“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有创造性的人”。一句中,“这些”指代什么?

5.分析上述文字,下列观点不属于作者的观点是()

A.要有创造力,关键是要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B.要有创造力,就不能满足于一个答案,而要去探索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C.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D.并非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四、拓展阅读

科学就是探求真理。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要经过艰苦曲折的过程。常常有这样的情形: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掌握资料的差异,认识方法的不同,就会出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情况①,以至引起学术上的论争。因此,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都把反对的意见看做对自己的莫大帮助,把对自己的批评当作珍贵的友谊。正如李四光同志说:“没有什么东西比对我的论题的坦白的批评,更能使我感到激励。”歌德也说:“我们赞同的东西使我们处之泰然,我们反对的东西才使我们的思想获得丰产。”这都是因为,赞同的意见未必正确,反对的意见未必错误。退一步说,即使错误的反对意见,对自己的科学研究也是很有好处的。

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为探讨定比定律,进行了长达九年的辩论。最后普鲁斯特成为辩论的获胜者,发现了定比定律,但他并未因此趾高气扬,相反,他对贝索勒倾吐了衷心的感激之情,说:“要不是你的质难,我是难以深入地去研究定比定律的。”并宣告,发现定比定律,贝索勒有一半功劳。今天,为了现代化建设而钻研科学的崇高志向,使科学工作者胸怀更为宽广,虚怀若谷,容得下百川之流,听得进“敌对”意见。②

1.对的论点,人们有四种意见,你认为哪一种意见正确,将应选答案填入括号内()

A.科学就是探求真理。

B.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要经过艰苦曲折的过程。

C.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都把反对的意见看做对自己的莫大帮助。

D.赞同的意见未必正确,反对的意见未必错误。

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A.议论B.说明C.抒情

D.记叙E.描写

3.引号主要有以下用法,文中画线的①②两句话中的引号各是哪种用法?

①()②()

A.表示引用部分

B.表示特定的称谓

C.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

D.表示讽刺的意思

E.表示否定的意思

4.文中有三句名人言论,请根据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判断:哪句是道理论据,在句后的括号内画“√”;哪句不是道理论据,在句后的括号内画“×”。

A.正如李四光同志所说:“没有什么东西比对我的论题的坦白的批评,更能使我感到激励。”()

B.歌德说:“我们赞同的东西使我们处之泰然,我们反对的东西才使我们的思想获得丰产。”()

C.最后普鲁斯特成为辩论的获胜者,发现了定比定律……他对贝索勒倾吐了衷心的感激之情,说:“要不是你的质难,我是难以深入地去研究定比定律的。”()

5.这篇短文先后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论证方法。

☆中考回眸

(2006天水卷)9.请用准确简练的语句概括下列新闻的主要内容。(3分)

答案:中国科学考察队首次登上南极之巅。

☆写作小练笔

请以“0是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开头写一段话,展开你的想象,把不同层次的人可能将“0”想象成的不同答案写出来。

☆作文素材

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会发展的标志。

——徐特立

事事以科学为基础。

——蔡元培

支配一条船的是技术而不是力气。

——[美]富勒《至理名言》

一、1.jíqiāoɡōnɡchènmóchuànɡ2.蒂倦恒锲喻易事语3.⑴放弃⑵汲取⑶探求⑷缺乏4.⑴轻而易举⑵一事无成⑶行之有效⑷不言而喻5.C6.C二、1.D2.D3.B(并列复句)4.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5.有渊博的学识,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活用新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有持之以恒的毅力。三、1.引起下文。2.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3.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4.“经常保持好奇心……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5.D四、1.C2.D3.①A②E4.A.√B.√C.×5.讲道理,摆事实。

THE END
1.2023高考作文二轮复习:高考议论文“五段三论”式结构模板议论文类模板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可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或主张,以充分的材料论证其观点或主张,可使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方法;结构完整严密,语言准确,逻辑性强。 “五段三论”式 “五段三论”式是高考作文中一种常见的议论文模板,适用于大部分议论文。“五段”指的是http://www.21wh.com/content/id/11995.html
2.25,议论文三要素及相互关系论点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是明确的判断,在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不能是疑问句或一个短语,不能使用比喻句。论题,即议论文中要论证的对象或范围。如《想和做》,这篇文章的题目就点出了它所要议论的论题,有的文章在开头引入论题,如《发问的精神》。3、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 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https://www.360doc.cn/mip/812387102.html
3.三种体裁阅读题题型总结及答题思路明示定州市初中语文学科工作室夹叙夹议:灵活多变,表意自由。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抒情: 总体作用:直接表露出作者的喜怒爱憎。直接抒情:感情率真,淋漓尽致;感情充沛,抒放自然;感情直露,表意明确。 间接抒情: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3.某句段对人物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或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12d0ec5410101s6c8.html
4.英语:基础高阶经典外刊阅读L5.解构阅读中段落—匹配类题目详解构成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有时可以包含一种以上的句际关系. 因此, 理解阅读材料时一定要把握语脉, 理清句际间的关系, 进而理解语段或全文的内容. 2.3.2. 找出句子之间的连接性的词语 文章的语句间的组合, 除了从语句间的意义关系分析外, 还可借助句子之间的连接性词语来把握, 因为连接性词语能表明这个语段句与https://blog.csdn.net/u012549626/article/details/127715047
5.议论文阐释句.doc议论文阐释句 篇一:议论文的阐释观点 议论文的阐释观点,分析道理 一、温故知新: 1、 标准语段的五种句子 : 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 2、 语段组成示例: 知识就是力量。(观点句)它首先是一种难以量化的、伟大的精神智慧,当然更可转化为具体的、可见的、巨大的物质力量。(阐释句)一介书生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820/129093852.shtm
6.2020选调生高分答题技巧河南选调生技巧选项特征:各选项大小关系易于区别。 猜题技巧:选择数值位于中间的选项。 【例1】某单位两座办公楼之间有一条长204米的道路,在道路起点的两侧和终点的两侧已各栽种了一棵树。现在要在这条路的两侧栽种更多的树,使得每一侧每两棵树之间的间隔不多于12米,如果栽种每棵树需要50元人工费,则为了完成栽种工作,在人工https://ha.huatu.com/zt/2020xdsqf
7.敬业与乐业教学反思8篇在执教《敬业与乐业》一课前,我的教学设想是引导学生掌握演说词的特色,理解议论文的有关知识以及作者的精妙构思,还有意识的增加了学生的仿句和迁移能力的训练。主要的授课方法是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在授课的过程中以读为主,采用各种诵读的方式,为引导学生从读中领悟文章https://www.liuxue86.com/a/5114348.html
8.高考英语信息匹配新题型探究与解题指导一般来说,一个段落通常由几个语段构成。需要引导学生明白构成语段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靠句际间意义的结合,二是靠句际间的关联词,逻辑性插入语来连接。告诉学生在分析语段层次时,可以借助句际间的连接词语作出判断,但最主要的还是要真正体会句际间的意义关系,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层次,真正理解文章,选准答案。https://fjzpyz.cn/nd.jsp?id=491
9.语文知识转型与课程改革最新章节毋小利著但也还有不少议论文实际上只有上述三要素中的论点,并无论据,当然就更谈不上论证了,如《谈读书》《谈骨气》等。 《谈读书》的写法,正如语文教材编辑所言:这篇随笔的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但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就是一个观点。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谈读书》的写作目的并非是要提出论点并用论据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30403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