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句衔接

行测语句衔接题有哪些作答技巧?对此有疑问的朋友快来看看,下面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准备了“行测语句衔接题作答技巧”内容,仅供参考,祝大家在本站阅读愉快!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是不少考生头疼的地方,有一个部分是相对而言比较简单的,那就是语句衔接,这类题掌握了方法规律后,会比较简单,得分率较高。那接下来带大家看下语句衔接题要如何解决。

语句衔接,一般依据两个原则:话题一致原则和思路一致原则。

话题一致原则要求我们要明白这段话的主题词是什么,能筛选出主题词,对我们选答案大有裨益。比如说:花园里,月季花开了、玫瑰花开了,。A.这里的花开的真好。B.这里的草长得真不错。其实这道题如果能够知道是围绕花这个主题词展开,那么根据话题一致的原则,就能很快的筛选出答案A。

思路一致原则要求前后文的内在逻辑是一致的,是和谐的。根据空的位置不一样,空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空在段首,它所起的作用:①开宗明义:点明文段阐述的对象,起总领,②引出话题。空在段中,作用则是:承接上文,提示下文。空在段尾,作用一般则是收束全文:即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示例】诗歌的面貌并不完全取决于作者人品的高下,而是与作者的学力素养、心灵的敏感程度有更为直接的关系。换句话说,_______。典型的例子就是晋代的潘岳,他虽然有“拜路尘”的卑劣行径,但其《闲居赋》一文却展现了一份清雅独绝的隐逸情怀。

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A.—个品格并不高尚的人同样有可能创作出动人的诗篇

B.人格是否高尚并不是决定作品质量高下的唯一要素

C.一些杰作的作者反而更擅长掩饰自己的真实品格

D.“知人知面不知心”的情况在创作领域尤为常见

【答案】A。解析:首先要明确这段话围绕的是作品和人品之间的关系。首先能够排除C、D。其次划横线处位于段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前面讲的是,诗歌的面貌并不完全取决于作者的人品。后面通过举例,说明潘岳人品卑劣,但是作品却清雅独绝,再次说明人品不好的作品也可以很好。所以画横线部分需要的是人品不好作品可以很好。B项出现了是否,也就意味着后文应该写两种情况,但是从后文来看,只谈到一种情况,所以B项不符合。A项表达的意思是人品不好,作品可能很好,符合划横线处的意思。故正确答案为A。

做题过程中不要慌,认真分析,这种题型就是得分点。

【例题】科学家将松力纤维蛋白原和可吸收材料共混后,采用静电纺技术制成具有超亲水性、类似细胞外基质的生物复合支架材料。由该材料制成的人工韧带具有良好的组织________和合适的机械强度,植入肌体后,可在逐层降解的同时进行组织再生,诱导肌体自身组织长入韧带中,逐步演变成自身韧带...

12-08

行测语句衔接题作为常考题型之一,掌握其中答题技巧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得分,下面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准备了“公务员行测备考:语句衔接题答题技巧”内容,仅供参考,祝大家在本站阅读愉快!

【例题1】饮食最基本的功能就在于它是人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赖以生存的营养与能量的主要途径,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与表现。纳入文化领域后,饮食就被赋予了更深的涵义。尤其是经过民族文化旅游浪潮的洗礼,________________,使人们不仅仅将饮食看作是果腹的手段,而且更注重体会和欣赏饮食过程中的民族文化内涵。在欣赏自然与人文美景的同时,品尝目的地的特色饮食正成为旅游者新的追求和向往。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美食体验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

B.民族饮食文化与旅游文化逐步整合

C.民族特色饮食文化的潜力得到开发

D.饮食在文化领域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例题2】进行骨髓移植的前提条件是有配型成功的捐赠者。双胞胎配型成功几率最高,兄弟姐妹也有可能。但在中国,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有兄弟姐妹且能配型成功的概率也非常低。另外,父母和子女之间骨髓配型成功的概率非常低,几乎为零。因此,绝大多数患者都必须依赖不认识的志愿者配型。非亲缘关系骨髓配型成功的几率只有几十万到几百万分之一,__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即使这样,骨髓移植仍是大多数血液疾病患者的唯一希望

B.如果冒着风险使用不完美的配型,成功率自然会大为降低

C.骨髓库里志愿者样本的多少,直接决定着病人找到合适配型的几率

【解析】C。横线出现在文段结尾,需与上文话题保持一致。文段首先指出骨髓移植的前提条件是有配型成功的捐赠者,双胞胎和兄弟姐妹都有可能配型成功,接着通过转折“但”指出我国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兄弟姐妹配型成功的概率很低,后文通过“因此”总结上文,指出大多数患者必须依...

11-20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的中语句表达的题目所占比列并不高,多是两道或者三道题目。其中语句衔接是历年言语中的必考题型,考生在复习的时候也容易忽视其重要性。纵观近几年的考试题目,无论是题目选材还是题目难度上都是不叫大的,据不完全统计的结果显示,考生在此处的失误率也是比较高的,所以,如何在考场上快速锁定答案,今天就带着大家一起学习语句衔接之行文脉络分析。

一、梳理文段结构—提炼主题词之高频词

【例1】孤独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几乎每个人都会在生命中的某个时刻体验到孤独袭来的痛楚。它可以是简单而表面化的比如成为球队里面不可能上场比赛的球员,或者派对上永远坐在角落里面的女孩儿;也可以是尖锐而剧烈的,比如失去配偶或者亲朋友。______________,它与连接的人数和频率无关,而与连接的质量和意义有关。你可能在高朋满座的喧哗中仍然感到深刻的孤独。

根据语意填入划线部分恰当的是:

A.孤独是一种内心深处的感觉

B.孤独是一个抽象、温暖的存在

C.信仰也会减轻一个人的孤独感

D.孤独感倾向于简化生活中一切复杂的失去

【解析】A。“它与连接的人数和频率无关,而与连接的质量和意义有关。你可能在高朋满座的喧哗中仍然感到深刻的孤独”是对横线处句子的具体阐释,“它”指代的是“孤独”,可首先排除C.D。B项“温暖”与文中强调孤独是一种“痛楚”的语境不符,排除。文段未提及孤独对生活的简化A项把孤独界定为内心深处的一种感觉,与后文的“喧哗中仍然感到深刻的孤独”对应恰当。故本题选A。

二、梳理文段结构—行文脉络分析

确定文段主题之后就需要对文段的结构进行分析,这样就可以按照作者的谋篇布局的思路来展开。从而确定空处语句的意思,再结合选项进行分析选择。

【例2】以图像的方式再现《诗经》的内容古已有之,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商周青铜器中,许多都可以与《诗经》互证的图案。到了汉代,又有画家用一支笔,把人们眼光引向商周时代。东汉刘褒画过《大雅》《邶风》,西晋卫协也画过《邶风》。至南宋,诗经图忽如一树花朵迎风吹开,越来越多的画家以绘画的方式表现《诗经》意象,钱塘人马之和把诗经图绘制推向了一个高峰。在他之后,随着真个画坛画风的转变,类似的作品就很少见了。所以扬之水称他的诗经图为“______________”。

A.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

B.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C.空谷之佳人,遗世而独立

D.上承魏晋,下启明清

【解析】B。空缺处句子应表达扬之水对马和之诗经图成就的赞扬。A项是鲁迅对...

09-19

行测考试当中语句衔接题是常考的一道题型,但是仍然有很多考生对这道题不熟悉,答题的准确率不高。那考生要如何提高答题的准确度,做好这类题呢?下面就跟出国留学网小编一起来看一下解答的小妙招吧!

一、题型的特点要弄清

语句衔接题的特点是很显著的,题型也有两种呈现方式。第一种方式就是给一段话,这段话里面的穿插了几个序号,然后给一句话,问考生这句话放在哪个序号合适。另外一种方式也是给一段话,然后这段话里面随机设空。不同的是还会有四个选项,让考生选择最准确的一个选项填上去。这也就是语句衔接题的特点。

二、设空不同,作用不同

这类题设空的位置不一样,作用就是不同的。在中间部分设空,那中间部分大多都是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那考生选择的选项就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看是否起到了一个过渡的作用。而在开头设空,主要就是总领全文或者是引出中心句,引出话题。那考生在选择选项的时候,就一定要选能统领全文的句子。最后,如果是在结尾设空,作用就是总结全文。那考生就要选择一个总结性的句子。总之,考生选择选项的时候,就要看清选项的位置,结合文意,不要单凭感觉做题。

三、结合例题加强理解

如果只是记住了理论知识,做题的时候考生难免会一知半解,不知道如何回答。那考生就需要通过例题理解理论知识。例如,法国大革命之前,化学家拉瓦锡用巨大的凸透镜把阳光聚焦在钻石上,结果钻石烧掉了。拉瓦锡有一颗坚硬的心,他的实验击穿了。这后面就设空了,问考生该填哪个选项。第一个选项是爱就给它最好的,第二个选项就是爱可倾城,钻石永恒。第三个选项是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最后一个选项就是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很明显第一个选项和第三个选项与题意无关,直接排除,第二个选项文中没有提到。所以只有最后一个是正确的,最后一个选项也起到了总结全段的作用。

以上,就是行测考试中语句衔接题的解答妙招。考生做题之前就要了解题型的特点,结合例题加深印象,希望考生们答题顺利,轻松获得高分。

09-15

无论国考、省考还是事业单位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专项几乎是必考查内容。而在这一专项中,语句衔接在近几年中所考查题量略有增长。何为语句衔接题型语句衔接题型又划分为几类这类题型是否有解题方法与技巧下面,小编带大家一一来学习。

语句衔接,题干给出一段文字,在这一段文字中,抽取一句话让我们补充完整。按照空缺横线位置不同,可划分为三类:空缺在段首、空缺在段中以及空缺在段尾。而空缺处位置不一样,其作用也不一样。那么下面我们就具体来分析其具有哪些具体作用。

空缺处在段首:引出话题、总领全文

例题1.

A.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悲观

B.各种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突出

C.中国主要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正在日益扩大

D.气候变化给中国农业带来的影响以好处居多

【答案】D。解析:横线部分位于句首,后面是冒号,所以要填一个能够概括下文的句子。冒号之后内容均是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首先详细论述气候变化的好处,之后又简略提及气候变化的坏处,从文段中看,明显以好处居多,D项表述准确。A项“农业”扩大了论述范围,应为“中国农业”,且“想象的那么悲观”也为无中生有,排除;B项主语错误,不是“气象灾害”而是“气候变化”;C项为后文中的部分内容,不全面,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空缺处在段中:承上启下

例题2:

好的散文不会让读者感到与作者生疏。作者在描摹眼中世界的同时,也在清晰地勾画着自身的影像。实际上,__________,无论作品本身是优是劣。“作者形象”并不等同于作家的自画像,它是作家灵魂的投影,是展现在文字中的一种人生境界,是写作视角和阅读视角综合的结果。

A.写作是一种意味深长的印记

B.作品传达的是作者独有的情感体验

C.每一篇散文都是人文情怀与精神价值的融合

D.没有一部作品不在描绘着“作者形象”

【答案】D。解析:根据话题一致原则,划线处前文说的是作者在描摹眼中世界的同时,也在勾画着自身的影像(“作者形象”),后句说的是“作者形象”是什么。由此可知,划线处句子也应围绕“作者形象”展开,故正确答案为D。

空缺处在段尾:总...

09-08

语句表达题是行测考试中的必考题型,其中语句衔接题也也是每年考试中有所涉猎的题型,很多同学都觉得衔接题类似逻辑填空,不是很容易找准衔接的话语,自己的想法与正确答案往往擦肩而过,下面小编就带着大家看看这种题型到底如何衔接。

【例1】敦煌研究院将与外部机构进一步合作,开展敦煌壁画的保护和修复,为这个文化宝藏的永续保存探讨更多可能性。保护和修复也为了更好地传播,依托数字化,“数字敦煌”资源库在2016年上线。资源库第一期的30个经典石窟,跨越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等多个时期,其中绝大多数石窟都是未对游客开放的,全球网友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免费360度漫游洞窟,足不出户便能近距离感受千年的文化。千年敦煌石窟,正借助科技的手段,________________,焕发出新的生命与活力。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以虚拟世界代替现实场景

B.力求重建用户沉浸式体验

C.促进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

这道题目空缺处在尾句,重点是对题干上文的概括。同理,空缺处在首句也是对全文的概括。

【例2】如今通过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的描述,人类对于自然界的理解已经远远超越了100年前对于宇宙的机械化的理解。从基本粒子的行为到宇宙的形态,从微观到宏观,现代物理学的这两大支柱,几乎可以解释人们现在所观察到的一切自然现象。____________,物理学的这两大支柱各自主宰了微观和宏观领域,却彼此难以相容,因此造成了物理学历史上最大的裂缝。尽管无数一流的物理学家试图解决这个难题,但经过了80多年的努力,时至今日,人们对于这个困境还是一筹莫展,不知如何是好。

A.但是事实远没有看上去的那么美

B.人们在深入研究后意外发现

C.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往往令人啼笑皆非

D.与其他自然科学的科研经历相似

解析:A。分析可知,横线处所填句子应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前文提到“这两大支柱,几乎可以解释人们现在所观察到的一切自然现象”,后文提到“物理学的这两大支柱却彼此难以相容,因此造成了物理学历史上最大的裂缝”,由此可知,横线前后内容具有转折关系,A项以“但是”作转折,填入句中最恰当。B项的“意外发现”、C项的“啼笑皆非”不合语境,D项的“其他自然学科”文段未涉及,三项均衔接不当。故本题选A。

这道题目重点考查空在题干中间大家是否能找到承上启下的一项,前后文为转折故所填入内容应为有转折词的“A”项

08-05

在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中,近几年考试语句表达部分中出现语句衔接的概率在增加。语句衔接作为一种题型,我们有不少同学对此感到困惑,虽然题量不多,但很多时候正确率得不到提升。语句衔接题,它与逻辑填空题十分相似。逻辑填空要我们选出找恰当的词,而这种题需要我们选出合适的一句话来填空,形式非常相似,但其实语句衔接更简单,因为选项是一些句子,句子包含的信息比词语要多,所以选择起来更容易。那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语句衔接题。

我们刚刚已经说过,语句衔接跟逻辑填空十分相似,因此我们在做语句衔接题的时候也要先对材料进行分析。

(一)话题一致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在片段阅读中首先要找文段的主题。语句衔接也是呈现一段材料,如果我们能判断出它的文段主题,在选择衔接语句时就会更快一些,能够缩小选择范围。选项中的话题要与材料论述的话题一致才能当选。

【例】“”,我们不妨拉开一个比较长时段的历史来观察。传播史告诉我们,新媒体之新是相对于旧而言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新”的媒体,以及由此而来的新的文化政治。文字的书写对于结绳记事是新的,雕版印刷对于竹简刻字是新的,金属活字印刷技术较于手抄和雕版印刷是新的。所以,“新”这个东西并不值得我们手忙脚乱。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黄金时代在我们面前而不在背后

B.潮流永远不待人

C.太阳底下无新事

【解析】C

整个文段都在说一个“新”字,“新媒体”、“新的媒体”、“新的文化政治”、“新的”等,说明材料的主题就是“新”。而四个选项中只有C与“新”有关,填入后语段统一,故选择C。

(二)思路一致

但有的时候选项中不止一个选项与话题有关,并不能通过主题选出答案,这时就需要继续看材料,分析行文脉络。所接句子要符合空中句子位置的功能,段前、段中、段后,功能各不相同,与我们之前行文脉络分析时的内容一致。

段首句:引出话题,对文段要阐述的中心思想进行铺垫,埋下伏笔。

提出话题,点明文段要阐述的中心思想,总领全文。

【例】_______________。《红楼梦》主要描述了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人物。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段中句:承上启下,既要承接上文,又要总启下文,使语意衔接流畅、自然。

【例】我喜欢吃苹果。苹果很甜,____________,吃了对身体好。

A...

08-04

在行测考试中,语句表达在言语理解与表达中会经常涉及到,主要题型有语句排序和语句衔接。今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语句衔接题,帮助大家梳理思路。

语句衔接一般是在文段任意一处有设空,提问形式为“填入设空处最恰当一项的是”,很像升级版的逻辑填空,设空位置有段首、段中、段尾,无论设空位置在哪里,做题都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其一是话题一致,意思是说填进去之后句子所论述的内容要与整个文段的话题一致;其二是思路一致,设空处的位置不一样,填进去的句子承担的作用也不一样。段首设空,应该统领全文、引出话题,段中设空,要承上启下,段尾设空,要总结全文或者终结话题。所以,填进去的句子要与全文行文脉络一致,避免出现上下文逻辑不连贯;其三是色彩一致。由于一些文段文学色彩较为浓厚,所以要考虑文段的色彩和基调,要与全文和谐一致相匹配。

例1.“________________”,我们不妨拉开一个比较长时段的历史来观察。传播史告诉我们,新媒体之新是相对于旧而言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新”的媒体,以及由此而来的新的文化政治。文字的书写对于结绳记事是新的,雕版印刷对于竹简刻写是新的,金属活字印刷技术较于手抄和雕版印刷是新的。所以,“新”这个东西并不值得我们手忙脚乱。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解析】答案:C。设空位置在句首,要统领全文,而且首句加引号,应该是引用了某句生动的话语作为全文观点的引入。全文内容表明,作者认为所谓新媒体,也无非跟过去历史上出现过的无数新事物一样,新是相对于旧而言的,是不值得我们紧张的。通篇都是围绕“新”这个话题进行的,选项中只有C项与这一观点相符,即用历史的观点来看待新事物。

例2.如今通过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的描述,人类对于自然界的理解已经远远超越了100年前对于宇宙的机械化的理解。从基本粒子的行为到宇宙的形态,从微观到宏观,现代物理学的这两大支柱,几乎可以解释人们现在所观察到的一切自然现象。________________,物理学的这两大支柱各自主宰了微观和宏观领域,却彼此难以相容,因此造成了物理学历史上最大的裂缝。尽管无数一流的物理学家试图解决这个难题,但经过了80多年的努力,时至今日,人们对于这个困境还是一筹莫展,不知如何是好。

D.与其他自然学科的研究经历相似

【解析】答案:A。设空位置在段中,要承上启下,前文提到“现代物理学的这两大支柱,几乎可以解释人们现在所观察到的一切自然现象”,后文提到“彼此难以相容,因此造成了物理学历史上最大的裂缝”,由此可知,设空处前后内容具有转折关系,A项以“但是”作转折,...

07-08

语句衔接题目虽然在行测考试中占比不是很高,但是每次都会很纠结,整体的正确率更是低的可怜,常常会出现觉得四个选项都很顺的局面。问题出现在哪呢主要还是没有真正的理解语句衔接的本质。小编在此为大家进行说明。

这类题目不是简单填入句子就可以,更不是通过顺读能够确定的。尤其是当选项的意思很接近的时候,如何才能找到比较合适的选项就是关键了。小编带领大家换一个思路:从微观的字词入手,把握基本的语法规则。比如说:在空缺处前后出现一些明显的关联词汇,那要符合关联词的基本规则,并列需要前后平等,转折需要前后相反等。拿个题目来看看:

【例题】

就本质而言,《人民文学》质量高低,_________,与传播媒介所处位置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联。从某种意义上讲,销量也不能必然反映文学的真正价值,今天的畅销作者中,有多少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呢有媒体统计发现,2010年,王蒙、贾平凹、周国平、麦家四人的总版税,比不过一个“当年明月”,但这并不能因此就否认这四人的文学造诣。

A.并不体现在它的市场价值上

B.惟一衡量标准在于作品本身

D.取决于作者的文学底蕴和思想深度

【答案】B。解析:画横线部分前文是在论述《人民文学》的质量,下句话说传播媒介没有关系。接着说道“销量也……”,用并列词来引出另外一个角度,说明质量和销量也没有关系。后文列举了具体的例子来证明和销量无关。A选项的市场价值和后文的销量是种属关系,并不能并列可以排除。B选项标准在作品本身,这是说明质量和作品有关,与传播媒介和销量都无关系,符合文段要求。C选项的读者喜好在后文已经否定了,可以排除。D选项的作者底蕴虽然在尾句有所涉及。但是尾句是对销量的具体解释说明,并不是对第一句的事例,排除D。故答案是B。

美国内战之后,倡导公共健康的人们曾呼吁政府提供更多公共空间被称作‘悬浮池塘”的泳池由此诞生。当时河水清洁,人们可直接在河中洗浴。但随着工业化进程,工厂向河中排污增多,政府最终不得不关停了大部分泳池。即便剩下来的“悬浮池塘”,也由过去直接引入河水,转向关闭闸门从外面引人纯净的水。根据上述文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们需要更多公共空间是“悬浮池塘”出现的原因

B.“悬浮池塘”刚出现时是直接引人河水

C.大部分“悬浮池塘”因为环境污染而被迫关闭

D.“悬浮池塘”就是河中的公共...

06-23

语句衔接是行测言语理解的重点题目,那这样的题目该如何入手,如何又好又快的把题目做对,较快地做对题目。小编就和大家结合几个例题来看看这样的题目该如何做。

一、材料“画风一致”

语句衔接需要承前启后,空缺句子需要保证填入后,材料不论从话题和行文思路,还是从句式结构,整体应该保持一致。

【例1】若要谈论中国的散文,有人非常认可朱自清,有人则赞赏宗白华,有人则喜欢余秋雨,但是我却更爱余光中,①,徐疾多致的节奏代替了平铺直叙的语序,②,幽默风趣的妙语代替了装腔作势的教训。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簇新的意象代替了被嚼烂的少女和梦的俗喻

②澎澎湃湃的谈吐代替了矫揉造作的伪情滥调

B.①被嚼烂的少女和梦的俗喻被簇新的意象代替了

②矫揉造作的伪情滥调被澎澎湃湃的谈吐代替了

C.①簇新的意象代替了矫揉造作的伪情滥调

②澎澎湃湃的谈吐代替了被嚼烂的少女和梦的俗喻

D.①被嚼烂的少女和梦的俗喻被澎澎湃湃的谈吐代替了

②矫揉造作的伪情滥调被簇新的意象代替了

【答案】A。解析:此题排比句式十分明显,由“……代替了……,……代替了……”的句式可知,填入句子句式应与此一致。B、D两项的句式为“……被……代替了”,填入不能与其他构成排比,排除。由“徐疾多致的节奏代替了平铺直叙的语序”“幽默风趣的妙语代替了装腔作势的教训”可知,“代替了”前后内容为反义关系,C项前后不能构成反义关系,排除。故本题选A。

二、选项要符合逻辑

【例2】少男少女们从我的身边走过,飘动的黑发,________________,仿佛整个世界都洋溢着他们的歌声和笑语……

A清澈的眼神,鹿一般轻盈的脚步,腮边的红晕像两朵花

B鹿一般轻盈的脚步,眼神的清澈,花一般清新的红晕

C清澈的眼神,花一般清新的红晕,鹿一般轻盈的脚步

D花一般清新的红晕,鹿一般轻盈的脚步,清澈的眼神

【答案】C。解析:“飘动的黑发……”观察的顺序应是由上到下,下面应讲述的是眼睛、面颊、脚步,C项符合。故本题选C。

从这个题目,我们要学会举一反三,熟练掌握分析语句内部逻辑关系的能力,从而快速找准解题突破口。

语句衔接就像拼图游戏,熟悉缺失模块棱角,选择合适对象,注意“画风”逻辑,相信你一定可以。

THE END
1.探究句子间逻辑奥秘,揭秘句子衔接关系的秘密与技巧诗句大全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衔接关系1、句子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元,而句间关系则涉及不同句子之间的联系和过渡,理解句间关系对于确保表达清晰、逻辑严密至关重要,我们可以通过使用转折词、递进词、因果关联词等,来明确地表达句子之间的逻辑联系,在写作和阅读过程中,重视句间关系http://722973.com/f832a3cfEF65.html
2.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连接的句与句之间用连接词连接。例如: 1、排比句之间用分号连接; 2、假设关系复句之间用“如果,就”连接; 3、递进关系复句之间用“不但,而且”或“不仅,还”连接; 4、转折关系复句之间用“虽然,但是”连接; 5、因果关系复句之间用“因为,所以”连接; 6、选择关系复句之间用“不是,就是“与”其,不如”连接; 7、https://edu.iask.sina.com.cn/jy/2DHA947fphF.html
3.2024年国考言语理解备考技巧:比重上升的语句表达如何攻克?对于语句表达部分来说,排序题需要我们准确判别每个句子的话题,语句衔接题需要把握文段的整体话题,下文推断需要抓住尾句核心话题,找准话题,解决语句表达就不再是单纯的依靠“语感”。 扫一扫 咨询24年国考 一、语句排序 有些文段句语句之间的衔接会依靠重复性的词语或话题表达,这种表达通常以词汇的形式体现,在两句话https://www.huatu.com/2023/0809/2675506.html
4.2023( )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 )还能治好。在句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并用这个关联词写一句话。 ___ 2024-01-02更新|53次组卷|1卷引用: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寒假专项提升专题08 关联词与句子衔接和排序 相似题纠错详情加入试卷 闹钟一响,他就从床上弹了起来。(用加点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24pt4298ct12648n364119.html
5.句子的链接与衔接:连贯的原理和技巧(下)——衔接连接呼应(笔记语法切分是一种句子成分的结构分析,是根据词或词组在句子中的句法作用把句子的各个组成部分划分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语义切分则着眼于句子的交际功能和信息分布情况,它对于研究语篇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研究语篇的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语法分析着眼于一个句子、主、述位分析型不受句子的限制:在一https://www.jianshu.com/p/de434c3c5502
6.衔接造句4、课堂上,要把巩固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很好地衔接起来。 5、眼前的大海与地平线衔接,似乎如同交融的一体。 6、根据下面语句的格式,仿造两句话,一起构成排比句,要求与前一句子意思相衔接。 7、写作文时,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要自然。 8、在运用被动句的语篇衔接功能时,留学生普遍运用第一种主位推进模式。 https://m.hao86.com/zaoju_view_9b802443ac9b8024
7.英语写作功能句(万能套用之三八大盖)3.两个观点之间的衔接句 There is a grain of truth in these statements , but they ignore a more important fact. 上述阐述有很多正确性,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 A close examination would reveal how ridiculous the statement is. 最近的调查会显示出这个观点有多么的荒谬。 https://blog.csdn.net/qq_41973154/article/details/108624608
8.小升初语文考点专题十句子排序衔接(含答案)人教统编版.doc小升初语文考点 专题十句子排序、衔接(含答案)人教统编版.doc,小升初语文考点 专题十·句子排序、衔接 句子万花筒: 句子:排列句序、句子衔接 常考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 考题回放: 例一: 将下列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 )我捡起一片黄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504/5102032323004222.shtm
9.语句衔接广东省考近两年除了考察主旨观点和细节判断题之外,还会着重考察语句衔接题。语句衔接题是在文段中去掉某句话,然后根据上下文的行文脉络、空的位置及主题词,确定空缺处所填语句含义,然后匹配选项。通过对省考 2020-08-04 本文标签:广东省考行测常考题型行测言语理解语句衔接 https://gd.offcn.com/tag/48202.html
10.语言学概论语用概述1.连贯:句子内部、句子之间的衔接。 2.简练:防止重复、化长为短、凝缩结 构、提炼句意等。 3.周密:修饰恰当、成分完整、表意全面而 生动、句子间有一定的照应等。 4.生动:形象、强调、充分发挥联想等。 二、句式的选择 1.语序的调整 2.句式的变化 3.句子的长短 4.结构的整散 注:句子内部成分、句与句、https://m.360docs.net/doc/2b4523516.html
11.用句子造句作文时要注意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用句子造句,仅供参考。 你是如何理解这个句子的? 他把那些句子译成了英文。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这个句子就是一个命题。 这个句子可以省去。 所以解释这句话中的歧义,这些句子。 然后4.重复一直到你记住笔记上面所有的句子. https://www.qinxue365.com/fangfa/562810.html
12.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与技巧.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与技巧. 四川省平昌中学: 高考《考试说明》对本能力的基本要求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D”。它是语文高考的重点和难点,自1989---2002年,连续14年高考语文考查了这一考点。 “连贯”考查的是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能力。保持语言连贯,需要兼顾话题统一、语序合理https://www.diyifanwen.com/jiaoan/gaosanyuwenjiaoan/042546076104254688186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