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简单,三个问题就能解决大部分的谎言:
证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比如数据(陈梦2:1战胜孙颖莎)、行为(邓亚萍、刘国梁、许昕、张怡宁没有明显面部表情)。有了客观证据,我们才能进行主观分析。
但是,要注意区分证据与论断。任何带有主观评判色彩的都已经不属于证据了,属于论断了。
比如,上图说「邓亚萍,刘国梁,许昕还有张怡宁黑脸」其实就已经不属于证据了,因为Ta已经将「没有表情=黑脸」画上等号了。
这句话的谬误并没有结束,因为Ta暗暗将「黑脸=背后一定有黑幕」也同样画上等号,如此便带来了「乒乓国将、教练们没有表情,一定是因为背后有黑幕」的滑坡谬误。
让我们试着想想:一个人没有表情,是否可能只有一个原因?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除了网友揣测的原因,还有可能是「作为前辈不能偏袒任何一方,不应露出表情」「前几天男子单打失利很沉重」「马上还有男团女团比赛也很重要很紧张」等等,甚至是家里临时有事、人家一边观赛一边忧虑家事也有可能。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证据的真实性是既困难,也容易检验的。
难在哪里?
难是因为大众被现代媒体培养惯了、是怠于思考的、是容易轻信不加考证的信息的。不仅如此,我们甚至常常随手转发,不明真伪的信息便漫天飞扬。「想到要去检查证据真实性」便是最难迈出的一步了。
易在哪里?
其实,一旦你试着去检验证据的真伪后,动动手指去搜索、去了解、去深挖,便会发现很多话语不攻自破。
我们不妨来看看。现在,网上很多争论的起点是「国乒本来就明令禁止赛前恶意研究队友」,你是否看到后就默认真的有这条规定了?
这是一个真实性严重存疑的证据。光是这句话我就想提出几个问题:
于是,我决定深挖一下这一条让很多网友争吵不休的核心矛盾,即陈梦和马琳违反规定、恶意研究了孙颖莎,并因此陈梦获胜。
首先,搜索引擎检索不到这条规则的明文规定,甚至连新闻通稿也看不到。这已经让这句话的可信度大打折扣了。
看到这张图,你可能就止步于此了,觉得「都有图、有视频了,那肯定是真的了」。
但是,别忘了,这视频截图会是人伪造的吗?就算真实,这也只是视频的一小部分,我们要看到视频的前后文,了解全貌。
这一段恰恰讲述了2004年奥运会半决赛时,王皓和教练吴敬平通过研究与王励勤的比赛录像、分析研究战术,从而帮助王皓战胜王励勤。
前面主持人讲的「国乒要求大家赛前不研究队友」,是一个防止国乒队员赛前将精力分配太多到队友而非国际对手上的战术策略,而非严格禁令。因为纪录片马上就给出了不符合该规定的实战案例。
主持人提出这条规定是铺垫:在王皓与王励勤对彼此战术并不熟悉、且王皓排名落后于王励勤的情况下,王皓如何绝地反击。
作为王皓的国乒教练吴敬平,很快给出了答案:在这次内战前夜,教练紧急拉着王皓一起通过录像带研究王励勤,最终帮助王皓以弱胜强。显然,教练是以骄傲的表情将这作为当年王皓成功战绩的一部分进行公开表达的。
如此一来,现在网上吵得沸沸扬扬的各种观点,连最开始双方争论的站脚点都站不稳。是不是很可笑?
因此,我才会说检验证据的真实性很难,难在很多人连动动手指去复核下都不会做,只会一股脑盲从,最后在芸芸众生中随波逐流,任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赛马场。
任何论证都可以拆成三个部分来检验其逻辑是否成立: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让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用三段论检验逻辑是否成立,就像是DNA检测之于犯罪证据,属于王炸级别的检验工具。如此检验下来,很多网友的言论其实根本就站不住脚。
来吧,我们一起用下刚刚的三个问题拆解下网友的话语吧!
上图中网友说的话非常具有蛊惑性,我第一次看也看得一愣一愣的,感觉非常有道理。
但实际上,这段话的每一句都存在经典谬误或错误引导。
让我们来一句一句检验其合理性。
看了四五年球,几乎所有大赛都看的人来告诉你……
首先,开篇第一句话就暗藏了一个希望用来说服别人相信Ta的论述:
你觉得这个三段论靠得住吗?
如此一来,上述结论也不靠谱。
国乒本来就明令禁止赛前恶意研究队友。
此外,第二句话,「国乒本来就明令禁止赛前恶意研究队友」我已经在前文详细检验了其真实性。这是一个断章取义的半假话:国乒的规定仅限大赛开始前,目的是引导队员多研究国际对手,且并非严格禁令。在此不再赘述。
简单来说、你可以扬长避短打赢队友,但是不能照着培养方案去反推解题思路揭队友的短,这等于暴露国乒整个培养方案的思路、并且给出了正确解法。
显然,这是一个大、小前提都站不住脚的论述。
大前提认为,培养方案是至关重要的影响运动员表现的因素。
按照这样的说法,如果全世界都拿着冠军的培养方案去练习,那岂不是全世界都可以练成乒乓球冠军?那凡夫俗子捡到葵花宝典,是不是也能练就绝世神功了?
难道运动员的天赋、训练积累、比赛经验、心理素质、战术、战略都不重要了?显然,大前提不够正确,培养方案重要但不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
我们不妨看看刘国梁的一段访谈:
再来看看小前提,赛场按照队友的弱点去打,会让外界反推暴露出整个培养方案。
一场比赛至多7局,每局至多20球左右,一共140个球就可以让外界反推出贯穿运动员职业周期的培养方案?
退一步说,培养方案难道就是一成不变的吗?运动员经过训练和比赛后,根据技术特点和风格,是不是应该有所针对性调整?
如此看来,小前提不攻自破。
大小前提都落马,那结论自然也是错误的。
同时国乒对于这个正确解法并没有反制解法。
我想先说一句话:我们对国乒这么没有信心吗?培养方案又不是死规定,换不就好了?
这句话的大前提、小前提都有问题,留给各位读者做为小练习练练手。
网上还有大量的言论,让人瞠目结舌。有网友说是有风水大师帮忙的,有说存在黑幕的,有说陈梦翡翠有风水的……
诚如泰戈尔(可能)所言,「偏执把真理抓在手里,把它活活掐死」。
任何时代,非理性都可能让真相蒙上灰尘,让谎言甚嚣尘上。像这次,如果我们轻信他人之言,那我们就会沦为粉圈势力的工具人、助推者。
如果我们调用专属于人类的财富——理性:用逻辑去考究,用细心去检验,用耐心去等待,那真理自会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