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句子(精选5篇)

2、【原句】未经历风雨交加的夜晚,哪会体会到风和日丽的可爱!【仿写】未经历艰难困苦的阻挡,哪会体会到功成名就的喜悦!未经历黑暗寂寞的洗礼,哪会体会到破茧成蝶的美丽。

3、【原句】人生的岁月,是一串珍珠;漫长的生活是一组乐曲。亲爱的老师,愿你永远拥有其中最璀璨的珍珠,最精彩的乐章!【仿写】人生的岁月,是漫天繁星;漫长的生活是一座花园。亲爱的朋友,愿你永远拥有其中最耀眼的星光,最灿烂的花朵。

例1在下文横线处仿写两个句子。要求与画线句的句式相似。并且文意贯通。

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有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有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___,依旧遗憾;___,还是遗憾。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答题病例]见了大海的浩瀚没有见过草原的辽阔见了草原的辽阔没有见过沙漠的荒凉

此例在仿写的过程中,注意到了例句在句式、修辞、字数等方面的特点,唯独在语意上考虑不周,句子看似连贯,但感彩不协调。结合“大山的巍峨”“大海的浩瀚”和“不绝的风景”等,考生可以判断:“见过”或“见了”的风景理应是正面的、美好的。因此,答题病例中的“沙漠的荒凉”可改为“大漠的无垠”。

可见,考生在答仿写句子题时,既要把握题干中明确指出的仿写要求(常指“形似”,主要是结构方面的要求),又要挖掘出题干所提供的语言材料暗含的答题要求(如逻辑关系、修辞手法等)。

仿写句子题的隐性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仿写的句子有时必须符合例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给定的材料与仿写的内容之间往往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如仿写的句子与材料可能构成对比关系,可能构成类比关系,也可能构成总分关系或者递进关系。

例2在横线处仿写前面的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

每一汪水塘里,都有海洋的气息;―,―;―,―。所以诗人才说:“一株三叶草,再加上我的想象,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

首先,横线前面的句子中,“一汪水塘”与“海洋”形成对比,前者极小,而后者极大,但从“一汪水塘”能发现“海洋的气息”,这是“小中见大”。其次,仿写的句子必须采用“每一……里,都有……”的格式。再次,仿写的句子要与“每一汪水塘里,都有海洋的气息”共同构成表示并列关系的排比句。这三个分句又同最后一句(结句暗示了整段的意蕴)构成总分关系(先分后总)。

[参考答案]每一片树林里

都有森林的奥秘每一块绿地里都有草原的生机

2,仿写的句子有时必须采用例句的写法

例3在“橡皮”“圆规”“直尺”中任选两种。仿照例句,各写一句话。(句式、字数可以和例句不同)

粉笔:身躯缩短了,生命的轨迹却延长了。

橡皮:一点一点牺牲自己,时刻修正别人的错误。

此题例句对仿写在写法上作了规定――应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无论选择“橡皮”“圆规”,还是选择“直尺”作为表述对象,仿写出的句子都要既符合该事物自身的特点,又蕴含人世的哲理。

[参考答案]

圆规:绕了一圈又回到起点,为的是把事办得圆满。

直尺:不追求曲折离奇的经历,始终保持正直的品格和不变的方向。

有些试题并没有在题干中要求仿写的句子使用修辞手法,但所给的例句使用了修辞手法,所以仿写的句子也要使用修辞手法。这是一种隐性要求。

3.仿写的句子要注意在内容选择上的隐性规定

例4根据例句。按要求再仿写一个句子。

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上的古松,也不是屈身于斗室的盆景,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株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笔新绿。

要求:(1)请使用“我不是……也不是……而是……”的格式。

(2)运用比喻。

(3)要表达自己的理想或愿望。

这道题看起来比较容易,要求也明确而具体,但不少考生在答题时出现了失误。失误的原因在于有些考生只注意到了显性要求,而没有注意隐性要求。

细细分析起来,例句不仅在内容和形式上合乎显性要求,而且体现了内容选择上的隐性要求。例句中的三个喻体都属于同一类(古松、盆景和小草都是植物),这样才便于比^。

[参考答案]我不是搏击长空的雄鹰,也不是栖息于檐下的麻雀。而是祖国大花园中的一只蜜蜂――为勤劳的人们酿造一份甘甜。

4.仿写的句子有时必须注意感彩的一致

还是以例4为例。例句中的三个喻体各有特点。第一个喻体从感彩上来说是褒义,而且具有高大、雄伟、壮观等特征,但其中蕴含难以企及的意味,喻指社会上取得非凡成就的伟人或英雄。第二个喻体在感彩上具有贬义,喻指社会上不思进取、碌碌无为的人。第三个喻体喻指能恰当地找准人生位置的人,特别指那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人。

下面是两个考生的答案。

甲考生我不是闪耀在皇冠上的明珠,也不是光彩照人的钻石,而是宽广马路上的一颗铺路石子――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奉献自己的所有。

乙考生我不是高悬天宇的太阳。也不是萦绕在草间的萤火,而是炉膛中的一缕火苗――为寒冷的人们送去一丝温暖。

甲考生的答案不仅符合显性要求,而且符合内容选择上的隐性要求,三个喻体“明珠”“钻石”“铺路石”基本可以算作同一类事物。但是,甲考生的答案前两个喻体“明珠”和“钻石”都是褒义词,并且两者颇为近似,对比的意味不够明显。从这个角度来说,不符合感彩上的隐性要求。

乙考生的答案除了具备甲考生的答案的优点外,前两个喻体“太阳”“萤火”构成对比关系,符合题目的隐性要求。

一.察“形”会“神”,知“形”明“神”

察“形”的目的是为了知“形”,知“形”的目的是为了明“神”。察“形”具体指仔细地观察例句格式,分析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以及用词特点、句式特点等。明确了表达格式,也就做到了知“形”;再通过内在语意上的分析,表达的意思也即十分明了。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这句子的仿写,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知道:在格式上,要保留“没有……,可以有……”这样的句式;在用词特点上,“开阔”前由“蓝天”修饰,“悠闲”前由“白云”修饰,显然“蓝天”的范畴比“白云”要大,“白云”是在“蓝天”之中。

二.分清类型,巧妙仿用

要搞清楚修辞、句式、句间关系、语体色彩等,还要分清仿写题的类型,巧妙仿用。从仿写句的类型看,仿写题大致可分为三种: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从句式词性角度去仿写、以修辞为主的仿写。

先来分析第一种类型: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

请看题目:仿照例句,将下面句子补充完整。例句: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泠清清,没有活力;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______。

这个句子,前半句从生活的内含方面举例,那么后面的句子若从生活的质量、情趣方面去接触、应和就可以接得较好了,如:无味的开水,平平淡淡,没有品头。或如:无源的枯井,凄凄惨惨,没有前望。

再来分析第二种类型:根据句式、词性去仿写。

请看题目:发挥想象,仿写句子。例句:童年是一个谜,混沌初开,稚嫩好奇;少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烂漫天真;青年是首诗,激情澎湃,______。

句中对童年、少年评价用的词语是“混沌初开,稚嫩好奇”、“色彩绚丽,烂漫天真”,两组词的短语类型都是:主谓短语和并列式形容词短语。那么,写青年时,所用词语就必须与前两项句式、词性相照应,也用一个形容词短语:“丰富多彩”或诸如此类的词语,如果用:“热血沸腾”或别的短语,在词性上就无法照应衔接了。

又如体会句式特点,在横线上写句子:例句: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自古以来就展开着绿色与黄色的殊死决战,哪儿充满绿色,哪儿必然水源充足,草木繁茂,那是生命滋衍的乐园;哪儿弥漫黄色,______。在我国,沙漠正以每年两千多平方公里的速度漫延扩展,黄色对绿色的侵吞是绝对无情的……

填写的句子前一句“哪儿充满绿色,哪儿必然水源充足,草木繁茂,那是生命滋衍的乐园”是从正面论述的,而且句子以六、八、四、九字组合内容,词性上以动宾短语、主谓短语为主,那么“哪儿弥漫黄色……”就应该从反面进行阐述,不仅意思上要与前一句相对,而且还要在字数、所用短语的类型上与上一句相接应。这样才会形成美对。所以,仿写句子还要重视句式、词性上的照应关系。

最后看第三种类型:以修辞为主的仿写。

这一类型的仿写句先要分析所用修辞的手段,然后再用所要求的修辞去做。在不明确对象的前提下,切莫冒然做题。如:仿照下面的句子续写一句话,构成排比句。例句:如果你是一朵云彩,就点缀蔚蓝的天空;___;___,______。

例句中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你”是本体,“云彩”是喻体;而且,通过假设关系,用“云彩点缀蔚蓝的天空”来形象表达无论自己是啥,都应该尽到做啥的一份作用之意。再者,前两句话中的事物“云彩”、“天空”都是自然界中的事物,那么第三个句子就不能随便举别的事例,而要寻找一种相似的事物才能跟前面的句子形成内容上及形式上的排比。像选用“小花”与“色彩”、“水珠”与“荒漠”等都很好:如果你是一朵小花,就绽开缤纷的色彩;如果你是一滴水珠,就滋润干涸的荒漠;如果你是一只雄鹰,就翱翔辽阔的天空。

THE END
1.探究句子间逻辑奥秘,揭秘句子衔接关系的秘密与技巧诗句大全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衔接关系 1、句子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元,而句间关系则涉及不同句子之间的联系和过渡,理解句间关系对于确保表达清晰、逻辑严密至关重要,我们可以通过使用转折词、递进词、因果关联词等,来明确地表达句子之间的逻辑联系,在写作和阅读过程中,重视句间关系有助于更有效地组织思路和逻辑结构。 http://722973.com/f832a3cfEF65.html
2.英语句子的详细分析(精选7篇)最后一句是英语的存现句,句子已有谓语结构,但后面“want to go home quickly”以动词原形的形式出现在句子中不符合英语的句法,根据前后部分间的关系和意义,在“students”后添加一个关系代词“who”,就把后面的部分变成“students”的定语从句,才符合英语的句法。 四、句子的达意以及句子间的逻辑关系 有时虽然考虑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n1s6fnc.html
3.考点2语病知识构建,解题技巧①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 ②关联词语使用错误(句间逻辑关系) 选择题 突破导航 突破1 全面了解基本的语法和逻辑知识 近几年高考语病题是对语言准确表达的全方位的考查,越来越细致,小到一个词的使用,大到复杂句子的逻辑关系都在其考查范围内。而对病句的备考,大多只强调病句的类型,而忽视了对现代汉语基本语法和逻辑知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10pt3839ct11244n358978.html
4.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doc文档介绍: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精品文档】第 2 页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Taking good notes is a time-saving skill that will help you to become a better student in several ways 71 Second, your notes are excellent materials to refer to when you are studying for a test. https://m.taodocs.com/p-569165680.html
5.阅读理解试题的做题方法13篇(全文)二、注意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文章前后的逻辑关系除了从语句间的意义关系分析外,还可借助句子之间的线索词来把握,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判断: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同根词、转折连词(如but,however,yet,though,nevertheless等)、并列连词(如and,also,not onlybut also,on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等)、因https://www.99xueshu.com/w/filewcdb1jb6.html
6.金字塔原理TheMintoPyramidPrinciple:LogicinWriting第一篇 表达的逻辑第1章 为什么要用金字塔结构1.1 归类分组,将思想组织成金字塔人脑具有对事物进行归类组织的特点。金字塔原理满足大脑的两个需求:①一次记忆不超过7个思想、概念或项目。②找出逻辑关系。1.2 自上而下表达,结论先行金字塔采用自上而下、结论现行的模式,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图1 金字塔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4393923/
7.第二课:并列句逻辑关系词可以直接跟句子吗文章浏览阅读899次。本文详细解析了并列句的概念,展示了英语中并列、从属和逻辑关系词的运用技巧,重点讲解了如何通过and、but、or等连词以及平行、转折、选择等关系构造复杂的句子结构,同时提醒读者区分逻辑关系词与真正连词的区别。https://blog.csdn.net/qq_44886601/article/details/124162386
8.任务五语言表达的连贯(句子的衔接)——厘清文脉按序走,前后关联手排序式连贯题是指给出一组句子或一个语段中连续的若干语句一(般是5至6句), 打乱顺序,然后让考生根据句子间的逻辑关系,重新组合归位的一连贯题型。 从命题的基本形式看,语句排序题型又可分为语境类和非语境类两。下面结合具 体实例对各类排序题的连缀技巧分别予以说明。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108/5220032141011040.shtm
9.二句子结构—平行结构逻辑关系这里的逻辑关系是指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作者指出,中国人的阅读习惯是,不依靠这些表示逻辑关系的词,也能读懂文字的意思。而如果中国人把这样的习惯带入到英语中,就会给英文的读者带来困难。在写英文时要多用表示逻辑关系的连接词,让自己文章的脉络更清晰。 https://www.jianshu.com/p/51132857fa09
10.昂立:考研英语知识运用讲解(5)让步关系和部分常用标志词和短语如although, though, even though, even if, nevertheless, despite, in spite of等。 2) 由非连接词体现的逻辑关系,如in fact, generally speaking等。 2. 句子内部信息 1) 照应 (1)词汇间的同现关系 同现指意义上相互关联的单词同时出现在同一语篇中。 https://www.hjenglish.com/new/p3848/pag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