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2.08.29广西
1古代汉语
判断句
1.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进行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所谓判断句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2.古代汉语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不同,一般不用判断动词“是”,而在谓语后面加语气词“也”帮助判断。
3.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几种形式:
2)“主+者+谓+也”,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3)“主+者+谓”,如:兵者,凶器。
4)“主+谓”,如:兵,凶器。
5)“主+副+谓+(也)”如:“身非木石”、“此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6)“主+谓+宾”,如:“余为伯倏。”
4.有些判断句主谓语在逻辑上并不构成判断关系,而是:
1)表比喻。如: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表达方式
3.古代汉语被动句的类型:
(1)“于”(“乎”)字句。
省略“于”字,动+施事者。如:大树不夭斤斧,物无害者。
(2)“为”字句。
“为+及物动词。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3)“见”字句。
见+及物动词。如:人皆以见侮为辱。
南北朝后,“见+动词(主动句)”表示“对我怎样”,如“慈父见背”(慈父背弃我),不是被动句。
(4)“为……所……”句。
为+施事+所+及物动词。如: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为+所+及物动词。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被+施事者+及物动词”。如:臣被尚书召问。
先秦“被”是及物动词,意为“覆盖、遭受、蒙受”,如:光被四表。
汉代后至今,“被+及物动词”表示被动意义。
(6)语义上表被动的句子:如“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句子成分位置
宾语前置的种类:
如:吾谁欺,欺天乎?在介宾结构中,作介词的宾语前置。
如: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需要注意的是:“何如”语义同“如何”,译为“怎么样”,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结构。“奈何”“若何”情况同“如何”一样,何不是真正的宾语,不前置。
(2)否定句中,指示代词或人称代词作宾语前置,如“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臣未之闻也”。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3)有两种不能前置的情况:宾语不是代词,而是名词性成分。
如“吾不能早用子”。两个否定词构成双重否定,其中的代词宾语一般不前置。
如“莫弗称之”。
另外,还有两种固定结构:“惟(唯)+宾语+是(之)+动词”,这种格式使宾语表达的事物得到进一步的强调,如“惟余马首是瞻。”意思是“惟瞻余马首”。
2.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
5.谓语前置:古代汉语的一些句子,谓语在主语之前,称之为谓语前置。有两种句子里谓语前置的现象比较多见。
(1)表示疑问的句子。如:何哉,尔所谓达者?
(2)表示感叹的句子。如:贤哉,回也!
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
古代句子成分的省略
1.主语的省略:
(1)承上省略:在复句中第一分句出现了主语,如果后几个分句的主语与第一分句相同,那么后几个分句的主语就可以省略。
如: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
(2)蒙下省略:前几个分句的主语蒙最后一分句的主语而省。
如: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2.宾语的省略:这在古代汉语里是常见的。有:
(1)宾语表达的事物在前文已经谈到,宾语就可以省略。
如: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词类活用
词类的活用: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种现象就叫作词类活用。如“从左右,皆肘之”,句中的“肘”是名词,在此临时用作动词,意为“用肘撞”。
1.动词的活用:
2.形容词的活用: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指使它所带的宾语具有该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洁”“美”“饱”原是形容词,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清洁”“使……华美”“使……饱”。
3.名词的活用:
(3)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如“友风而子雨”意为“把风当作朋友,把雨当作儿子”。
(4)名词用作状语,在古代汉语中相当普遍,类型有:
表示处所。如“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道”意为“在道路上”。
表示行为的工具或依据。如“失期,法皆斩”,“法”意为“依照法律”。
4.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识别:
(1)名、形、动词都可以用作使动;而只有名、形可以有意动用法,动词无意动。
(2)使动是使宾语“做什么、怎么样”,是客观的结果。意动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把宾语“当作什么”,是主观的看法、意念。如:“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和“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两句很相似,但从上下文意的分析中可知前句是客观行为,是使动,后句是主观看法,是意动。
2现代汉语
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
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符号: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主语
1.定义:主语是句子陈述或说明的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表示句子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主语是执行句子的行为或动作的主体。
例如:⑴(中国人民)定(志气)主(高)谓。
⑵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3.符号:双行线═。
(1)今天晚上‖特别冷。
主语(偏正短语)谓语
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例如:
(1)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主语(动词)谓语
(2)公正廉洁‖是公职人员行为的准则。
谓语
1.定义:用来说明陈述主语。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例如:⑴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⑵树叶黄了。
⑶小王今年十六岁。
⑸明天星期日。
⑹什么书他都看。
(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例如:
他‖[只]答应了<一声>。
主语谓语(状语+动词+补语)
主语谓语(动词+补语+定语+宾语)
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
主语谓语(状+动+补+宾)
(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例如:
太阳‖热烘烘的。
主语谓语(形容词+的)
人参这种植物,‖娇嫩<极了>。
主语谓语(形容词+补语)
说话‖[要]简洁<些>。
主语谓语(状语+形容词+补语)
(3)主谓短语做谓语。例如:
这件事‖大家都赞成。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
任何困难‖她都能克服。
大家的事情‖大家办。
(4)名词性词语做谓语。这种情况很少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可参考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例如:
鲁迅‖浙江绍兴人。
主语谓语(名词短语)
主语谓语(名词)
主语谓语(定中短语,表容貌)
动语
他终于露出了笑容。(中补短语作动语)
你们要学好用好祖国的语言文字。(联合短语作动语)
他昨天哭湿了一个枕头。(中补短语作动语)
宾语
1.定义:表示谓语动词的涉及对象的语言单位。
“是什么”。
3.符号:波浪线﹏﹏。
(1)名词性宾语。例如:
玫瑰花我给你们俩十朵,给你紫红的,给她粉红的。
(2)谓词性宾语。例如:
最有效的防御手段是进攻。(动词作宾语)
早上一起床,大家发现风停了,浪也静了。(复句形式作宾语)
1.定义: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连接。
3.符号:小括号()。
(1)描写性定语,多由形容词性成分充当。例如:
(弯弯曲曲)的小河。青春气息。(风平浪静)的港湾。
(2)限制性定语:给事物分类或划定范围,使语言更加准确严密。例如:
(晓风残月中)的长城。(野生)动物。(古城大理)的湖光山色。
(3)助词“的”:定语和中心语的组合,有的必须加“的”,有的不能加“的”,有的可加可不加。
双音节形容词作定语,常常加上“的”,特别是用描写状态的词,例如:(晴朗)的天、(优良)的传统、(动听)的歌声、(粉红)的脸等。
1.定义: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地”字连接。
状语是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可以由副词、短语以及从句来担任。
(1)描写性状语:主要修饰谓词性成分,有的是描写动作状态,有些是限制或描写人物情态。例如:
[午后],天很闷,风很小。[白]跑一趟。(方式)她的身上[净]是水。(净=全,表范围)
(3)助词“地”:助词“地”是状语的标志。状语后面加不加“地”的情况很复杂。单音节副词做状语,一定不加,有些双音节副词加不加“地”均可,例如“非常热︰非常地热”。形容词里,单音节形容词做状语比较少,大都也不能加“地”,例如“快跑、苦练、大干”。多音节形容词有相当一部分加不加都可以,例如“热烈讨论︰热烈地讨论/仔细看了半天︰仔细地看了半天”
1.定义:谓语后面的附加成分,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回答“怎么样”、“多久”、“多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
B、一般补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得”字连接。
(1)结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与中心语有因果关系,补语常用的是形容词,少数用动词。例如:
这个字写〈错〉了。她哭〈红〉了双眼。上课前十分钟你得叫〈醒〉我。
(2)程度补语:程度补语很少,限于用“极、很”和虚义的“透、慌、死、坏”等,表示达到极点或很高的程度,也可以用量词短语“一些、一点”表示很轻的程度。谓语中心语多是形容词。例如:
心里痛快〈极〉了。这几天真是烦〈透〉了。这家伙讨厌〈死〉了。比上次要好〈一点〉。
(3)状态补语:表示由于动作、性状而呈现出来的状态。中心语和补语中间都有助词“得”。例如:
有的同学对许多问题想得〈太简单,太浅〉。讲的人讲得〈眉飞色舞〉,听的人听得〈津津有味〉。他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4)趋向补语:表示动作的方向或事物随动作而活动的方向,用趋向动词充当。例如:
远处传〈来〉了他的笑声。所有的同学都坚持〈下来〉了。人绝不能轻易把生命交〈出去〉。
看了<几遍>。等了<一会儿>。来了<两个月>。
她生〈在南海〉,却不知道死〈在何方〉。这件事发生〈在2008年〉。
(7)可能补语:这种补语的中心语主要是动词,也有少数是形容词。补语有两种,一种是用“得”或“不得”充当,表示动作结果能实现或不能实现,另一种是在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和中心与之间插进“得/不”,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可能不可能实现。例如:
这个东西吃〈得〉吃〈不得〉?作业一定要认真做,马虎〈不得〉。看<得>清楚,看<不>清楚?
定语(修饰主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修饰宾语)宾语
中心语是偏正(定中、状中)短语、中补短语里的中心成分。
1、与定语相对的中心语(简称“定语中心语”)
定语中心语通常由名词性词语充当,有时谓词性词语也可以做定语中心语。它跟前面的定语组成偏正短语,多用来做主语,有时也可做宾语等。例如:
(经济)的振兴要靠科学技术。
主语‖谓语定︱中
(他)的家里(有)(一只)(小)(花)狗。
主语‖谓语
定︱中动︱宾
定︱中
2、与状语相对的中心语(简称“状语中心语”)
状语中心语通常由谓词性词语充当,有时也可以由名词性词语充当。它跟前面的状语组成偏正短语,用来做谓语。
现在[已经]深秋了。
状︱中
有的同学[上课时][在下面][悄悄]地讲话。
3、与补语相对的中心语(简称“补语中心语”)
补语中心语通常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也可能由短语充当。例如:
主︱谓主︱谓
中<补〉中<补>
句子里的某个实词或短语,跟它前后别的词语没有结构关系,不互为句子成分,但又是句意上所必需的成分,这就是独立语。它的位置较为灵活,句首、句中、句末均可。
用“毫无疑问、不可否认、不用说、十分明显、尤其是、主要是、特别是”等表示肯定或强调或特别值得注意。
用“看来、算起来、我想、充其量、少说一点”等表示对情况的推测和估计;有时为了表达这种推测或估计不是说话者做出的,只不过是引用别人的意思,就会用“听说、据说”等来说明;有时说话者希望听话一方接受自己的见解,又不愿用一种强调的语气,就会用“请看、你想、你瞧、你说”等来引起对方的注意,使对方能同意所说的内容。
用“总之、综上所述”等表示总括性的意义,点名下文是对上文归总而来的结论,或者指出由此及彼,说明另外的事情,这种词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能使上下文更好地连接起来。
还有一些事表示注释、补充、举例的,通常用“也就是、包括、正如”等来表示。
2、称呼语:用来称呼对方,引起注意。例如:
你来啦,老师。
3、感叹语:表示感情的呼声,如惊讶、感慨、喜怒哀乐等感情和应对等。例如:
嗯,我这就走。啊,多么令人兴奋的景象啊!
4、拟声语:摹拟事物的声音,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以加强表达效果。如:
呼——呼——狂风夹着沙石扑来了。砰,砰,门外响起了枪声。
(全体)同学[都]做<完>(语法)作业了吗?
(定)︱中[状]︱中
动︱宾
中〈补>(定)︱中语气词
A衣服洗<干净>了。
|主||谓|
|述<补>|
B坑挖<浅>了。
C坑挖<深>了。
三个句子都由“名词+动词+形容词”构成;从句子成分来看,都是“主语+谓语+补语”的结构。
A句表示动作完成了,并达到了预期的结果。
B句表示动作完成了,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C句既可以表示动作已经完成,达到预期目的(坑的深度达到了事先的要求),也可以表示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坑的深度超出了事先的要求)。
她[把衣服]洗<干净>了。
她[不]同意这样做。
(问题)的核心[可以]归结为(自尊心)问题。
第一句去掉修饰成分后,变成“他洗了”,表意不清;
第二句去掉修饰成分后,变成“她同意这样做。”意思相反;
第三句去掉修饰成分后,变成“核心归结为问题”,意思不明确。
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
六者关系难分辨,心中有数析正误。
什么谁称主,做是怎样才充谓;
宾语动支配,回答谓语什么谁。
前置状语目(的)时(间)地(点),意义不变能复位。
补语从后说前谓,定语才和后宾配。
介宾短语多状补,不能充当宾主谓。
的定地状与得补,语言标志定是非。
名词:
人和事物各有名,万千名目可辨清。表示名称即名词,具体抽象有不同。
动词:
世间万物皆运动,于是动词相应生。行为动作和发展,存在消失与变更。
心理活动及判断,一概可作谓语用。能愿趋向两动词,配合谓语意更明。
形容词:
人有特征物有形,修饰动名靠形容。事态动作有性状,描摹性状用形容。
形容词语极丰富,准确修饰需深功。形容词语功能多,主要充当状谓定。
数词:
数词即为表数目,确数概数和序数。确数包括整分倍,不定数目是概数。
整数前加老第初,排列顺序是序数。分数倍数表增加,减少只能用分数。
量词:
表示单位量词全,单位各异按习惯。事物行动作统计,物量动量分两款。
量词数词相结合,数量短语功能全。动量短语居动后,物量短语在名前。
代词:
代词代替人事物,按照作用分三族。人称代词我你他,咱们自己和大家。
疑问代词谁什么,进地性状数如何。提示代词这和那,每各某另别其它。
副词:
稍微没有全都偏,简直仅仅只永远,已经曾经就竟然,将要立刻刚偶然,
渐渐终于决忽然,难道连续又再三,也许必须很非常,最太十分更马上,
越极总挺常常再,屡次一定也不还。时名副名看加在,名前可加副不来。
前很后名都不行,单独回答更不能。
介词:
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修饰动形要记牢。
助词:
结构助词的地得,时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啊吧呢,他词后边附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