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的教学思考及方法
在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安排了了一个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旨在锻炼学生读懂自然段、学会从自然段中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
一、什么是“关键语句”
理解“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最关键的是怎么理解教材编者安排的“借助关键词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中的“关键语句”。
所以,“关键语句”的关键,还是在“表现内容上面”而不是在形式上面,并不是所有的“承前启后、修辞手法”这样的句子,都是关键语句,确定关键语句应该着眼于“内容特点、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集中表现或者概括。
二、怎样理解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大意
概括一段话的意思,就是认真读这一段话“分析段落中每一句话的意思,然后看看每句话有什么共同的意思,归结下来,简要表述”,或者“分析这段话中的句子,之间的关系,看他表达一个怎样的意思”。
“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意思是阅读的时候,得能够区分这一段话中的每个句子都在讲什么,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些段落,某个句子就是直接概括了其他句子所表达的“共同意思”的,读完一段话,如果有这样的句子,就用这句话来做概括这段话的大意。教学中落实“概括一段话大意”的过程,只要引导学生去进行“句子主要意思分析、不同句子所表达内容中共性或者主要意思认识、对共性的归纳和对主要内容的梳理、简要表述、认识在这一段话中哪个句子已经简明地表达了这个共性”的过程练习的。
关于“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编者在三年级下册做出安排,并不突兀。这个项目,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做了伏笔。
在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安排了“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上册第六单元的“关键语句”与下册第四单元的“关键语句”意思是一样的,只不过上册第六单元强调的是“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就是理解“段落中不同的句子写出来了什么共同的‘意思’”,这个意思就是段落的主要的意思。当然,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既要理解关键语句的意思,又得读懂其他句子与关键语句的关系,进而读懂段落写了什么意思。只是,在上册,对“概括段意”还不做具体要求。
比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段: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这段话中的关键语句是“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其他句子,具体讲的是“色彩和美丽,还有出现这么多色彩的原因”
再比如:《海滨小城》的第4段:“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在这一段话中,关键语句是“小城的每一个庭院里都栽了很多树。”下面具体讲“栽了多少树,哪些树”。开头的句子没有写这么多书怎么样。但是,接下来的段落有一句话“小城的公园更美”、结尾又说“这座海滨小城真实又美丽又整洁”。虽然在第4段话中没有说明“美丽、整洁”特征的关键语句,但把上下文结合起来,就知道这段话主要讲的是“小城的庭院很美丽”的意思。
我们将前面所述定位为“学习基础”,在下册第四单元的交流平台中能够得到验证:交流平台所举的例子,就有前面第三单元的《赵州桥》。
三、“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具体策略
1、直接运用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大意。
读一个段落概括自然段的大意,首先要通读全段,对全段内容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其次要分清全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各讲了什么意思;第三是要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根据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分清层次;第四是根据层与层的关系,分析全段中心意思所在,准确地概括段落大意”。
小虾这篇课文,第3自然段比较典型直接运用关键句概括。
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它们有的独自荡来荡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住缸壁。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它们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脚,脚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一翘一翘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如果这时碰到正在闲游的同伴,说不定就要打起来。小虾的搏斗很猛烈,蹦出水面是常有的事,有时还会蹦到缸外的地面上。
2、把关键句进行整合概括段意。
3、根据关键句所提示的意思,对段落的几层意思进行比较、取舍,进行概括。比如《赵州桥》第1自然段: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貌似有两个对赵州桥特点进行概括的句子——雄伟、设计是创举。这得根据段落内容,看主要讲的是哪一个特点,比较取舍之后,再进行概括。
4、没有关键句子的顺承关系段落,用综合法,
综合概括自然段段意,不单单是“借助关键语句”这样的一种方式,有的自然段没有这样提示本段主要内容的句子,怎么办?
(1)顺承关系的自然段,采用综合法,把过程的各个要点按照先后顺序提炼出来,再进行合并概括,讲述人们做了什么。人物、事件(连动式)实践结果(对象)等。
如:火烧云第4段: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天空的马变成了什么什么和什么,结果怎样了。
(2)讲述了几个特点但是没有总起、总结这类句子,用综合法——把几个特点综合在一起,用“有的、有的”“或者既……又”,或者干脆直接用“什么怎么样怎么样”这一类句式来概括。如:《海底世界》,第2自然段没有中心句子提示(有一个貌似中心句,却只是前半部分的概括),只能做综合概括。这类综合概括,就是把两个特点相加,简单表述出来。
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最强烈的阳光也射不到海底,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
第3有中心句,却类似于《花钟》第3段,得进行改造。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综合的方法,还可以用一个词语来表述不同的内容。范例:海里的动物大约有三万种。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速度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这一段的概括,方法是可以学习的。
我们学习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意思的时候,同时应该体会“怎样用一句话来概括没有‘关键语句’段落的大意”。
再比如《火烧云》中: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在这段话当中,有些句子是写火烧云把地上景物找的颜色发生了变化。练习的时候,需要注意“主词、谓词确定”,并且进行综合。这属于概念的提升一级(把这一个群体进行概括表述、群体变化进行概括表述——就是把具体的个体提升到“一般”这个层次——变成金色提升到颜色变化)。
总而言之,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大意的方法需要在学习阅读中不断总结,提升,随着年级的升高,还需要孩子不断提升自己的概括能力,并学会用更多的方法去总结概括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