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倒装句句式

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你还记得哪些经典的文言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倒装句句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倒装句

现代汉语的语序一般以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状语在前,动词在后;谓语在前,宾语在后。如果这种顺序被颠倒,就成为倒装句。文言文的语序倒装主要有四种:

A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在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B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候,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C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的后面。

D状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

A主谓倒装。

1、渺渺兮予怀。渺渺是主语予怀的前置谓语,译:我的心想得很远很远啊。(《赤壁赋》)

B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提前:

1、何为其然也(何为是为何的倒装)译:为什么箫声这么悲凉呢(《赤壁赋》)

2、而今安在哉(安在是在安的倒装)译:现在在哪里呢(《赤壁赋》)

3、而又何羡乎(何羡是羡何的倒装)译:又羡慕什么呢(《赤壁赋》)

4、不然,籍何以至此。(何以是以何的倒装)译:不如此,我怎么会这样(《鸿门宴》)

5、今日之事何如(何如是如何的倒装)译:今天的事情怎么样(《鸿门宴》)

6、客何为者(何为是为何的倒装)译:客人是干什么的(《鸿门宴》)

7、大王来何操(何操是操何的倒装)译: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鸿门宴》)

8、沛公安在(安在是在安的倒装)译:沛公在哪里(《鸿门宴》)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

1、及时相遣归。(相遣归是遣归相的倒装)译:趁早送我回娘家。(《孔雀东南飞》

2、嬉戏莫相忘。(相忘是忘相的倒装)译:游戏时不要忘了我。《孔雀东南飞》

3、誓天不相负。(相负是负相的倒装)译:我指天发誓,绝不会辜负你。《孔雀东南飞》

4、好自相扶将。(相扶将是扶将相的倒装)译:好好侍奉婆婆。《孔雀东南飞》

5、还必相迎取。(相迎取是迎取相的倒装)译:那时一定去接你。《孔雀东南飞》

6、久久莫相忘!(相忘是忘我的倒装)译:永远不要忘记我啊!《孔雀东南飞》

7、君既若见录。(见录是录我的倒装)译:您既然如此惦记我。《孔雀东南飞》

8、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自意是意自的倒装)译:但是我没有料到自己能先进入关中(《鸿门宴》)

用之是把宾语提到前边

C定语后置。

文言文虽有修饰词放在中心词前面的,但多数置于中心词之后,所以构成了文言文句式的又一特点。定语后置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者之而作标志词。二是数量词作定语时,也常后置。

1、凌万顷之茫然。(茫然是万顷的后置定语)译:越过茫茫的江面。(《赤壁赋》)

2、客有吹洞萧者,(吹洞箫是客的后置定语)译:有吹洞箫的客人(《赤壁赋》)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知其事是宾客的后置定语)译:太子以及知道这件事的宾客。(《荆轲刺秦王》)

4、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一双是白璧的后置定语,一双是玉斗的后置定语)译:我拿一双白璧,想献给项王,一双玉斗,想给亚父。(《鸿门宴》)

5、群臣侍殿上者.(侍殿上是群臣的后置定语)译:侍立在殿上的群臣。(《荆轲刺秦王》)

6、金千斤,邑万家。(千斤是金的后置定语,万家是邑的后置定语)译: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荆轲刺秦王》)

7、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三是举所佩玉玦以示之的后置定语)译: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带的玉暗示项王。(《鸿门宴》)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应为苏子与客于赤壁之下泛舟游)(《赤壁赋》)

2、月出于东山之上。(应为月于东山之上出。)(《赤壁赋》)

3、徘徊于斗牛之间。(应为于斗牛之间徘徊。)(《赤壁赋》)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应为况吾与子于江渚之上渔樵)(《赤壁赋》)

5、相与枕藉乎舟中。(应为相与乎舟中枕藉。)(《赤壁赋》)

6、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应为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舍.。)(《游褒禅山记》)

7、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古人之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观)(《游褒禅山记》)

7、沛公军霸上。(应为沛公(于)霸上驻军)(《鸿门宴》)

8、徘徊庭树下。(应为(于)庭树下徘徊)《孔雀东南飞》

9、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应为夫今樊将军,秦王(以)金千斤,邑万家购之。)

译:现在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购取他的头。(《荆轲刺秦王》)

10、嘉为先言于秦王曰。(应为嘉为先于秦王言曰。)译:蒙嘉替他先在秦王面前说道。(《荆轲刺秦王》)

11、燕王拜送于庭。(应为燕王于庭拜送。)译:燕王亲自在庭前拜送。(《荆轲刺秦王》)

12、见燕使者咸阳宫。(应为(于)咸阳宫见燕使者。)译:(秦王)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荆轲刺秦王》)

13、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应为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于项羽言曰。)译: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鸿门宴》)

14、具告以事。(应为以事具告。)译:把事情全告诉了他。(《鸿门宴》)

15、长于臣。(应为于臣长。)译:比我大。(《鸿门宴》)

16、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应为以沛公言具报项王。)译:把刘邦的话全部报告了项羽。(《鸿门宴》)

17、得复见将军于此。(应为得于此复见将军。)译: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鸿门宴》)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

与现代汉语的区别: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定)主─(状)谓─(定)宾/补”,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

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说)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主+谓),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变成了”谓+主”

①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公子能急人之困在安)悲哉世也《公之侨献琴》

快哉此风!(宋玉《风赋》)

“美哉,我少年中国。

二、定语后置

1、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

①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精技击之少年)②五谷者,种之美者也。(五谷是庄稼中的好种)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千里马)④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铿然有声之石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表示定语后置。例如: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高之庙堂,处远之江湖)

3、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②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他(陈胜)一些曾经一道给人作雇工耕田的老朋友听到了这个消息]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知其事之太子及宾客)④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求可使报秦之人)⑤村中少年好事者(好事之少年)

4、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①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这四种人(鳏、寡、孤、独),是社会上无依无靠的穷苦人]②缙绅而能不易其者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能不易其志之缙绅)

5、数量词定语后置,组成“中心词+数量词”的格式。①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②尝贻余核舟一

三、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宾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例如: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两个“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词前做状语。②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请奉命于孙将军求救)③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于长勺战)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例如:①具告以事。(以事具告)

②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裹以帷幕(以帷幕裹)

③形似酒樽,饰以篆文山龟兽之形(以篆文山龟兽之形饰)④覆之以掌(以掌覆之)

四、宾语前置

包含动词宾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

(一)动词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于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所谓否定句,是指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句中带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或代词“莫”)①古之人不余欺(古之人不欺余)②残贼公行,莫之或止(莫或止之)③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未有之也)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古汉语中,使用频率大的疑问代词是“何”字,其它还有“谁、孰、安(什么、什么地方)、胡(什么)、奚(什么、哪里)、曷(什么)”等。例如:①(刘)豫州今欲何往(今欲往何)②王曰:“谁可使者”(可使者谁)

③权知其意,执素手曰:“卿欲何言”(卿欲言何)

3、用“之”或“是”或“之为”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此种情况古汉语并不多见)①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有何功)②唯利是图(图利)③唯命是听(从命)

④唯你是问(问你)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二)介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他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叫做介词宾语,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后。

文言文中有以下几种情况介词宾语放在介词前。

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前。例如:①王问:“何以知之”(以何知之)②微斯人,吾谁与归(吾与谁归)

2、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的前面,这种情况最常见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例如:

①余是以记之(余以是记之)②一言以蔽之(以一言蔽之)③夜以继日

THE END
1.语文句式有哪些语文句式有哪些思念 精选回答 语文句式有四种,分别是: 1、陈述句是指告诉别人一件事的句子,句末用句号; 2、疑问句是指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 3、祈使句是指向别人得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号,有时也用感叹号; 4、感叹句是指带有快乐、惊讶或者厌恶等浓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https://edu.iask.sina.com.cn/jy/2qmZbpqHnr3.html
2.语文的九种句式有哪些理想股票技术论坛本文介绍了语文中的九种常见句式,包括并列句、复合句、疑问句、感叹句等不同类型的句式,帮助读者了解句式的分类与应用,提升语文写作和阅读的技巧。掌握这些句式,能够使句子表达更准确、丰富和有逻辑,提高语文水平。 ,理想股票技术论坛https://www.55188.com/tag-738322.html
3.劝学中的特殊句式有哪些特殊句式高中语文劝学中的特殊句式 有哪些特殊句式 劝学特殊句式有倒装句、被动句等,下面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来看一下吧! 《劝学》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虽又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例装句 1、状语后置: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12222505.html
4.句式句型整理句式分哪些类: 1.判断句: 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句子。 2.被动句: 被动句可分为两大类: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和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3.成分省略句: 古今汉语都有成分https://www.jianshu.com/p/d77eeb3a0fe0
5.初中文言文句式教学案7篇(全文)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 ,也”、“ ,者也”、“ 者,”、“ ,”、“,者”等形式。如: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2gog4lf2.html
6.语文有什么句型,如:祈使句感叹句……答案解析 结果1 从表达上有反问句、疑问句、设问句、祈使句、感叹句、陈述句、否定句、倒装句(一般在古文中出现)从修辞角度有比喻句、拟人句等 答案解析来源 本题答案出处 七年级·语文·下册 视频讲解 专业解析,一看就会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英语感叹句的句式 一、用 what 引导的感叹句有三种句式,此时,what 为形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c967f14fcd1e9863706c2f7d0d3f2300.html
7.小学语文句式变换方法句式转换是小学语文的一个重要考点,不管是阶段性考试,还是升学考试,这都是必考的内容。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句式变换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直接引语改成间接引语 在说话与写作中,有时需要直接引用别人的对话,有时需要转述,即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子里什么也没看见”是直接引语,直接引用改间接引用https://www.qinxue365.com/fangfa/432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