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逻辑学习笔记阶段总结逻辑推理

逻辑学是研究用于区分正确推理与不正确推理的方法和原理的学问。

——摘自《逻辑学导论》

论证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才能进行有效的论证。

首先预祝朋友们春节快乐!

写在前面的话

春节后开始因果论证的学习阶段。

在进行逻辑推理或论证之前,首先要求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所涉及的概念都是明确的,也就是说任何一个词语,都必须有明确的概念,同时它的内涵和外延也必须清晰明白无异议。

逻辑学有关的几个概念

事实:独立于我们的主观意识的那些客观存在,事实的两种表现形式分别是事物和事件。

观念:事实在人的意识中的反映,观念必须通过语言明确表达出来才能称之为观念。

陈述:在笔记中,陈述指的是不带有任何观念或判断的对于事实的描述。在语言学的定义中,陈述是把一个观念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命题:对事实进行某种判断(如真伪)的陈述,称之为命题。在笔记中,命题与陈述的区别是,命题表达出来的是一个观念或者一个判断,陈述仅仅是对事实的客观。

陈述和命题共同的基本要求是:表达清晰,易于理解。

论证:逻辑推理的具体表现形式,其含义是用一个(或一组)理由或证据(称之为“前提”)来支持一个结论。论证不仅仅是表达一个观念,也不仅仅是争论,而是用理由(前提)来支持(推理)某个观念的一个过程。

论证的形式有很多,如归纳论证、演绎论证、类比论证、因果论证等等。无论哪种论证形式,最基础的要求是论证的前提必须是正确,其次是要求论证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

逻辑学的基本原理

逻辑学有四个基本原理,分别是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及充足理由律。传统逻辑学中只有同一律、排中律和矛盾律三个基本原理,现代逻辑学把充足理由律也列为基本原理之一。

同一律:事物只能是其本身,不能同时还是其他事物。

排中律:对同一个事物的判断必须有明确的“是”与“不是”,不存在中间状态。

矛盾律:对某个事物的判断不能在同一个方面(如某属性)既是这样又不是这样。

充足理由律:事物的存在不是偶然的,必然有其存在的理由,并且理由必须充分。

论证的规则

论证,或者说逻辑推理,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在前面的笔记里面,学习整理了17个论证的规则。

规则1:明确前提和结论

一个论证必须有明确的前提和清晰的结论,而且前提和结论需要各自都有明确的表述,论证者对结论应当是确定的。

论证规则2:不东拉西扯

论证是从前提(理由、证据)推理出结论的一个运动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干净利索,不能拖泥带水,更不能东拉西扯。

论证规则3:从可靠的前提出发

一个论证,无论从前提到结论的论证过程多么的精彩,如果前提站不住脚,结论同样也站不住脚。前面提到,前提正确是论证的根本要求。

论证规则4:具体简明

具体简明的要求指的是,论证的时候,无论前提还是结论,使用的语言文字必须避免抽象、模糊、笼统的词语,更不能用那些夸大其词、空洞泛泛的语言。

论证规则5:立足真实依据,给出实际理由,避免诱导性言论

论证的时候必须给出实际的理由,即真凭实据;如果只有诱导性言论而没有真实证据,那么根本就无法论证任何结论。更要避免那种为了让论证显得有力而使用感情色彩浓重的语言。

论证规则6:论证过程中保持用词前后一致。

论证过程中的关键用词应当保持一致(非关键词也要如此)。同一个词或其同义词,不论在论证的哪个位置,其概念、内涵和外延必须保持一致,否则就是偷换概念或转移话题。

论证规则7:孤例不证

论证时列举的一个或多个例子即使都是准确的,但是逻辑学要求的是孤例不证,这个规则强调的是在进行概括(总结)性结论时,一个或几个例子对结论几乎毫无作用。

论证规则8:例子要有代表性

即使有大量的例子,也有可能无法恰当地代表被概括的事物。一般来说,在概括某一群体时应当寻找一个最准确的截面数据(统计学概念,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学习)。

论证规则9:背景概率是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

论证规则10:慎重对待统计数字

数字本身什么也证明不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如同其他任何类型的证据一样,用统计数字作证据也需要审慎对待。

论证规则11:考虑反例

在进行概括或总结的时候,反例指的是那些与概括的结论相矛盾的例子。这些与结论相反的例子,一方面可能证明概括或总结出来的结论是错的;另一方面,这些例外的情形能够促使我们去改进和完善想要论证的规律(或结论)。

类比论证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属性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类比论证的重点在于论证过程中的逻辑性和严密性,类比时需要发现重要的相似点,以及发现重要的区别;类比论证的基础是从事实出发,结论也要回到事实,而且结论必须能够经得起验证。(提醒:传统文化中的“取象比类”完全不符合逻辑学的要求)

论证规则14:寻找可靠的消息人士

论证规则17:善用网络

关于论证规则的详细内容,请参阅前面的笔记。

最后想说的是,任何一个论证都必须保证,作为前提和结论的陈述或判断都必须为真,且不能违背逻辑学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分理由律),否则这个论证得到的结论是不可信。

如果违背了逻辑学的基本规律,推理过程正确也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THE END
1.句子之间的关系有哪些爱问知识人逻辑关系是指句子之间的因果关系,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他因为犯了错误https://iask.sina.com.cn/b/newqDNNj9pFVJT.html
2.句子的关系类型关联词有哪些(关联词的八种关系)1.找出句子之间的连接词:连接词是表示不同关系类型的重要元素。 2.注意上下文:上下文常常提供关于句子之间关系的信息。合适的上下文可以指导我们判断连接词。 3.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是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句子的逻辑关系是判断句子类型的基础。 4.确认句子类型:在理解句子之间逻辑关系后,应该可以成功地确认句子类型https://www.douban.com/note/853848349/
3.汉语句子几种逻辑关系?12种逻辑关系分为以下几类:并列、顺承、选择、递进、解说、转折、条件、假设、因果、目的等十类逻辑关系。 能否讨论一下,语言和语法的逻辑关系呢? 简单点说,语法好像是水泥浆,文字就像是砖块,他能使一个句子变得有逻辑,更有结构感,或者更能表达清楚一句话。而语言就是用语法和文字组织起来的,可以说语法是语言的润滑剂。https://www.360doc.cn/article/15878948_990548701.html
4.中考英语:阅读理解四种题型的答题技巧2、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3、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 4、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 5、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6、能利用字典等工具进行学习; 7、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http://www.zhjtjyw.com/m/blog/list?u_id=169&b_id=189009
5.2021年陕西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普通专升本19.证明论据与论点之间逻辑关系的过程和推理方式称为() A. 论点 B.论证 C.论题 D.论据 20.下列句子中“其”作代词的是() A. 其是之谓乎? B.其谁曰不然? B.其李将军之谓也。 D.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https://www.educity.cn/zhuanjieben/330490.html
6.第二课:并列句逻辑关系词可以直接跟句子吗只要写作的上下文之间有逻辑关系,就一定要用逻辑关系词(连词、副词、介词和介词短语) the man is rich . i decide to marry him. 因为中间已经点了句号,所以变成了两个句子,不可以添加连词 这句话语法没有问题,但是逻辑有问题 更改: the man is rich , so i decide to marry him(连词连接两个句子,变成一https://blog.csdn.net/qq_44886601/article/details/124162386
7.议论文两段能否调换顺序答题技巧1、并列关系:与上文的词语或句子一一对应。 2、递进关系:逐层深入,层层递进。 3、逻辑关系:某一段是另一段的前提。 4、结构关系:总——分 时间顺序:从古到今 逻辑顺序:从小到大、先概括后具体、层层深入 议论文的语言必须准确、鲜明、严密、有针对性。段落与段落之间 要有非常清楚的逻辑关系 ,如总分 、对https://www.igaichong.com/article/d8144a5bc5d48ac4c54d05cc.html
8.2020选调生高分答题技巧河南选调生技巧2.逻辑填空题量通常占据整个言语的50%,难度又是行测中烧脑之最。掌握词语辨析方法,准确把握语境中照应信息的提示作用,将逻辑填空错题控制在3题以内的目标并不遥远。 3.语句表达通常4-6题,占5分左右,题量虽少但难度不减。须识记并理解实现语句连贯和衔接的基本要素,特别是话题在语句表达中的作用,方可轻松拿下这https://ha.huatu.com/zt/2020xdsqf
9.SAT阅读关键——九大逻辑关系判定常见的逻辑关系主要有:因果、条件、转折、让步等九种,而这些逻辑关系则通过各自对应的逻辑关系标志词来体现,这些标志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帮助我们更好的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 所以平时阅读训练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些逻辑关系标志词,不断提升对他们的敏感度。 http://www.kewo.com/article/11558.html
10.朗阁英语掌握逻辑关系词突破雅思阅读(1)句汉语例子中表原因的逻辑关系词“因为”在实际应用中是可以省略的,而且也不影响我们对句子的理解。而(2)句英语里面的逻辑关系词“because”在实际应用中是不能省略的,并且我们通过“because”可以判断出“exorbitant”的意思应该是表示“高”。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构造上的差异,以及在https://www.houxue.com/news-321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