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湘游·诗词湘景在娄底流传的千古的佳句和神话中,藏着这些秘密....

唐朝时娄底地界分属潭州、邵州,直至建国后,才成立娄底市。娄底就这样成了湖南最古老的地区,同时也是一座最年轻的城市。

早前,今日女报/旅行杂志记者深入娄底采访,制作“秘境娄底”专题,也看到这片湘中热土有故事的另一面。

唐僖宗乾符二年,黄巢率众数千在曹州起兵响应王仙芝起义。乾符四年,王仙芝牺牲于黄梅,起义军推举黄巢为领袖,号“冲天大将军”,年号“王霸”。黄巢宰领起义军,南征北战,进行了横扫大半个中国的万里长征,英雄足迹曾遍及娄底的双峰、新化和冷水江。

《湘乡县志.兵防志》载:“唐僖宗广明元年庚子,黄巢出广州,破衡州,自县趋长沙,营于县之旧五十四五都,今其山名黄巢山,在永丰、铜梁二都之间。”千余年来,娄底黄巢山无声地诉说与见证着黄巢的英雄故事。

黄巢出身世代私盐贩之家,深受盐官盘剥克扣之苦,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他喜欢济困扶危,广结江湖义士。青年时期,他面对唐王朝官吏为盗、农民只能“橡实诳饥肠”的悲惨社会现实,立志要推翻唐王朝的腐朽统治。其伟大抱负,在起义之前就表现在他并不示人的大量诗作中。

黄巢一生爱菊,唐代是崇尚牡丹的,把牡丹视为国花。黄巢一反溯流,对菊花格外青睐,似乎骨子里就有与生俱来的叛逆基因。年幼时,与其父在院中为菊花作诗。巢父刚说出第一句,黄巢马上接吟道:“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赭黄衣。”父曰:“可令再赋。”果应声云云。

菊花,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种象征。黄巢的菊花诗,却完全跳脱了同类作品的窠臼,表现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然而黄巢也并非天生不羁,他是读书人,也曾參加进士考试,可惜屡战屡败。落第后的黄巢绝望了,决定不再应试。他题了一首《不第后赋菊诗》抒发心中愤慨之意。

此诗妙就妙在,虽是咏菊,但全诗不见一个“菊”字,而且,透过那盛开的黄色菊花,仿佛让人看到那威武雄壮的黄金铁甲军,即将攻破长安的磅礴气势。

黄巢山距双峰县城18公里,在沙塘乡与井字镇交界处,两边群峰突起,深沟幽垦,悬胜陡璧,是湘衡咽喉,地势险要。你欲乘车越过巍巍黄巢山,一定会有“跃上葱茏四百旋”的美感。

黄巢山中本无路,当年黄巢率军途经此地,遇上一支土匪队伍在这里封山剪道,烧杀抢掠,当地老百姓早已怨声载道。起义军到时,人民远道迎接。一天深夜,两支义军沿白石峰和鸡冠塞进发,两面夹攻,经过一夜鏖战,全歼匪帮。此后,老百姓自动集合,为义军开山石,把石径改成大道。起义军主力部队抵达时,当地百姓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箪食壶浆搞劳官兵。黄巢见状,深受感动,遂命人拿出一把镶珠嵌玉的宝剑,亲手赠予一位长者,以示感谢和留念。后来,人们在山腰一块巨石上,用精工磨琢的花岗岩建起一座五丈高的宝塔,将黄巢馈赠的宝剑珍藏塔底,取名为“剑塔”。

可惜1958年修建梓门荷叶路时,塔和庙不得不拆除。时至今日,黄巢山人仍对黄巢怀有浓厚的情感和敬意。唐诗戡还作了《黄巢山怀古》七绝一首,诗云:

白石崔嵬一峡开,黃巢义旅此中来。

寒霜坠剑遗民爱,立塔永埋心底哀。

站在黄巢山隘远远望去,白石峰犹似一个巨大的等腰三角形,峰顶尖得像一个锥子。若要登上此峰,必须从两侧腰才上得去,不然,她会将你拒之峰下,望峰莫及。《南岳志形胜》云:“白石峰,在衡阳县北五十五里,与应相峰相似,相传龙栖其后洞,水流而不竭。”

千百年来,多少名人志士向往白石峰的雄伟壮观和美好传说。《南岳志》里记载,唐代冯处士结庐于此,并有唐代曹唐(字尧宾,桂州人。初为道士,后举进士不第。咸通中,累为使府从事。诗三卷,今编二卷)《赠南岳冯处土诗二首》为证。

白石峰的南面,怪石嵫岣,一块好像打磨过的百余米长的花岗石从山腰挂下,似一面巨镜,谁也莫想在“巨镜”上爬上半步,人们称之为“长石牌”。太阳照射在长石上,光照晃得人睁不开眼睛,一道道白光直冲峰顶。大概这就是“白石峰”取名的来历。

黄巢率大军进驻湖南后,曾转战新化一带,并亲自到冷水江(当时属新化县)波月洞附近,与峒民起义首领向壤和汉旗农民起义首领周岳一道,联合梅山十峒峒民,向地主武装发起激烈战斗,断邵州道,斩杀七豪。现在的波月洞里还存有唐代的陶器和黄巢点将演武的遇迹。

黄巢率军征战十载,所到之处,严惩贪官污吏,斩杀土豪乡绅,狠狠打击了地主势力,“天街路尽公卿骨”,“甲第朱门无一半”。与此同时,黄巢沿途慰问百姓,救济贫民。进入长安时,“长安市民夹道欢迎,竞送牛酒。大将尚让抚慰百姓说:‘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遗憾的是,黄巢也和李自成、洪秀全等多数农民战争领袖一样,并非合格的政治家。公元883年6月,黄巢起义失败。在泰山狼虎谷,黄巢挥剑勿颈自尽。自尽之说,众说纷纭,有人说战死彊场,也有人说他削发为僧,并以诗为佐:

《自题像》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融倚栏干看落晖。

此诗既表明了黄巢经历的戎马倥偬岁月,又显示了他后来静如止水的僧侣生涯。尤其是“天津桥上无人识”这一句,生动地也描述了英雄迟暮的那种无可奈何和苍凉悲哀,令人叹息。年迈的他,在明州的望春桥上独倚栏杆,细细品味着风云岁月,冷眼旁观着纷乱的天下,等待着唐朝叹出最后一口气,然后落日一般融入东去江水的尽头,悠然刻画了一种“人生韶华短,江河日月长”的意境,令人回味。

叹息也好,回味也罢,枭雄亦或英雄,是遁入空门还是自刎辞世,宿命已定。黄巢这生,亦将永垂史册。

THE END
1.喝酒的最高境界的诗句关于喝酒的名言警句(精选35句)12、劝你多进一杯酒,西出太阳传无端。 13、青年喝酒,老年喝酒。anacasis。 14、当一个人喝得太多时,他就会说实话。 15、酒是瓶中的诗。克利夫顿弗里德曼。 16、苍老渐知紧张薄,而愁至深酒杯。 17、杯子淹死的人比大海还多。 18、名誉远在千里之外,在一杯杯的心中。 19、酒一定要喝,面包一定要热。 https://m.meiwenjuzi.com/aiqing/548933.html
2.古人与酒的千古佳句句句入心的经典诗词诗词及经典典籍佳句金句260句[心] ? 诗词及经典典籍佳句金句260句[心] ?诗词及经典典籍佳句金句260句[心] ? 千古经典佳句十句(苏轼的十句千古名句) 千古经典佳句十句(苏轼的十句千古名句)千古经典佳句十句【一】千古经典佳句十句【二】10 .说什么百年至死不相离,全不晓天意人心千古 流传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104/12/14458075_1109816554.shtml
3.东坡赤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佳句就是在这里写的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段佳句,它是苏东坡词《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第一句,连蒋介石都题赠“文章千古,壁垒一新。《念奴娇·赤壁怀古》 碑文就在“坡仙亭”, ?“坡仙亭”,是右边第一个亭子。 ?这就是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作,据说是苏东坡醉后草书而成。小时候,经常拿着https://m.8264.com/thread-5502376-1-d.html
4.偷得浮生半日闲之酒的艺术酒能让人灵性 酒的千古佳句数不胜数,“酒里乾坤,壶中明月”,有一句话说得好,诗人与疯子只是一线之隔,醉到手舞足蹈口不择言是疯子,而似醉非醉,醉翁之意不在酒者便是诗人,我认为诗同于酒,作得越烈,洒味越浓,意境更深远。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感慨良多,远不及曹操一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https://www.jianshu.com/p/f1451c4ff3a2
5.中国吟酒古诗词7篇(全文)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后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 花开花落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马尘车驰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车马,他的富贵我的闲。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 无花无酒锄作田。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j8nlpyct.html
6.“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诞生地是这番模样平乐诞千古佳句,商隐印山亭前伤别离 有1700多年历史的平乐县,现属桂林市,唐称昭州,元明清称平乐府,当今它的县城平乐镇是桂林市第一大镇。农耕文化、船家文化、过山瑶文化、庙会文化、族群(祠堂)文化、妈祖文化、客家文化在这里相互交集、融汇。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李商隐随桂州刺使郑亚来到桂林,任郑亚的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86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