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达不到,则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麻烦和问题,例如零部件装不上、装配之后外观间隙过大或过小、或者自攻螺丝支柱拉拔力过小、或者支柱开裂等等。
要解决这些麻烦和问题,幸运的话,通过注塑成型参数调整就可以实现。
而有些时候,仅仅调整参数无法解决问题,我们需要改模具结构、改塑胶件设计、或者更换塑胶材料,这必然导致产品成本增加以及产品开发周期延长。
还有少数情况是,以上方法都无法解决,我们不得不告诉客户,产品品质只能做到如此。
那么,我们如何避免后两种悲催情况发生呢?
注塑成型时,常见的尺寸精度(即公差)标准有:
提高塑胶件注塑成型的尺寸精度,我们可以从塑胶材料、产品设计、模具设计和注塑工艺等四大方面入手。
填料会极大影响塑料的收缩率。
遵循DFM设计指南,减少注塑成型时的各种质量缺陷,也非常有助于提高塑胶件的尺寸精度。
以零件壁厚为例。DFM要求塑胶件的零件壁厚在一定范围之内,如果壁厚太厚,例如超过4mm或者5mm以上,塑胶件发生缩水缺陷,显然这会影响该处的尺寸精度。如果同时因此而发生了翘曲变形,那么更会影响尺寸精度。
如果尺寸均在同一个模具型腔中,该尺寸不受模具运动的影响,那么可以获得较高的尺寸精度;如果尺寸在两个型腔上(或者与斜销滑块上),这会额外存在两个型腔(或者与斜销滑块)的组装误差,同时还会受相互之间活动的影响,尺寸精度相对较低。
▲尺寸不受模具活动的影响
▲尺寸受模具活动的影响
注射模具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塑料流动、塑胶件脱模以及开合模过程等,都可能使得模具零部件会发生磨损。一旦发生磨损,模具尺寸就相应的发生变化,这会造成塑胶件尺寸精度发生变化。
在注塑成型生产过程中,熔融塑料对注塑模具会产生较高的压力即胀模力,使得模具有沿着分型面胀开的趋势,所以注塑机台必须使用较大的锁模力以平衡胀模力。然而,如果锁模力过大,或者模具本身强度不够,这会造成模具发生变形,这就会影响模具型腔内部的尺寸大小,从而影响塑胶件的尺寸精度。
6.7顶针设计
▲顶针位置示意
作者简介:钟元,著有书籍《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指南》和《面向成本的产品设计:降本设计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