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7.03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2月在本院实施下肢动脉成形术患者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47~91岁。住院天数5~96d。Fontaine分期显示Ⅱ期间歇性跛行42例,跛行距离10~200m,Ⅲ期静息痛18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8例,高中14例,大专及以上8例。基础疾病分类:高血压病35例,糖尿病12例,高脂血症16例。所有患者均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及术后服用华法林注意事项告知书。将60例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分期和基础疾病分类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排除标准(1)精神疾病、语言障碍等因素影响正常交流沟通。(2)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3)因恶性肿瘤等疾病致预期生存期不超过12个月。(4)失访及中途退出本次研究。
1.4服药依从性评估标准效果评估[2]:完全依从,术后3个月内漏服或不按剂量服用不超过6次;部分依从,术后3个月内漏服或不按剂量服用在6~12次;不依从,术后3个月内漏服或不按剂量服用超过12次。
1.5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下肢动脉成形术作为处理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糖尿病并发症等周围血管性疾病的有效手术方案,能有效降低致残率,使肢体的功能得以保存,但术后易形成支架内血栓等并发症,因此限制了其疗效,而术后服药华法林能有效降低血栓发生风险几率,保证手术质量等,然而任何治疗手段或药物要想获得满意效果,都依赖于患者的严格执行和有效配合[3],所以探讨影响出院患者服用华法林依从性的因素,提高服用华法林的依从性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栗力,王玉祥,于国涛,等.血管成形术治疗肢体远端缺血性疾病[J].天津医药,2007,35(7):548.
[2]黄健.房颤患者华法林治疗服药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6):436-437.
[3]曹叶群.500例慢性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8):106-108.
[4]韩娜,郜玉珍.PCI术后6个月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调查[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9):1073-1074.
[5]张丽明.影响老年人服药依从性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177-178.
[关键词]移动支付电子商务支付安全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手机终端上出现,而移动支付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业务之一。移动支付作为移动电子商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用手机购物、买彩票还是买卖证券都是建立在移动支付技术基础之上的。只有移动支付得到充分的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移动支付概述
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移动支付业务是由移动运营商、移动应用服务提供商(MASP)和金融机构共同推出的、构建在移动运营支撑系统上的一个移动数据增值业务应用。
移动支付与一般的网上支付相比具有其明显的一些特点,主要包括:
由于移动支付主要通过手机进行交易和支付,而手机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私密性,所以容易实现对于交易信息的私密性的保护。
与PC机相比,手机的硬件资源明显不足,这也为通过手机进行交易处理以及存储信息带来了缺陷。
二、移动支付方式
移动支付的分类方式有很多,但总体上可以归结为两类支付模式:近程支付和远程支付,所谓近程支付,就是基于交易现场的手机支付方式,账户信息存于手机之中,通过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在特定刷卡终端,现场校验账户信息并进行扣款支付。如通过手机刷卡的方式可以乘坐公交车、在超市商场买东西等。远程支付,类似于互联网的在线支付,指用户通过手机,基于移动通信网络,通过WWW、GPRS、WAP、STK等方式远距离完成的支付行为。如通过手机、PDA等移动终端购买彩票、买卖股票等。
三移动支付安全技术
1.WPKI
无线公开密钥体系即WPKI,是将电子商务中的PKI引入到无线网络环境中的一套遵循已有标准的密钥及证书管理平台体系,通过无线公开密钥基础设施管理在移动网络环境中的端到端的安全交付,从而能够建立有效的、安全的无线网络环境。
WPKI是在PKI标准的基础上改进发展而来的,从而能够适应移动网络的安全性需求。它采用了优化的椭圆曲线加密算法以及精简的X.509数字证书,通过第三方可信机构即认证中心验证用户的身份,从而保证了移动网络环境中的可信传输。
2.安全认证协议
目前在移动电子商务中常用的安全认证协议主要有SSL安全套接层协议和SET安全电子交易协议。
SSL协议保障在因特网上的数据传输安全,利用数据加密技术可确保在网络上传输的数据不被窃听、截取以及篡改。SSL协议可分为两层:SSL记录协议,它建立在可靠的传输协议之上,为高层协议提供数据封装、压缩、加密等基本功能的支持;SSL握手协议,它建立在SSL记录协议之上,用于在进行数据传输之前,对通讯双方进行身份认证、协商加密算法以及交换加密密钥等操作。
SET协议是在B2C模式的基础上,基于信用卡支付设计的,采用了公钥密码体制和X.509数字证书标准,保证了在开放的网络上使用信用卡进行在线商务交易的安全,具有保证交易的机密性、不可抵赖性、交易数据的完整性及真实性等优点。
四、总结
随着无线网络及移动通迅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移动支付作为移动增值业务,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在移动支付的各个环节中,如何能够保证支付的安全性是应该着重考虑关心的问题,这也是移动电子商务未来发展所不可回避的重要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贩卖机支付
1自臃仿艋的组成
自动贩卖机包括以下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
硬件包括控制主板,控制主板可以容纳处理器、显示卡、网卡接口等,另外硬件部分还包括:用于人机交互的触摸屏;支持移动支付的网卡;支持刷卡的读卡设备;顾客支付后为顾客提供物品的发货设备。
软件部分包括:
(1)顾客购买商品的操作界面,通过该界面可以了解贩卖机内的物品信息、价格等,同时运维人员也可以使用该界面进行维护管理等操作。
(2)销售信息管理,通过该功能可以掌握贩卖机售货情况。
(3)支付模块,支持顾客使用银行卡之外的第三方支付模块购买商品,确认支付后驱动设备发货。
2移动支付的实现
2.1顾客扫码购物
在自动贩卖程序中,整合了移动支付的开放平台接口,顾客通过触摸屏选择商品后,准备付费,商家向支付宝发送订单请求,支付宝平台收到请求后,根据商家ID、商品ID、价格等信息生成二维码,返回给自动贩卖程序并显示,等待顾客扫码支付。顾客扫码成功后,即支付以后,程序跳转到下一模块准备出货。
2.2贩卖机出货管理
顾客移动付费成功后,系统准备出货。出货管理的机械部件是步进电机,程序通过接口向电机驱动板发送运行信号,驱动步进电机运行。由于操作系统一般禁止直接访问硬件接口,因此可采用第三方的WINIO组件实现对硬件的驱动。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是将高层程序的脉冲信号变成角位移量,多次发送脉冲信号可以让步进电机角度逐次变化,驱动商品行进,将货物推动到出货口完成出货操作。
自动贩卖机的人机交互页面可以采用Web开发模式,可以安排专业美工设计页面,保证顾客一目了然了解销售信息。
3结论
[1]郑大宇.自动售货机接入Internet的一种新设计[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4(06).
[2]叶银兰.自动售货机的设计与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08(02).
[3]张文.自动售货机IC卡收费模块的设计与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06(02).
[4]李代万.人民币识别器与自动售货机通信的设计与实现[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2(06).
[5]臧娇.自动售货机系统中PLC的应用[J].工程技术,2015(10).
[6]王鑫.非处方药自动贩卖机市场调查与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4(10).
作者简介
申鸿烨(1973-),男,河北省内丘县人。硕士学位。现为沈阳广播电视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云计算,大数据。
于维海(1976-),男,辽宁省沈阳市人。硕士学位。讲师。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
关键词:BK2421;移动支付系统;RFIDPOS终端
中图分类号:TN927-3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1非接触式移动支付系统组成
接入系统包括RFID标签、可运行移动支付软件的手机以及可读取RFID的POS终端机。其中RFID卡和RFIDPOS机属于RFID子系统。RFIDPOS机通过RFID技术来读取用户信息,并利用PSTN,GPRS等方式与移动支付平台相联接。手机用户利用手机移动支付软件,通过GPRS网络与移动支付平台进行信息通信,完成支付。
22.4GHz无线收发器BK2421
BK2421属于2.4GHzISM频段的单芯片无线收发器,它采用高达2Mb/s的通信速率和独特的通信协议,集成了无线射频收发前端、频率综合器、数字调制解调器、1对6星形通信协议以及电源管理等,其内部组成如图2所示。相比其他2.4GHz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如蓝牙、WiFi等),它以非常低的功耗实现高速率无线传输。接收器正常工作电流为17mA,发射器输出功率0dBm的电流为14mA,关机状态电流为3μA。通过优化设计,不但使BK2421保持了2.4GHz频段其他通信协议优良的射频性能,而且简化了产品设计,可实现低成本、低功耗的RFID产品应用。
BK2421集成有两种调制方式,分别为CPGF-SK调制和CPFSK调制。在抗干扰方面,BK2421集成有干扰检测功能和异步搜索频率等算法,进一步降低干扰的概率。一般情况下,采用BK2421的无线产品能够不受干扰的影响,完全保持通信连续性。
3采用BK2421设计基于RF-SIM的移动支付子系统
RFID子系统由RFID标签、RFID阅读器和RFID应用支撑软件系统组成。RFID标签和RFID阅读器之间的无线通信技术主要有NFC、SIMpass和RF-SIM。其中RF-SIM技术是将包括天线在内的RFID射频模块与传统SIM卡功能集成在一张SIM卡上,在实现普通SIM卡功能的同时也能通过射频模块完成各种移动支付。由于RF-SIM采用2.4GHz频段完成移动支付的空中通信,具有传输速率高、频道多、抗干扰能力强、通信距离远、同时支持主动和被动感应、安全数据传输与蓝牙、WiFi无冲突等优点,所以基于RF-SIM的移动支付系统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未来有希望成为三大运营商的首选标准。
由于BK2421集成度非常高,外加简单的MCU控制芯片就可以快速设计出RFID子系统中的硬件系统,图3即为基于BK2421的RF-SIM硬件系统框图。手机SIM卡上的MCU通过SPI控制其BK2421与RFID阅读器内的BK2421互相通信,从而使SIM卡与RFID阅读器可以完成安全认证和数据交换。
4设计注意事项
BK2421同时集成了1对6星型通信协议,故可简化协议和软件设计,用户可以发挥其软件优势,根据需求开发自己的通信协议,以固件的方式实现基带控制器。该系统基本能够满足移动支付对RFID子系统的各种要求,如高传输速率、超低功耗、抗干扰能力强等。但是由于实际通信时,SIM卡要求放置在各种类型手机中,不同手机型号对应不同无线环境,SIM卡与读卡器互联通信距离会随着环境不同而变化。如果设计前没有考虑该因素,可能导致SIM卡与读卡器互联通信距离急剧缩短,甚至不能满足产品要求。根据BK2421的技术文档,可以采用下面给出几种方法提高SIM卡在手机内与读卡器互联通信的距离。
(1)优化PCB天线设计
由于BK2421内嵌在SIM卡中,所以其天线只能用PCB走线实现。一般SIM卡放置在手机中间,如果其上下存在金属片或者大面积走线,会导致PCB天线的辐射效率急剧恶化并会改变天线谐振频率。如果设计天线时没有考虑上述因素,设计出的系统通信距离会显著缩短,甚至无法通信。所以PCB天线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②减少损耗,即将天线尽量孤立于其他金属以外预留天线匹配器件;
③由于实际天线工作环境和设计环境不一样,实际天线谐振频率可能会偏离设计目标,显然工作频点不在谐振点上会导致BK2421与天线之间存在比较大反射而降低传输效率,从而缩短通信距离。这时需要通过调整天线匹配器件使谐振频率重新回到设计目标2.4GHz。
(2)优化BK2421调制频偏
增大调制频偏可以提高BK2421的灵敏度。BK2421已经根据一般应用情况优化调制方式和频偏,达到最佳灵敏度,同时满足FCC15.247,249和ETSI300328对2.4GHz频谱的规范要求。考虑到特殊情况下需要更高的灵敏度,可以通过调整调制频偏来优化灵敏度,进一步提高SIM卡与读卡器互联通信距离。
用。
关键词:物联网、移动支付、RFID近场支付
一、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是指物品通过各种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物联网包含自动识别、传感传动、网络通信、数据处理存储以及智能终端等多方面的技术。
1、自动识别技术
自动识别技术是对物品进行标签的技术,主要包含了影像识别(例如条码扫描)、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技术,其中RFID是当前最被看好的技术。在物联网中,自动识别技术主要负责信息的标记。
2、传感传动技术
传感技术是关于从物品获取信息,并对之进行处理、变换和识别的技术。在物联网中,传感技术主要负责接收物品标签中内容。
3、网络及通信技术
网络及通信技术,可以采用现有的全部固定、移动甚至卫星数据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网络及通信技术负责将物品信息及处理信息传送到指定的存储处理单元。
4、数据处理存储技术
二、移动支付分类
移动支付是物联网应用之一,也称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
移动支付主要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两种:1、近场支付是通过RFID技术进行的近距离支付,主要应用在公交、便利购买等小额支付。2、远程支付一般是通过短信、网络等方式进行支付。RFID是近场支付的重要技术实现手段,同时近场支付和物联网的关联性非常大,从某种意义来说属于物联网的一种。
1、RFID技术工作原理
RFID技术根据是否需要供电的不同技术分为无源和有源技术,根据无线频率的高低不同,无源RFID技术可分为低频、高频和超高频三种;而有源RFID技术主要包括了2.4G和5.8G两种技术。在与手机结合的RFID技术中,主要包含了无源的13.56M技术和有源的2.4G技术两种。其工作原理非常简单,携带标签的物品进入接收解读器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一个简单的RFID系统是由阅读器(Reader)与电子标签(TAG)也就是所谓的应答器(Transponder)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份所组成。电子便签可(TAG)与手机的SIM(SubscriberIdentityModule客户识别模块卡)或UIM(UserIdentityModel,用户识别模块)结合,形成RFID-SIM/UIM卡,即双界面智能卡。
2、IC卡与RFID的关联
IC卡是RFID系统中用户数据信息的载体,是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它是将一个微电子芯片嵌入符合ISO7816标准的卡基中,做成卡片形式。
IC卡技术分为接触式IC卡技术和非接触式IC卡技术。接触式IC卡由读写设备的触点和卡片上的触点相接触进行数据读写。非接触式IC卡与读写设备无电路接触、由非接触式的读写技术进行读写(例如光或无线电技术)。其内嵌芯片除了存储单元。控制逻辑外,增加了射频收发电路。这类卡一般用在存取频繁、使用环境恶劣的场合。RFID系统中使用的IC卡就是非接触式IC卡。
非接触式IC卡目前应用较多。主要分为M1卡和CPU卡,M1卡,是指菲利浦下属子公司恩智浦出品的芯片缩写,全称为NXPMifare1系列,为可重复读写的多功能卡。CPU卡是M1卡的升级,卡内集成电路中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电路中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以及片内操作系统COS等主要部分,犹如一台超小型电脑。具有信息量大、防伪安全性高、可脱机作业,可多功能开发等优点。CPU卡可以通过模拟技术兼容M1卡的部分功能。
四、移动支付技术与RFID的结合
主要是在IC卡与移动终端的结合上,实现方案主要有三种:定制手机,SIMPASS卡和智能SD卡,目前适用最多的是双界面SIM卡。
1、定制手机
是将支持移动支付的IC卡与手机终端结合,在手机制造的时候直接将IC卡做到手机里面去,由于手机更新换代很快,加之数据初始化的流程复杂,目前定制手机已经很少再适用了。
2、SIMPASS卡
SIMPASS卡是双界面卡的一种,它是一种多功能的SIM卡,支持接触与非接触两个工作接口,接触界面实现SIM功能,非接触界面实现支付功能,兼容多个智能卡应用规范。SIMPASS卡可以通过定制手机或天线组件两种方式实现与手机的组合。
3、智能SD卡
智能SD卡技术是把IC卡和存储用的SD卡(相当于手机的硬盘)组合到一起的一种技术,当智能SD卡和手机组合应用的时候,一般情况下IC卡与SD卡组合,若是基于13.56MHZ的SD卡,则天线是通过SIM卡或手机来实现的;若是基于2.45GHZ的SD卡,则不需要天线。
五、RFID移动支付主要手段及方案
1、13.56M的无源RFID技术是目前近场移动支付的主要手段
由于中国银行界目前主要采用13.56MHZ的无源RFID技术作为近场移动支付的标准,而且中国银联在2011年发文要求对原银联POS机逐步进行RFID技术改造,改造后的POS机将不仅仅支持刷磁条卡,而且将全面支持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卡近场支付。由于无法得到金融界的支持,且没有国际标准,中国移动主导的2.45GHZ有源技术已经逐步被抛弃。
2、SIMPASS卡方案是目前的首选方案
基于RFID的移动支付有定制手机、SIMPASS卡、智能SD卡三种,目前来看,技术最成熟、市场推广最为便利的是SIMPASS卡。定制手机存在着工艺复杂和手机换代问题,而智能SD卡的天线技术目前还非常不成熟,虽然SIMPASS卡也无法适配全部手机,但是基本能满足现有推广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