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千人大会前的共识与歧见2

二、庐山会议的具体“退”与抽象“进”

庐山会议从1961年8月23日开到9月16日,一共开了25天。粮食问题是主要议程。但解决粮食问题的首要环节,仍然是重工业“高指标”问题。

在重工业“高指标”退够的问题上,中央领导层已经达成共识。但在对形势分析和困难成因问题上还存在分歧。毛泽东在3月广州中央工作会议上就作出了“现在局势已经是有所好转”的判断。然而在庐山会议的分组讨论中,各地直陈粮食供求关系的紧张状况,则说明即使对重工业“高指标”进行大调整,经济形势也不会立即好起来,“特别是城市工矿区的粮食供应十分紧张,有保不住最低需要的危险”【中共中央关于粮食问题的指示(1961年9月8日)。】。从省以下的情况看,都在考虑如何使农民多吃点,农业恢复点,对于城市想得少了【参见张素华:《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第18-19页。】。因此,中央在庐山会议上确定第四季度上调的32亿斤粮食也是困难重重。

有人在分组讨论中呼吁:“这几年的经验教训很丰富,总结起来十分宝贵,现在是一个转机,该是头脑清醒的时候了。”刘少奇痛心地说:如果现在即使没有饭吃,有充分的煤,头脑还是不会这样清醒的。如何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呢?刘少奇提出:“灾区要早下手,开放一些政策,搞自力更生还来得及,灾区应该苦一点,该上山的上山,该下河的下河,每个人都要有一个打算,作个安排,这样不会打击积极性,又保护了收成好的地区的积极性。城市减人要抓紧,现在减人还可以赶上秋收秋种。你们讨论一下,搞一个减人方案,各部部长都在这里,大家当面商量,定下来后马上行动,以后要人时再请。在这个问题上要下狠心。”一些同志提出:“方针是大调整。如何调整?大家认为要根据两个东西,一是人吃的粮食;一是工业吃的粮食--煤炭。整个国民经济的安排,要看农业能够提供多少商品粮食。有多少粮食能够养多少非农业人口,就办多少企业、事业。有多少煤炭,就办多少工业,以粮食为基础,以煤炭为基础。”【庐山中央工作会议小组会议简报,中南组第1、3、8号(1961年8月26、29日,9月3日)。】这些既尖锐又实在的意见,既反映了国民经济形势的窘迫,也表明了大挫折后的大调整思路逐步接近了实际。

9月5日,邓小平作了被认为是“这次中央工作会议的总结”【《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第1658页。】讲话。他所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对最近三年的估计”。邓小平说:“究竟三面红旗对不对”,在六十条讨论中、在传达五月会议中、在几级干部大鸣大放中这个问题提得相当突出,“我们总要回答这个问题的”。邓小平认为:“三面红旗是正确的,必须坚持。三年大跃进证明总路线可能,大跃进可能。教训就是搞过了一些。”关于“大跃进”的十条成绩,“柯老(即柯庆施,时任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引者注)提成绩八条,还要加两条,一条是工业上党的领导加强了,特别是在文教战线树立了党的领导。另一条是我们各级党委摸了工业,学了工业,总比过去懂得多一些”。关于今后是退还是进的问题,邓小平提出:“今后是进,退就退到庐山,就是退到这里为止,这次会议以后是如何进的问题。”“我们讲退够,是积极的,要有一条线。退到保命的限度也就够了,不能再退了,再退就是溃退。”他强调:“气要鼓,要在一个目标下积极地干,不要搞得灰溜溜的。”【邓小平在庐山中央工作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961年9月5日)。】

中央承担了三年“大跃进”缺点错误的主要责任,怎样教育基层干部则成为现实问题。庐山会议贯彻了毛泽东关于“教育干部”的指示,中共中央《关于轮训干部的决定》于9月15日作为中央文件下发。文件指出:中央根据毛泽东同志提议,“决定对全党各级各方面的领导干部,采取短期训练班的方式,普遍地进行一次轮训”。轮训的对象主要是“县委书记和相当于这一职务以上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县委以上各级党委的书记和相当于县委书记以上各方面(工业、交通、财贸、农业、文教、外事等)党委书记。地委、县委的第一书记和相当于地委书记、县委书记的厂矿企业党委书记,必须参加这次轮训”。文件特别要求“应该使干部在这次学习中能够冷静地考虑一下,自己在近几年来的工作中和党的生活中,有无忽视或违反党规党法的思想行动,有无忽视或违反党的民主集中制、说假话、侵犯群众利益等错误行为,以便接受经验教训,改进今后的工作,并不断加强自己的党性训练”。【《中共中央关于轮训干部的决定》(1961年9月15日)。】没有资料显示这次轮训在基层干部中引起的反响,但七千人大会前后基层干部宣泄的怨气则显露出他们内心深处对如此问责的抵触情绪。

刘少奇在这次会议上没有正式讲话,主要是几次插话。《刘少奇年谱(1898-1969)》只记录了两次:一次是8月28日,在李先念作关于市场问题的报告时插话:“企业总是搞这么多人,是要破产的,如果不解决,整个国家要破产、垮台,国民经济要崩溃”;一次是9月10日,在陆定一讲到现在有点政治斗争扩大化时插话:“我们现在又重新犯了这样一个错误,一部分党的组织里头,特别是中级党委,省委以下的党组织里头,相当普遍地犯了一个‘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错误。”【《刘少奇年谱(1898-1969)》下卷,第538、539页。】《刘少奇传(1898-1969)》对这次会议的介绍更简单,只有几百个字参【见《刘少奇传(1898-1969)》(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808-809页。】。所以,我们不能得知刘少奇在庐山会议上对形势判断的真实想法。但庐山会议上大多数省市反映严重缺粮的现实表明:困难时期还没有真正过去,毛泽东关于形势“一天天向上升了”的估计显然是乐观了。

但是,七千人大会发扬的党内民主并没有持续多久。1962年9月召开的八届十中全会,毛泽东重提阶级斗争,痛批“黑暗风”、“单干风”和“翻案风”。其中,“黑暗风”具有统领作用。困难说透了,困难成因及应对措施就躲不开、绕不过。正由于对形势判断和困难成因及应对措施的歧见,“变局”不可避免地发生了。4年后,中国走上了“文化大革命”的歧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可以从北京会议初步总结的“大跃进”经验教训中看到踪影。正如邓小平后来总结所说:“这个教训是极其深刻的。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即使像毛泽东同志这样伟大的人物,也受到一些不好的制度的严重影响,以至对党对国家对他个人都造成了很大的不幸。”因此,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讲话,把“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提上议事日程。他说:“如果不坚决革除现行制度中的弊端,过去出现过的一些严重问题就有可能重新出现。”【《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20、333页。】50年过去了,这段历史仍能给人以深刻教育和启迪。

THE END
1.不听使唤造句5、妈妈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在一条长绳上贴满了双面胶,想把衣服黏上来,结果绳子晃晃荡荡,怎么也不听使唤。 6、我发觉他的两条腿有点不听使唤。 7、周航冻的浑身僵硬,身上都结了一层薄冰,他抖动着结印,但手依旧不听使唤,结印缓慢无力。 8、像我这把年纪的人,老腿确实不听使唤了。 https://www.hao86.com/zaoju_view_9bef4e43ac9bef4e/
2.蒙昧无知近义词5.形容人笨的文言文 6.冥顽不灵的意思是什么? “没有知识,不明事理。指糊涂不懂事理”是什么成语啊 词目 蒙昧无知 发音méng mèi wú zhī 释义 蒙昧:知识未开。没有知识,不明事理。指糊涂不懂事理。 出处 示例 那些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当宗教教条看待的人,就是这种蒙昧无知的人。(《整顿党的作风》) https://www.zivkopuo.com/cydg/22273.html
3.蒙昧无知的成语解释[反义] 目不识丁 胸无点墨 [用法] 用作褒义。旧时多用作称赞别人学识好的客套话。一般作谓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见“满腹经纶”(657页)。 [例句] ①郭沫若先生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大学者。 ②读书人应该以~为自己的目标。 [英译] be wealthy in knowledge https://www.mlcaix.com/cycx/22667.html
4.看图猜成语426:“脑动”光荣,挑战开始!比喻原意祸乱结束语滴水穿石,无中生有,人仰马翻,大材小用,里应外合,苦中作乐,别出心裁,胆大心细,穷困潦倒。 本期继续给大家带来十题看图猜成语,“脑动光荣”,快来挑战吧! 温馨提示:看图不识图,成语猜不出!识图功夫好,时间花得少! 第一题 识图:二字能互通,有无在圆上。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FR19J00553V3ZM.html
5.周迅改了的如懿人设为什么立不住?(如懿传)剧评在我看来,这种反叛和恶搞一样,是批判之人内心的写照。看看他们创造的是什么词?"摇香菇","鸡蛋肠",还有不知道是何物的"苕粘榔",怕是一个成天和厨房打交道的人的首创吧?我听了哑然失笑,同时又觉得难过。中国文字如此精深,不懂诗词也就罢了,怎么脑袋里出来的词就是这么低俗和恶趣味的呢?估计人家又要骂我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5912356/
6.常用俗语秤砣看来一小块却能压住千斤之重。比喻外表虽不引人注目,实际很起作用。 26【吃不了兜着走】 比喻受不了或担当不起。常用来警告甚至威胁人做事考虑后果,否则将不能承受。 27【吃力不讨好】 讨:求得。费了好大力气,也得不到称赞。形容事情棘手难办,或工作方法笨拙,不对头。 https://www.meipian.cn/2187orvm
7.D乱点鸳鸯谱:形容瞎指挥,胡乱凑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42.D (A鼎力相助:是敬辞,一般用于请求或感谢别人帮助,此处与语境不合。B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别人,每件事都顺从别人,跟着人家走。自己没有主见。只用于贬义。C苦心孤诣:指尽心钻研、思索,达到了别人难以达到的境界,一般指个人行为。D乱点鸳鸯谱:形容瞎指挥,胡乱凑合。) http://www.1010jiajiao.com/paper/timu/3539731.html
8.钢筋水泥:揭开历史面纱,探寻文革本源(中)历史已走过了那段曲折的过去。刘少奇、周恩来等当时的国家领导人的《选集》中,在大跃进和公社化期间,没有几篇涉及到反对“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文章 。而《毛泽东文集》的相关论述就达到27篇。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 http://www.wyzxwk.com/Article/lishi/2013/07/303570.html#jtss-tsina
9.当前移民中介行业火爆,工作机会增多,探秘职业前景与发展潜力4、作为一名就职的华侨移民前员工,我是最有发言权的,华侨移民套路很深,虽然没有明显的骗,交钱的时候也要小心,华侨移民内部管理混乱,因为华侨移民的老板根本不懂互联网技术,瞎指挥。总之,闲的人闲死,忙的人忙死。 我想去菲 *** 业工作你知道哪些公司不坑人吗 http://wap.kacled.com/92cf2d506c38.html
10.对于产品经理来说,什么是壁垒?Kevin所以我在给只是懂业务的产品经理新同学说,你只是给自己妥协,没有花时间去研究技术能力、设计能力以及研究营销知识,选择轻松的方向发展。 坚持学习,学习一项技术在身上 产品经理这个职位,总会被人说成:“什么都不懂,就只会瞎指挥”。所以要想拿到高薪的产品经理,一定要有拿得出手的一项技能,这一定是专业技能。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12012454.html
11.程序员最头疼的七件事懂点技术,瞎指挥 有人说不懂技术的瞎指挥很可怕,我倒是觉得懂点技术,然后指手画脚更可怕! 有个国企的项目,甲方负责人李总是个局里的二把手,不知道什么时候了解了一点编程的技术, 每次开需求会都是和我们大谈如何开发软件,他的口头禅就是: 这个需求,用个SQL从数据库一选不就出来了?!你们怎么得开发一周?!别https://blog.csdn.net/coderising/article/details/100021597
12.为啥聪明的人坐车时都喜欢坐后排,而不会坐副驾驶?所以聪明人就会选择坐在后排的位置,不仅后排位置更宽敞自己还更清净,其他也不用管那么多直接睡觉都没问题,坐在后排位置的好处还是很多的。 老司机还表示,有些人坐在副驾驶的时候非常不自在,看到前面有障碍物就会瞎指挥,实际上每个人坐的位置不同看事物的角度也会不同。而且你都能看到前方有障碍物,司机自己当然也能https://www.yoojia.com/article/9682378949957335685.html
13.李文海: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李文海: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 李文海(1932—),江苏无锡人。著名历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清史研究所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首批一级教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本文回顾了他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求学经历、政治运动中的经历,在中国人民大学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以及开展学术研究的有关情况。https://rdzs.ruc.edu.cn/cms/item/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