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黄历排甲阳历阴历立春地支闰年日干

日的干支求法比较麻烦。因为不管是阴历或阳历,每个月的日数都不统一,加上每年的日数是三百六十五、二四二二四……天并非整数。中国历来命理学家对日的干支是最莫可奈何了,不是乖乖的拿着一本万年历(寸步不离身)来看(查了以后还是得算),不然就得死心踏地的把瞎子(瞎子无法用万年历)的“逐年立春日时及推流日干支诀”苦苦地把它背下来(历害),此地列出此诀让各位了解其中大略(参考而已,后有捷法起码简单一百倍):

“星平会海”内记载“新传一掌金”说:“夫一掌诀,古之作者,不肯详细教人(可见日干支之难推算,但这实在是对古人而言),今以八八六十四卦撰成,仍以音韵相协,给学者读之易记而无疑义。假如甲子则以乾子代之,乙丑则以始字代之,六十甲子代字为:

甲子乙丑乾妡金,丙寅丁卯遁否火,戊辰己巳观剥木,庚午辛未晋有土,壬申癸酉坎节金。

甲戌乙亥屯济火,丙子……”这排下去甚长甚长,总之古人用六十四卦名字来代替六十个干支,换句话说,要先把每个干支和每个卦名连起来背熟,这六十个卦名对我们现代人而言大部分是不常用的怪字,要背下来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这才是开始,真正要背的是:例如明朝嘉靖四十三年掌诀为:

“乾济外四辰鼎闰,屯旅坎离有,蛊晋嗑晋嗑剥久。”这只是一条,想要帮人算命的话,至少要把类似右条的奇怪条文背上个一百条才够应用。这需要惊人的记忆力,我自认无此能力。然后,条文上除第一字代表年干支,第二、三、四字代表何时立春之外,其余每年字代表阴历每个月初一的干支代号,然后根据初一的干支推算其余日期的干支。古人是说这种“逐年立春日时及推流日干诀”与万年历无异。但我实在想象不出有几个人有如此记忆力(嘉义民雄柳相士即有此能力,而且迅速异常,所以我说他像一部活电脑)。现在我分述两种可以常用的日干支求法,一是通常使用的查万年历之法,二是我发明的日干支代数求法。

(一)查万年历方法

查万年历之法,总比“逐年立春日时及推流日干支诀”简便得名,但需一卷随时在手,平日在家万年历取来容易时可以使用。

万年历种类也很多。此地举两种记载法说明之:

①壬寅西历一九六二年

正月小甲申、甲戌、甲午十五日戊子午初初刻八分雨水阴历正月一日甲戌(阳历二月平五日)

二月大癸丑、癸卯、癸亥初一日癸卯巳初一刻五分惊蛰十六日戊午巳正一刻六分春分(阴历二月一日癸卯阳历三月大六日)

上列只举两月说明,以下类推即可。第一直横的止月小甲戌就是阴历初一的干支,甲申是十一日干支,甲午是二十一日干支。中间“十五日戊子……”表示节气日期。下格表示“阴历正月一日”就是等于“阳历二月五日”,“平”字表示此年是阳历平年,二月份只有二十八天。如果您是根据阴历要求日干支,则从列出的初一、十一、二十一日的干支来顺推即可求出任何一天的干支。例如表列的正月初一是甲戌,如求初二日干支则是乙亥,以下类推。如果您是根据阳历要求日干支,则根据下格所列阴阳对照日期顺推或逆推即可求出。(此法实也不觉迅速)

(二)我发明的日干支代数求法

此法只适用于阳历(阴历法较阳历繁杂且不适合六十干支的设置,我曾想也为阴历想出一个代数法,但是最后终于弃笔投降,阴历每年大小月的安排顺序都不一样,近百年间我一一查阅过,竟没有重复过,尽管十九年七闰的安排都一样了,也无法作出公式来。否则的就要就教阴历专家了),如果您所持的日期是阴历的话,只好请您换成阳历才能使用此公式。照理说,目前通用阳历,出生证明的日期也登记阳历。任何证书上的出生日期都要求登记阳历,加上现代年轻人对阴历已不复注意。这公式应该是最实用而简捷的。此地我开门见山的将公式算法列出。设年数(西元十位以下年数)为X,日数(自元月1日起)为Y,()q为求商记号。

则日干支数={5(X—1)+[(X—1)÷4]q+15+Y}r÷60

(此公式适用于西元1901年以后的任何一天)

这公式的意思是将西元年数减一之后乘以五,加上年数减一之后除以四的商(余数不管),再加十五,再加上日期之后的总和再除以六十所得余数即为日干支数。

例1、求西元1943年2月5日的日干支

则年数X为43,日数Y=5+31(1月份的天数)=36

日干支数={5(43-1)+[(43-1)]÷4,q+15+36}÷60=31

日干=(31÷10)r=1=甲

日支=(31÷12)r=7午,故1943年2月5日干支为甲午(查诸万年历无误)

例2、求西元1975年10月9日的日干支

解:年数Ⅹ为75

日期Y=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

31+28+31+30+31+30+31+31+30+9=282

日期多于60数倍可先求得(282÷60)r=42

则日干支数={5(x-1)+[(x-1)÷4,q+15+Y]}÷60=25

日干=(24÷10)r=5=戊

日支=(24÷12)r=13(无余数即以除数为余数)=子

故1975年10月9日干支为戊子(查诸万年历证实无误)

※注意日期求法,由于阳历每年大小月安排法是一月大31日,二月小28日,三月大31日,四月小30日,五月大31日,六月小30日,七月大31日,八月大31日,九月小30日,十月大31日,十一月小30日,十二月大31日。除了二月份遇闰年时增1日为29日之外,其余每年都一样。请务必记好才能应用公式。遇闰年(即西元年数除以4,除得尽即为闰年,当年2月份为29日,其余年数除不尽之二月份则皆为28日。

右列公式为最实用公式。但是如果大家有兴趣研究古人的命理(尤其是西洋古代名人),虽可能无法得知生时,但是历史上大多有记载其生年月日,则也可研究个梗概。那么我再为各位准备一个公式,可以适用于西元元年以后的三千两百年间。公式如下:

设年数为X,日数(自当年元月1日算起)为Y,()r为求余数,()q为求商。则日干支数:

={5(X-1)+[(x-1)÷4]q-[(x-1)÷100]q+[(x-1)÷400]q+Y+15}÷60

则当日干支可求出。

此求日干支代数法实为我数年来的心血,此处公诸于世只求为命理学求一大进步。如有错误或疑问,敬请大家不吝賜教。公式为何如此设计?为何能附合万年历?我们就不再讲了。大约应用久了之后自能领略其中道理。(※夜间十一时即子时以后即算第二天,即一天开始于零时前一个钟头)

四、时辰的干支求法

时辰的干支求法,此地分成两个步骤:一是普通时辰干支求法,一是标准时辰干支求法。普通时辰干支求法当然比较容易而且能为一般人所应用;标准时辰干支求是比较理想但是并不简单的求法。

(一)普通时辰干支求法

知道时辰地支之后,还要求取干头,因为每天同一个时刻的机能或影响并不尽相同,必须看什么天干加于其上才能比较精确,就宛如月份也有干头变化一样。由此可想而知时辰干支的求法和从年干支上求取月份干支的情形完全一样。换句话说,时辰的天干是跟随日干而变动的。它的变化也是五天(宛如五年的月干支重轮一次一样)重复一次。于是古来就有一个歌诀来说明求时干的方法:

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土,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直途。

此歌诀和月干支的歌诀异曲同功。它的意思是说,如果是甲日(即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庚)和己日(即己巳、己卯、己丑、己酉、己未)等十二日的话则其时干人甲配子排起的。假若是这几天的子时,则其干支是甲子,假若是这几天的寅时则按照顺序排下来其干支是丙寅;如果是乙日(仔细各日干支参照月干支一节以下从略)和庚日则其时辰干支是从丙子排起;如果是丙日或辛日则时辰干支是从戊子排起;如果是丁日和壬日则其时辰从庚子排起;如果是戊日和癸日则其时辰干支从壬子排起。底下列我所作代数法公式,所得将更为精确,而且迅速:

设日干数为X(求时之前,日于支必已先列出,此地只要干数即可)

时数为Y(非现代时数,而是时辰地支编号,子为1,丑为2…)

则时辰干支数={(【(X÷5)r-1】×12+Y}÷60

(此式和同干支公式微有不同,不能共用)

例1、求乙丑日下午3点半之干支。

解:乙丑日干数X=2(乙丑干支总编号也为2)

下半3点半即15时半,即申时其数Y=9

则时辰干支数={【(Ⅹ÷5)r-1】×12+Y}÷60

={【(2÷5)r-1】×12+9}÷60

={(2-1)×12+9)(2÷5的余数即2,商为0)

=21

故知乙丑日下午3时半干为甲申

因(21÷10)r=1=甲(21÷12)=9=申〕此节以后心算即可。或者对公式已有了解,地支本来就决定,只求干即可。则其公式可简化如下:

设日干数为X,时数为Y

设日干数为X,时数(现代小时数)为Y

※则时干支数={【(x÷5)r-1】×12+【(Y+1)÷2】q+1}÷60

【()r即求余数;()q即求商数】

例1、求壬申日下午9点半的时辰干支。日干数X为9(壬的编号为9)

解:下午9点半即21时半

则时辰干={【(9÷5)r-1】×12+【(21.5+1)÷2】q+1}÷60

={【(4-1)×12+11+1】÷60}r

=48

故此日下午9时半时干支为辛亥,到此年月日时的干求代数求法都齐备。也许您觉得背四条公式也麻烦,那么请准备一张小卡片将下列公式记下,只要您有阳历的生年月日时(全部现在单位即可)即可应用这张可以随身携带好比名片的公式卡:

干支总数60

干数甲1、乙2、丙3、丁4、皮5、已6、庚7、辛8、壬9、癸10

支数子1、丑2、寅3、卯4、辰5、巳6、午7、未8、申9、酉10、戌11、亥12

干数=(干支数÷10)r(即余数)

支数=(干支数÷12)r(即余数)

年干支数=(X-23)r为X(X为年数,以西元为准)

月干支数={【(X÷5)r—1】×12+Y+1}÷60(Y为月数以阳历月为准)

日干支数={5(X—1)+[(X—1)÷4]q+15+Y}r÷60

时干支数={(【(X÷5)r-1】×12+Y}÷60

(二)准确时辰干支求法(如何迅速取得真正太阳时)

本人此地有几个日晷仪简单设计式样,大家可以参考研究制造如下:

2、白平底型日晷仪——此仪只需一个方型平底、一根铁钱和水平器指北针即可构成。因为此仪只帮我们测定正午来调整钟表,也足可应用了。

这两种日晷仪完全依靠阳光照射铁线在底盘上造成影子,根据影子的长短方向来判断时刻,但是要知道,除非太阳行经黄道十二宫的路线正好是在您当地的正上空则正午时铁线的影子会完全和铁线的立点重合,影子的长度等于○,否则的话,铁线的影子到了正午仍会有长度,这时我们是以最短的影子朝向正北或正南(仪上有指北装置)为正午。如果一来,标准区域太阳时可以大功告成,然后依据前述的代数公式即可求出准确的时辰干支。

THE END
1.干支纪日纪月纪时用干支纪年始于西周的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至今已有二千八百多年的历史。现在,这种纪年法除了用于农历外,在中国历史学中也被广泛使用,特别是近代史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年代如甲午战争、庚子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用干支纪年表示。 在中国古代,还用干支纪日、纪月、纪时。干支纪日就是每日用一对干支https://www.jianshu.com/p/bf519a8aedd2
2.月份的天干地支如何推算详解2. 上周写了一个天干地支年份的推算,知道每年的天干地支怎么推算了,下一步就要知道每个月的天干地支是什么样。首先讲地支,地支每年都是固定的,都是从寅开始,即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子是十一月,丑是十二月。 3. 知道地支后,看天干,在天干下边写了一个年上起月诀,这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41904184921817627/
3.怎样计算干支纪月方法(怎样计算干支纪月方法)问题:怎样计算干支纪月方法 答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干支纪月是一种古老的纪月方法,它以天干和地支为基础,与农历相结合,用以标记时间。干支纪月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有深远影响,而且在现代仍然有人在使用它来推算吉日和节气。 总的说来,干支纪月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步: https://www.zaixianjisuan.com/jisuanzixun/zenyangjisuanganzhijiyuefangfa.html
4.干支纪日法对照表:天干地支十二时辰详解干支纪日法是 汉族 民间 使用 天干地支 记录日序的方法,是农历的一部份,也是历代历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称,它与干支纪年法一样,用干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来记录日序,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六十天为一周,循环记录。与干支纪年"天道“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21202448.html
5.天干地支纪年法中文名 干支纪年 称呼 天干和地支的总称 使用周期 60年 使用方法 周而复始、循环记录 性质 一种中国纪年法目录 1历史沿革 天干 地支 六十花甲子 十二生肖年 十二时辰 2转换规则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五 掐算法 3纪年起点 正月初一 立春 4干支纪月 5干支纪日 6词条图册 1历史沿革编辑 干支纪年法https://baike.sogou.com/v8268424.htm
6.天干地支纪年法怎么算?需要注意哪些细节装修问答兹将搬屋选择吉日良辰之要点简述有这些:(一)迁移(搬屋)的日子不可与家人的「生肖」及「日柱」(农历https://ask.zx123.cn/show-6315273.html
7.天干地支纪年法纪月 节气时间段 中气 近似农历 甲或己年 乙或庚年 丙或辛年 丁或壬年 戊或癸年 寅月 立春—惊蛰 雨水 正月 丙寅月 戊寅月 庚寅月 壬寅月 甲寅月 卯月 惊蛰—清明 春分 二月 丁卯月 己卯月 辛卯月 癸卯月 乙卯月 辰月 清明—立夏 谷雨 三月 戊辰月 庚辰月 壬辰月 甲辰月 丙辰月 https://www.douban.com/note/134041410/
8.什么是月干什么是月支月干支怎么算问:什么是月干什么是月支? 答:月干和月支是干支纪月中用干支记录月序的方法。 干支纪月是由十二辰纪月发展而来,在古代早以十二辰纪月,即为月建,把冬至所在之月称为“八月”(近似农历十一月),下一个月称为“丑月”(近似农历十二月),以此类推。 https://www.qiyuange.com/minsu/chuantong/66522.html
9.天干地支如何纪月如何用干支法来纪月? 通常情况下,除了闰年有闰月以外,农历年的一年是十二个月,而地支刚好也是十二个,每一个月对应一个地支。 我们规定,各个月份所对应的纪月地支是固定不变的。这种以十二地支固定分配年内各月的方法,古人称之为“建”。 譬如:建子、建丑、建寅等。将各月的固定地支,再配以天干,就构成了天https://www.meipian.cn/4zlp1fpi
10.文化与传承——古代历法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但农历并不是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周期为月的长度,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及闰月。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六十甲子纪法 关于六十甲子纪法的发明者究竟是谁?虽然有以下一些说法来考证干支的来源https://www.hbdfxy.cn/traffic/detail/36/36/7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