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实效性;研究分析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精心设计教学任务
课前准备是化学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一定要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并制定出详细的教学策略以及学生在课堂上可能遇到的问题。教师只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才能更好地应对课堂上随时出现的问题,保证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进行“化学方程式”的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提前做好教案,我这节课应该完成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如应该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并能够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还是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等等)、学生可能会提出什么样的疑惑(反应前后明明是不一样的物质,为什么还要质量守恒呢?)教师把这些方面全都要在课前进行考虑、总结,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课堂进度,提升教学效率。
二、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小组合作学习,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四、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众所周知,每个人天生都是不一样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千差万别,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对不同的学生设置统一的要求、教学方法的话,那么总有一部分学生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对化学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比较困难的教学任务并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对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相对普通的教学任务并重点引导他们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对于化学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相对简单的教学任务,并重点对他们进行指导,保证他们在教学中能够有所收获。分层教学并不是对学生的歧视,而是采取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保证所有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五、多元化评价,重在鼓励
在传统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教师往往是根据学生的化学成绩来进行,这种形式太过片面。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呢?首先,教师要少批评、多引导,保证学生都能有所提高;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引导学生改进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再次,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看看学生自己的认知中有哪些缺陷并引导学生进行改进。这样多元化的评价形式才更能激发学生改进现有的问题,提升学习的效率。
总之,近几年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越来越注重教学的额实效性研究,那么究竟如何才能保证教学的实效性呢?今天我们就如何保证化学教学的课堂效率做了一下研究,希望能够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也相信我们的教学质量一定能够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设计;科学技术;理性思维;智能建筑;
Abstract:thearchitecturedesignandscienceandtechnologyisthesynchronousdevelopmentofscienceandtechnologyofthearchitecturedesignhasalwaysbeenasubtleinfluence.Architectureisbothscienceandart,theuseofmultidisciplinarydevelopment,canexpandthebuildingdesignmethod,conversely,buildingthedevelopmentofscienceandtechnologyhavegraduallyself-consciousbeautyruletosearchinthecontentofthemeltingthroughitin.Thepaperonthedeepanalysistomake.
Keywords:architecturaldesign;Scienceandtechnology;Rationalthinking;Intelligentbuilding
前言
一、建筑设计必须运用科学的理性思维
二、现代建筑设计科技含量日益增高
三、智能建筑成为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主流
当前信息化、网络化以及电子商务的时代,使人们对建筑物的高效化和多功能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智能建筑应运而生。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集中体现了信息社会中的信息特征,建筑物智能化程度将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步提高。智能建筑是建筑艺术与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国际化的需要。智能建筑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系统,在一个智能建筑的生命周期中,建筑结构的生命周期最长。而一般的硬件和软件设备有5到7年的生命周期,有的自动化系统仅有两至三年的生命周期。如果智能大厦系统做成开放式系统,它就能不断吸收新的技术,更新旧的设备,从而使整个智能化系统设施运行得更好。应用在智能建筑中的基于Web的Internet网络技术正成为建筑物或企业内部的信息主干网络的主流形式。智能建筑中除了应用有线网之外正在越来越多认识到无线宽带网络带来的好处,它始终是与宽带有线网络平行发展和互补发展的技术,有着广泛应用前景。无线局城网技术利用微波、激光、红外线作为传输媒介,摆脱了线缆的束缚。在智能建筑内的数字视频点播和会议电视,均是采用可视化技术向建筑物内的网络桌面系统提供视像的传抽、交互和服务的功能。
四、结语
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智能建筑不仅需要计算机控制,也需耍相应功能的智能建材的配合。智能建筑是为了支持建筑内的所有活动,增强对使用变化的应变能力,并保证建筑空间的安全、健康和节能,智能建筑的基础和出发点在于结合每一个具体建筑的特征和性能,智能建筑的设计必须提倡个性化设计。个性化设计就是坚持以大系统、动态运行的角度进行建筑对象和使用对象的系统分析.针对特定建筑的具体需求,根据系统运行状态,深人到特定细节的设计。
参考文献
[1]程大章.温伯银编著,智能建筑工程设计与实施.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2〕华东建筑设计院编著.智能建筑设计技术.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一、决策可靠性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实施步骤
决策可靠性分析的基本思想是,运用现代概率论的理论和方法,确定出依据最大收益期望值(EMV)或最小机会损失期望值(EOL)决策准则所选择的最优决策方案实现其期望益损值的概率,以此反映决策的可靠性状况。显然,概率越大,则意味着决策的可靠性越好。但仅有此指标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对所确定出的概率进行假设检验。
决策可靠性分析的步骤如下:
第一,运用现代概率论的理论和方法,确定出所选择的最优决策方案实现其期望益损值的概率,以反映最优决策方案的可靠性。
首先,讨论最优决策方案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设最优决策方案随机变量为A,其取值为αij,i=1,2,……m,j=1,2,……n。由于绝大多数的最优决策方案随机变量往往可以表示成大量独立随机变量的总和,且总和中的每一个单独的随机变量对于总和又不起主要作用,因此,根据李雅普诺夫中心极限定理,可以认为最优决策方案随机变量近似地服从正态分布,即A~N(μ,σ2)。
其次,讨论最优决策方案随机变量的取值情况。显然,采取某一最优决策方案后实现的益损值只能在其最小和最大益损值之间。也就是说,αij的取值在min(αij)与max(αij)间。
于是,将随机变量的取值与所对应的概率相联系,用概率表示,则有:
P(min(αij)≤αij≤max(αij))=1-β
式中,1-β则为所选择的某一最优决策方案实现其期望益损值的概率。
最后,讨论1-β的计算方法。由前面讨论已知,A~N(μ,σ2),则根据正态分布的性质,必有:αij-μσ~N(0,1)。为此,可按照标准正态分布概率的计算方法,求出概率1-β,即:
对于Φ(max(αij)-μσ),Φ(min(αij)-μσ)的值,可查正态分布表求得。通过它,可以反映所选择的最优决策方案实现的可靠性状况。关于μ和σ2,可根据样本对其作出估计。由数理统计可知,μ和σ2的估计量分别为
。
第二,对所求出的最优决策方案实现其期望益损值的概率(1-β)进行假设检验。步骤如下:
(1)建立检验假设H0:1-β与1-α没有显著差别,亦即1-β=1-α或β=α
备择假设H1:1-β与1-α有显著差别,亦即1-β≠1-α或β≠α
(2)计算t统计量,t=
(3)决定显著性水平(α)在本文中,显著性水平(α)与决策者期望的可靠性(1-α)中的α是一致的。及相应的临界值t(α/2,m-1),
(4)比较t统计量与临界值t(α/2,m-1),当|t|≤t(α/2,m-1),则接受H0,可以认为所求出的最优决策方案实现的可靠性(1-β)与决策者所期望的可靠性(1-α)相一致;当|t|>t(α/2,m-1),则拒绝H0,可以认为所求出的最优决策方案实现的可靠性(1-β)与决策者所期望的可靠性(1-α)不相一致。
二、例证运用
某企业以批发方式销售它所生产的产品,每件产品的成本为0.03万元,批发价格每件为0.05万元。若每天生产的产品当天销售不完,每件要损失0.01万元。该企业每天的产量可以是1000、2000、3000、4000件,每天的批发销售量,根据市场的需要可能为0、1000、2000、3000、4000件,相应的概率分别为0.1、0.2、0.4、0.2、0.1。所构造的收益矩阵如表1所示。
根据收益矩阵,计算出各方案的期望收益值,见表1第6列。因此,依据最大收益期望值(EMV)准则,我们最终确定出的最优决策方案为A2。
但正如前述,所确定的这一最优决策方案A2实现最大收益期望值(EMV)的可靠性又是怎样呢?最大收益期望值(EMV)准则并没有给出,决策理论也没有研究。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分析。根据决策可靠性分析步骤,计算出最优决策方案实现最大收益期望值(EMV)的可靠性(概率)为:
也就是说,采取最优决策方案A2以获得最大收益期望值(E(A2)=28)的可靠性为72.00%。为了比较,我们也计算出了其他方案实现其收益期望值的可靠性,见表1第8列。
问题在于,所求出的这72.0%的可靠性是否与决策者期望的可靠性(假定决策者期望的可靠性为95%)相一致?为此,对72.0%的可靠性做假设检验如下:
(1)建立检验假设H0:1-β=0.95,备择假设H1:1-β≠0.95,
(2)计算t统计量,
(3)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查表得t(α/2,m-1)=2.776
由于|-1.15|≤2.776,则接受H0,即有95%的可靠性保证所选择的最优决策方案能实现最大收益期望值((E(A2)=28)。
贵州省人民医院放射科,贵州贵阳550002
[摘要]目的探讨DSCT双能量判断体内结石成分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收集2012年9月—2013年6月行CT平扫双能量泌尿系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红外波普分析的患者118例(结石共127颗)为研究对象,对其予以DSCT双能量扫描后,在工作站(MMWP)上完成结石成分分析;比较外光谱成分分析与DSCT双能量扫描所得结果。结果双源CT双能量技术能准确的区分纯尿酸结石和非尿酸结石(敏感性、特异度均为100%),较准确的区分纯草酸钙结石(敏感性为100%,特异度为89.8%),纯羟基磷灰石(敏感性为84.6%,特异度为100%)。结论双源CT双能量技术能在治疗前对尿路结石的成分进行初步分析,对尿路结石的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关键词]X线计算机;泌尿系结石;双能量;成分分析
FeasibilitystudyofcomponentsinstonebyDSCTdualenergyjudgment
LIUZongcaiFUJunZENGXianchunWANGYuquanTANGLei
Guizhouprovincialpeople´shospitalrodidogy,guizhou550000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feasibilityandaccuracyofdualenergyDSCTjudgmentcomponentcalculusinvivo.MethodsFrom2012Septemberto2013JuneunderwentCTscanindualenergyurinaryexaminationandconfirmedbyoperation,118patientswithinfraredpopanalysis(stone127)astheresearchobject,byDSCTdualenergyscanonthepost,intheworkstation(MMWP)onstonecompositionanalysis;analysisandDSCTspectracomparisondualenergyscanresults.ResultsDualenergytechniqueofdualsourceCTcanaccuratelydifferentiatebetweenpureuricacidcalculiandnonuricacidcalculi(sensitivity,specificitywas100%),todistinguishpurecalciumoxalatestonesaccurately(sensitivity100%,specificity89.8%),purehydroxyapatite(sensitivity84.6%,specificity100%).ConclusionDualenergytechniqueofdualsourceCTcancarryonthecompositionofurinarystonesinthetreatmentofpreliminaryanalysis,hastheimportantguidingsignificanceforthepreventionandtreatmentofurinarycalculi.
[Keywords]X-raycomputed;Urinarycalculi;Dualenergy;Componentanalysis
泌尿系结石病(Urinarystonesdisease)作为泌尿外科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又简称尿石病,其患病率在1%~5%,且在治疗后容易复发,甚至在治疗后10年内的复发率高达50%[1-2]。治疗好泌尿系结石的关键是制定一个好的治疗计划,而制定一个好的治疗计划的前提是在术前确定尿路结石的化学成分。目前,检测尿路结石化学成分的方法多为传统方法,即将结石取出后进行体外分析,但这种传统方法不利于尿路结石治疗方案的预先确定。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CT技术越来越成熟,双源CT双能量结石成分分析国内外文献偶有报道,归纳后存在不足:①绝大部分研究为体外模型研究[3];②体内结石成分分析或因样本量小、或因结石成分单一[4]而存在一定局限性。本文以红外波普分析尿路结石的结果作对照,研究DSCT双能量判断体内尿路结石可靠性和准确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双能结石成分分析
1.3红外波普结石成分分析
将结石标本冲洗干净后,自然干燥,将其放入玛瑙研钵中,再加入200~300mg烘干的溴化钾晶体粉末,将其混合反复搅拌研碎。将研碎后的样品倒入样品板,置于液态加压器上压片,加压至20kPa。同时点击计样品采集确定键。结石红外光谱曲线可通过将压片放入结石分析仪器卡槽中由计算机工作站自动得出,完成进行结石成分分析。对于混合成分结石,依据各种成分吸收峰的强度确定,主要成分和次要成分根据结石主要成分含量是否达到70%为标准,若达到70%则为为纯结石,若未达到70%则为混合结石[5]。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分析,统计指标为准确性、敏感性、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红外光谱结果
118例127颗结石中,103颗纯结石,24颗为混合结石。结石包括草酸钙68颗、羟基羟基磷灰石13颗、尿酸19颗、胱氨酸1颗、磷酸铵镁2颗。24例混合结石包括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及羟基羟基磷灰石混合结石11例;一水草酸钙、羟基羟基磷灰石混合结石7例;尿酸、一水草酸钙混合结石4例;尿酸、羟基羟基磷灰石2例。
2.2双能与红外光谱对比结果
全部127颗结石均被标记显示,双能结石成分分析结果(表1),草酸钙结石:双能显示纯草酸钙结石74颗,约占全部结石的58.3%,光谱证实68颗,约占53.3%。双能显示纯草酸钙准确性为95.3%,敏感性为100%,特异度为89.8%,阳性预测值为91.9%(表2)。羟基磷灰石:双能分析显示纯羟基磷灰石结石11颗,光谱显示13颗结石含羟基磷灰石,另外2颗结石双能量显示为羟基磷灰石和草酸钙混合结石。双能显示纯羟基磷灰石的准确性为98.4%,敏感性为84.6%,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表3)。尿酸结石:双能显示纯尿酸结石19颗,光谱证实19颗。双能显示纯尿酸结石的准确性为100%,敏感性为100%,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表4)。胱氨酸结石:双能显示2颗纯胱氨酸,但红外光谱未发现含胱氨酸的结石,故均为假阳性。
3讨论
泌尿系结石成因复杂,且不同成分结石成因不同[6]。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结石是根据结石的成因给结石分的三种类型。由此可见,了解泌尿系结石成分对临床上治疗泌尿系结石意义非凡。首先,在结石诊断的时候,就可以根据结石成分来推测结石的成因,进一步还可以推测体内代谢情况,然后便可以针对性的选择治疗计划,最后研究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法,可见其对指导治疗方式的合理选择、患者的治疗和预防复发及评估治疗效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综上,双源CT双能量技术能在治疗前对尿路结石的成分进行初步分析,对尿路结石的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剑飞,邱建宏,丁红,等.尿路结石成分分析(附326例报告)[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3,28(5):381-382.
[2]AlayaA,NouriA,NajjarMF.Urinarystonecompositioninpediatricpatients:aretrospectivestudyof205cases[J].ClinicalChemistryandLaboratoryMedicine,2011,49(2):243-248.
[3]BasiriA,TaheriM,TaheriF.WhatistheStateoftheStoneAnalysisTechniquesinUrolithiasis[J].Urologyjournal,2012,9(2):445-454.
[4]石华,徐述雄,李凯,等.贵州省708例尿路结石成分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7):657-660.
[5]RamakumarS,PattersonDE,LeRoyAJ,etal.Predictionofstonecompositionfromplainradiographs:aprospectivestudy[J].JEndourol,1999,13(6):397-401.
[6]顾方六.尿石症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3,24(10):717-719.
[7]BollD,PatilN,PaulsonE,etal.Renalstoneassessmentwithdual-energymultidetectorCTandadvancedpostprocessingtyechniques:improvedcharacterizationofrenalstonecomposition—pilotstudy[J].Radiology,2009,25(6):813-821.
[8]HidasG,EliahouR,DuvdevaniM,etal.Determinationofrenalstonecompositionwithdual-energyCT:invivoanalysisandcomparisonwithX-raydiffraction[J].Radiology,2010,257(64):394-401.
[9]StolzmannP,KozomaraM,ChuckN,etal.Invivoidentificationofuricacidstoneswithdual-energyCT:diagnosticperformanceevaluationinpatients[J].AbdomImaging,2010,35(17):629-635.
[10]MoslemiMK,SaghafiH,JoorabchinSMA.EvaluationofbiochemicalurinarystonecompositionanditsrelationshiptotapwaterhardnessinQomprovince,centralIran[J].Internationaljournalofnephrologyandrenovasculardisease,2011,4(1):145-149.
[关键词]时尚体育教学改革新元素可行性
一、“时尚体育”的有关概念及特征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湖北省8所高校为研究对象,分别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每所学校抽选10名教师(不限于体育教师,有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等),200名学生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
三、高校体育教学引入“时尚体育”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一)可行性
顺应时代潮流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体育需求,“时尚体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元素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趋势。“时尚体育”具有注重参与,注重交流,注重健身、健心、健智、娱乐、休闲和表演的特性,它对个性的张扬具有双重作用,能够鲜明地体现个体不同的文化品味。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多数是奥运会项目,注重竞技性,缺乏时尚性,满足不了学生多样性的体育需求,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了改变这种情况,顺应时代潮流,许多高校将时尚体育作为新的教学元素引入到体育教学中。调查数据显示:我省8所高校全部都引入了“时尚体育”的某些项目作为教学内容。见表1
表1:8所高校引入“时尚体育”项目的统计表
“时尚体育”的这些项目在高校开展的非常顺利,深受广大学生们的欢迎。喜爱“时尚体育”项目的学生达到96%。表1显示的项目只是这些学校开展“时尚体育”的重点项目,还有其他项目也非常受同学们的欢迎,例如沙滩排球、三人篮球等。
与高校体育改革的目标一致性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标是围绕整体教育的目标而确立的,通过体育目标的实现从而促进整体教育目标的实现。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目标是培养具有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开拓创新意识、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就主张用体育锻炼身体,用音乐陶冶心灵,亚里斯多德也主张把体育、德育、智育紧密结合起来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时尚体育以锻炼身体、增进健康、愉悦身心、增强体质、享受运动快乐为目的,与高校体育改革目标是一致的。“时尚体育”所注重的创造性及其所具有的文化性、新颖性、娱乐性等可以弥补当前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缺陷。[3]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不够等。调查数据显示:100%的教师认为高校开展“时尚体育”与高校体育改革目标一致。36%学生认为一致,18%的学生认为可能一致,46%的学生不知道。表明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目标有着较深刻地认识,而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目标的认识比较浅显。这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教育目的、目标的讲解和宣传,使之能够自觉地接受高校的教育,并把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观念融入心灵深处。
高校具有“时尚体育”发展的适宜环境
高校作为追求真理的场所在观念上具有很强的包容性,首先高校的教育理念是倡导师生求实创新,活跃思想,不受旧观念的约束,允许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新思潮进入,是最先接受、传播、诞生各种新思想、新思潮、新观念的场所。其次高校有良好的体育氛围,长期以来高校师生就有着良好的体育传统,对各种新型的体育项目不仅参与意识强,而且体育氛围营造得好,特有的文化底蕴和体育氛围使得“时尚体育”很容易融入到校园体育文化中去,并使之成为校园文化和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数据显示:52%的学生是在校园活动中认识“时尚体育”的,36%的学生是通过宣传媒体认识“时尚体育”的,22%的学生是通过家庭成员的介绍认识“时尚体育”的,这说明大学校园是传播“时尚体育”的主要场所,并有其生存发展的适宜环境。
另外公立高校是国家重点投资的教育机构,具有优良完善的体育场地设施,能满足“时尚体育”的开展。例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拥有田径场3个、体育馆2个、健身馆1个、网球场8片、篮球场59片、排球场16片、羽毛球场14片、乒乓球台68台、游泳池1个、搏击馆1个。其它7所公立院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也是非常优良完备的,其中中南民族大学和湖北经济学院有室内恒温游泳池。对“时尚体育”在高校的开展起到物质上的支撑。
(二)重要性
符合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
满足大学生的体质健康
大学生从年龄上讲,多数处于青年中、晚期,即不同于儿童、少年,也不同于成熟了的成人,生理上虽已基本成熟,但身体乃在继续发展。为了保证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为将来打下持久工作、学习生活的身体基础,必须增强他们的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大学生的学习是一个高度紧张的脑力劳动过程,没有健康的身体势必导致行为活动的无能为力。大学生可以通过“时尚体育”手段进行锻炼,如健身健美、瑜伽、体育舞蹈等项目,可以有效地提高大脑的健康:(1)可以提高大脑的判断功能,(2)可以提高大脑的记忆力,(3)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4]著名教育家怀特海曾形象地指出“在中学阶段,学生伏案学习;在大学里,他应该站起来,四面望”。这可以理解为在大学里站起来不仅仅是指学习文化知识,而且是要更加注重身体锻炼,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数据显示:54%的学生经常参加“时尚体育”的项目锻炼,26%的学生偶尔参加,10%的学生不参加“。说明多数大学生是重视自身的健康的,他们对体育锻炼是有需求的。
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总结
(一)“时尚体育”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中,体现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时尚体育”不仅可以满足正常学生的体育需求,还有许多项目可以满足体质较弱和有慢性疾病的学生需求,例如瑜伽、健身操等。调查的8所院校全部都开设有保健班的课程,其中就有许多“时尚体育”的项目。8所院校的体育课程的设置基本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体质学生的体育需求,“时尚体育”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和欢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果。
(二)“时尚体育”进入高校体育教学中,是在我国高校推行“三自主”体育教学模式的背景下进行的体育教育改革的一种新尝试,由于之前的体育教学内容的匮乏,传统的教学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体育需要。“时尚体育”进入高校体育教学是时展的必然结果,是体育教学本身的需要,符合体育教学的发展规律。
(三)“时尚体育”进入高校体育教学中,使得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例如,原来高校很少有网球场、高尔夫球场,现在网球场在高校中已经非常普及了,有的学校还有高尔夫球场和室内游泳馆等等。如何在学校体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使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能适应大学生的体育需要,应该改变过去那种撒胡椒面的做法,将有限的经费集中起来重点投向某些场地建设,满足广大学生的体育需求。调查数据显示:不满意学校网球场地的占,33%,不满意羽毛球场地的占28%,不满意游泳场馆的占21%,其它体育设施占18%。提示领导层注意目前高校急切要解决的是网球、羽毛球、游泳体育设施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2004.5.
[3]虞蓉丽.高校体育教学与时尚体育[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0.2
[4]谭华,夏万峰.高校开展时尚体育的研究[j].大家.2010.14
关键词:岩土工程;边坡;可靠性分析;综合支护体系
边坡属于岩土工程施工当中所要面对的特殊环境之一,由于边坡环境的特殊性,使得施工过程中土质的稳定性具有较大的波动,而这些都会为施工工程带来巨大的影响,轻则延长施工周期,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施工单位资金和人员的损失。目前国际上对边坡稳定性的分析方法当中以可靠性分析应用范围最广,于上个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应用,促进了边坡施工技术的发展。
一、边坡稳定性的概述和特点
(一)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概述
边坡工程的质量是整个岩土工程质量评价的基本指标,其稳定性一般包括三大类,包括安全性、时效性和实用性,当这三个属性全部满足时就说明该边坡工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从这一概念当中不难看出,边坡本身的稳定性与工程质量呈正比,提高了边坡稳定性,也就是提升了工程的质量。为此,在整个边坡施工的过程中都必须深入地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而这也是岩土工程质量保证和管理工作的必要前提。而边坡稳定性分析主要就是以实际和计算获得的数据来推算施工区域内边坡土质的稳定性,为施工监理可靠的评价体系和模型,将自然环境当中的自然因素、岩层压力因素、地震影响因素、荷载因素等诸多随机变量引入评估当中,并且由此可以了解边坡稳定性的评价指标具有随机性,只能利用模型对实际情况进行模拟,选出最好的施工方式,增加施工质量。
(二)边坡环境的特点
二、边坡环境稳定可靠性分析指标的计算
(一)确定主要变量的参数
边坡稳定可靠性分析在计算的过程中主要是基于数据的不确定性下进行的,其能够最大程度反映边坡环境土质变化的差异特点,进而提高稳定性评价的准确率。在计算的过程中对于模型影响最大的为两个变量(和,其中),将其作为分析稳定性的可靠性变量,而为了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将变异缩小,以此一般将其以定值方式进行处理,确定这些基本变量的最可能值、均数或标准差。其中最可能值指的就是在所有参数当中出现概率最大的数值(这一数值可以为均值),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边坡环境的特殊性,使得这一最可能值的计算和获取较为困难,因此可以将这一变量转变为设计采用值进行计算。目前,制约可靠性分析方法的主要因素就在于标准差变量的统计,这一变量无法利用现有的统计学处理方法获得,因此使得现代可靠性分析方法的研究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二)失效概率判断
刚体极限平衡法是一种操作简便,计算结果直观,应用范围广,安全度较高的一种计算方式,也是目前我国岩土和水利工程当中应用最多的边坡稳定可靠性分析方法。以这一理念为基础,确定极限状态方程式,并根据我国工程统计标准来确定失效概率,借此提高对边坡稳定的准确分析。
(三)指标计算方法
在对边坡稳定性的各指标进行计算时,首先应确定边坡的最危险滑动面,一般采用瑞典圆弧法对滑动面进行计算,假设边坡当中的土质均一,可以获得其稳定系数为,公式当中的代表第i条滑动土带的质量;则代表第i条底部滑动面的长度;代表第i条滑动带滑动时的倾斜角度。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由于该公式下的滑动面的值具有随机性,因此整个公式所代表的是虚拟状态下的工作状态,其需要应对与各种可能性进行计算,并从其中找到安全系数值最小的滑动带,而这条滑动带也就是该边坡环境最危险滑动面。虽然这一计算所需要的数据量十分庞大,并且过程复杂,但是所获得的数据是最接近实际情况的。
三、边坡环境的综合支护体系
边坡环境因其特殊性很容造成滑坡、坍塌、剥落等危险情况,并且由于人为施工因素还可能引发沉陷、崩落等情况,随时可能会对施工人员造成巨大伤害。因此根据边坡的主要特点进行综合支护处理,根据加固方式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三种方式,其中最常见的是直接加固方法,包括抗滑桩、挡土墙、抗滑栓、锚杆等;其次是间接加固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在边坡的排水、防水等设施的基础上进行防滑加固;特殊加固法主要以麻面爆破为主,增加边坡的摩擦力,减小滑坡的可能性。
[1]夏元友,李梅.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及发展趋势[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21(07):1087-1091.
[2]孙慕群,符向前.土坡稳定可靠度分析中若干规律的探讨[J].岩土工程技术,2010(02):109-113.
[3]翟才旺.水利水电岩质边坡的加固技术综述[J].广西水利水电,2012(03):1-4.
[4]冯光乐,凌天清,等.公路边坡支护方案优化设计[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2,02(01):43-47.
[5]张远明,李梦华.边坡加固处治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四川地质学报,2010,20(04):281-286.
关键词:研究型体育课程,内容,程序
1研究型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原则
为了健康,科学、规范的开发研究型体育课程需要遵循一定得原则,按照一定的要求来选择与组织研究型体育课程的内容。具体如下:
1.1自主性
研究型体育课程开发的自主性体现在尊重学生对体育课题或项目的自由选择,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所熟悉的社会生活中去选择体育课题或项目的内容并做出最后的决定。只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的内容,才能使学生倾注全部热情,认真的学习,研究型体育课程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当然,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并非不要体育教师的指导,忽略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内容选择往往会缺乏规范陷入误区,所以在学生自主选择体育课题的前提下,体育教师可以采取提供体育研究课题指南的形式,供学生自主选择。
1.2开放性
1.3可研究性
内容的可研究性是研究型体育课程的前题。课程开发的“可研究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体育课题与项目本身要有可供研究的价值。第二,体育课题或项目适合学生已有体育知识、能力、技能等方面的基础,也具有学生参与研究的可行性和实效性。第三,体育课题或项目的研究过程有利于学生获得很多方面的积极体验。第四,体育课题或项目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1.4实践性
体育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加之研究型体育课程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以及体育科学精神、态度、行为和习惯。学生必须参与体育实践且通过体育课题研究的实践来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和研究能力。
1.5层次差异性
层次差异性一方面体现在研究型体育课程的内容开发在不同学习阶段要各有侧重,使之不断提高、深化,可通过对研究的体育知识、方法、过程和实践等要素的不同强调来实现。另一方面更应体现在同一学习阶段甚至是同一年级的不同学期研究型体育课程的内容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构建上。
1.6可行性
以上都是研究型体育课程开发时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忽视研究型体育课程内容开发的几大特点就预示着课程的失败,课程开设的意义亦随之消失。
2研究型体育课程内容开发的程序
研究型体育课程内容开发研究型体育课程内容开发的程序分为三个阶段:动员准备阶段、学生自主选题阶段、教师审阅,合并相近题目阶段。(见图2)三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图1研究型体育课程内容开发的程序
学生自主选题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课题设计要进行适当指导。然后学生提交课题开题汇报,向老师报告自己的初步设想。学生所选的课题,不受学科的限制,可以是运用体育学科的知识就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需要综合运用几门学科的知识才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审阅,合并相近题目。体育教师通过审阅学生提交的开题报告,对学生所设计的明显错误或不合理的课题提出意见,要求学生作出修改,直到基本合理为止。但是体育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设想,对淘汰的设计必须要有明确的说明。学生的初步设计方案无论是成功的,还是不成功的,学校最好将其原始资料予以保存,以便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在将学生合理的选题收集到后,体育教师要将相近的题目合并,公布给学生,学生自己协商后做出选择和决定人员的组合。
经过上述三个步骤,研究型体育课程的内容大体上就确立下来。
3小结
研究型体育课程内容开发的关键就是要尊重上述原则和步骤确立出科学合理的研究型体育课题,它直接影响研究型体育课程的开展是否成功,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来完成。
[1]张武升.创造教育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J].教育研究1999,08:16-19.
[2]杨光伟.活动课程研究综述[J].辽宁教育2003,03:22-26.
关键词单层网壳;整体稳定;非线性屈曲;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
网壳结构虽然有大的跨度,但由于其高跨比小,整体结构在外荷载作用下表现出强烈的大位移非线性效应,在计算分析中必须考虑这种非线性效应。又由于网壳结构的大部分构件呈受压状态,典型的破坏形式是失稳破坏。这种破坏的突发性,使得损失更加严重。网壳结构发生失稳破坏时钢材实际承受的应力水平很低,常常仅为30MPa-40MPa,远未充分发挥钢材的强度优势,这说明网壳结构的稳定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网壳结构的失稳从几何学原理和能量原理的观点来看,都可以归结为一种转移,是处于高位能的结构由平衡的临界状态向低位能的稳定平衡状态的转移。发生平衡转移的那个瞬间状态,就是临界状态。
1)从变形角度来说,失稳在实际上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从弹性变形到几何变形的变形转移。
2)从能量的角度来说,结构失稳就是储存在结构中的应变能形式发生转换。就网壳结构来说,结构失稳时部分薄膜应变能向弯曲应变能转变。
一般单层网壳均应进行整体稳定性计算。根据之前的研究和实际工程经验总结,影响网壳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曲面形状、网格密度、荷载分布、边界条件、节点刚度、结构刚度、非线性效应、初始缺陷等。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主要研究了非线性效应的对网壳整体稳定的影响,非线性效应又可分为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
1工程概况
图1网壳结构形式
财富广场商贸城穹顶网壳工程钢结构图纸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其主要技术参数为:
1)网壳平面尺寸:D=46m
2)网壳失高:f=12m
3)支承方式:周边多点支承
4)网壳总重:56吨
2规范上单层网壳整体稳定性计算方法总结
《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中关于网壳的整体稳定性计算提供了三种方法,整理如下:
1)用考虑几何非线性的有限元法进行荷载—位移全过程分析,分析中假定材料保持为弹性。对于常见的网壳形式,用此方法进行计算时,安全系数K取4.2。
2)用考虑几何非线性的有限元法进行荷载—位移全过程分析,考虑材料弹塑性。即同时考虑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用此方法进行计算时,安全系数K取2。
3)对于某些跨度较小的网壳或对网壳稳定性进行初步计算时按照规范附录E的规定进行计算。
其中,用方法1)2)进行全过程分析采用的迭代方程为:
KtΔU(i)=Ft+Δt-N
式中:Kt—t时刻结构的切线刚度矩阵;
ΔU(i)—当前位移的迭代增量;
Ft+Δt—t+Δt时刻外部所施加的节点荷载向量;
N—t+Δt时刻相应的杆件节点内力向量。
比较这三种方法,其中方法2)考虑弹塑性的全过程分析方法是最接近于实际情况的分析方法。规范也规定,对于大型和形状复杂的网壳结构宜采用考虑弹塑性的全过程分析方法。
3财富广场单层球面网壳的非线性屈曲分析
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荷载—位移全过程分析,通过激活弧长法将屈曲扩展至后屈曲范围。
用上面提到的方法1)对该单层网壳进行分析,仅考虑几何非线性影响,用一致缺陷法模拟初始缺陷影响。分析中假定材料保持为弹性。得出的荷载—位移曲线如图2所示,安全系数K为13。
图2方法1)得出的荷载—位移曲线
用上面提到的方法2)对该单层网壳进行分析,同时考虑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影响,用一致缺陷法模拟初始缺陷影响。钢材的本构关系如图3所示。得出的荷载—位移曲线如图4所示,安
图3钢材本构关系
图4方法2)得出的荷载—位移曲线
全系数K为3.7。
4结果比较与分析
两种方法算出来的安全系数K均满足规范要求,本工程的稳定验算符合要求。但是通过比较两种分析方法的结果可以看出,本工程的材料非线性对结果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两种方法得出的荷载位-移曲线有很大的不同,计算出来的安全系数K也相差很大。
壳体结构主要通过薄膜内力承受外荷载,网壳在失稳前主要处于薄膜应力和薄膜变形状态。而失稳后失稳部位的网壳由原来的弹性变形转变为极大的几何变位,由薄膜应力状态转变为弯曲应力状态。因此,几何非线性的影响十分显著。同时,材料非线性也会影响网壳结构的稳定性。而两类非线性效应的影响程度与结构形式、结构跨度有关。从结构形式看,对单层网壳,几何非线性的影响非常大,材料非线性的影响则较小;从网壳结构的跨度看,几何非线性的影响随着跨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大,材料非线性的影响则随跨度的减小而增大。本工程属于跨度较小的网壳,材料非线性影响不可忽略。
图5-7从左到右为用方法2)进行分析在加载的过程中,随着荷载的增加,杆件应力变化过程。可以看出对于本工程,最薄弱的区域为从外向内的第4圈到第7圈之间的杆件,这些杆件随着荷载的增加最先达到屈服强度,从而形成一个塑性铰区域,从全过程分析的过程也可以看出,一旦塑性铰区域形成,荷载—位移曲线即开始下降,这时候结构的刚度和承载力均有较大下降,可以认为网壳已经失稳破坏。
[1]钱若军,沈祖炎,夏绍华.网壳结构失稳机理及分析模型的研究[A].第六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
[2]张志刚.单层球面网壳稳定设计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