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汇双春闰二月,癸卯兔年为何长达384天?

2022年已经过去,崭新的2023年开始了。天文科普专家介绍,公历2023年为平年,2月有28天,全年共365天。即将到来的农历癸卯兔年为闰年,有一个“闰二月”,全年共384天。

年月日的变化,已经是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一件事。回顾历史,规范日期、月份、年份变化的历法,有许多值得回味的曲折故事。我们邀请了浙江省诸暨市学勉中学地理高级教师葛永锋来科学汇开讲。

公历农历阴历,傻傻分不清楚

公历的元旦是一个新的开端,但中国人内心中更加认同的“新年”,是农历正月初一的春节。

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常听有人说:“我不过阳历生日,我们家是过阴历的。”

公历、农历、阴历,这三种历法有什么区别呢?

先说说公历。公历是根据地球绕太阳转动的规律制定的,也叫阳历,又叫太阳历。地球每365天5小时48分46秒围绕太阳公转1周,称为1个阳历年(也称“回归年”)。阳历年规定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份28天或29天),1年12个月共365天或366天。根据阳历,可知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但不能显示月亮的圆缺,对那些需要根据月相了解潮汐变化的人来说是不便的。

月亮也叫“太阴”,阴历是根据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规律制定的,也叫太阴历。阴历的1个月叫作“朔望月”,每月初一为朔日(看不见月亮),十五为望日(满月)。月有阴晴圆缺,“朔望月”是月相盈亏的平均周期。阴历月份以朔望月长度29.5306天为基础,为了避免有小数,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同时,为了保证每月的头一天(初一)必须是朔日,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需要通过严格的观测和计算来确定。因此,阴历中连续2个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甚至还出现过不少罕见特例,比如1990年的三、四月是小月,九、十、十一、十二月连续4个月是大月。

不难看出,1个阴历年一般是354天或355天,比1个阳历年的365天或366天,全年天数少11天左右,3年下来就少了1个多月。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时序和天时错乱的现象,例如冬夏颠倒,阴历年某年春节为冬天,但经过近20年,春节就会出现在炎炎夏日,那就很离谱了。

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过,因为中国的历法中有一项伟大的发明叫“置闰法”。中国古代历法很早便采用“19年7闰”法,即在19个农历年中规定12个平年,每年12个月;另7年每年增加1个月,变成13个月,这个增加的月便叫“闰月”,有闰月的年份称为闰年,一般是384天或385天。这样一来,农历的春节总保持在冬末春初,19个农历年和19个公历年的长度几乎相等。这种设置了闰月,兼顾了阴历和阳历的历法叫“阴阳合历”,学名叫“农历”。我国从夏朝开始使用农历,所以农历又叫夏历。

目前,我国使用阳历和农历两种历法。

图中为著名的古墨西哥阿兹特克太阳历石

双春闰二月,这个新年长达384天

农历闰月具体设置在哪一个月呢?这与二十四节气有关。

现行的农历历法雏形,早在春秋战国就已形成。《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这六种历法,被合称为古六历。秦统一后,将《颛顼历》作为全国统一的历法进行实施。

汉朝建立之初,继续沿袭使用《颛顼历》。但由于《颛顼历》对朔望月的计算不是非常精密,一百多年来累积的误差,使十五晚上月亮不圆的现象开始出现。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下诏书召集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等人改历,制订《太初历》。这是中国历史上现存第一部完整统一、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历法。

《太初历》首次明确提出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传统农历中特有的现象,节气是以地球绕太阳的公转为基础制定的,地球每转过约15度,到达一个新的节气,把一年分成二十四段,通常均匀分布于每月,月首的叫“节”,月中的叫“气”。节气的命名反映季节变化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反映物候变化的是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反映气候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十二个节气。

故宫博物院钟表馆所藏紫檀北极恒星图时辰节气钟

此外,《太初历》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也就是说,每个月中,凡含有中气的算正常月份,不含中气的就算上一个月的闰月。这种置闰方法,被一直沿用到现在。

数千年来,虽然历法不断推陈出新,但基本沿用了《太初历》所定下的框架。现行的农历,是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负责测算的,而其基本指导原则来自于明末编写的《崇祯历书》。

崇祯历书

天干地支纪年,为何叫癸卯兔年

还有同学会好奇,兔年就兔年,为何叫癸卯兔年?

除了遵循阴阳合历规定的年和月,根据自然天文规律和对世界“阴阳”属性的哲学认知,先祖们进一步细化了日月(阴阳)运行的时序名称和对应关系。简单地说,可以理解为将太阳对应月亮的圆缺周期(约30天),3等分10天为1旬,以1旬10天定义时序并专门定义名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谓之天干,与之相对应,依据月亮一年圆缺运行12个周期时,所对应的北斗(北斗七星)斗柄的12种位置的循环往复规律,定义为12区的时序并有专门名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谓之地支。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两两相配,甲子,乙丑,丙寅,丁卯……10和12的最小公倍数为60,从甲子到癸亥,被称为一甲子,正好六十年。

十二生肖则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河北张家口宣化辽墓壁画。该壁画绘于墓室顶部,其中彩色的二十八宿星图,与唐代王希明的《丹元子步天图》所记述的一致

那么,天干地支纪年法和公元纪年法如何换算呢?

天干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0(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天干所对应的位数;

地支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2(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地支所对应的位数。

比如2022年,2022-3=2019,2019÷10=201余9,则9对应的天干为壬;2022-3=2019,2019÷12=168余3,则3对应的地支为寅,故2022年为壬寅年。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年份-3)是10的倍数,如2023年,天干固定对应癸;如果(年份-3)是12的倍数,如2019年,地支固定对应亥。

历史书中,也有不少事件涉及到干支纪年法,如“甲午战争”指1894年、“戊戌变法”指1898年。

中国唐代星象图,描绘了在北半球所见到的夜空,图下方为北斗

《易经》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国古代漫长的岁月,都是观象授时的时代。时至今日,当听到除夕之夜敲响的新年钟声时,同学们一定要知道,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正承袭着追寻天地运转规律之问。

THE END
1.阴历阳历分不清楚,阴历和阳历分不清怎么办阴历阳历分不清没关系,只要记得阳历过得比阴历快就行。目前阴历已经很少见到了,而日历上的大写数字日期则是农历。同时阴历含有二十四节气,能够推算潮水涨落的规律,而阳历则以四季变化为主,和农耕时间没有太大的关系。 阴历目前其实已经很少见了,现在经常在日历中出现的大写数字日期其实是农历,农历则是阴历和阳历结合https://m.edu.iask.sina.com.cn/jy/eTaRhjJfn9.html
2.阴历和阳历怎么区分阴历和阳历区分方法阳历即太阳历,也就是公历,它是国际通用的。我国自民国元年起采用阳历,为与我国旧有之历相对称,阳历又称“新历”。阳历以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定为一年。共365天5小时48分46妙。平年只计365天这个整数,不计尾数。阳历每年分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只有28天。又规定7月以前,单朗为大月,双月为小月;https://www.tianqi.com/toutiao/read/161311.html
3.农历和阴历怎么分清阳历是指哪个日期农历和阴历怎么分清农历和阳历怎么分清卜安居,农历和阴历怎么分清日期哪个是阳历哪个是阴历我国有两个时间一个是公历一个是农历而每个地方叫法不太一样有很多种叫法所以很多人农历阴历分不清。下面给大家带来了相关。 2、怎么分清阴历和农历 农历和阴历怎么分清,在历法发展衍变过程中,二十四节气的出现用于科学地指https://www.16757.com/ysh/bazi/947.html
4.阴历阳历分不清怎么办阴历阳历分不清如何处理知识库主题:阴历阳历分不清怎么办 阴历阳历分不清如何处理 1、阴历阳历分不清没关系,只要记得阳历过得比阴历快就行。目前阴历已经很少见到了,而日历上的大写数字日期则是农历。同时阴历含有二十四节气,能够推算潮水涨落的规律,而阳历则以四季变化为主,和农耕时间没有太大的关系。 2、阴历目前其实已经很少见了,现在经常https://bbs.openke.cn/thread-1199815-1-1.html
5.清明节为什么是阳历?为啥不是按照农历算?二、清明节为啥不是按照农历算? 清明节不是农历的原因,是因为清明节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而且清明节和冬至一样也是一个自然节气,因此清明节的时间需要按照太阳历法的公历日期来计算,而不是按照农历计算,因此,清明节的时间往往每年都是不固定,但都是在每年阳历4月5日前后。 https://m.nongjiao.com/news/read-33858.html
6.公历和农历的区别是什么?公历是阴历还是阳历?公历是阴历还是阳历? 大家都知道,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一小时60分钟,一分钟60秒。我们在计算时间和日期的时候,使用的是公农历相结合,那么公历和农历的区别是什么呢? 1算法依据不同:公历是以地球绕太阳运动作为根据的历法,而农历是根据月相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来制定的。http://m.022net.com/hot/hot/2022/1214/59057.html
7.阳历是农历吗阳历和农历的区别阳历和农历多少年重合准确的来说,每*都有两个不同的日期,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阳历和阴历。但很多人对历法都不太了解,他们分不清阳历、阴历、农历、公历这些概念。其中有部分人难免会存在这样的疑问:阳历是农历吗?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解解惑,并说说阳历和农历的区别以及阳历和农历多少年重合,感兴趣的朋友赶紧看看吧! https://m.qizuang.com/gonglue/jjsh/100062.html
8.阴历阳历农历公历傻傻分不清阳历(太阳历) 历法的一种,年的长度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依据确定,一年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即365.2422天,而月的长度人为确定。阳历能准确反映太阳的运行轨迹和四季变化,但不能反映月相的圆缺。世界通用的公历就是一种阳历。 农历(夏历) 是我国古人发明的一种阴阳合历。它以阴历为主,同时考虑太阳的活动规https://www.meipian.cn/50w07bof
9.每年的二十四节气都是以公历上的日子为准(比如清明节是4月4日或5在古代中国没有公历的情况下,古人是如何计算二十四节气的呢? 扫码下载作业帮搜索答疑一搜即得 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首先农历不是的简单阴历,而是阴阳合历.所以古代中国早就有阳历了,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13c336ce2474036389498f89557a23c2.html
10.公历2024年比农历甲辰年多12天,为啥?经过历史发展,看太阳计时的那些人发明了“太阳历”,就是我们说的“阳历”,看月亮计时的那些人发明了“太阴历”,也就是我们说的阴历。而那些即看太阳又看月亮计时的人发明了“阴阳合历”,我们现行的农历就是一种“阴阳合历”。 但是,阳历一年的长度,平年是365天,闰年是366天,每天的时间长度大概是23小时56分。https://www.dutenews.com/n/article/7926560
11.农历·阴历·阳历·干支历——历法知识大科普!生肖弄清楚了吗?这里不得不提干支历,又称甲子历、节气历或中国阳历。 干支历与通常的阳历(即公历)不同,后者一个月的时间长度是由人为规定而与天象无关。所以干支历是有中国特色的阳历,它能反映季节气候的变化。 而每年干支历都能和公历的日期基本对应——因为二者都属于阳历,这是农历所做不到的。比如:每年公历2月4号或5号都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349841282079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