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癸卯兔年,共384天,25个节气,多出的天数和节气是怎么来的?农历年是从立春算起,还是大年初一算起?
我们来算一下,2023年1月22日是大年初一,2024年2月9日,刚好是除夕这一天,2月10日是甲辰年的大年初一。这样算下来,2023癸卯确实有384天。
想要弄清楚这个问题,要先弄清楚阳历和农历之间的区别。
1、阳历
阳历我们在熟悉不过了,我们现在用的公历就是阳历的一种,它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天的长度大概是23小时56分,每四年就要闰一天,把这个相差的补回去,每满百年少闰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闰,即每四百年中有97个闰年。
中国的阳历有四种,分别是汉族的干支历、十二气历、天历和彝族太阳历。
2、农历
一提到农历很多人认为农历就是阴历,因为,都是以月亮的朔、望、两弦为基础,根据月亮绕地球运行的规律来确定的。
其实,农历和阴历是不同的,是一种阴阳合历,并使用二十四节气来表征阳历部分,是"阴月阳年"。
3、闰月
所谓的"双春年"并不是说有两个春天,是指在一个农历年的年首和年尾各有一个"立春"节气。其实,出现这种情况是阳历和阴历之间的"阴差阳错"造成的,是阳历和阴历之间必须"置正"安排的结果。换句话说,是人为安排的结果,与很多人说的运势什么的都没有关系,不要盲目相信。
我们平时过得传统节日都是农历为标准的,例如,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因此,从正月初一(2023年1月22日)到大年除夕(2024年2月9日),共384天。因为2023年的立春是2月4日,下一次立春是在2024年2月4日,两次立春都在癸卯年(兔年)里交节,因此,癸卯年有25个节气。
当然,这种算法也是有很多人不认同的,按传统的历法,二十四节气与十二月建是干支历的基本内容。
"十二月建"的划分是以节令为准的,完整的对应关系是:立春-寅月、惊蛰-卯月、清明-辰月、立夏-巳月、芒种-午月、小暑-未月、立秋-申月、白露-酉月、寒露-戌月、立冬-亥月、大雪-子月、小寒-丑月。
先把干支和地支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来:
天干:1-甲、2-乙、3-丙、4-丁、5-戊、6-己、7-庚、8-辛、9-壬、0-癸。
地支:1-子(鼠)、2-丑(牛)、3-寅(虎)、4-卯(兔)、5-辰(龙)、6-巳(蛇)、7-午(马)、8-未(羊)、9-申(猴)、10-酉(鸡)、11-戌(狗)、0-亥(猪)。
年天干=(公元年号-3)÷10(整除)=某个商,同时得出余数,余数就是干支序号,找出对应天干即可。
年地支=(公元年号-3)÷12(整除)=某个商,同时得出余数,余数就是地支序号,找出对应地支即可。
例如:2023年
年天干=(2023年-3)÷10=商202,同时余数为0,0对应的干支是"癸"。
年地支=(2023年-3)÷12=商168,同时余数为4,4对应的地支是"卯",卯对应生肖兔,既卯年就是兔年。
因此,把天干和地支进行组合,就能得出2023年是癸卯年(兔年)。
注:减3是因为干支历第一组是甲子,公元4年为甲子年,所以计算时必须减3才能使农历年和元年相对应。
除10是因为天干有十位,除12是因为地支是是12位。另外,算余数的时候千万别用计算器算到小数点,算到小数点就没有余数了,要列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