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又没有上过太空怎么知道地球365天绕太阳一圈快科技

今天看到一个非常高赞的短视频,博主提问古人从来没有上过太空,他们是怎么知道地球绕太阳一圈需要365天的。

在这里需要说明下,古人确实没上过太空,无法知道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多少天——其实古代任何一个文明中的古人都不知道这一点,甚至根本不会有这个概念,但是许多古文明中概念中的年——主要是更大周期中一年的平均天数确实是将近365天。

不过这并神秘,也不是巧合,古人有许多方法来做到这一点。

如果你想要了解古人如何做到的,那你只要知道古今中外使用的历法,只要了解古代历法的制历规则和方法,就知道为什么他们能得到一年的平均天数是365天了。

古人根据什么来制作历法?

地球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家园,我们的天空中挂着一个非常显眼且容易观测的巨大天体——月亮。

而当人们需要记录日期的时候,许多文明就会想到月亮的圆缺周期(月球公转造成的)。

我相信中国文明发源地黄河流域的古文明在没有出现文字之前就已经学会通过月亮的圆缺周期来判断日期了,因为它就是我们之后历法的基础。

月亮的圆缺周期记录日期肯定不是问题,而且非常简单明了,古人不记得日期的时候抬头看看月亮的圆缺情况就好了。

但是随着文明的发展,仅仅记录日期明显就不够用了,特别是需要农耕的文明,老百姓需要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播种。

月亮圆缺周期提示的日期明显无法告诉人们何时播种最合适,所以古代的学者需要寻找新的方法来体现气候的变化。

古代中国的先贤们找到了“四季”,用季节来提示人们该干嘛,比如春季就该播种了。

其实,我们可以很轻松的感受到季节变化,也有许多方法来记录季节的变化,但你猜咱们国家的古人想到了什么。

很多人可能已经想到了,没错,就是星象。

你可能不知道,古代中国是最喜欢“仰望星空”的古文明,可能没有之一,什么玛雅文明有着发达的宇宙学知识,大多都是没有实质性根据的瞎传。

真正将星空观察用于实践,并留下一套经得起考验、有着完善体系的只有古代中国。

那么古代中国人到底通过什么星象来确定四季呢?

古代中国人其实是观察北斗七星斗柄朝向来确定四季的。

因为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北斗七星斗柄朝向在一天的不同时刻,以及一年中任何一天的同一时刻朝向都是不同的,古代中国人是根据初昏时刻的斗柄朝向来确定四季的。

之所以是“四季”而不是“五季”或“三季”,又或者其它,我想和对称之美,以及更好体现季节变化有关系(我个人猜的)。

北斗七星斗柄一年的朝向正好画了一个圆,分成四份(四季)是第二容易的对称方法,最容易的自然是两份(对半分),但两份或者只有两个季节的话就很难体现季节性气候变化。

其实在人类的文明中,把一个“年周期”分成“三个季节”的古文明是有的,那就是古埃及。

当古埃及文明发展出需要农耕的时候,他们则是根据尼罗河的水位来判断自己何时播种的。

所以他们是直接根据尼罗河河水的泛滥、退水和枯水来将一个年分为三份,或者三个季节。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只要出现农耕文明,那么就一定会出现季节来体现一年中的气候变化,不然没法系统的耕作。

这里已经出现了“季节”的概念,现在只要你简单了解过地理,你就会知道季节的出现是因为地球自转轴倾斜着绕太阳公转导致的。

虽然古人不可能知道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但是他们为了更好指导农耕确定了季节,而季节体现的正是地球的公转。

你发现了没有,古人是为了吃饱肚子才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地去“计算”地球的公转周期的,因为它越精准,你的粮食收成就会越好。

说到“精准测量”,你觉得古埃及人通过水位确定地球的季节性变化精准,还是古代中国人通过北斗星斗柄朝向来确定季节更精准。

这个问题的答案当然是哪种观测方法的参照物更稳定,就是哪种更准确。

所以显而易见,古代中国人的方法会更加精准。中国的古人可能也尝试过很多参照物,但最终选择了一种北斗七星。

但是,就算这种方法本身很精准,在没有测量工具的前提下,它还是会巨大误差的。

所以,古人其实根本无法准确知道地球的公转周期是365天多一点,因为观测工具和手段有限。

然而,他们为了吃饱肚子,又必须更准确的算出地球公转周期。

也正是因为置润规则的存在,所以我们前面提到古人得到的是平均一年的差不多有365天,而不是真正每一年都是365天。

中国的农历

实际上,由于观测的粗糙,每一个古文明的历法——只要它试图准确反馈气候变化,那么它就需要非常频繁地置润。

农历是非常美的一部历法,人类历史上应该找不到这样的历法,因为它包含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有规律,太对称了。

我们现在国际通用的日历其实就是记录地球公转周期而已,这种被称为阳历,而我们前面提到那种看月亮记录日期的历法被称为阴历。

从古至今,人类使用的历法要么强大一点的用阳历,要么弱一点的用阴历,以及第三种阴阳合历——它既体现了月亮的圆缺又体现地球的公转。

农历其实就是阴阳合历,它的目的就是指导农耕,它体现阳历的部分被称为节气,节气就是古人根据季节变化设立的。

我们前面提到过季节变化体现的就是地球公转,所以它就是阳历,而阴历部分则是农历的月份是完全根据月亮圆缺周期来的,初一就是月亮刚冒头,而15就是月亮变成圆的时候。

阴历部分可以非常准确,从周朝开始,农历的一个月就已经要么是29天,要么是30天。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有疑问,月球的公转周期不是只有27.32天吗,为什么按照月球公转设立的阴历一个周期是29天和30天。

这个其实是因为地球公转造成的,因为地球相对太阳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最终导致在地球上观测月球的圆缺周期差不多正好是29.5天——真是人类记录日期的好伙伴。

你可能已经发现了,阴历要么是29天,要么是30天,怎么搭配组合都无法正好是365天,这就是要置润了。

我们现在还在使用农历,它通常记录在我们日历中不起眼的地方,而我们现在农历的设立逻辑是平年12个月,闰年13个,大月30天,小月29天。

你可能想象不到,从周朝开始,农历就已经是这样设立了。

至于准确到什么程度,按照现代置润规则颁布农历的话,800年的周朝历史每年的平均天数就是365天左右,误差不会超过0.2天。

但是对于古人来说,他们的置润规则很难准确,即便他们和我们使用着相同逻辑的农历,也很难一样精准。

古人只能更频繁的调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指导农耕,而最终结果也会导致一个周期内每一年的平均值也在365天左右,当然误差不会太小。

THE END
1.农历计算方法探秘(农历如何计算)问题:农历 如何计算 答案: 农历,又称阴历或农事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它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为基础,结合太阳的运行规律来安排时间。农历的计算方法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朔望月的计算:农历以朔望月为单位,一个朔望月是指月亮从朔(月相为新月)到下一个朔的时间。平均而言,一个朔望月的长度约为29.5https://www.zaixianjisuan.com/jisuanzixun/nonglijisuanfangfatanmi.html
2.农历年份对照表中国农历年天干地支排列表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 1999年1月9日 农历是几月几日出生年份对照表 农历十一月十二 农历表除年份多少年一轮 六十年 公元一九二九年十二月日历阳历阴历对照表 https://www.lishixinzhi.com/bb/327522.html
3.“真太阳时”和”北京时间“已经相关太阳,时间,历法的知识再则,现行的农历版本是什么版本?它是明末清初的《时宪历》法,于1645年农历乙酉鸡年(今年是360周年)正式使用的。说了农历的版本,您别认为这是清朝的老黄历了,落后了,请往下看,中国现行的农历,是农历是由我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利用现今最精确的农历数据算出和排出的,他们使用的是现代先进轨道计算方法计算的,不再https://www.douban.com/note/76229594/
4.科学网—张启斌创立的中华太阳历介绍大衍答:应该有,我想应该可追述到轩辕黄帝历那里,可惜中国古六历均已失传。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中国阴阳合历,即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包括24节气在内的中国农历之元年,应该就是元丰七年(西元前104年)的《太初历》元年。 编辑问:中国阴历没有元年的纪年方法,怎样计算其循环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do=blog&id=1226563
5.算法系列之二十:计算中国农历(一)农历算法算法系列之二十:计算中国农历(一) 本文介绍了中国农历的历法规则,包括阴阳历的结合、天干地支纪年法、闰月的设置原理以及农历与二十四节气的关系。农历以月相为基础,通过置闰月协调与回归年的差异。天干地支纪年法通过天干(10个)和地支(12个)组合,每60年一个轮回。农历的闰月依据“十九年七闰”或更精确的“中气https://blog.csdn.net/orbit/article/details/9210413
6.java知道日期计算农历mob64ca12f062df的技术博客农历是中国传统的日历系统,它以农业为基础,根据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周期来计算日期。与阳历不同,农历的月份和日期是根据阴阳历表来确定的,所以每年农历的日期是变化的。在 Java 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方法来计算给定日期的农历日期。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如何使用 Java 来计算农历日期,并提供一些代码示例来帮助理解。 https://blog.51cto.com/u_16213431/8928302
7.四中国农历——干支历从干支纪法角度看,二者都使用了同样的干支名称,计算方法也是一样的。并且,二者的日、时干支完全相同。这是因为,不管是农历还是干支历,都是由黄帝历发展并延续而来。区别在于,二者年干支和月干支的起算、结束日期不同。 所以,这里介绍的干支历和农历干支纪法的算法,可以互为借用。 https://www.meipian.cn/2ll5x9cy
8.中国农历常识大全日历内容最多最杂,真正的“大杂烩”就体现于此,其内容主要包括:公历日期;星期;当日时令(如上下弦、二十四节气、朔望、各种节日等);当日吉、凶神煞;农历初几;干支;纳音五行;八卦;每日卦运;所值九星;二十八星宿;十二直;当日宜忌;当日冲煞;当日胎神;当日吉、凶时等。现就某版本黄历的编排顺序将其所列内容简述https://www.360doc.cn/mip/1125160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