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你过生日是过“阳历”还是“阴历”?有人说过阴历,就是“农历”。为什么?他们说阴历比较准,中国人应该过中国老祖宗的阴历。真的吗?
为这件事,古代的中国人就吵过。
1668年12月27日,大清康熙皇帝下令西洋传教士南怀仁和中国的天文官员辩论、斗法,展开第一次中西历法比赛。
讲这个故事要先介绍汤若望。汤若望是天主教耶稣会的传教士,1620年来到中国传教,那时候还是明朝。
他把伽利略的学说和欧洲采矿冶金的书翻译成中文,得到朝廷的赏识。后来经徐光启推荐,为朝廷编修《崇祯历书》。他还帮明朝制造火炮,阻挡清军。
明代的历法初期是沿用元代的《授时历》,但日月天行有差,历法如果长久不调整就会不准确。所以到了明朝中期,这部历法已经累积两百年的误差,等于是失去磁性的指南针,根本无用。
这时西方的传教士来到中国,以他们先进的科学知识,填补了中国天文官员的无能,帮助朝廷修正历法。这样传教士也能为朝廷立功,而被恩准传教。
问题来了,当时西方已经使用“太阳历”,而中国用的是“阴阳合历”,就是不只以太阳为准,还要把月亮的“阴”算进来,否则没办法配合传统的节气、节日。
比如,中国是把一天分成十二时辰一百刻,西方是二十四小时,九十六刻。中国是以太阳走一天为一度,所以圆周是三百六十五点二五度,西方是三百六十度。很复杂吧?对,历法很复杂,牵一发动全身。
汤若望才把历书刻出来,还没颁行,明朝就亡了。清兵入关后,汤若望把他的历书献给清廷,得到摄政王多尔衮、顺治皇帝和孝庄皇太后的赏识,重用他,并为这部历书赐名《时宪历》。
顺治亲政后,叫汤若望为“玛法”,就是满语“尊敬的父亲”之意,并封官到一品,连汤若望的父母、祖父母也受封。俸禄还按时寄到欧洲汤若望的家乡。
汤若望的历法用了十多年好好的,一个叫杨光先的汉人跳出来攻击。杨光先本来是崇祯皇帝的臣子,这个人行事很激烈,他当时抬棺材,上书弹劾大学士温体仁,结果被皇帝打屁股,流放辽东。温体仁倒台后,他被赦免回乡。
清朝建立后,顺治晚期,杨光先和当时钦天监的官员吴明煊里应外合,上书攻击南怀仁的历法不合中国传统,并指历法的封面写有“依西洋新法”五个字,可见南怀仁图谋不轨,想立新历法,改变正朔来造反。说“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杨光先是汉人,他留着辫子反西洋人,却不反满人?
顺治没理他,但不久康熙即位,皇帝年纪小,鳌拜当权。
鳌拜本来就不满顺治喜欢传教士,正好利用杨光先的议论,在康熙三年下令逮捕汤若望、南怀仁,还有意大利传教士利类思、葡萄牙传教士安文思。抓来后一连审了十二堂,可怜的汤若望已经七十三岁,又中风,都由南怀仁代答。结果汤若望被判凌迟处死,其他三人革职充军。
第二年春天,发生多次大地震,这下没有科学知识的官员们吓坏了,孝庄皇太后趁机赦免汤若望等传教士的罪,但钦天监中,属于汤若望一派的李祖白等五位中国官员还是被杀。
这个杨光先推倒新历法,恢复旧历法。鳌拜当然是叫他当钦天监监副,就是副部长。可是杨光先根本不懂历法,他自知当不了这官,请辞。朝廷驳斥他,不准辞,还升他官,叫他做钦天监监正,就是正部长。
他不得已,硬着头皮上任,找来同党吴明煊为监副,并改用明朝初期的旧历。其实这部历法是从元朝传下的,元朝是从阿拉伯人那儿学来的,所以是“回回历”。说穿了也不是中国固有的。
1668年,也就是康熙七年,鳌拜倒台,十四岁的皇帝夺回政权。他知道杨光先是科学草包,也发现历法老是出错,便把南怀仁找回来。
南怀仁当然不放过这个机会,指出回回历的许多问题。康熙虽然明白南怀仁对,但大臣们也都是科学白痴,所以他就下令南怀仁和杨光先、吴明煊等人,在12月27日大辩论,辩了三天,辩不出结果。
不是没结果,是大臣们都听不懂,根本没知识判断谁对谁错。
康熙刚亲政,也不好意思独断。所以他再下令双方在午门前比试比试,看谁能推算出日光投射在东西上影子的长度。杨光先和吴明煊连算都不会算,弃赛;而南怀仁的推算全部正确无误。
这还不够,来年一月康熙下令再比一次,比赛谁能准确算出立春、雨水两个节气,以及月亮、火星、木星运行的度数。
结果南怀仁全部准确,而吴明煊全部算错。这下再没有科学知识的大臣也无话可说,康熙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监副,再度使用《时宪历》。
而杨光先呢?先判死刑,不是因为他是白痴,而说他是鳌拜一党。但康熙赦免其死罪,赶他回家。他在回乡的半道,死了。
回到开头的问题,中国人过生日该用中国的阴历吗?现在的阴历就是沿用南怀仁所创,说到底还是西洋货,也不是中国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