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历法的一大发明。2009年1月26日我国进入农历已丑年,也即进入了牛年。有位先生与新中国是同龄人,他的生肖应是()
A.鼠或牛B.牛或虎C.虎或马D.上述说法都不对
(1)根据甲、乙两区域图简答下列问题(4分)。
(2)①、②两河共同的水文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中国与C国边境线较长,但两国的边境贸易额较小。请分析其自然和人文原因主要是什么(8分)
41.结合下列材料,读图分析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2006年夏天,重庆市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为挽回旱灾的部分经济损失,重庆市政府组织农民工赴新疆摘棉花。事实上,以前就有大量重庆民工到新疆摘棉花。新疆建设兵团一位负责人称,重庆部分民工在新疆摘棉花挣到钱,进而开始在新疆包土地,种棉花。
材料二:新疆和重庆市农业人口和人均耕地面积资料(2004年)
(1)请根据材料二,说明以前为何就有大量重庆民工到新疆摘棉花?(4分)
(2)试述A、B两盆地外力作用形式的主要差异及其原因。(8分)
38.图中商业中心的区位,以市场最优为原则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9.上海港区位的有利条件是
A.上海港有京沪铁路和浙赣铁路相连
B.上海港腹地广阔,经济发展水平高
C.上海港邻台湾海峡
D.港区沿长江分布,水域宽阔通航能力强
40.关于上海浦东新区规划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比较古老和简单
B.城市生态设计与规划的标准较高,城市环境质量可望得到改善
C.新老城区彼此联系不便,成为阻碍新区发展的不利因素
D.浦东新区规划重在城市建设,绿地面积较小
“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和“青藏铁路”为我国正在建设的四大重点工程,这对我国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回答34-37题。
34.“西电东送”分北、中、南三条大通道,中通道以三峡水电为核心,把长江中上游的水电向华中和华东输送。下列各电站属中线通道的是
A.刘家峡B.岩滩C.二滩D.小浪底
35、“西气东输”使长三角地区用上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对长三角地区而言,好处有
A.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B.大力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36、“南水北调”工程有东、中、西三条规划线路,最先启动的是东线,其原因是
A.东线可以利用地势差自流引水
B.东线可调用的水量充足,有可利用的输水河道,工程量较小
C.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京杭运河的运输能力
D.东线调用的水质明显优于中、西线
37.“青藏铁路”修建的目的是开发旅游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青藏铁路”修建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
A.冻土B.泥石流C.地形复杂D.地震
下表为我国某地气候统计资料,据表完成32-33题:
32、该地可能位于
A、松嫩平原B、华北平原C、宁夏平原D、江汉平原
33、该地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A、水土流失的治理B、荒漠化的防治C、商品农业基地的建设D、农业中低产区的治理
读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图(图14),回答30-31题:
30.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A.60年代初期B.70年代中期C.80年代中期D.90年代后期
31.1961-2008年,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
A.乡村人口持续增加B.城镇人口缓慢减少
C.进入加速发展阶段D.进入郊区化阶段
读工业部门产品成本比例示意图(图13),回答27-29题。
27.发展甲类工业,最具优势的地区是
A.中国的西宁B.中国北京中关村
C.美国的华盛顿D.澳大利亚的珀斯
28.下列工厂布局,与乙类工业的区位要求相符合的是
A.在珠江三角洲建棉纺织厂B.在北京建石油化工厂
C.在大连建水产品加工厂D.在上海建钢铁厂
29.目前,丙类工业分布的趋势是
A.由我国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B.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
(注:图中统计数据截止至2000年。)
B.四个牧区中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
C.四个牧区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持续上升趋势
D.2000年,四川牧区和西藏牧区超载面积基本相当
26.有关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B.经济贫困是导致草原退化的唯一原因
C.通过划分草原保护区和畜牧放养区,可使草原生态得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