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第二年(1912年)起,我国开设采用公元纪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公元纪年。
但是,人们还是习惯同时使用天干地支纪年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农历。尤其是一些历史事件,如:甲午海战、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采用的是天干地支纪年法。
时代发展到今天,很多年轻人已经不知道使用农历,比如,今年2020年,农历是什么年,估计九成的年轻人都说不出。
其实,这很简单。
天干地支纪年法包括天干和地支,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把“天干”中的一个字摆在前面,后面配上“地支”中的一个字,这样就构成一对干支。如果“天干”以“甲”字开始,“地支”以“子”字开始顺序组合,就得到“甲子年”、“乙丑年”等。
干支顺序相配正好60为一周,就是我们常说的60一个“甲子”。60年一循环,周而复始。
那么,我们怎么计算呢?
十位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我们分别给予序号:1、2、3、4、5、6、7、8、9、10。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我们分别给予序号:1、2、3、4、5、6、7、8、9、10、11、12。
公元前的算法:
年干=8-N(N﹤8)或8-N10(N≧8),N=年号/10的余数=年号个位数。
年支=10-N(N﹤10)或10-N12(N≧10),N=年号/12的余数。
例如,要知道公元前2020年和公元前1999年的干支。
计算方法:前2020的年干=8-0=8=辛,前1999年的年干=8-910=9=壬;前2020的年支=10-4=6=巳,前1999年的年支=10-7=3=寅;故前2020年的干支为辛卯,前1999年的干支为壬寅。
公元后的算法:
年干=N-3(N﹥3)或N-310(N≤3),N=年号/10的余数=年号个位数。
年支=N-3(N﹥3)或N-312(N≤3),N=年号/12的余数。
例如,要知道公元2020年和2011年的干支。
2020年的年干=4-310=7=庚,2011年的年干=1-310=8=辛;2020年的年支=4-3=1=子,2011年的年支=7-3=4=卯;故公元2020年的干支为庚子,2011年的干支为辛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