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带国人一起读懂中国历法把握美妙时辰

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我们带您一起重温悠久的历法,把握美妙的时辰!

历法与人类生活

天文地理本为一体

历法是以某种固定的天象作为比照的依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使人们形成了“日”这一计时单位的概念;月亮绕地球公转产生朔望即阴晴圆缺的现象,使人们形成“月”这种计时单位的概念;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产生四季交替的现象,使人们形成了“年”这一计时单位的概念。在这种基础上,人们推算出年、月、日、时的长度并根据天文周期排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从地球上观察,黄道是太阳于一年间在天际所画的大圆,它的平面就是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以23.5°的角度与地球赤道相交,交点分为春分点和秋分点;太阳在公历3月21日通过的点叫春分点,太阳在9月23日通过的点叫秋分点。春分以后,即3月21日以后,北半球日照较多,所以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则相反;秋分以后,即9月23日以后,南半球日照渐多,所以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则相反。

年月日时是连续过程

经度和纬度:世界的时空坐标

经度:地球表面东西距离的度数,以本初子午线(假定的沿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而跟赤道垂直的线)为0o,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东西各180o。通过某地的经线与本初子午线相距的度数,就是该地的经度。

纬度:地球表面南北距离的度数,以赤道为0o,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南北各90o。通过某地的纬线(假定的沿地球表面跟赤道平行的线)跟赤道相距的度数,就是该地的纬度。

历法不同本质相同

公历与农历并存时代

阴历与阳历叫法不妥

00∶00子夜钟声是公历时刻

中国农历:子时一到开新律

国历的习俗必须讲究

历法在中西借鉴中相映成辉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历法本来就是顺天应时的产物,各种历法一种含义,不同历书异曲同工。在中国,从唐宋时期随着中西交往的拓展,在历法方面已有初步的交流,元朝与明朝前期的历法,结合了中国传统历法和阿拉伯历法的长处,在明朝后期和清时期,借鉴了西方现代天文学成果,充实和完善了中国的历书,但根本的方法和文化未变。从元朝的《万年历》,到汉族天文学家郭守敬制定了更符合中国人习惯的《授时历》,再到明朝的《崇祯历书》《大统历》,清朝的《时宪历》,最终又恢复实行的《授时历》等,一直沿用到民国初年,时至今日,我们仍在享用着农历中精彩纷呈的文化精髓。对于历法和节日曾有过若干次的争议和讨论,但最终都是在相互尊重、借鉴参照、不断完善中融洽共存,文化的血脉与时代的脉搏总是合拍的。

中国历与世界历和谐共生

中国的历法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好体现,是人的心理和谐与社会和谐相统一的有效载体。文化的渗透力、感召力存在于民族的血脉之中,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正是它的伟大所在,是先进的中华共同文化。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惟一绵延不断、一脉相承而保留下来的最具生命力的传统经典灿烂文化,是因为有包括历法在内的优秀文化的章法可循。中西历法之争,本质上不是保守与现代之争,实质上是文化传统、民族特色与外来文化与文明的交流碰撞,西方先进科学的东西可借鉴,但不能否定了自己的优秀文化。西方历与公历结合全球地理科学,为人类全球化活动提供了坐标,农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它的准确、巧妙、谐趣等等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智慧,两者相辅相成,和谐共生,共同构筑人类现代的文明体系。其对本民族的合理性就是先进性,更是一种区域文明的存在方式,是人的心理和谐与社会和谐相统一的有效载体。中国历法不会按照西方的甚至国际的标准而被消灭,却是在相互借鉴学习交流中不断获得世界的认同,现在每到新春佳节,世界全国政要都通过各种方式向中国人民“拜年”。

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2006年春节后,保护中国传统年俗文化孟门宣言于山西省柳林通过,宣言认为,中华传统民间年节民俗文化,是几千年来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创造,是中华古老文明的生动表现,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科学理念与“和合团结”的民族精神,集中了民众的美好向往与智慧创造。民俗文化是各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的反映,是各民族文明进步的结晶,是各民族对全人类的独特贡献,从而形成了世界的丰富多彩。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民俗是中华民族极其可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发展民族新文化的根基。树大根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感情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需要大力弘扬。

源远流长的国历

我国历法的起源,传说是由天皇氏制定十天干十乙地支,伏羲氏制作甲历以天干纪日,又由黄帝氏命令大挠制作甲子纪日;后由太昊氏设历正即月份,颛顼氏制作新历;帝尧氏派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人分驻东南西北四地,观测星象,判定季节,用四分法制作历法,每年安排366日,用闰月的办法,规定四季为一年,这与近代推算回归年的方法大致相同。

2003年,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城遗址的陶寺古观象台遗迹被发现,证实了《尚书·尧典》上所说的“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的真实历史背景与社会现实。是对中国远古时期天文历法研究重要的实物例证。该遗址形成于公元前2100年的原始社会末期,距今约4700年,比世界上公认的英国巨石阵观测台(公元前1680年)还要早500年。后来,夏后氏颁布的夏历,成为我国确定正朔即每年第一个日子的惟一标准。

我国共有六种古历,即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和鲁历,是我国最早的历法。在汉武帝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颁行《太初历》之前,人们使用过这六种古历。

百炼成金九九归一

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历制并不相同。夏朝以建寅的月份作为一年中的第一个月,现在的农历仍用此法。所以新年春联有“斗柄回寅”的说法;商朝以建丑的月份作为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即以现行的农历十二月初一作为正月初一;周朝则以建子的月份作为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即以现行的农历十一月初一为正月初一;秦朝又不相同,是以建亥的月份作为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即以现行的农历十月初一为正月初一;汉初因袭秦朝历制,到汉武帝时才改用夏历对每年第一个月第一天的规定。后来王莽改用殷历的建丑,以后魏明帝、唐武后和肃宗又先后改变对第一天的规定,但不久又改用夏历,一直到清朝末年。

清朝咸丰四年,太平天国改变历制,在一年中安排366天,一年分12个月,单月排30日,双月排31日,不用闰法,但仍然用干支纪日,注明节气,但节在月首,气在月中,礼拜顺序则按西方习俗。这种历制经历十四年便废止了。历史上从汉朝太初元年直到清朝末年的两千多年间,大多数时候农历都是以建寅为岁首,其间虽曾改变正朔,多则十几年,少则一两年,都在不久之后回归夏历的标准,难怪人们习惯把农历称为夏历,也可见夏历在农历中的权威性。直到今天民间所用的农历也是采用夏历。

我国的历书在封建时代称为“皇历”,必须由皇帝本人审定,而且只能由官方审发。早在公元863年,历书就已经在民间普及了,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存最古老的历书,是唐僖宗刻印的《中和二年历书》。而目前发现传世最早的明代历书可能是《大明永乐十五年大统历》。现代的民用历书,主要是采用太阳历日期、阴阳历日期和星期对照的形式,这类编制品在民间盛行不衰。

世界上许多民族都在使用本历

现在世界上比较普遍使用的历法除公历和农历外,还有伊斯兰历、佛历、日本历、伊朗历、印度历和希伯来历等民族历法。

伊斯兰历为伊斯兰教国家通用的历法,以公元622年7月16日为伊斯兰教历元年1月1日,不分季节。

佛历为部分佛教国家计算纪元的方式,以释迦牟尼去世当年为计算基准,公元前543年(也有说公元前544年)为佛历纪元元年。

日本历是日本使用的历法,和公历的不同之处在于仍然采用帝位纪年法,新天皇即位时更改年号,如2007年是明仁天皇的“平成19年”。

伊朗历是目前在伊朗和阿富汗使用的阳历,其每年第一天由春分开始,以公元622年为伊朗历纪元元年。

印度历是印度政府于1957年制定的印度官方统一历法。其独特之处在于一年设6个季节,每个季节有两个月,纪年以公元78年为印度历元年。

希伯来历(或犹太历)是以色列目前使用的古老历法,是一种阴阳合历。纪年以《圣经》传说中的上帝开始创造世界的第一个星期一开始,犹太教徒认为是在公元前3760年。

中国的农历“道法自然”

农历文化美轮美奂

家喻户晓惟妙惟肖

我国历法的制订,以及国家对历法的颁行,历史上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早在公元863年,历书就已经在民间普及了,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以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是中国历书中一个显著的特征,由于天干十位,地支十二位,所以每过十二年就是一个小循环,每过六十年就是一个大循环(一个花甲子)。历法规定平年和闰年,大月和小月的日数,使每一天都有一个号码(日期)或名称(如干支),从而使它从属于一定的年份和一定的月份。中国自古采用干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至今连续无误,准确恰当,是非常科学的,但在当时乃至后来漫长的社会进程中,能识文断字的人毕竟是极少数,要用甲乙丙丁、子丑寅卯等天干地支的组合来记住所生的年份,这对于不识字的大多数人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为了便于记忆和推算,人们就按照自身所认识和想象的动物特性采用鼠、牛等十二种动物来与十二地支相对应的方法。每年用其中的一种动物来作为这一年的属相,中国人每人都有一个生肖。这种特殊的属相方法成为中国民俗文化的一大特色。

中国的大年顺天应时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农历的元旦,中国人几千年来都是在这一天“过年”,既是中国农历新年之始,又是农历一年当中的第一个节日。春节是中国最具文化的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春节是中国人民俗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是中国人国情、乡情、民情、家情、亲情的强烈表达。我们的春节不同西方的圣诞节,他们过得是节,我们过得是年节合一的“年”,不要以为这是一个节日,实际上这是本历的新年,“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是中国农历新年之始,民间真正地“过大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最重视的大节日。过年的日子正值冬闲,四季重始,对国人相当自然合理,大地经过一冬的沉睡即将复苏,一切预示着新的开始,中国人年的意蕴、年的行为都是这样“顺天应时”。

时辰错了损失巨大

重归子时过大年

延伸阅读:

“元旦”一词沿用四千多年

2003年12月31日新华社天津电1月1日,是新年的第一天,国人也习惯将这一天称为“元旦”。那么,“元旦”一词是如何来的呢?

据介绍,“元旦”一词,是我国古代的“土产”,并非舶来词。很古的时候,我国就有过“年”的习俗。“年,谷熟也”,是人们庆祝丰收的节日。

在我国夏朝时候产生了“夏历”,就是现在的“农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岁首这天就叫“元旦”。“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元旦”就是一年的“第一个早晨”。早晨就是一天的开始,第一个早晨当然就是一年的开始。“旦”,是一个像形字,像一轮太阳刚刚升出地平线的样子。

由此可见,我们的老祖宗已经把“元旦”的含义解释得很明白了。“元旦”一词于是在我国农历中沿用了4000多年。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行夏历,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

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才决定采用公历纪年,并把1月1日叫“元旦”。

THE END
1.如何根据出生年月日计算出生时辰?人类自古以来都对自己的命运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命运又与出生时辰息息相关。据说,不同的出生时辰所对应的命运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了解自己的出生时辰对于掌握自己的命运很有帮助。那么,如何根据出生年月日计算出生时辰呢?下面详细介绍。 一、什么是出生时辰 https://www.dkutop.com/post/46395.html
2.中国农历年份,rpa,机器人,自动化百度知道问:中国农历年份怎么排列的?答:中国农历采用干支纪法排列年份。 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 查看有关zhidao.baidu.com的更多信息更多内容请查看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515771789.htmlhttps://wdlinux.cn/html/zonghe/20241128/20015.html
3.国历和农历怎么转换没有固定的公式。只要相互比对就可换算出来。我认为:农历和公历因其所依赖计算的自然物不同,所以,就出现了差异。农历是主要按照月亮一周的时间来计算一月的,大约每月29天半多点。每年354天。但是,农历有照顾了地球绕太阳。 1、公历农历转换 将回历换算为公历的算式移项,整理,即可得到公历换算为国历的算式 (公历纪年https://www.105188.com/sh/618011.html
4.身份证农历日期计算法生日揭秘农历转换身份证10月12日对应的农历日期,揭秘农历生日计算法身份证10月12号农历多少1、星座是按阳历算的 你去万年历上面可以根据 你出生的阴历时间查到你的阳历生辰。2、阴历是:九月初七 3、你女独自流浪 2024-11-28 没有更多内容 滇ICP备2023010045号-70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http://m.emotion123456.com/tags-62138.html
5.八字是按阴历还是阳历八字是看阴历还是阳历2. 根据交叉点所在的月份和日子,找出当月闰月和干支纪日序号; 3. 根据发现的信息,计算出生日的干支纪日。 八字干支纪时如何确定? 八字干支纪时是指一个人出生时对应的十干十二个字。根据出生的具体时间和模式确定干支纪时。具体步骤如下: 1. 根据时间所在的时间计算干支纪时的初始值; https://www.e360edu.com/view/31434
6.如何换算天干地支和现在的纪年,计月,计日,计时干支纪日法 甲子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干支纪时法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https://www.da-quan.net/wa/adhhcdc.html
7.NSDate转换公农历八字干支干支纪时,和现代计时方法不同的是,古代的“子时”指的是现代前一天晚上23:00至第二天的凌晨1:00,并非00:00至2:00,又被称为“时柱”; 干支纪日,只知道当前的公历的情况下想直接计算某一天对应的干支纪日是非常困难的,通常需要通过某一天的干支基准来计算,由于现代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干支纪日可以直接https://www.jianshu.com/p/0cd253343bd9
8.科学网—张启斌创立的中华太阳历介绍大衍答:应该有,我想应该可追述到轩辕黄帝历那里,可惜中国古六历均已失传。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中国阴阳合历,即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包括24节气在内的中国农历之元年,应该就是元丰七年(西元前104年)的《太初历》元年。 编辑问:中国阴历没有元年的纪年方法,怎样计算其循环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do=blog&id=1226563
9.如何用天干地支计算年月日时?[编辑本段]速查干支农历纪月法 自商代历法开始,将每年的第一个月的地支定为寅,称为“正月建寅”,以后各月按地支顺序类推.正月天干的计算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 ,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遇上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遇上丁或壬之年,正月为壬寅;遇上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依照正月之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75ecfe6711b30034279740e8d30fdda2.html
10.农历天干地支纪年法,农历干支纪年法怎么推算具体日期农历天干地支纪年法,是传统的时间计算法之一,被广泛用于民间日常生活以及农业等方面。 天干地支纪年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黄帝时期,当时天干地支的概念已经被人们广泛运用。到了汉代,人们将天干地支与日、月、星辰等天文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了以天干地支为基础的纪年法。 http://www.wenbuju.cn/bazi/434267.html
11.傣历傣历的纪时法有每日12时段分法、16等分法、60等分法3种。 [21] [25] [22] 详见《傣历研究》 [26] 大傣历 西双版纳使用的历法为小傣历(傣语:沙戛历)。缅甸掸邦、德宏部分村寨则遵循大傣历。 [27] 德宏傣历改用农历春节为岁首,是为“果冷细”节;从四月至三月(农历正月至十二月)为一年。德宏傣历新年则http://mp2.allhistory.com/detail/59242eca55b54278ac015b28
12.算法系列之二十:计算中国农历(一)农历算法算法系列之二十:计算中国农历(一) 本文介绍了中国农历的历法规则,包括阴阳历的结合、天干地支纪年法、闰月的设置原理以及农历与二十四节气的关系。农历以月相为基础,通过置闰月协调与回归年的差异。天干地支纪年法通过天干(10个)和地支(12个)组合,每60年一个轮回。农历的闰月依据“十九年七闰”或更精确的“中气https://blog.csdn.net/orbit/article/details/92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