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时“干支”推算公式(不查表或万年历)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采用国家有关单位出版的标准万年历,上面均标有详细的当年干支。或者在百度上输入年月日查干支即可。

六十甲子干支序数的求法:

我国用干支纪年的历史是很悠久的。与公元相比较,公元4年的干支正是甲子年。因而将公元年数减去3,再除以60(六十甲子周转数),其余数即为所求年数的干支序数。如:2000年干支序数的求法为2000—3=1997,除以60得余数17,查干支序数(干支序数见前述“六十甲子干支次序”)为“庚辰”,则2000年的干支为庚辰。

例:2024年,2024-3=2021÷60,余数为41,甲辰,(不能用计算器,手工列算可以看到余数)

天干序号

甲——1;乙——2;丙——3;丁——4;戊——5;己——6;庚——7;辛——8;壬——9;癸——10。

地支序号

子——1;丑——2;寅——3;卯——4;辰——5;巳——6;午——7;未——8;申——9;酉——10;

戌——11;亥——12。

年干公式

年数(即公元年末位数)一3一年干的代数(即年干序号,以下同)。即以出生年的尾数减3,余几,就是十天干顺次序号的第几位,余1即是甲,余2即是乙……余类推。求年干时,如年干末位数不够减3,则借10;

注:此公式适用于任何年代的天干推算。

(1900——2100)年干公式:年干=年尾数-3

例:1969年年干=9-3=6,第6位天干就是“己”。

2012年年干=2-3=9,第9位天干是“壬”。(2不足减就补10成12)

2024年,年干=4-3=1,甲

总之,求生年天干的方法,就是一个公式:生年的尾数减3,余几位即是十天干顺序的第几个。如逢0、1、2不够减时,可从10位数假借10加生年尾数再减3,余几即是十天干的第几位。

公元后任何年代:公元年末位数-3=年干,负数则加10;公元前任何年代:公元年末位数+8=年干(公式揭密:因为公元3年为癸亥年,而天干又是逢10一循环。公元4年天干是甲,而4-3=1。由于没有公元0年,所以公元前的天干为末位数-3+1,再+10转为正数)

年支公式:

(按不同世纪推算):

十九世纪(即1800~1899年)地支推算公式。公元年末二位数,即年支的代数(年支序号,下同);

二十世纪(即1900~1999年)地支推算公式。公元年末二位数+1,即是年支的代数;

二十一世纪(即2000~2099年)地支推算公式。公元年末二位数+5,即是年支的代数。

即以出生年的末两位数,按不同世纪+9或+1、+5,和数为几,就按地支顺次查第几位序号,余1即是子,余2即是丑,余3即是寅……求年支时,如年支数超过12,则需递减12,取12(含12)以下的余数。数大于12数,故需递减12,取小于12(含12)以下的余数。

公元年末二位数+9=年支(适用于1800—1899年);

公元年末二位数+1=年支(适用于1900—1999年);

公元年末二位数+5=年支(适用于2000—2099年);

例:

1969年,年支=69+1=70,(70-60=10)去掉60的倍数为10,地支第十位为“酉”。

2012年,年支=12+5=17,(17-12=5)去掉12余5,地支第五位是“辰”。

2024年,年支=24+5=29,(29-12=17-12=5),辰

那么1969年干支就是己酉;2012年干支就是壬辰。2024年为:甲辰

推算年地支:

公元后任何年代:(公元年数-3)÷12,得余数0-11为年支,负数则加12,0视作12;

公元前任何年代:(公元年数-2)÷12,余数-11-0为年支,加12转为正数,0视作12(公式揭密:类似前述)

注:年干支是以立春为界,而不是以春节为界的。如1964年阳历2月4日的阴历为十二月二十一,仍为癸卯年;但1964年阳历2月5日的阴历虽为十二月二十二,而此日已立春,宜做甲辰年。

例一:求公元前7的年柱干支:年干=-7+8=1,即甲;年支=(-7-2)÷12=-9,加12转为正数3,即寅。故公元前7年是甲寅年。

例二:求2000年的年柱干支:年干=末位数0-3=-3,加10=7,即庚。年支=00+5=5,即辰。故2000年是庚辰年。

例三:求1999年的年柱干支:年干=末位数9-3=6,即己;年支=末二位数99+1=100减去8个12后余4,即卯。故1999年是己卯年。

闰年的求法

每个世纪共有25个闰年,民间简捷记闰方法是:凡逢申、子、辰为闰年。

求何年为闰年,最简单的方法,是用4去除公元数,凡能用4整除尽者为闰年,除不尽者为平年。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时所需的时问为365天5时48分46秒,那么积4年的零余则为1天,所以闰年的二月份也就比其他月份多出了一天。理解了这个道理,就明白这四年一闰的道理了。

但需注意的是,每100年停闰,至第400年又不停闰。这是因为4年加一天又多了44分56秒,积满128年左右就又多了一天,也就是说,在400年中约多算了3天。因此,按每100年停闰,至第400年又不停闰的这种方法计算,就巧妙地在400年中减去了3天,防止了误差。这种推算方法,是从1912年开始使用的。

月干推算

月干支最为常叫的称呼为“月令”。月令在日干诊病法中是至关重要的,任何干支的旺衰都是以月令为基础来进行衡量的。月令的令,即司令之意,在日干诊病法中也称提纲。从这些名称中我们就应该知道月令的重要性。

五虎遁年上起月法: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逢年干是甲或己的年份,正月的月干从丙上起;逢年干是乙或庚的年份,正月的月干从戊上起;甲己合士,火生士,所以为丙。乙庚化金,土生金,所以为戊。

丙辛之位从庚上,丁壬壬位顺行流,逢年干是丙或辛的年份,正月的月干从庚上起;逢年干是丁或壬的年份,正月的月干从王上起;丙辛合水,金生水,所以为庚。丁壬合木,水生木,所以为壬。

戊癸之年何方法,甲寅之上好追求。逢年干是戊或癸的年份,正月的月干从甲上起,戊癸合火,木生火,所以为甲。

计算月干:月干要根据年干来定,农历正月(寅月)的月干通常和年干一样,其他月份的月干则有特定规则。

公式是:年干×2+月数(农历月份,正月为1)后减1,再对10取余数,余数对应的天干就是月干如果余数为0,那就是天干中的最后一个“癸”。(此处存在减一存争议)

年干x2+月数=月干,超过10则减去10的倍数到0-9,0视作10)(公式揭密:由于甲子年的正月是丙寅月,即甲1对应丙3,推算下去,乙丑年的正月是戊寅,即乙2对应戊5,再下去是丙3对应庚7,正好每年正月的天干为年干x2+1)

月支推算

月支是固定的,日干诊病法,在使用干支纪月时,一年中每一个月是以二十四个节气中的十二个“节”为界线来划分的,而不是以“气”来划分。立春是一月,地支为寅;惊蛰是二月,地支为卯;清明是三月,地支为辰;立夏是四月,地支为巳;芒种是五月,地支为午;小暑是六月,地支为未;立秋是七月,地支为申;白露是八月,地支为酉;寒露是九月,地支为戌;立冬是十月,地支为亥;大雪是十一月,地支为子;小寒是十二月,地支为丑。

阴历月支是固定不变的,自商代历法开始,将每年的第一个月的地支定为寅,称为“正月建寅”,以后各月按地支顺序类推。

正月天干的计算方法为:若:遇上甲或己的年,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遇上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遇上丁或壬之年,正月为壬寅;遇上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即可。

正月为寅(从立春当天到惊蛰前一天),二月为卯(从惊蛰当天到清明前一天),

三月为辰(从清明当天到立夏前一天),四月为巳(从立夏当天到芒种前一天),

五月为午(从芒种当天到小暑前一天),六月为未(从小暑当天到立秋前一天),

七月为申(从立秋当天到白露前一天),八月为酉(从白露当天到寒露前一天),

九月为戌(从寒露当天到立冬前一天),十月为亥(从立冬当天到大雪前一天),

十一月为子(从大雪当天到小寒前一天),十二月为丑(从小寒当天到立春前一天)。

例一:2008年阳历2月3日的月柱干支:此日阴历为十二月二十七,且还未立春,年干支应算做2007年的干支丁亥。年干丁4x2+月数12=20,再减10=10,即癸;此日还未立春,地支为丑;故2008年阳历2月3日(阴历十二月二十七)的月柱干支为癸丑。

例二:2008年阳历2月4日的月柱干支:此日阴历虽为十二月二十八,但正好立春,年干支应做2008年的戊子,月数应为1,而不是12。年干戊5x2+月数1=11,再减去10=1,即甲;地支为寅;故2008年阳历2月4日(阴历十二月二十八)的月柱干支为甲寅。

推算日柱干支法

公元2000年元旦是戊午日,欲求任何一天的日干支,皆可以此天为参考。即计算出欲求当天与2000年元旦相距总天数,假设相距总天数为A。则公元2000后某天的日干支求算方法如下:

(A-5)÷10,取余数0-9即为日干;

(A-5)÷12,取余数0-11即为日支。

详细计算公式

1、计算某年某月某日期的干支,需要区分平年和闰年。一般情况下,平年2月为28天,闰年2月为29天。

2、计算平年日干支的公式,区分到月,公式得出的结果的余数个位数对应日天干,余数除以12得出的新余数对应日地支。

天干:1甲、2乙、3丙、4丁、5戊、6己、7庚、8辛、9壬和0癸。

地支:1子、2丑、3寅、4卯、5辰、6巳、7午、8未、9申、10酉、11戌、0亥。

1)奇数月,计算日干支

1月【(年份-1900)×5+(年份-1900)÷4+9+当日日期数值+1】÷60

比方说,2023年1月1日,日干支利用公式计算:

【(2023-1900)×5+(2023-1900)÷4+9+1+1】÷60=(123×5+123÷4+11)÷60=656÷60=10余56

余数56的个位数6对应日天干为己,

余数56÷12=4余8,余数8对应日地支为未。

所以2023年1月1日的日干支为己未。

3月【(年份-1900)×5+(年份-1900)÷4+9+当日日期数值】÷60

比方说,2023年3月1日,日干支利用公式计算:

【(2023-1900)×5+(2023-1900)÷4+9+1】÷60=(123×5+123÷4+10)÷60=655÷60=10余55

余数55的个位数5对应日天干为戊,

余数55÷12=4余7,余数8对应日地支为午。

所以2023年3月1日的日干支为戊午。

5月【(年份-1900)×5+(年份-1900)÷4+9+当日日期数值+1】÷60

7月【(年份-1900)×5+(年份-1900)÷4+9+当日日期数值+2】÷60

9月【(年份-1900)×5+(年份-1900)÷4+9+当日日期数值+4】÷60

11月【(年份-1900)×5+(年份-1900)÷4+9+当日日期数值+5】÷60

2)偶数月,计算日干支

2月【(年份-1900)×5+(年份-1900)÷4+9+当日日期数值+30+2】÷60

比方说,2023年2月1日,日干支利用公式计算:

【(2023-1900)×5+(2023-1900)÷4+9+1+30+2】÷60=(123×5+123÷4+10+32)÷60=687÷60=11余27

余数27的个位数7对应日天干为庚,

余数27÷12=2余3,余数3对应日地支为寅。

所以2023年2月1日的日干支为戊午。

4月【(年份-1900)×5+(年份-1900)÷4+9+当日日期数值+30+1】÷60

比方说,2023年4月1日,日干支利用公式计算:

【(2023-1900)×5+(2023-1900)÷4+9+1+30+1】÷60=(123×5+123÷4+10+31)÷60=686÷60=11余26

余数26的个位数6对应日天干为己,

余数26÷12=4余2,余数2对应日地支为丑。

所以2023年4月1日的日干支为己丑。

6月【(年份-1900)×5+(年份-1900)÷4+9+当日日期数值+30+2】÷60

8月【(年份-1900)×5+(年份-1900)÷4+9+当日日期数值+30+3】÷60

10月【(年份-1900)×5+(年份-1900)÷4+9+当日日期数值+30+4】÷60

12月【(年份-1900)×5+(年份-1900)÷4+9+当日日期数值+30+5】÷60

3、计算闰年日干支的公式,“一二月减一”区分到月,公式得出的结果的余数个位数对应日天干,余数除以12得出的新余数对应日地支:

1月【(年份-1900)×5+(年份-1900)÷4+9+当日日期数值】÷60

比方说,2024年1月1日,日干支利用公式计算:

【(2024-1900)×5+(2024-1900)÷4+9+1】÷60=(124×5+124÷4+10)÷60=661÷60=11余1

余数1的个位数1对应日天干为甲,

余数1÷12=0余1,余数1对应日地支为子。

所以2024年1月1日的日干支为甲子。

比方说,2024年3月1日,日干支利用公式计算:

所以2024年3月1日的日干支为甲子。

2月【(年份-1900)×5+(年份-1900)÷4+9+当日日期数值+30+1】÷60

比方说,2024年2月1日,日干支利用公式计算:

【(2024-1900)×5+(2024-1900)÷4+9+1+30+1】÷60=(124×5+124÷4+10+31)÷60=692÷60=11余32

余数32的个位数2对应日天干为乙,

余数32÷12=2余8,余数1对应日地支为未。

所以2024年2月1日的日干支为乙未。

比方说,2024年4月1日,日干支利用公式计算:

所以2024年4月1日的日干支为乙未。

时辰的天干推算口诀:

时干=日干×2+时支-2

(因为天干有十个,所以计算出来的数字如果大于10,就要减去10)

例如;2020年12月12日的日柱为己丑,己对应数字6。那现在推算时辰,知道某人出生在12日下午13:30,13点到15点之间的地支为未时,未对应数字8。套用公式,时天干=日天干×2+时地支-2=6×2+8-2=18-10=8,8对应天干辛,所以此人出生的时辰干支为辛未,加上日柱,就是己丑日辛未时。

2024年10月22日(甲辰,甲戌,己未,己为6)上午十点半为巳时(6),时天干=日天干×2+时地支-2=6×2+6-2=16-10=6,对应的天干时己,故时干支为:己巳

时天干所需对应的数字如图:

“日上起时法”

干支纪时是以十二时辰为标准的,而十二时辰的地支是固定的,即23-1点为子时,1-3点为丑时,3-5点为寅时,5-7点为卯时,7-9点为辰时,9-11点为巳时,11-13点为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因此,时干支即时辰干支的推算和月干支一样,只要求出时干就可以了,其推算方法前人也总结一首歌诀,叫“五子遁元”或“五鼠遁元”歌:

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法,壬子是真途;

就是说日天干是甲或己的,子时为甲子时,丑时为乙丑时,寅时为丙寅时,卯时为丁卯时,辰时为戊辰时,巳时为己巳时,午时为庚午时,未时为辛未时,申时为壬申时,酉时为癸酉时,戌时为甲戌时,亥时为乙亥时。

日天干是乙或庚的,子时为丙子时。日天干是丙或辛的,子时为戊子时。子时的干支知道了,一下便可以顺推。因其是据日干推子时,从而得知各时辰干支。

参考文献

干支快速推算法,初夏自然2017-03-19

如何准确推算年干支的简单方法,国学小客堂,2023-06-18大道家园

纯干货!教你快速推算年月日时干支

易学:详解如何计算日期的天干地支?爱健身读书的小鹿姐姐2023-11-23

THE END
1.农历纪年法怎么算爱问知识人十二地支: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农历纪年法怎么算 农历纪年法我们国家独有的https://iask.sina.com.cn/b/newqKkiQpEXQXB.html
2.农历纪年的计算方法(农历纪年怎样计算)农历,又称阴历、农事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它的计算方式与西方的公历不同,是以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基础的。以下是农历纪年的计算方法的详细介绍。 一、农历的基本构成 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它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为基础,同时兼顾太阳的运行周期。农历一年有12个月,每个农历月大致等于一个朔望月,即月亮相位从一https://www.zaixianjisuan.com/jisuanzixun/nonglijiniandejisuanfangfa.html
3.农历天干地支纪年法,农历干支纪年法怎么推算具体日期4、农历天干地支纪年法怎样算日 农历天干地支纪年法是传统历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古代农业文明和天文学的结晶之一,影响了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在现代社会中,尽管已经使用阳历,但是农历天干地支纪年法的影响依然深远。 农历,又称阴历,是一种以月亮的运行周期为基础建构的历法。在传统文化中,农历是非常重要的。通http://www.wenbuju.cn/bazi/434267.html
4.天干地支纪年法怎么算?需要注意哪些细节装修问答兹将搬屋选择吉日良辰之要点简述有这些:(一)迁移(搬屋)的日子不可与家人的「生肖」及「日柱」(农历https://ask.zx123.cn/show-6315273.html
5.我国农历以干支纪年法计算,公元2022年是农历壬寅年,据此推算,公元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我国农历以干支纪年法计算,公元2022年是农历壬寅年,据此推算,公元2023年应该是()A.农历癸卯年B.农历戊午年C.农历丙寅年D.农历辛亥年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https://www.shuashuati.com/ti/52435595418c4436a7bab508b6d9e477.html?fm=bdcd6f3e270416978c06463b9b76ada231
6.干支纪年法如何计算天干地支干支纪年法如何计算 从黄帝纪年之后,乃至东汉时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沿用着天干地支的年份计算。天干地支与我们平常所熟知的甲乙丙丁和12属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何用最简单的方式计算干支纪年呢?小方法交给你咯! 天干地支分别是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https://m.buyiju.com/bzzs/ganzhi/3764.html
7.如果是公元前多少年,用干支纪年法怎么计算?上述方法简便易行,只要记住表一,就完全可以不用纸笔,直接由心算推出结果.五、速查干支农历纪月法 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 ,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遇上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遇上丁或壬之年,正月为壬寅;遇上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即可.例如: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636c16cd5f9ee133fb86781646888a60.html
8.算法系列之二十:计算中国农历(一)农历算法本文介绍了中国农历的历法规则,包括阴阳历的结合、天干地支纪年法、闰月的设置原理以及农历与二十四节气的关系。农历以月相为基础,通过置闰月协调与回归年的差异。天干地支纪年法通过天干(10个)和地支(12个)组合,每60年一个轮回。农历的闰月依据“十九年七闰”或更精确的“中气置闰”法来确定。农历年始于冬至,通过https://blog.csdn.net/orbit/article/details/92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