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为每年第一天也就是寅月第一天,每个朔望月的朔日为干支月的第一天。
百度版本多是因为涉及到干支的内容被大量算命算卦人士篡改,这些人士接触的大多是现代的万年历,也就是以回归年为一年长短,以阳历月为一个月的长短,然后标注阴历内容和节气内容。以及算命算卦等术数主张以气数为重,所以他们鼓吹立春那一天为新年第一天为寅月第一天,每个节令日所在为干支月的第一天,但这种所谓的干支纪年法仅出现于现代。
从历代历书和二十四史本纪内容来看,很显然正史几乎都是以序数月纪月,但真要说干支纪月和干支纪年也能发现完全和传统历法匹配,传统历法的阴阳合历的基础是阴历,阳历部分是节气和置闰,因此正月初一进行干支年的更替,每个月的朔望月进行干支月的更替。
干支纪年到了东汉之后已经完全是序数纪年的意义了。如何纪年,如何干支纪月取决于我们历算时涉及到的对太阳和月亮的算法
简单的来说我们会说平朔法、平气法、定朔法、定气法等等,而这些方法涉及到非常多和繁琐的具体计算
如损益率、月平行度、迟疾度、盈缩分、气应、闰应、先后数、日平差等等且历代名词或计算方法有的也有所不同。就我们所说的置闰就可以有其他方法来算,如
当然这种方法对于定朔平气法来说就已经会出现误差了,更不用提现代了。又诸如授时历涉及到的
看着一句也简单,但其中就涉及到限法和月平行度的计算,这还只是求每限月平行度。
如唐代大衍历还有转分、转积度、变率损益率等内容要计算,这些你要计算还得计算通率、率差、加时转率等等。(月离表)
所以我们大概分三个时期,张家山秦汉简历谱、敦煌文书唐历、崇祯历书,就可以看出,干支纪年到底是怎么算的。至于具体算法就如前文举例那样。每一个“词”基本都有一个公式去计算。比如盈缩分就是太阳实行分和平行分之差比上通法,然后平行分实行分又有公式来计算,诸如此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