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历法与农历二十四节气命理四柱

格里历平均一年为365。2425日,与长度为365。2422日的回归年之间,要积累3300多年才有一日之差,达到我国南京杨忠辅于公元1199年(早格里历380多年)制定的《统天历》水平。

格里历按月分配日数掺有格里等帝皇威势,不很合理。合理的每月天数用两句话即可概括:”闰年单月小、双月大;平年2月减一天”。但因为格里历已在全世界通用,人为因素影响极大,改历很难。

2。农历:

农历是我国广泛使用的历法,又称阴历、夏历,是因为它的纪月法以月相为标准,以月亮从朔到上弦、望、下弦再到朔的一个朔望月为一个月。推算农历先推算二十四节气和定朔(推算日月黄经相等的时刻——朔),朔所在某日,即为初一,从朔到朔为一个月,相距29日的为小月,30日为大月。月从中气得名,月内有某中气的即为某月份,如含有中气”雨水”即为农历正月。无中气为闰月,闰月无名,取用前月名,如四月后的闰月为“闰四月”,如此使农历年与回归年的差距随时得到调正。在农历中,平年12个月,日数为354或355日;闰年13个月,日数为383或384日。这就是我国自公元前十四世纪的殷代起,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止,一直在使用的“十九年七闰(加七个闰)月”的历法。因为二十四节气是由太阳的视置决定的,因此农历合适的称呼应是”阴阳历”。

3。干支历:

4。节气:

节气产生于我国古代,它反映了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上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反映了农时季节,在农村家喻户晓。随着中国古历外传,华侨足迹所到之处,节气也广为流传。节气是根据太阳在星空间视运动的视位置来决定的。节气也叫二十四节气,是相间排列的十二个中气和十二个节气的统称。

二十四节气简介

立春:在每年公历2月4日前后。中国习惯把它作为春季开始的节气。

雨水:在每年公历2月19日前后。此时农村开始备耕生产。

惊蛰:每年公历3月6日前后为惊蛰。“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北方进入惊蛰,春耕大忙便开始了。

春分:每年公历3月21日前后太阳到达黄径0°时为春分。这时阳光直照赤道,南北半球得阳光平均,所以昼夜几乎等长。

清明: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为清明。此时中国黄河流域及大部地区的气温开始升高,雨量增多,春暖花开,天空清澈明朗,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另流行扫墓活动。

谷雨:在每年公历4月20日前后。“雨生百谷”道出了谷雨节气的由来。谷雨是北方春作物播种、出苗的季节。

立夏:中国习惯把立夏作为夏季的开始,一般在公历5月6日前后

小满:每年公历5月21日前后为小满。顾名思义,小满是指夏收作物子粒将要饱满成熟的意思。小满后,北方各地的小麦就要熟了,而黄淮流域的冬小麦将开镰收割。

芒种:芒种表示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的季节,一般在每年公历6月6日前后。

夏至:每年6月21日前后为夏至。夏至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同时也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

小暑:在每年公历7月7日左右。一般小暑后就要数伏(伏指初伏、中伏和末伏。它是从夏至后第三庚开始的),所以小暑标志着一年最炎热的季节就要到来了。

立秋:在每年公历8月8日前后。中国习惯上把这一天作为秋季开始。

处暑:在每年公历8月23日前后。处暑是反映气温由热向冷变化的节气。

白露:在每年9月8日前后,白露指气温降低,并出现露水。

秋分:在每年公历9月23日前后。“秋分秋分,日夜平分”。此时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寒露: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前后。寒露一到,华北地区便开始进入深秋,原野一片金黄,是秋游的好时节;而东北地区则呈初冬景象,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却仍郁郁葱葱。

霜降:每年公历10月23日或24日。霜降表示气候渐渐寒冷,北方地区已出现降霜或开始有霜。

立冬:每年公历11月7日前后为立冬。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的节气。这时,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

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前后。它表示已经到了开始下雪的季节。此时,东北、内蒙古、华北北部地区气候寒冷。

大雪:每年公历12月7日前后。一交大雪,黄河流域的冬小麦进入了休眠期。

冬至:每年12月22日前后为冬至。冬至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这天昼最短,夜最长。冬至过后便是”数九”了。

小寒:在每年公历1月6日前后。这时正值”三九”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严寒时期。

大寒:在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大寒为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冷的时期。

节气与公历(阳历)有着密切关系。我国民间流行有”节气歌”一首: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在公历中: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每月两气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一、标准时与出生地的经度时差:

中国共分五个时区:

(1)中原时区:以东经120度为中央子午线。

(2)陇蜀时区:以东经105度为中央子午线。

(3)新藏时区:以东经90度为中央子午线。

(4)昆仑时区:以东经75(82。5)度为中央子午线。

(5)长白时区:以东经135(127。5)度为中央子午线。

例如:中原时区包括内蒙古、辽宁、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海南、香港、澳门、台湾。这个大地区当时钟敲定正午12点时,只有位于东经120度线上的地点才是12点,其它的地方是少于或多于12点。如香港位于东经114度10分,比东经120度偏西5度50分,其真正经度时是11时36分40秒。

THE END
1.探索中国历史年代表从甲骨文到现代纪元干支纪年与隋唐时代 隋炀帝大业初政(公元605-618),推行新式度量衡并废除郡县制,实行均田政策。同时,他也重新确立了一套新的干支纪年,使得这一计算方法得到了更广泛应用。唐代进一步完善和普及此法,为后来的长达两千余年的使用奠定基础。 宣德太平岁次改用顺治整理旧事 https://www.sddwangm.cn/li-shi-zi-liao/497874.html
2.我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公历的?公历(基督纪年法)确立以后,开始只在欧洲很少几个国家采用。后来随着国与国之间交往逐渐密切,到了14世纪,这一概念在西方国家得到普及,并且成为一种认识主流。随着强大帝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肆殖民扩张,这种纪年方法开始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 我国以前的历法是农历,纪年法向来都是以君主的年号为纪年标准的。比如乾隆十七年http://www.littlewriter.org/index.php/mobile/news/index/id/8234.html
3.儒略历的由来/儒略日计算公式/历法的演化儒略日(Julian day)是指由公元前 4713 年 1 月 1 日,协调世界时中午 12 时开始所经过的天数,多为天文学家采用,用以作为天文学的单一历法,把不同历法的年表统一起来。 儒略日是一种不用年月的长期纪日法,简写为 JD。是由法国学者 Joseph Justus Scliger(1540–1609)在 1583 年所创,这名称据说是为了纪念https://blog.csdn.net/u013669912/article/details/140415334
4.农历正月初一什么时候成为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将正月初一正式定为“春节”的? 辛亥革命后,民国初年决定与世界接轨,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采用公元纪年法,将农历正月初一称春节,并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中国在何时将农历正月初一正式确定为春节 https://www.shunyuantang-cn.com/view/7160472.html
5.辛丑年要来了属相究竟从啥时候开始算?农历新年离大家越来越近,即将到来的农历辛丑年,承载了人们的美好期盼。 所谓“辛丑年”,其由来与中国古代传统的干支纪年法有关。此外,古人还设计了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互相搭配。辛丑为干支之一,“丑”对应的生肖为“牛”。 这也引发了人们新一波的讨论:干支纪年法是怎么回事?我们常说的“属相”应该从何时算起https://m.gmw.cn/2021-01/26/content_1302070099.htm
6.农历纪年从哪一天开始算一年的第一天?–书格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交流区 / 水乐园 / 农历纪年从哪一天开始算一年的第一天? 正在查看 20 个帖子:1-20 (共 20 个帖子) 作者 帖子 2023年02月04日 17:19 @78892 回复 ?举报 oldestman 游客 看到有的日历从农历的正月初一开始(今年癸卯年),有的从立春开始算起,不知道以哪个为准的,都有什么依https://new.shuge.org/meet/topic/78892/
7.2025年什么时候出生的宝宝属蛇?2025年几月蛇一等命?2025年什么时候出生的宝宝属蛇 2025 年 1 月 29 日至 2026 年 2 月 16 日出生属蛇; 按照中国传统的农历纪年法,属相的划分是以农历新年为界限的。2025 年 1 月 29 日是农历乙巳年正月初一,从这一天开始出生的宝宝属相为蛇,直到 2026 年 2 月 16 日(农历丙午年腊月廿八)为止。例如,如果一个宝宝在 202https://m.smxs.com/12shengxiao/she/240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