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生肖年的起始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一说以24节气立春为起始,有说以农历正月初一即农历春节为准。要厘清生肖属相是从农历正月初一,还是24节气的立春为起始,或许应该要先从历法上去清楚的分辨~到底生肖是从农历年还是干支纪年。一依照传统命理文化的定
生肖年的起始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一说以24节气立春为起始,有说以农历正月初一即农历春节为准。
要厘清生肖属相是从农历正月初一,还是24节气的立春为起始,或许应该要先从历法上去清楚的分辨~到底生肖是从农历年还是干支纪年。
一依照传统命理文化的定义论:
有一说生肖基于干支纪年以立春为开端。
主要是来自命理学宋朝(北宋)子平八字(西元907年-960年)。
实际上干支纪年纪时系统是特有的阳历历法体系,可称之为干支历生肖纪月法,节气历或是阳历,不是农历(阴历。夏历)干支纪年在古代历法中属于阳历。
即以地球为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进行纪年,同样,干支纪月也是阳历历法,每年十二个月。
以干支来表示:
从立春到惊蛰为第一个月份(地支寅月),相当于国历的2月4日前后~农历的12月~正月间,从惊蛰到清明为第二个月份(地支卯月)。
它以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年长即回归年,一节一气为一月
在节气干支历中~年。月。日。全由太阳视运动决定,而与太阴月相无关,但它又与通常的阳历不同。阳历月长(大月)是由人为规定而与天象无涉。
干支历也是一种传统历法,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在商朝已经开始使用干支纪日。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西元前208~西元年8)生肖纪月法,始行于王莽。
通行于东汉后期(西元年25~220年),汉章帝元和二年(西元年85),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就此固定一直延续至今未再混乱。
以节气(太阳在黄经的正确位置)来定其气候时序月令,如以太阳年论:节气时序跟太阳位置的对应是非常准确的。
二依照传统民俗文化的定义论:
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换干支,古代历法有建子(冬至所在月份)。
建寅(冬至后二月)。
建丑(冬至次月)不同方式作为新年所在月份。
而不管是哪一种历法。
都是以朔日也就是看不见月亮的日子(初一)作为月首及岁首。
古时以冬至日子夜到下个冬至日子夜前为一岁。
所以我们小时候常听老人家说:吃了冬至圆(汤圆)就长一岁了。
一岁一般为365日,有时为366日。
民用历法:以正月朔日(初一)为一年的开始。
称为元旦(元春旦)或正旦(正月旦)。
战国以后(西元前476年。一说前453年或前403年~前221年)各诸侯国虽然都实行相同的历法,但由于采用的“岁首”不同于是就出现了所谓“三正”。
(岁首)即一年开始的月份。大约黄河下游的周室及其同姓诸侯国,采用东周王室颁行的历书,规定新年从子月开始,即包含冬至的那个月(相当于现在的农历11月)为岁首称为周正。
南方及东方殷民族所建诸侯齐等国以季冬之国,如郑,宋,月,即丑月(冬至后一月。相当于现在的农历12月)为岁首称为殷正。
黄河中游地区的晋国,秦国等古代夏民族后裔居住的区域,以孟春之月即寅月(冬至后二月。相当于现在的农历正月)为岁首称为夏正也称:夏历寅正殷历丑正周历子正~是为三正..
汉初沿秦制(西元前206年),汉武帝元封七年(前104年)用太初历,(是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统一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历法),改以建寅之月(夏历~农历正月)为岁首,后两千多年来一般民用历法都是使用夏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