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不透水地面排水渗水系统,具体涉及偏沟式雨水口。
背景技术:
雨水口是雨水进入城市地下的入口,收集地面雨水的重要设施。道路、广场草地,甚至一些建筑的屋面雨水首先通过箅子汇入雨水口。作为城市排水管系汇集雨水径流的瓶颈,又是城市非点源污染物进入水环境的首要通道,它既为城市道路排涝,又为城市水体补水。在城市排水管网设计中,雨污排水管网是分离的,生活污水通过专用污水管道被送到污水处理厂,而雨水口则只负责雨水收集防洪防涝排放。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生活越来越方便,但随之而来的,不透水材料的铺设使用,使得城市土壤硬化严重。不透水地面的增加,使得暴雨来临时,路面雨水排解困难,单纯的不透水雨水口盖板和支管已经不能满足城市的排水量,给城市的交通造成了很大压力。本实用新型,正截面设置为直墙拱形,增加了水管承载能力,便于周边密实的铺设,利用了排水孔及透水混凝土的透水作用,极大的增加了雨水管的透水性能以及雨水口的集水能力,使得雨水口中流经支管的雨水渗入到不透水路面下的土壤中,旨在提高区域整体的蓄水量,并减轻降雨对城市防洪、防灾的压力,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创新设计,相信将会取得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不透水路面下土壤中蓄水困难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偏沟式雨水口,包括进水箅、井身、支管、排水孔、盖板,通过对雨水口中支管和盖板的改造,增加雨水口集水能力,将雨水口汇集的雨水,通过支管上的排水孔及透水砼均匀的导入不透水路面下的土体。
优选地,所述雨水口用C30钢筋混凝土预制井圈,上部设有透水砼盖板,侧部设有进水箅,由钢筋焊接而成,用来格挡杂物。
优选地,所述雨水口的井身,采用M10水泥砂浆砖砌,内表面为1:2水泥砂浆抹灰。
优选地,所述支管铺设前采用反铲挖掘机挖土,人工进行槽底整修,铺筑100mm厚碎石垫层,碎石垫层表面应平整、厚度均匀,支管周边密实铺设碎石至高过透水砼部分50mm,厚度为50mm,碎石粒径稍大于排水孔宽度。
优选地,所述支管采用吊车下管,排管时从下游向上游,严格控制好管道的标高,接口抹带时,必须浇水湿润涂抹砂浆分两次操作,接缝完毕后采用草袋覆盖,进行湿治养护。
优选地,所述排水孔打在支管上,侧面两排对称排列,按设计要求选用合适的钢筋混凝土支管,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确定排水孔宽度和间距。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管局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管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偏沟式雨水口,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箅、井身2、支管3、排水孔4、盖板5,雨水口上方设有大小合适的进水箅1,顶部盖板5制作材料为透水砼,雨水口一侧与支管3相连,支管3上开有排水孔4,支管3上半部分结构制作材料为普通砼,下半部分结构制作材料为同等强度的透水砼,用于城市排水系统中的雨水系统,所述雨水口采用C30钢筋混凝土预制井圈,上部设有透水混凝土盖板5,侧部设有进水箅1,由钢筋焊接而成,用以格挡杂物,所述雨水口的井身2,用M10水泥砂浆砖砌,内表面采用1:2水泥砂浆抹灰,所述支管3铺设前采用反铲挖掘机挖土,人工进行槽底整修,铺筑100mm厚碎石垫层,碎石垫层表面应平整、厚度均匀,支管3周边密实铺设碎石至高过透水砼部分50mm,厚度为50mm,碎石粒径稍大于排水孔4宽度,所述支管3采用吊车下管,排管时从下游向上游,严格控制好管道的标高,接口抹带时,必须浇水湿润涂抹砂浆分两次操作,接缝完毕后采用草袋覆盖,进行湿治养护,所述排水孔4打在支管上,侧面两排对称排列,按设计要求选用钢筋混凝土盖板5和支管3,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确定条形排水孔4宽度和间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