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这些产品是真的吗?与国外的ChatGPT有什么联系?
用ChatGPT官方图标当头像
免费试用几次后开始收费
目前,ChatGPT提供面向公众的免费服务,但OpenAI计划未来通过该服务获利。
2月2日,OpenAI官方账号宣布其会员服务(ChatGPTPlus)即将到来,每月付费20美元(约合人民币134元)。目前,已公布的ChatGPTPlus服务特权包括“高峰时期正常访问”“更快的响应速度”“优先获取新功能”。
在OpenAI开启付费运营之前,国内已有不少服务依托平台开始收费。
这些产品的服务方式大多是先免费试用,一旦免费次数用尽就开始收取费用。
以“ChatGPT在线”为例,它为用户提供4次免费对话额度,之后继续使用需充值,充值额度分别为9.99元/20次(三个月有效)、99.99元/1300次(半年有效)、199.99元/3000次(一年有效)、999.99元/无限次(一年内有效)。
而另一款类似的服务“GPT深蓝”也显示有199元月度会员、399元季度会员、999元年度会员的ChatVIP充值机制,页面甚至还有“加入代理赚钱”的选项。
“山寨版”ChatGPT涉嫌商标、名称侵权
目前,ChatGPT的开发者、人工智能研究机构OpenAI并没有在中国大陆提供有关ChatGPT的服务,也没有相应的公司运营。
不过,从该公众号上添加的客服名称依旧是“ChatGPT在线客服”。该客服称,因为竞争被恶意投诉,公众号被迫改名。
除了使用ChatGPT的名称、商标外。一些公众号、小程序还会声称自己将ChatGPT的服务通过技术手段“转接”至国内,以方便用户使用并收取费用。那么,它们是否真的是“转接”而来的ChatGPT服务呢
此前,记者致电上海熵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后,对方称,通过其平台发出的所有对话回复都是通过直连OpenAI公司接口所获得的。“我们每次问答也是需要给OpenAI付费的,也得交不少钱,具体成本由对话的字符长短等来决定。如果您自己有技术能力,也可以自己开发。”这位工作人员说。
记者向多个国内ChatGPT服务提供者直接提问问题并与官方ChatGPT对比后发现,从回复质量上看,一些国内服务提供者确实大概率提供了面向ChatGPT的接口,而另一些服务提供者或许并未链接到ChatGPT服务,而是使用了其他AI对话模型。
如当记者向某个国内“ChatGPT服务提供方”咨询自我介绍信息时,其并未回答自己是ChatGPT,对“编写爬虫程序”的要求也没有真正写出程序,而官方的ChatGPT不仅直接回答出了自己的身份,还写出了真实的程序。
对此,有网络安全从业者表示,国内目前的“ChatGPT服务提供方”只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取得ChatGPT官方接口,再提供给国内用户的“二倒手”,另一种则是完全的“山寨”,使用的AI对话模型质量不及ChatGPT,自然无法给出高质量的回答。
ChatGPT代问代注册生意火爆
有商家时入上万
记者在淘宝上搜索“ChatGPT”时弹出包括“ChatGPT账户”“ChatGPT注册”“ChatGPT小程序”“ChatGPT国行版本”等一系列词条,搜索结果显示,有二十款商品,月销售量均过千,其中还不乏多家月销量上万的商品。
记者注意到2月8日下午2点18分时这款商品显示月销4万+,仅仅过了一小时,也就是下午3点21分时月销量就达到了5万+,也就是说,短短一小时之内,这款商品销售额在1.68万元—23.58万元之间。
账号代注册生意为何如此火爆
大家使用ChatGPT都在做什么?
在闲鱼平台,记者发现,除ChatGPT代注册服务外,还有不少卖家提供代问服务。闲鱼售后界面显示,该位卖家在2月6日至7日三天内共成交18单。
代问代注册生意或涉嫌违法经营
针对上述各类ChatGPT代问代注册生意,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孟泽东认为,上述经营行为触犯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第六条、第十四条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直接进行国际联网,必须使用邮电部国家公用电信网提供的国际出入口信道。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建立或者使用其他信道进行国际联网。
孟泽东表示,以营利为目的,利用国外服务器搭建VPN,未经国家信息产业部门许可,擅自经营VPN业务,并经营买卖国外账号,涉嫌非法经营。对于经营者一般由公安机关责令停止联网,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5000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涉案金额较大的还可能构成犯罪,要追究刑事责任。此外,消费者如果购买了此类服务或充值了会员,事后可能面临维权难、退款难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