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自选股之所以能成为首批受邀的内部开发者,其实是有三个主要原因:
1、代表OMG(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参与开发
张小龙在挑选内部开发者时是严格限制名额的,因为参与内测的开发者团队既要有能力和意愿配合小程序的开发,更重要的是业务类型是适合开发小程序的,对内起到帮忙验证技术框架的作用,对外要有示范效应。
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主要是以新闻资讯、视频等内容产品擅长的业务,包含腾讯新闻、天天快报、腾讯视频等,而自选股作为腾讯财经孵化出来的垂类应用,在股票用户中拥有较好的口碑,其业务形态同时包含了内容属性和工具属性,而且还有交易闭环,这是其他产品不具备的优势。
2、证券服务的特殊性能够更容易检测出小程序框架的短板
熟悉证券行业的人会知道,自选股的背后是一套面向股票用户的证券服务,包含看行情、盯盘、资讯、交易、交流等一系列功能。用户对数据的实时性、服务稳定性的要求高于一般普通的应用,服务一旦中断,对股民的直接影响就会非常大,比如影响股民决策、下单交易等环节,对用户都是真金白银的损失。
3、为开发者树立了一个金融领域的标杆
据官方数据统计,截止去年年底中国已经有9000万的股民,这个垂类人群所覆盖的面很广。如果再扩展到金融领域,这个数据会更大。
二、自选股小程序在产品层面是怎样规划的?
小程序是一个全新的平台,这和之前的Android、iOS平台有很大的不一样,所以在规划产品时如果完全套用现有的产品方案,肯定效果是要打折扣的。尤其是对于自选股这样一个已经有独立APP,且积累了大量用户的产品来说,如何定位自己的小程序以及处理小程序和APP之间的关系,值得大家借鉴学习。
2、如何处理小程序和APP的定位差异
自选股APP已经做了五年,积累了大量股票用户。对于自选股而言,小程序其实是它的增量部分,也更好地满足了一部分轻度使用者的诉求。
而自选股APP,其核心是更专业更深度去满足用户的需求,从数据行情服务、资讯服务、交易服务、互动交流方面都有更深层次得支持满足,如资金流向、龙虎榜等功能,更适合重度股民去使用,
一个主打小而精,一个主打全面深度专业,定位差异很清晰,二者互不冲突,由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选择。
3、自选股最拿手的资讯模块要不要设立独立tab?
自选股是从腾讯财经孵化出来的产品,业内做股票的应用有很多,比如同花顺、雪球,对于自选股来说,最拿手的莫过于资讯模块。这源于腾讯财经强大的专业内容运营团队,自选股里的资讯模块大多数是编辑生产的,原创而且高质量,这在行业内是公认的亮点。
然而,最终自选股选择没有在小程序中放入独立的资讯tab,为什么呢?
三、自选股小程序在技术上是怎样突破的?
1、体积大小<1M,这是参照自选股制定的标准
自选股小程序提交给张小龙看时,整个安装包只有510k,而当年自选股APP第一版上线时是6.7M,功能还不如第一版小程序丰富。于是张小龙为今后的开发者定了标准,连自选股这么重的业务都能压缩在510K,对于其他业务来说1M完全足够用。
2、动画流畅度基本可和原生APP以假乱真
3、退出记忆返回与数据缓存技术
而小程序此次推出的退出记忆返回技术,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小程序会将用户退出前访问的最后一个页面记录下来,只要5分钟用户重新进入小程序,依然是从退出前最后一个页面继续查看,这个体验对于电商产品是极大的利好。
对于自选股而言,由于数据行情服务的实时变化,需要不断与服务器保持连接以获取最新数据,这会消耗用户很大的流量。自选股团队通过WebSocket克服了这个问题,以前APP里的通用模式是APP像服务器去不断发送请求以被动获取最新的数据,而小程序中则反过来,服务器会根据数据的变化主动push给前端,前端收到后直接显示给用户,这种逻辑顺序的调换能够省去用户的流量浪费。
四、给其他开发者有哪些借鉴启发意义?
2、千万不要完全照搬APP,尽可能做减法,保留核心功能,以小而美的产品形态完成需求满足。
4、小程序不适合内容型产品,内容创业用公众号足够。
5、小程序和公众号联动值得思考,小程序满足工具和服务的部分需求,公众号满足内容的部分需求,二者联动起来互为补充。
6、小程序是一个很好的MVP工具,对于初创企业可以把小程序拿来作为从0到1的实践做业务假设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