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酿酒大师”的评定,旨在推动我国酿酒行业健康发展、提高酿酒行业科技水平,构建现代化人才体系,创建科技创新平台,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和谐氛围。酿酒大师们守匠心本色,树模范标杆,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为了大力弘扬大师精神,让大师精神在酒业传承接续、发扬光大。我们将陆续选摘“酒城酒匠”掠影,以飨读者。
泸州是一座美酒城。酿酒历史始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强于当代,因朱德在泸题诗“酒城幸保身无恙”而得名。地处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被联合国粮农与教科文组织认定为“地球同纬度上最适合酿造优质纯正蒸馏酒的生态区”,是全国唯一的浓酱双优白酒原产地和“世界十大烈酒产区”之一,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永久举办地。拥有泸州老窖和郎酒两大中国名酒,已建成全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白酒产业园区,荣获“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称号。
第二届(2011年)中国酿酒大师
张宿义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安全环境保护总监。博士研究生、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酿酒大师、中国首席白酒品酒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工作30载,他从酿酒工人到酿酒大组长直至行业专家,一步一个脚印,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他只要一捏酒糟,一尝酒,就知道该如何调整生产……
作为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第22代传承人,先后组织发起了“传承者计划”、“导师带徒”等活动,成功申办了“张宿义劳模创新工作室”、“张宿义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人才培养平台,为泸州老窖培养国家级白酒评委27人、省级白酒评委71人、品酒师、酿酒师、酿酒工程师等专业人才400余人、指导硕士研究生57人,指导博士研究生5人,指导博士后科研课题15项;累计开展行业讲座及培训覆盖30000余人次,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了白酒行业的健康发展。
蒋英丽四川郎酒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酿酒大师、中国酒业科技领军人才、全国食品工业科技创新领军人物、“十三五”轻工行业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第十三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蒋英丽致力于酿酒工艺技术的把关与科研创新、酒体勾调设计等工作30余年,在科技创新、新产品研发等方面成绩显著,为企业发展、行业技术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创建了“中国轻工业酱香型白酒生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多个科研创新平台,为白酒酿造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先后参与制定5项白酒国家标准;在《食品科学》、《中国酿造》等行业核心期刊上发表技术论文28篇。主持的“红花郎酒生产工艺研究及应用”项目,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主持或参研的53%vol红花郎、连年有鱼酒、郎牌特曲系列酒、45%vol小郎酒(精酿)等产品被授予“中国白酒酒体设计奖”。
在她带领的技术团队公关下,总结出端午制曲、重阳下沙的时令要求,升华“12987”、“四高两长”工艺特点,创新提出“13569”贮存勾调工艺以及《郎酒酱香产品企业内控准则》等。
首创超高温曲理论和研制生产超高温曲,改进传统意义上原料的破碎度,建立高温堆积入池发酵的标准。主持和参与郎酒多项技改和创新,其中就包括传统大曲酱香郎酒生产工艺的创新、传统浓香以及浓酱兼香产品的创新研发。
第一届(2006年)中国酿酒大师
张良智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暂定名)、四川元景达食品有限公司筹备组组长。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首届中国酿酒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张良酿酒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省首批“天府英才卡”A卡持有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张良先后荣获“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爱国拥军模范个人”、“中国白酒历史杰出贡献人物奖”、“中国酒业科技领军人才”、“全国有突出贡献工程硕士”、“四川省杰出创新人才奖”、“四川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担任中国白酒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顾问委员会顾问等社会职务。
沈才洪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级沈才洪酿酒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全国劳动模范,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首届“中国酿酒大师”,首届“四川工匠”、首届“四川天府工匠”、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专家评议(审)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固态酿造技术创新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