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一种哲学思想,它以周易、老子和庄子“三玄”为主要经典,并融合道家与儒家,成为老庄道学的进一步发展。玄学之名源自老子《道德经》第一章的末句,“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魏晋时期,玄学既指立言、也谓行事,多以立言玄妙、行事雅远为玄远旷达,因此浮虚、玄虚、玄远之学都可称为玄学。玄学代表人物都是当时的知名士人,包括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
以当今哲学语言说,玄学不仅研究宇宙和自然的本质,也探讨人的本性和社会伦理,其核心思想主要包括: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极为动荡不安,经历了三国纷争、晋朝统一、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等一系列乱局,世家大族的崛起与没落、社会结构的剧变,使得士人们在困惑与焦虑中,对人生和宇宙产生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和探讨。
一方面,曾经被高度推崇的儒学思想,随着汉朝的灭亡而失效,士人们开始批判和反思儒学,寻找新的思想方向,自然无为和个人解脱的道家思想适应动荡时代士人们对个人自由和精神解放的追求,于是道家经典成为士人们重新探讨和解释的对象,形成了玄学的思想基础。
另一方面,魏晋时期的士人们在政治上极其失意,局势不稳、仕途受挫,许多有才华的士人无法施展抱负,但是他们通常来自世家大族,坚实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并未动摇,相对稳定的生活条件使他们有余力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正如“国家不幸诗家幸”,他们更有闲暇寻求精神和哲学上的解脱和慰藉,进行学术研究、聚会讨论和哲学思辨,失意的仕途反而成为他们深入思考和讨论玄学问题的契机。
在兴盛时期,玄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
魏晋士人的精神自由和哲学思辨,使玄学具有今天看来也令人肃然起敬的哲学深度。玄学的核心在于对“无”和“道”的探讨,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对宇宙本质和人生意义的解释。同时,魏晋时期士人群体的交流和辩论非常活跃,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学术和文化氛围,他们在竹林中聚会,谈论哲学和文学,互相启发和激励,促进了思想的繁荣。玄学代表人物的思想贡献,对玄学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们的著作和思想体系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哲学资源。
因此,玄学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对后来的道教、佛教和儒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中国文化、艺术、文学等领域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不过,玄学并未完全消失,许多玄学理念和思辨方法被后来的佛学、理学等思想体系吸收和整合,佛家、儒家在探讨宇宙本质和人生意义时,借鉴了许多的玄学思想。发生在1920年代的“科玄论战”,科学派与玄学派就科学与人生观进行激烈辩论,是玄学最后的一次“红火”。
毫无疑问,知识分子与和俗学思想之间的冲突和对抗,反映了知识传播和社会影响力的不同层次。后世俗学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日常应用,能够针对社会生活和行为提供更为直接和实用的解决方案,因而更容易普及、更易于被广大民众理解和接受、在社会中的影响力更大,而玄学则更多停留在知识精英和文化精英的圈子内。
在今世,知识分子成为“臭老九”,不再具有士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在大众文化和网络传播的推动下,玄学连名字都未能保住,今人所谓的玄学不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它只好被改称为“魏晋玄学”以示区别。
现代玄学通常包括以下领域:
一些修炼养生方法往往也被归入现代玄学,例如通过特定的呼吸、冥想等方式,增强个人的气场、提升健康和运势。相信世界上存在超自然力量和现象的宗教仪式、灵异现象、鬼神信仰等,往往也被一些人归入玄学。
在现代科学的视角下,玄学实践基本都是迷信,因为它们缺乏科学依据,无法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其有效性。如果玄学被滥用,让人失去科学理性、忽视实际问题,玄学实践则更加是迷信的表现。
但在保持理性和谨慎态度的同时,也不可忽视玄学的民间信仰与传统文化特征。许多玄学内容深植于文化传统和民间习俗中,风水、八字算命、周易卜卦等实践在历史上具有悠久的传承,是民间信仰和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人们通过这些实践寻找生活中的安慰和指导,尤其在面对不确定性时,这些信仰提供了一种解释和处理方式。
从实用角度来说,玄学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历史和传统价值。例如风水,它确实是一种迷信,但它也是关于建筑和环境设计的传统智慧,一些现代建筑师和设计师在设计时也会参考风水原则。
总之,玄学在现代社会中既有迷信的成分,也包含了民间信仰和文化传统。保持理性和批判性的态度,同时尊重不同文化和信仰的多样性,是理解现代玄学的关键。
现代玄学的形成和流行并非偶然,它源自多方面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在当今中国,在传统文化被击溃的背景中,焦虑的人们急切寻求植根于深厚传统的精神支持:
玄学很“玄”,很多人觉得“信则灵”、“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其实是表达一种忐忑和不信,既希望得到神秘力量的加持,又觉得其实并无可能,既希望探究命运、不甘被命运捉弄,又觉得命运不可违抗的心态跃然而出。
玄学各领域的基本原理,其实不难解释。一位“大师”说,玄学原理用一张A4纸就可以写完。这些基本原理通俗易懂,代表了玄学的理性面,也是让人信服的基础,例如:
然而,玄学能够让人信服,并不在于基本原理符合理性。玄学框架和模型往往高深莫测,让人无从解释,却能产生奇妙的效果,这才是玄学既玄妙、又让“信则灵”的原因。比如,有经验的玄学专家测八字,能够看出你从未示人的儿时事件,让你不禁目瞪口呆而心悦诚服。但是,测八字的模型工具已被开发为软件,你也可以找到和使用,你却达不到这么玄妙的效果。
为什么玄学实践常常能让人信服?从逻辑和理性的角度,可以有一些简单而通俗的解释:人生的基本道理其实不多,一般都是普遍适用和相对简单的,例如成功与挫折、爱与失落等,这些都是大多数人可以共鸣的经验。在玄学预测中,一个“大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看似十分准确的描述:
以测八字为例。它看似能够提示人们秘而不宣的历史细节,这涉及到几个可能的解释和因素:
看相也是如此。面相和手相的从业者会使用模棱两可的描述,这些描述可以被多种情况解释,使得客户觉得描述十分准确。这种惊人的准确性,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在玄学诸多领域中,易经八卦的模型和理论体系最具精密性和系统性,使其看起来更具有科学性。但是,易经的运作原理和理论基础并不能用科学方法予以解释或证明,对于易经八卦的理解和应用,更多依赖于哲学、文化和个人信仰:
理性地看,玄学在很大程度上带有迷信的色彩,相信某种神秘力量或现象能够影响个人命运、健康或生活的行为和观念,而这些现象往往缺乏科学依据和实证支持。
但是也必须看到,迷信是无科学依据的信仰和实践,往往带有盲目性和缺乏理性分析,而民间信仰则是传统文化和宗教的一部分,尽管有些成分可能迷信,但它们在文化和社会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宏观来说,玄学具有不可磨灭的文化作用和价值:
因此,应该正确理解玄学现象及其的影响,充分考虑玄学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如果一味主张科学和理性思维、片面强调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侵犯个人自由和信仰自由,进而对玄学进行取缔和禁止,则可能破坏社会稳定、公共利益和个人自由的关系,引发更加严重的社会问题。
从个体而言,玄学在很大程度上确实代表了人们对未知命运的探究和不甘屈服的心理,具有十分现实的价值和意义:
可见,虽然玄学的许多内容缺乏科学依据,但它满足了人们对意义、控制和安全感的需求,这也是为什么它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重要原因。
正因为如此,玄学在网络和流行文化中诞生过许多著名的案例和流行梗:
尽管被人们广泛接受,玄学终归不是“上得厅堂”的。一个侧面的例证是,尽管人们觉得自称为“老师”是不妥当的、尽管星云大师被人嘲笑“难道他的名字中就包含大师二字吗”,玄学从业者却广泛自称为“大师”,好像大师就是他们的头衔、职位或职称。大师和专家一样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贬义词,玄学大师们功不可没,以致本文在“大师”二字上加上引号。玄学之“学”既然虚妄,“大师”也就难以附着,使人难免觉得“大师”在现实社会中几乎等于骗子。
但客观地说,玄学领域确有一些可以被称为大师的人物,他们通过知识、经验和声望在公众中获得认可。例如:
民间知名和无名的“大师”非常之多,完全不可胜数。他们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获得了广泛的认可,能够提供有用的玄学建议和实用指导。但不必讳言,他们中也有很多不法分子和纯粹的骗子,有必要警惕可能存在的误导和欺诈行为。
当然,如果觉得“凡收费的大师都是骗子”,则未必过于绝对化,并不完全准确。收费本身并不能直接证明一个人是骗子,玄学位于灰色地带,从业者千差万别,有些人确有深厚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另一些人则缺乏真正的专业能力,应该谨慎和理性地看待和选择:
可见,虽然玄学领域确实存在一些利用人们信任进行诈骗的不法分子,但收费并不必然等同于诈骗,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保持理性、谨慎和批判性的态度,可以帮助做出更明智的选择,避免可能的欺诈和误导。
举例来说,给人起名的服务可能会给人带来心理安慰和祝福的效果,很多人认为一个好名字能够影响人的命运和人生,因此寻求专业的命名服务也并非完全不合理:
必须指出,那种粹胡扯、没有实际依据或专业知识的街头算命师,很多都是骗子,往往存在欺骗行为的风险:
虽然客观地说,并非所有的街头算命师都是骗子,但需要谨慎对待,对于街头算命师的服务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如果对某位算命师有兴趣,最好事先做一些背景调查,了解他们的专业背景、客户反馈和口碑。最好还是寻找有信誉的机构或平台来提供服务,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另外,也可能遇到一些玄学“大师”,他们确有一定专业知识背景,服务效果也相当显著,但是他们并不收费,同时也轻易不肯提供服务。这样的“大师”有可能真的更高尚,也可能有着自己的原因和信念:
不收费但效果显著的玄学从业者,确实展示了一种高尚的品质和理念。然而,即使他们不收费,仍应保持理性和批判性思维,确保选择的服务和从业者能够真正符合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
从以上讨论可以看出,现代玄学和魏晋玄学存在根本性的差异,现代玄学偏向于迷信化、娱乐化的趋势,与魏晋玄学的哲学探索的精神大相径庭。以易学为例,它本是一种哲学体系和宇宙观的探索工具,但在现代玄学中常被用于算卦、预测未来等违背其原本精神的目的。
这种转变反映了社会、文化和科技进步的巨大变化,以及人们对知识和信息的获取方式的演变:
所以现实地说,现代玄学真不是一门学问,很多时候甚至不是民间信仰,它在网络传播的推动下更像是减轻心理压力、获取情绪价值的娱乐工具。
对于基督徒来说,天地神的座位、地是神的脚凳,天地和其间的万事万物没有不可触碰的,前提是保持对独一真神的信仰和依靠,以及对圣经作为神启示的权威性。
因此,有些基督徒可能认为信仰与玄学有冲突,因为这可能被视为与基督教导相违背。但如果将易经等视为人类智慧的体现、将其视为文化遗产和哲学思想的一部分,那就只是探索和理解人类智慧及其表达方式,这种宽容和开放并不与基督信仰直接对立。重要的是,基督徒应该在信仰的指导下寻求真理,并尊重他人对这些问题的不同看法和观点。
然而,如果跨越神“在西奈山四围定下的界限”,进而以易经八卦为生,那就可能陷入了信仰的死荫之地:
也就是说,将易经视为一种哲学和文化遗产,去探索其背后的智慧和思想,是许多学者和爱好者的做法。在这种角度下,易经被视为中国传统哲学的一部分,提供了关于人生、道德和宇宙的思考。
然而,如果将易经的预测和卜筮作为一种实际的预言或规律,就与圣经的教导存在冲突。基督信仰强调神的唯一性和神启示的权威性,并不鼓励或认可使用其他方式来寻求神的旨意或预言,而易经八卦可以被理解为尝试解读或反映神的意愿或天意:
因此,对于基督徒来说,如何看待和应用易经,可能需要在个人信仰的指导下进行审视和决定。稳妥的做法是将其视为一种文化和哲学的学习对象,避免与信仰冲突,甚至可以更为保守,认为易经的使用可能与信仰观念相悖。重要的是,在探索这类问题时,应保持开放的思维,尊重不同的观点和信仰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