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行阐述和部署,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要引导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2011年5月13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强调要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精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主要是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1981年3月26日,邓小平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小组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建议中央提倡学习,主要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是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哲学著作……现在我们的干部中很多人不懂哲学,很需要从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上提高一步。”邓小平还提议从《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论联合政府》等著作以及马恩列斯的著作中选编一些以供党员干部学习使用。
精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把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同志的重要著作与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密结合起来,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最后要精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之中,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精髓所在。精通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学会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整准确地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第一,要精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具体过程中认识和把握历史创造者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精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要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和坚持不懈的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第二,要精通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观点、实践的观点、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观点、群众的观点、两个必然两个绝不会的观点、全面发展的观点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在精通马克思主义观点基础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第三,要精通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方法。精通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分清主流与支流、本质与现象、普遍与特殊、内因与外因等范畴,正确处理眼前与长远、可能与现实、局部与全局、机遇与挑战、领导与群众等关系,按照辩证法办事。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还有实事求是的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等等。在工作中要从实际出发,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学以致用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目的。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主要的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是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如果不同实际情况相结合,就没有生命力了。”
第一,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就要立足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着眼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避免超越阶段、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第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弘扬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无论是教条主义还是经验主义都是主观主义的表现,都具有片面性。弘扬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就是要倡导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固守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和和轻视马克思主义的经验主义。
总之,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着力反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无用论”,自觉抵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侵蚀,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研究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永葆科学理论的旺盛生命力。
(责任编辑:秦华)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