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xxx个“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首先,请允许我代表xx镇党委政府向全镇儿童学生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最后,预祝各位参赛儿童选手取得优异的成绩!
预祝“xx镇民间故事演讲赛”取得圆满成功!
境港市本是鸟取县一个普通的沿海小城,因紧邻日本海,海鲜资源丰富,水产业发达。近几年来,这个安稳悠闲的小城却一下变身成为漫画迷的朝拜圣地,游客络绎不绝。这一系列变化都是因为这里是《怪怪怪的鬼太郎》作者水木茂的故乡。
《怪怪怪的鬼太郎》讲的是一位穿黑黄横纹背心、传统日式木屐的小男孩鬼太郎,以头发、背心和木屐当武器,和一群住在神秘森林里的妖怪朋友,一起解决妖怪与人类两个世界诸多问题的故事。作为幽灵族最后幸存者,鬼太郎与作恶多端的妖怪们一战到底。
此后,作者对书名和内容做出大幅调整,逐渐成为后来的《怪怪怪的鬼太郎》,而这一系列也在日本漫画杂志的读者中收获如潮好评,有关『鬼太郎的各类话题在漫画爱好者中长盛不衰,水木茂成为一代漫画迷心中的偶像。不可错过的妖怪细节
水木茂大道
从JR境港车站出来,通往水木茂纪念馆的约800米的商业街,被称为『水木茂大道。街道两旁不仅有139座造型各异的妖怪雕像,还有大量妖怪主题的土特产,连路灯都是妖怪造型。
水木茂纪念馆
妖怪神社
沿水木茂大道,有一处妖怪神社,是沿途妖怪雕像的故乡,也是守护这座妖怪之城的神明居所。其内供奉的神像高3米,旁边还有300年树龄的榉树,鸟居采用《怪怪怪的鬼太郎》中『一反木绵妖怪的设计。洗手亭『眼珠老爹可以随着水流转动也颇为有趣。
妖怪大壁画
境港靠海,沿着海边的大道漫步,可以看到一处显眼的妖怪壁画,实际上这是『境港海陆运输株式会社的大型仓库,上面绘有鬼太郎家族的涂鸦,两间仓库共计3处涂鸦让妖怪的氛围无处不在。
鬼太郎列车
米子车站与境港车站连接的JR境线,因为车身为诙谐有趣的妖怪主题而备受游客喜爱。JR境线的妖怪专列于2000年8月开通,2005年11月新增『新鬼太郎列车,2006年2月新增『鼠男列车,2006年7月新增『猫娘列车『,之后还陆续增加了其他种类的列车。
日本的妖怪文化
在日本,有关妖怪的传说种类繁多,翻开各地的民间故事都有妖怪的存在,比如活跃于江河之中的河童、为情投水自尽的桥女,以及被情人抛弃于雪山的雪女等等。据说因为鬼怪太多,日本古代政府设立了专门的巫师――阴阳师,这一职务的尊贵在平安时代到达顶峰。
木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古人称之为岁星、福星。距今两千多年前的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星占》中就有关于木星的记载。
福星原本怪兽模样
古人经过观察发现,在木星活动的12年周期当中,气候也呈现周期性变化,因为木星与太阳的活动周期规律相似。在《史记》、《汉书》等史书中,都明确记载岁星是主管农业的星官,地位崇高。从《史记·天官书》中的记载来看,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就有政府专门建造的庙宇来供奉岁星,而且这种祭祀制度一直持续到晚清。
现存最古老的星官画像,绘制于1300年前唐朝开元时期,名《五星二十八宿图》,里边描绘金木水火土五星和28位星神形象。排在众星之首的福星,却有着一副怪兽模样,他的头部似虎非虎,一双豹目圆睁,身着简朴长衫盘膝而坐,又酷似一位读书人。他的代步工具居然是一匹硕大的野猪。这幅画像的作者梁令瓒是中国古代天文技术史上的著名人物,他是中唐时期著名的天文仪器制造家,也是一位卓越的人物画家,他描绘的必定是当时大多数人所认可的星官形象。
唐朝福星变清官
福星转变是从唐朝开始,《新唐书》里记录了一个真实的清官故事,一位唐朝官员——阳城后来成了福星的人间化身之一。
唐朝时期,道州每年需要把身材矮小的人作为贡品,送到宫中做太监,但是道州并无那么多侏儒,历任道州刺史往往把好端端的儿童置身于陶罐中,只露出头部,由专人供给饮食,用这种残酷手段制造畸形侏儒进贡,满足皇帝荒唐的需求。阳城任道州刺史后,冒死上书给当朝皇帝,拒绝上贡,为当地百姓免除了灾祸。这个真实的故事后来被大诗人白居易写进《道州民》诗中。于是,当地人开始把阳城当做福星供奉。
在500年后元朝道教著作《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这位福星阳城完全是温厚的长者形象,已经非常接近现在的福星样子: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大福大贵之像。明清以来福星的变化不大。
禄星
禄星是主管功名利禄的星官,他身份复杂,有人认为他就是保佑考生金榜题名的文昌星,也有人认为他原本是身怀绝技的道士,禄星身上寄托了人们生活理想的方方面面。
隋唐禄星开始走红
禄星也是由一颗星辰演化而来,他位于北斗七星的正前方,总与北斗七星相伴升起。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中记载,北斗七星正前方这六颗星统称文昌宫,里面最末一位就是主管官禄的禄星。
进入隋唐时期以后,科举制度的兴起让禄星开始走红。科举考试使平民百姓有机会靠读书做官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这是一条太过狭窄的羊肠小路。求之不得,自然会寻求神灵的帮助,于是文昌宫里的那颗禄星就显得特别明亮了。到了北宋,文昌星渐渐成为禄星的代名词。
四川绵阳梓潼县的七曲山文昌大庙,是现存最古老的文昌庙,也是天下所有文昌庙的祖庭。在七曲山文昌大庙,宋代铸成的铸铁神像,每尊重达12000斤。或许因为神像过于沉重,难以损毁,躲过了千百年的刀兵战火,得以保存至今,也因此使我们有幸一睹千年前文昌星的庐山真面目。
宋代文昌星的形象是一派朝廷大员气度。几位办事员和贴身童仆侍立左右,更衬托出他高贵不凡的身份,庙中独占鳌头,蟾宫折桂种种吉祥图案随处可见,营造金榜题名的美好意境。这里是历代读书人的许愿福地,文昌星是他们的幸运之星。
明代变身送子神仙
在明代,禄星又被赋予了一个全新的角色——送子的神仙。明朝初年的戏剧唱本中,就开始出现“禄星抱子下凡尘”的唱词,看来早在四五百年前,禄星就已经成为送子的神仙。这送子的职能,有些来历不明。在流传的民间故事里,禄星被称为送子张仙,一位姓张的神仙。《历代神仙通鉴》记载,这位张仙是五代时期一位道士,名张远霄。在巴蜀道教名山青城山修道成仙,擅长弹弓绝技,百发百中,目标是那些作乱人间的妖魔鬼怪,五代至北宋时期,他在巴蜀地区已经小有名气。
北宋文人笔记中记载了一则张仙送子的应验故事,苏洵在他的一首诗《张仙赞》中记载,他的两个儿子坡和苏辙,就是张仙托梦送来的。坡和苏辙两兄弟参加同一年科举考试,在同一考场上双双高中进士,一时轰动朝野。张仙也名声大振。
禄星从一颗普通星辰下凡人间,演化为读书人顶礼膜拜的科举考试神,摇身一变成为送子的张仙,最终成为福禄寿三星中不可或缺的一颗灿烂明星。
寿星
寿星也是由一颗星辰转化而来的,它在天文学里的名字是船底座α星,位于南半天球南纬50度左右,在中国北方地区其实很难看到。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中记载,秦朝统一天下时就开始在首都咸阳建造寿星祠,供奉寿星。
寿星手杖何用?
大家都知道,寿星手中有一柄手杖。《汉书·礼仪志》记载,东汉明帝在位期间,曾主持一次祭祀寿星仪式,还安排了一次特殊的宴会,与会者是清一色的古稀老人,普天之下只要年满70岁,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都有资格成为汉明帝的座上客。盛宴之后,皇帝还赠送酒肉谷米和一柄做工精美的手杖。
魏晋以后,寿星的手杖产生了变化,斑鸠的王杖换成了桃木手杖,其政治教化功能逐渐被削弱。据说桃木能祛病强身,延年益寿,过去象征特权的王杖,现在成了寿星手中祛病强身的长寿吉祥物。明朝政府下令取消自秦汉以来沿袭的国家祭祀寿星制度。寿星被完全去除了政治色彩,从此大跨步进入民间,成为中国古代最具世俗品格的神仙。
寿星大脑门何来?
后来由于道教养生观念的融入,也使寿星形象发生相应的改变,最突出的要数他硕大无比的脑门儿。山西永乐宫壁画中的寿星,可能是存世最古老的寿星形象。在永乐宫上千位神仙中,我们一眼就能将他认出,就是因为他那超级的大脑门儿。
关键词社旗山陕会馆;石雕;美学细想;应用
图1、山陕会馆整体建筑群鸟瞰
会馆整体建筑布局严谨,排列有序,装饰上精益求精,气韵独具,成为国内罕见的具有重要历史、科学、艺术研究价值的古建筑群。社旗山陕会馆在全国现存的80余座同类建筑中,首家于1988年元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业内专家公认为“中国第一会馆”。会馆主题建筑群之大拜殿,如图2所示。
社旗山陕会馆的建筑及所承载的艺术思想被后人总结有琉璃照壁--匠心独具;铁旗杆戏楼―独树一帜;石雕木雕―鬼斧神工;民间刺绣―质朴精美等十大全国之最。会馆的雕刻大有“聚他山之石,赋予玉质精工”之妙。笔者主要试图浅析其石雕艺术形式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运用及其美学价值。
再为其所感动更因其故事题材选择及审美意识倾向。石雕的每根柱础雕饰内容不尽相同,各有千秋,题材及内容包括有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文人学士故事及吉祥动植物图案等,且相互结合,互为点缀,可谓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其他建筑上所用雕刻内容也寓意深刻,如在悬鉴楼在山门两侧墙裙位置处的四块人物故事石雕,形式上与四座檐柱柱础相互呼应。雕图之内容均为汉代及三国时期的历史典故,分别为《杯羹之让》、《屺桥纳履》、《赵子龙大战长板坡》与《刘备马跃檀溪》。显示着谦逊礼让、大勇能忍、骁勇善战、中流勇上之内涵。四图皆以“剔地起突”之高浮雕手法雕成,人物形象生动,山水场景也具有极强的纵深与体量感。
悬鉴楼面北的戏台,其主要功能为唱戏之用,也是会馆内是建筑结构及装饰的重点。戏台下层与山门相通为敞开式通道,二层为戏台,整体建筑厚重稳妥,布局结构合理,细致处理上更彰显其匠心独具之处。以其台口之周围之石栏的雕刻为例,正面分别雕以《渔樵耕读》、《赵匡胤输华山》、《走马荐诸葛》、《商旅图》、《职贡图》等戏剧故事图案,意现其戏台之功能,更暗喻建造者的崇尚恬淡、处变不惊、唯才是举等思想体现,甚至也可从雕刻内容中体现其生意红火、身在朝外、以商道盛之恬淡雅致之意。两侧则分雕天马、神牛、缠枝牡丹等图案,雕镂技法细腻,形象生动传神。另其照壁双联也为石刻,分刻与四柱身面北,分内、外二联,内联为“幻即是真世态人情描写得淋漓尽致;今亦犹昔新闻旧事扮演来毫发无差。”外联为:“还将旧事从新演;聊借俳优作古人。”二联以戏台为主题,揉戏剧创作,写戏剧表演之精妙,论戏剧借古喻今并加入传统儒学思想的教化之涵义,把戏台的深层文化内涵阐释得淋漓尽致,在抒发其审美意趣的同时传递出对今古世态的幽深阐释。也渲染了山陕会馆的商业文化精神,体现着其重商崇文的思想意识,承载了“文字及诗性美”的意识。戏台石雕局部如图7所示。
分布于山陕会馆各处建筑中的建筑和装饰纹样题材丰富多彩,其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吉祥图案共有1000多处,大都反复集中渲染着传统儒商的追求和向往。比如石牌坊中的雕刻内容中,中柱两侧鼓面分刻有:“俞伯牙爱琴”、“孟浩然爱梅”、“林和靖爱鹤”、“周敦颐爱莲”、“米元章爱石”、“嵇康爱竹”、“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的八爱图。,这些表达了当时的商贾们对于古代文人墨客们应物寄情的雅怀高士情操。牌坊四柱下方前后之抱鼓石面分雕了《八爱图》及梅兰竹菊等古人雅士至爱的雅致吉祥图案。也隐喻着当时商人阶层除生意之外的个人理想追求。体现出厚重的中原文化和会馆商贾的商道渊源,并可与徽州的木雕建筑思想内涵相统一,以实际而精美的物象(石雕)寄托商贾的富后尤犹、商文并举、索求大雅、遁入佳境的理想主义状态,其主题文化心理彰显一斑,同时又融进了“意境中的妙悟”之美。部分石雕局部如图8、9所示。
最难能可贵的是其雕刻神韵与中国传统仗义秉忠思想的结合。并且通过其雕刻的特征及建筑特色恰当的诠释了其石雕艺术的象征性与假定性特征。
以主题建筑大拜殿为例。大拜殿始建于同治八年(1869年),竣工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大拜殿由前厅后殿组成。前厅为卷棚顶,系山陕商人聚会与祭拜关公之地,称“大拜殿”,后殿为关公神位所在地,称“关帝大座殿”。大拜殿前最独特的装饰莫过于两侧的石雕八字墙,墙下为须弥座。座上立以整块青石雕成巨幅石雕,宽1.10米,高1.90米,以高浮雕兼透雕技法雕成。东侧为“十八学士登瀛洲”的雕图,图中任务刻有杜如梅、房玄龄、于志宇等不畏艰险,骑马沿崎岖小路登上为天下人倾慕的瀛洲,意在宣扬为学至上知识为上;西侧的“渔樵耕读”雕图,图中内容为山水、树木、飞禽、走兽、房屋采用浅浮雕、深浮雕、透雕、线雕等多种石雕技法,题材寓意上以教化人们安身立命,各守本分。这两幅石雕图与石牌坊相映生辉,在宣扬着读书入仕方可坐拥仙境的尊儒崇文思想的同时,也象征着当时商贾们对于自己对后来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向往。
大拜殿的柱础石雕也极具特色。其十八座柱础共分七种类型,每类雕饰各有不同,多采用具象的造型手法,柱础上雕出的雄狮、麒麟等鲜活生动的各类形象,造型细致入微,栩栩如生。整体雕刻既具有庄严恢弘的气势,又兼备细致生动的趣味,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殿内四座金柱动物造型柱础,以整块青石圆雕而成,南面二础为雄、雌二狮,北二础为牡、牝麒麟。长方形基座上雕有卷草纹饰等吉祥图案,雄狮、麒麟背上都驮有双层莲台。巧妙融合各种雕刻技法的同时,不仅显示出其艺术造型手法,也透视出匠人在雕刻时“真实与意象结合”美的中国传统思想应用。
另外的石雕代表则是山陕会馆的碑刻,保留完整的共9块,其中记述商业道德规则及会馆兴建活动的碑记有7块。记述商业道德规则的有“同行商贾公论戥称定规概碑”、“公议杂货行规碑”、“过载行差务碑”等。这类同时期碑文目前只能在社旗山陕会馆如此详实而清晰的看到,它对于研究清代社旗商业发展的概况及商业行为的规范提供了珍贵的佐证,也是当时诚信经商信条的见证。其中《同行商贾公议戥秤定规矩》碑对规范度量衡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公议杂货行规》碑则以倡导诚信精神为核心,对各种商业行为做出多达十八项严格规定;《过载行差务》碑则对上交官府的席片数量给予分解公示。这三块碑石也是我国现存会馆类建筑中所存最早也最为全面的商业道德规则碑记。而碑文上记载细致的各种条约公示,更是对传统思想中“诚信为本”精神的直接体现和褒扬。
会馆内碑文石刻内容与大拜殿内的匾额所书内容和推崇的思想又本源相通,大拜殿内的匾额大都是各商社敬献会馆的,其匾额书写的内容大都是赞美关公忠义精神的颂词,既有经典的词义,又有书法艺术的形式美感,如“光明正大”、“浩然正气”、“万古精忠”、“正气常临”、“乾坤正气”、“义高千古”、“万世人师”等,皆可以说明其商贾们对于诚信、忠义、名节的敬畏与倡导。
山陕会馆其建筑以及所构筑的商业文化内涵及其美学思想的应用,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其追求的商业理念诠释了其诚信秉义的商业文化精髓,也是当时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品牌文化现象载体。而从其石雕艺术中透视出的中国传统美学细想也足以留给我们深刻的思考,并为我们所欣赏、学习、借鉴、应用、发扬。在其崇商、经商、重商、盈利的商业精神引导下,最终能从雕刻的形式及内容提炼等方面上升到对传统人文意识、美学思想上的追求上来,更是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研究的精髓所在。对于当代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感追求,美学思想精髓的及其价值的贯彻应用,商业上诚信为本的商业本源意识,乃至学术上的严谨和深刻的精神等诸多方面,都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历史财富。
参考文献:
[1]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社旗县文化局编著.《社旗山陕会馆-中国古代建筑》.文物出版社,1999(10).
[2]关玉国.《社旗山陕会馆商业文化初探》,2004.
[关键词]思考形而上学艺术柏拉图思想
一
在今天,当艺术为金钱所收买,丧失它自身所固有的人文性,而沦为人们休闲、消遣的;当作家不再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满足于对所谓“原生态”的生活的真实呈现,而使作品日趋粗鄙化、浅俗化;当艺术理论正在怀疑美是否还是艺术的本质属性,并致力于消解美的超验的、形而上学的意蕴,而把它贬降为只是感官和欲望的对象的时候,回过头来再重新来探讨和阐述艺术的形而上学性的问题,对于我们思考和认识艺术的性质,恐怕是不无启示的。
柏拉图的上述观点是建立在以灵魂和肉体、感性和理性二分对立的思想基础上的。由于他认为美的理念、美本身作为一种范型性的存在,一种灵魂的对象,它在现实世界中不仅是不存在的,而且认为一沾带感性形式,就使它失去无限性和永恒性而变成有限的、不完美的。这就使得他对感性世界,对感觉活动一般都采取排斥的态度。他批评智者普鲁泰戈拉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口号,其理由就是知识和真理都不是感官的对象,因为感官是没有共同的对象的,它不能认识事物的共同性,所以“感觉总是相对的、个别的”,“只有思维才能认识事物的真象,只有思维才能领略事物的存在。”(7)据此,他把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托付给数学,认为只有数学才能“迫使灵魂使用纯粹理性通向真理本身”(8),这就奠定了西方传统理性主义哲学的思想基础,并深刻地影响了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等人的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