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宗主附注
大有以有名、而不曰富者。明物之属公也。富以人言。有以物言。实则有即富。物多不可胜用、非富而何。然富以天下。不专于私人。故曰大有。既无处无不富有也。一国之境皆丰收。曰大有年。或南稻。或北麦。或旱粱。或水种。莫不丰收。方名大有。若有一歉。非大有也。故大有为同人之富。富字从同田。同人之田也。同人言凡人类也。非指何人何地之民。人类皆得以其力。收其财物。即大有。故大有为太平之世。必基于生产之富也。田指一切土地。无论山水寒煖。地面土中。一切产物。皆富之源。皆可名田。皆人类所凭以生以养者也。故曰同田为富。同人以田产大有而致富也。故礼运大同。必及于财货与物力之分取。以尽地利。地利尽。天时宜。而后人以安居。世以治平。无论何人治国。必先此道也。人之群处。为求生之全。而避害之至。故同人人之于大有。性情之所应也。唯能同人。始能大有。唯有大有。始养同人。此天地生物。为人类之养也。岂为一二人之富哉。故大有本乾德。如天之无不不覆也。推离用。如日之无不显照也。人之应之、亦当如是。彖曰、应天时行。是以元亨。大哉此言。世人知之者盖鲜矣。
又曰、大有卦有字音与酉同。系八月之令。同人人字与寅近。系正月之卦。正月春生。万物正启发之时。八月秋收。万物值成熟之会。凡收获皆在秋季、麦之熟在四月。亦名麦秋。以秋主收也。故酉月为有。言万物皆丰盈成熟。而天下富有也。在卦象、火在天上。七月流火。其时物正将熟。至八月则收成矣。农夫一年辛劳。唯望秋收。以慰其所欲。有者足也。足其欲也。古人生活简朴。得食则足。故八月秋收。天下同富。无论贵贱。莫不欣然自足。盖古者计民受田。耕以得食。苟非荒年。则家家皆有收获。皆有富足之象。此大有必以天年为准也。天年丰歉。多关政令。仁人在位。水旱以时。虫害不生。史书大有年以纪之。明其德被民生。功参化育也。故大有系于天。而致于人。人事不齐。天道乃变。荒歉之岁。必国无贤君。故民贫。咎在政治。而非岁之罪。物之有。乃常也。不收。变也。圣王之世。岁无不丰。人无不富。末有民贫而国治者。故治国必先民生。傅曰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此易以同人大有二卦。喻治世之则。而推其极、则为大同之运。大同岂有他哉。亦唯人人安乐富足而已。故读易必先求圣人命名之旨。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此释大有卦象之用。体天道而立人则也。天指吉言。命指凶言。善指利言。恶指害言。顺者推之使广。休者止之使退。扬者举之使高。遏者抑之使下。皆本天之生杀予夺也。此即阜物利用之大道。而为大有生成之大则。人者天之所委以行道者也。能本天之行。以成物之才用。斯为君子。故大有不藉人力。而唯以人顺天功。书曰:天功人其代之。此之谓也。天所生者生之。杀者杀之。予者予之。夺者夺之即代天也。即大有之人道也。
宏教附注
此节含义至深微。昔人注释。均末能透发其蕴。不知大有乃世治最高之则。大同之道。其所述多关治道。而文王又不便直说。委曲立辞。实为儒家明治要义。所谓人治本乎天治。尧舜性之也、皆在此卦所演述。以五阳尊一阴。阳化同阴。乃性命之间。有无之际。上通玄微。下覆万物。以大平等。大公道。树立人生准则。而解决一切纠纷。以安治天下。保全人类。其取象至妙。三代以下无知之者。故夫子特为阐发之。
初九:无交害,罪咎,艰则无咎
又按九四爻辞匪其彭匪字、正与此匪字对。亦含有盗匪之义。盖慢藏诲盗。玩物丧志。徇财失节。好货亡身。乃情欲之害。凡人所易犯者。大有以物丰而用足。恒易引起争夺之谍。材良而获多。恒至沦于败覆之祸。故初九无交害匪四字。实寓警惕之训诫也。害指物言。匪指人言。皆祸也。皆以有而生之祸也。匹夫怀璧。贪夫殉财。罪及其身。咎将谁任。故大有不难致。而处大有之难也。知其难。则免焉。夫害之于我。以物聚也。匪之加我。以欲役也。而咎戾似非在我。却由我可免也。故仁人不专富。智士不贪多。今初九以乾交离之末可也。正如人之于其财物。尚末接触。虽将来集。而不宣直取之。虽欲附从。而必须慎择焉。此艰之谓也。若以时之末至。而进求之。位之非宜。而过谋之。是贪也欲也。害匪相偕。不期至而至。不亦危乎。是无交害。明其交则有害也。交犹受也纳也。财物害匪。皆自外来故也。初九内之至也。外来者无受纳之。则咎亦无矣。
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害字已括一切祸乱咎戾言。无交接其害。乃初九中正之道。然常人恒易犯之。贪其利而忽其害。徇其欲而忘其咎。是以易辞特垂戒焉。首句明揭大有者。正见害之所由至也。若非大有。害亦不生。而处之者。则贵在无交。即艰也。艰犹乾惕之义。以艰得之乃无害。如农工辛勤所得。自无祸殃。不劳而攏。非有而取。皆违艰之义。即不免于咎矣。辞以示教。因爻象而垂戒。乃圣人之深心。亦君子之正道也。大凡大有卦。本物之富有。为用之丰盈。乃人生最亨乐之时。而祸害亦滋伏焉。故各爻多曰咎害。言无咎者正有咎也。以富易骄。以货易淫。以物引欲。以亨乐忘性。即不为盗匪觊觎。亦足以毁道败德。故君子于此必慎之又慎也。公之则安治。私之则害。远之则亨乐。近之则咎也。此以后各爻之义大略也。读者宜细昧之。
艰则无咎。盖处初九之际。本可特立独行之时。善于附丽之离。尚远而末即近。果能素位而行。自免流污之合。曰无交。明其本无可交也。非仅毋交而巳,夫子分句释之。最符爻辞原义。读者当细审之。
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象曰:大车以载,积中不败也。
九三:公用享于天子,小人弗克。
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以见小人之害。不但为人之祸。而物亦被其灾。小人以贪为能。以欲为功。以多藏为富。以滥费为利。是其害于人民者已明。而由物之废与费。更为其利用之害。亦可见矣。其终也。因罪受谴。因货贾祸。则又自受其害矣。故释文申明其义。意谓唯君子乃免害耳。此爻尚有最要一义。在文字外。向无人解及之。兹述其大晷如下。
夫天之生物为人用。乃以奖有德。劝有功也。勤者得之。善者享之。仁义者利之用之。非可以私干也。故名曰天禄。凡衣食曰用一切之供给。无一非禄。无一非生前所定。不得多或少也。故凡用物者必惜物。有之必成其用。无之必安其分。王者制爵禄。仿于此义。非德不予。非功不锡。此本天道栽培倾覆之例。不得任意增减之也。九三爻引天子宴享之制。明人与物至中至正之道。人之于物。物之于人。恰有相宜。不过乎中。不失其节乃为大有之真象。亦即大同之大则也。故贫富不相悬殊。出纳不相乖舛。生息相及。利用相衡。一如天之命人。王之命爵。亳无贪纵之念。干求之愆。则世道自平。人类自康。此治平真谛所在。而大学言治平。必纳于明德。必始于格物者。正此义也。故礼曰:仁人不过乎物孝子不过乎物欲明何以为过即由失大有之道其详见大小过。兹言大有。第求不过而已。此小人之害。害在过耳。不过何害。故克字与克己克欲克念之克一义。小人之过。以弗克也。此义宜细审焉。
九四:罪其彭。无咎
此大有九四爻辞。指明本爻之用也。九四在上卦之始。居中爻之位。为离卦之初。接下卦之乾。而与六五近。与九二应。一阴一阳。夹辅其旁。身为阳乘阴阴者聚物而不流阳者载物而易动。阴阳交翕。或弛或张。上下交通。或盈或绌。此大有九四之象。匪其彭者以物聚而不满盆而不张相孚以交相得以合是大有之善于居积。正如九二之积中不败也。然九二之象由内生。其自处之善也。九四之象由外至。其应时之当也。物之聚者恒易满。财之盈者恒易张。满则害生。张则盗至。皆由于贪与侈之蔽也。彭者满也。张也。太过之象也。义与彭亨同。亦即谚所谓膨胀之意。以大有至此。物集益众。财敛益多。争趋附之势。如囊之纳。有不胜。器之盛。有将溢。而阳动以周流。阴静以收受。两象俱备。遂成其彭之势。而幸主物者。得其道。适其宜。虽聚之已丰。而纳之不使满。虽来之已盈而盛之不使张。以度其量。而制其节。以迎其入。而去其过。以止其至。而应其时宜。以御其用。而孚其人事。故曰匪其彭。言虽有彭之虑。而竟不至于彭。是主之者有方也。以九四居阴阳之中。兼刚柔之用。故能左右调协。取舍自如。中而不偏。正而无过。此爻辞明其为无咎也。无咎亦如上各爻、最易有咎。以处之得当乃免咎耳。
象曰:匪其彭无咎。明辨皙也。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言能具辨物之明。皙物之用。而得其中道也。辨以知物之情。皙以善用之途。明则物无遁情。用无悖道。各得其所。则多而无害。敛而非贪。藏而有为。役之不失其时。制之不违于理。则自免咎戾。此明之大用也。离为光明。九四为离初爻。故有能明之象。又或谓匪其彭。匪指小人。与初爻之匪同义。盖言财物丰盈。盗贼觊觎也。彭犹旁也。匪在旁窥伺。欲以掠其财。夺其物也。而无咎者。以防之有道。而接之有方。虽在旁之近不足害。由能明辨哲于几微也。辨其为匪。而先事备之。皙其不善。而早为远避之。亦如初爻之无交害匪。则匪自不为祸也。此亦象中兼赅之义。可会通焉。盖大有以富为象。慢藏诲盗。世所不免。而爻辞原贯通一切。如由上治言。则当如前义。如在拨乱之世。则后说亦可通。当视时而释其意义。以易辞选择精弘。非他经比也。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象曰:厥孚交如。信以发志也;威如之吉,易而无备也。
此申释爻辞之精义。而见大有之道与德也。以信能生成一切。天地之生化。莫不基于信。物之春生夏长。秋成熟。冬藏储。皆信也。志孚信成。故曰信以发志。易者至顺。唯顺乃易。顺其自然。一成皆成。天下大有。而生之与成。一德一威。一育一杀。威也杀也。顺时自至。非有所为也。故曰无备。比人之坦易和平。亳无猜嫌之心于事先。天地之道。生之无亭毒之心。杀之无虔刘之志。即易而无备之谓也。推之人类。天下大有。人人皆乐其生。更何恩仇之念。忌妬之怀。相与亲和。有如骨肉。自无仇害之见。即无防备之心。此六五爻辞之微义。而所以占其吉也。
上九: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象曰:大有上吉,自天佑也
周易各卦。多重政治。文王鉴商政之衰。思尧舜之治。故托于易。以明平治之道。所述大同之义。太平之政。而多难明言。乃分寄之于各爻辞。并隐其名于卦。如大有同人是也。而一一细求所行之道。推诸人情物理。合之天道。无不备具。其在各卦所示。莫非此旨。后唯孔子能绍述之。传于礼经。门人或未尽达。故传说末详。此亦时之所为也。易坛所讲。此点独加详尽。以与大学中庸运各篇相证。虽曰讲易。实不止明数已也。
好逑传(佚名)
凤凰池(烟霞散人)
归莲梦(佚名)
狐狸缘全传(醉月山人)
恨海(吴趼人)
合锦回文传(李渔)
蝴蝶媒(南岳道人)
梅兰佳话(阿阁主人)
梦中缘(李修行)
平山冷燕(佚名)
西游记(吴承恩)
三国演义(罗贯中)
水浒传(施耐庵)
红楼梦(曹雪芹)
聊斋志异(蒲松龄)
警世通言(冯梦龙)
醒世恒言(冯梦龙)
喻世明言(冯梦龙)
初刻拍案惊奇(凌濛初)
二刻拍案惊奇(凌濛初)
中国古代神话体系表(道教)
云海仙镜-(之一)仙山落东海
我国神话的保存及流传情况
二十八宿探秘
水仙花的传说
中国古代神话简介
民间故事里的幽默与诙谐,让你捧腹大笑
灵石出世
民間傳說之--白蛇傳(白素貞)
浅谈中国古代神话
人材大小毕举(打一常用词)
喜形于色(商品一)
爱心欲献大牛哥,可否可否。(打字一)
针扎没眼,刀割没缝,八十老汉,也能咬动。(打一自然物)
村边桥头早有变化(打一省区名)
穷汉不肯卖铺盖(打二字《三国演义》人名)
醉交白卷(打一成语)
一来就转正(打一字)
身体微抖,汗毛倒竖(四字常用词)
十个兄弟一母生,算算五个是孪生,高矮不齐两边站,仔细一看真对称。(打一人体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