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就是春节了,有人打包准备回家过年,有人则琢磨着要看看来年的“运势”,纷纷求助于卜卦、占星、看手相、塔罗牌等方式,当然成本也不低——“588元测一次流年运势,688元秒一个太岁符”……
这些算命先生说的话准吗?是不是真的是“信则灵”?“命运”能够通过高价来改变吗?
心理学的专业人士是怎么看待算命这件事的呢?我们问了心理学家几个问题,希望能够给你一点启示。
问:岁末年初,很多人会借助占卜、算命分析来年运势,这一行为,背后的心理学原因是什么?
答: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容易去相信命运的存在。比如说现实生活中意外遭遇巨大挫折,或者感到自己怎么努力都没法改变一些重要的事情的结果。在这种状态下,人们觉得自己的力量很渺小。还有一些新旧交替的时候,人们更容易去展望未来,比如换了一份工作、快要过生日或者一年快要结束的时候,就像在写年终总结的时候我们也会展望一下来年。
因此我们不妨把这两方面的因素叠加起来分析:如果过去的一年中个体感觉到在生活中力不从心、难以把握自己前途的时候,就更可能在岁末年初的时候求助于算命。
问:很多人算命后都认为,算命先生说得特别准,为什么?
答:心理学可能是少有的的经常被误解的学科。人们往往认为学心理学的人会算命。让人哭笑不得的是,确实不少人因为出于对心理学的误解而对心理学产生了兴趣,比如觉得学了心理学就知道别人在想什么,就知道别人的银行卡密码,学习心理学就能够算命等等。
事实上,我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给研究生开选修课的时候,第一节课就会明确地告诉学生,如果想要学习算命,那么下课就赶紧把课退了。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和算命有着本质的不同。
尽管心理学不教算命,但是心理学还是能够回答为什么人们会信算命先生的话,可能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原因之一:讲一些笼统的话
此外,算命先生还会说关于个性特征或者内部状态的笼统的描述,比如“你有时候觉得自己心太软”“你是一个比较善良的人”这类话。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很善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可能更多在于如何定义善良而不是善良与否。还有些时候,人们哪怕明知做了一些不善良的事,往往也会认为是形势所逼、迫不得已或者有苦衷、有隐情。归结起来,大多数人都会认同“你是一个善良的人”这句话。
知道这个原理之后,我在讲述“为什么人们会相信算命”这部分知识点的时候,甚至可以假装给班上的学生们算一卦。每读出一句话,就请学生们来判断说得准不准。如果学生觉得说得准,就举手。我选择了一些非常适用于二十出头年轻人的话,比如:“遇到喜欢的异性,你往往不能很从容地表现出自己的魅力”“有时候你难以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有时候你觉得被人理解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超过95%的同学都会一直举着手。
原因之三:根据生活经验,借力打力
当一个人走向算命先生的时候,往往并没有打算掩饰自己的情绪和生活状态,很容易会说出自己的担心和真实情况。
这几点叠加起来,有人会发现算命先生出奇地准,也不奇怪。
问:很多人认为,坚信某件事在未来会发生,这件事情就真的会发生。心理学原因是什么?
答:在一些规律性非常强的领域,结果是完全可以预知的:比如一个一学期既不认真听课,也从来不交作业的学生,在考试前就会灵验地预知自己会考砸。如果父母恰巧很在意他的成绩,他同样会灵验地预知成绩公布后父母的脸色会不好看。同理,如果公司的经营状况出了问题,那么一些人可能也会事前预测到自己被裁员。
假设一个人并不喜欢我,但是我就是误以为对方喜欢我(敲黑板,只是喜欢,不是深爱,如果没有理由地认为对方深爱自己,在对方否认的情况下也坚信不疑,甚至因为这个信念而做出一些出格的行为,则不属于这种情况。与该情况对应是一种叫“钟情妄想”的精神病性症状),那么我跟这个人打交道的时候也更可能表露出热情洋溢的一面,当此人遇到困难我也愿意伸出援手。这样一来二往、三番五次之后也会增加对方喜欢我的可能性。这是有关自证预言的一个很美好例子。
在其它领域,自证预言的效应不仅不成立,还可能结果正好相反。比如家庭教育中,某些比较偏执的父母,认为只要严格执行某种培养计划,就能够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天才或者出类拔萃的人。其采取的培养方式往往既不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也不考虑孩子的个性特点,结果毁掉孩子也不是不可能的。
问:很多人其实是希望借助于算命来解决心理问题。您对这些消费者有哪些建议?
大自然有山峰山谷,人生有起起落落。如果在自己非常低落的时段,偶尔去查看一下算命的网站,或者花一点小钱算算命并不会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后果。但是,如果有人利用你当下的焦虑、不安和迷茫,告诉你,如果你能够花费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块钱,他就能够在三五天内通过某些方式逆转你的命运,那你最好不要相信,无论他的大旗上写着占卜师、算命先生、命理大师、还是心理咨询师。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我知道正经的心理咨询师都不会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