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实验小学以“蒙正教育”为理念,在传统教育中,多以“综合知识类读本”为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历史上提出过“知类通达”教育理念,强调知识的基础性、通识性和迁移性,这与“跨学科”教育理念相一致。相比于以往的多学科教学、综合教学,跨学科教学更具备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思维和创新方法,它强化的课程协同育人功能,能够弥补分科教学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小学为筑基阶段,通过跨学科教学研究,让学生以真实问题情境出发,经历综合学习、解决问题、实践创新的过程,习得学习方法路径,提升核心素养,从而为未来创新人才的培育奠定基础。因此,在教改的背景下,着力开展跨学科教学研究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然而,跨学科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可借鉴的成熟经验不多。在上学期跨学科教学刚开始探索之初,针对500多位教师问卷调查的调研数据显示,“缺乏跨学科的知识体系”、“缺乏跨学科的方法或路径”、“缺乏教学案例参考”等是教师们最为头疼的问题。83%的老师认为跨学科教学会促进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但如何培养,教师犯难。在教师的培训需求数据里,“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方法指导”位于前列。
因此,上学期,学校结合与上海拾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的“基于跨学科视角下的教师研修与专业能力提升项目”,实施了以“蒙正育人理念下小学跨学科教学的实践研究”为主题的校本研修,从学习把握“跨学科主题学习”内涵到形成跨学科教学实施策略,再到探索跨学科教学实践,开创了“协作推进、以点带面、学科联动、学用研融合”的校本研修新模式,并从学习把握“跨学科主题学习”内涵到形成跨学科教学实施策略,再到探索跨学科教学实践,包括项目选题、问题链与任务链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规格、研发各类学习支架等,为后续跨学科教学的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跨学科教学研究的合力正在逐步形成,我校体育、美术、道法、自然、音乐、劳动等学科也开始了跨学科教学的尝试;跨学科主题学习也开始渗透在学生日常的校园生活中的花袋袋节、紫藤花节、创玩节、花帽子节等活动里……跨学科的空间也在改造中。
但是,这对于跨学科教学实践研究来说还只是开了个头,更多只停留在跨学科教学的设计层面,还没有真正全面、深入地落地到日常教学之中,教师们开展教学实践依然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因此,本学期初,学校又对教师进行了访谈,发现当前教师最为关切的问题主要有:如何选择与创设跨学科教学主题与情境、如何进行问题链与任务的设计、如何在主题项目推进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等。因此,针对教师研修的新需求,本学期则以“让跨学科学习真实发生——蒙正育人理念下小学跨学科教学的实践研究深化推进系列培训”为校本研修主题,继续深化、推进跨学科教学研究与实践,以继续提升教师对项目化学习的理解与实施能力,落实课标,同时提升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创新素养。
二、课程实施
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本学期我校继续聚焦“跨学科教学”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以引导教师秉持学校蒙正育人理念,建立综合融通性跨学科思维与实践方式,以变革教师育人方式,提升教师跨学科素养。为了提高校本研修品质,我们进行了顶层设计,调整了研修策略:
(一)前移后续,螺旋推进,助力校本研修跃上“新台阶”
以往,我们的校本研修一个学期聚焦一个主题。本学期,根据学校持续研究的需要,根据教师培训新需求,我们基于上学期“蒙正育人理念下小学跨学科教学的实践研究”校本研修的基础,继续围绕“跨学科教学”,开展“让跨学科学习真实发生——蒙正育人理念下小学跨学科教学实践研究的深化推进”校本研修。两个学期的校本研修,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长程的顶层设计,并以“前移后续”螺旋式推进的研修方式,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探索,从先行学科探路到全学科参与,在校本研修的不断夯实与持续推进中,将“跨学科研究实践”做实,做透,引导教师不断提升对跨学科教学的认知,不断积累经验,让跨学科教学真正“落地开花”,加快教学变革的步伐。
(二)整体布局,多元支撑,助力全体教师收获“新成长”
学校围绕跨学科教学研究的顶层设计,这学期聚焦课堂,进行通识培训、专项培训和实践培训在内的综合培训,同时对校本研修、专家指导、经费支持、资源建设、空间打造等进行全方面的保障,并以“二线三径四式”的校本研修新模式推进实施。
1.“二线”管理
为了更好地保障校本研修真正“落地”,赋能500多名教师,学校调整原先“一线管理”模式,为“二线管理”。即,在校长室指导下,学校课程研发中心与教师发展中心为“一线”,主要负责校本研修的主题确定、整体策划宣传,以及全员培训;校区执行校长为“一线”,主要负责分校区校本研修的组织开展的监督与管理。
“二线”校本研修管理架构图如下:
“二线”校本研修组织管理的调整,以其灵活性和适应性,促进了不同部门之间、学科之间、校区之间更好的合作和协调,及时顺应了校本研修的深入推进,提高了各项目团队的研修效率和质量,同时促进了四校区齐头并进跨学科实践研究的良好态势。
2.“三径”实施
跨学科教学有着丰富的内涵,考虑到学生经验的整体性与连续性,同时为了让教师课堂实践与研究更聚焦,学校积极探索“三路径”跨学科教学实施进阶及教学实施策略,助力师生持续生长。如图:
3.“四式”推进
(1)“项目式”整体推进,让教师全体卷入“新课堂”
上学期,在专家、学科主任及种子教师的努力下,从2022年8月到2023年8月,共完成了22个项目的设计。本学期,学校整体布局,从暑假开始就着手各学科跨学科项目设计,在四校区200多位教师参与下,形成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8门学科40个项目。开学后,全体教师选择参与项目。为保证学生充分的学习体验,学校每周五下午进行项目集中性实施,以自主选择或整班学习的方式组建项目学习团队,开展项目实施。
项目整体推进序列进程:
7-8月
9、10月
10-11月
9—12月
12-1月
“主题+鱼骨图”设计
“主题+鱼骨图“全项目培训完成修改
完成4课时设计
项目实施
项目化学科展示活动
12月,学校在前期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基于学科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阶段性展示活动。通过具体项目化学习课例的展示,在具体实践研究中提升了教师对项化学习的理解与实施能力。从具体课例中使老师学会如何从学科实践出发将自然、社会中真实而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基于学科的跨学科项目,指向两个及以上学科的核心素养培育,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进行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及实施。
2.“圆桌式”合作研讨,让教师激发研修“新热情”
我们重视校本研修的重心下移,引导分校区以年级学科组为单位,开展分组研讨活动,以学科课堂教学实践为阵地,结合主题式学习、项目化学习的教学路径,从主题的选定、目标的表述、任务的设计、问题链的创设、成果评价等方面开展落实研讨。教师们基于,以团队的形式,经历提出问题、规划方案、修订方案、解决问题、形成成果、交流研讨、评价改进各阶段。这样的圆桌式合作研讨,对于教师来说更有挑战性和吸引力,也更能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在思想的交流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凝结了智慧,教师们收获了研修的存在感与成就感。
3.“跟进式”指导实践,为教师教学实践“把好脉”
上学期,只停留在跨学科教学的设计层面,还没有真正全面、深入地落地到日常教学之中。这学期,我们整校推进,全面开展跨学科教学实践。这学期学校继续与上海拾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基于跨学科视角下的教师研修与专业能力提升项目”外,又与复旦团队合作跨学科项目的研究。因此,学校充分利用校外跨学科专家团队资源开展校本研修——专家到各校区,开展一对一现场指导,包括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活动的安排、评价措施的设计、知识逻辑组织等,解决教师在跨学科教学实践研究中的真问题,为教师开展跨学科教学实践“把好脉”,也为我校跨学科教学校本研修“掌好舵”。
4.“滚动式”优化迭代,促教师教学实践“生智慧”
(1)短期项目的多轮滚动式迭代
短期项目针对同一项目的年级教师,滚动式进行项目实施。第一轮重在项目实施问题梳理解决、第二轮重在项目的调整优化、第三轮重在项目的迭代更新。在一轮轮的滚动式迭代中团队教师全体参与,亲历项目化学习的“做中学”,知道如何将育人方式的理念转化成具体教学行为。
(2)长程项目的持续滚动式推进
(三)四阶式评价方式,让校本研修考核“换新颜”
本学期,学校也改变了校本研修的评价方式,设计了四阶式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如图):
“积极参与学校或学科教研组跨学科研修并满学时”、“参与核心团队,进行项目设计并实施”、“撰写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案例或跨学科案例、论文获奖或发表”、“承担校级及以上跨学科研讨课或经验交流”,四个评价指标设定不同的分值,从不同角度公平公正地评价教师参与跨学科教学的程度及成效,并设置“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第的考核成绩。经统计,参与本次研修考核评价的500名教师,全部合格。其中优秀的有113人,占全体人数的22.6%,良好的有125人,占25%;合格的为262人,占52.4%。
四阶式评价考核,不仅使评价分层,还使教师们找到了相互之间的差距,找到主动发展的方向。
研修模式的重构,评价方式的改变,使校本研修更具时效性、指导性、研究性,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切实得到了提高。
三、成果成效
一学期的校本研修,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集体研讨、跨学科实践与研究、经验交流展示等研修活动,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创建了支持环境系统,优化了跨学科教学的生态
通过本学期学校跨学科教学实践研究的深化推进,持续统一理念、营造环境、深化管理、优化课程、探索研修、丰富资源等,构建整体式跨学科教学的校园生态,支持师生持续生长。例如,研修及管理方面,学校组建了专家领衔的跨学科研修核心团队、项目团队,采用了“二线三径四式”的校本研修新模式;课程优化方面,形成了学校开展跨学科教研、跨学科教学的支架,如《闵行区实验小学新课标下各类课程跨学科教学实施指南设想》、跨学科课程导学案和学生项目化学习手册等教学支架;学校还制定了创新素养测评框架和跨学科课程设计实施评价标准,为教师开展跨学科教学提供了参照依据。支架的提供,避免了跨学科教学主题拼盘、目标迷失、学习浅表、虚假跨学科等实践偏差,对教师开展教学实践、教学研究、跨学科教研活动起到了指导作用。同时,跨学科教学的实践研究与对教师的评价考核相挂钩,促进了教师跨学科实践研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一步促进了跨学科教学整体生态的持续优化。
(二)具化了实施路径与策略,打造了理念与实践互融互生的范例
通过项目研究,探索蒙正理念下的跨学科教学的路径与策略,打造了具体实践范式,反哺了蒙正育人理念,赋予蒙正更丰富的当代内涵,实现理念与实践的相互滋养。例如春城校区四年级“校园排水——小小调查员”,将数学融合自然、信息、劳技等学科,引导学生解决“改进学校排水系统”的问题;畹町三年级“穿越时光遇见他——遇见李白”,则将语文融合美术、信息学科,引导学生制作李白人物传记;“小小规划师”则引导学生结合校区新开辟的生态农场,探究历法与农事的关系,了解不同植物生长习性和生长周期,结合二十四节气设计适合生态农场的“种植月历”和“专属年历”等等,一个个项目,一堂堂实践课,让跨学科教学真实地发生,让跨学科理念在课堂中落地开花。
(三)组建了跨学科教师工作坊,促进了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
为了在国家课程方案指导下形成符合我校特色和学生需要的主题鲜明、内容详实、策略有效、方法适切的跨学科教学实施范式,学校组建了由校长、中心正副主任、学科主任、跨学科教学研究项目组的核心团队依托专家深度介入式的工作坊。再由工作坊项目组核心团队纳入全体教师,分工合作共学共研共享,全面深入推进跨学科教学实践与研究。
在校本研修评价考核中,据统计,共有60名教师参与核心团队项目设计及实施,撰写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案例或跨学科案例、论文获奖或发表的共有12人,承担校级及以上跨学科研讨课或经验交流的共有29人,具体如图所示:
通过专家指导下跨学科教学实践和研究,促进了教师梯队的建设,提升了教师跨学科教学素养。
(四)丰富了课程实施方式,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四、不足之处
2.本学期,随着实践研究的深入推进,各学科均打造了跨学科教学实践范例,虽然教师全体卷入参与,但还没有真正全面落地在每个班级的日常教学,因此,后续还需持续深入推进,将先锋探索推广为普遍实践的有效路径,加快课堂教学变革。
3.跨学科课程开发所需的资源还需进一步挖掘、整合、利用。包括与社区和家庭通力合作,建立校外跨学科主题学习基地,强化资源统配与协调管理,推进资源整合与共享,为教师的跨学科实践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持。
五、课程展望
目前,各学科积极开展跨学科教学实践与研究,并不断积累经验,跨学科教学研究的合力正在逐步形成;跨学科主题学习也开始渗透在学生日常的校园活动中……跨学科的空间也将进一步打造,新教材颁布后跨学科教学的日常深化上还须持续深耕。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守初心,筚路蓝缕,终会“守得云开见月明,静待花开终有时”。
总之,希望能通过校本研修的开展,打破教师自身学科本位的思想,建立融合的学科理念,结合跨学科教学实践,不断学习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及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施的方法,形成跨学科教学的流程、工具、资源以及跨学科教学推进的策略与方法,以此变革教师育人方式,提升教师跨学科素养。同时,希望在跨学科教育教学实践中,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形成发展需要的、综合的、完整的、开放的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培育时代新人。
2024.1.15
附件1:
2023第一学期闵行区实验小学四校区跨学科项目表
学科
校区年级
所属学期
及单元
人员
具体项目名称
语文
莘松
三年级
第一学期第三单元
*刘文婷陈燕、朱巍、张会婷、明珠、王勤、陈建芳、钱敏慧
在小童话里探秘科普大世界
春城
四年级
第一学期第二单元
*杨郁梅盛晶晶
陈婉霞朱雯婷
舒家萱方舒唐雪华陈何君
共“赏”校园秋景
景城
五年级
第一学期第四单元
*章卉郭希为、陈娟、秦智、陈颖、刘俊、陆晓芬、施燕清
科技改变生活
畹町
第一学期第八单元
*陈绪,王飞,赵冉冉,蒋瑛,李雪莹,任志婷,马倩倩,蒋枫、刘芸
穿越时光遇见他-走进李白
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第八单元
*朱青,吉银平,韩笑,庄怡萍,王沛,金润晶,胡芳源,杨茂华
逆境中绽放——走进苏轼
数学
第一学期第五单元
*邓君张思琪、程蔚、陈欢花、宋佳易、匡肖祺
剪剪画画过春节
*邱菊香季常振、毕明芳、孙雪、谢隽、康伟、潘杰、王雯婷
“数”之旅,“量”之感-小小发现家
第一学期第六单元
*刘佳蔡锳霞、魏旖、杨秀红、邢渊华、陆慧佳、胡雨婕、邓春艳
我是智慧小导游——制定旅游计划
*朱华卉戴玲,姜晓黎,张秋霞、山玲华
二年级
*陈蓓蓓夏国兰,王晓云、张端,沈伟颖、张宋怡
蒙娃学乘法
英语
3AM4U3
Plants
*冯瑶瑶李晓薇、郑琳,邱文静,陆晨
校园植物会“说话”
4AM3U3Intheshop
*陈一霖钱燕裙、刘博雅、杨裕燕、林静、石佳慧、马燕蓉
未来超市之买卖小高手
5AM4U1Water
*李宝婷卫思宜、金梦云、吕晟、周晶、居梅芳、金洁、卫佳雯
Thejourneyofwater
5AM1U3Myfuture
*杨贵华陆玥,韩璐,王青青,杨婷婷,鞠雷英,张倩、谭雯婕;卫智琴
“职”向未来
综合
43人
莘松美术
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第四单元
*姚莉萍王晓峰周加懿王弋凡何吟霜孙文娇张晨玥
校园空间“莘”设计
莘松自然
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第二单元
*鲍晓园张晓文、杨佳静、刘兰德、张杰、孔倩、卫佳雯
种植园
春城体育
*瞿伟华陈敏晔、苏洪扬、孙振、朱琦、孙伟宗、李乐璇、帅梦影
穿越火线—障碍跑
景城道法
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古代科技耀我中华》
*孙青阁徐雅琴、范逸、陆燕、陆慧玲、彭鹏、吴晓凤、童霞
科技博览会
畹町音乐
五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丰收之夜》
*米然林青、朱祎丹、陈洁、骆乐、陈晓雯、林菁、袁梦
民歌会
三个华师大项目:
景城校区
语文四年级(华师大)
*孙悦、张世红、陈晓蕾、施燕清、孙青阁、孙丹红、范博娅
遇见自然,捕捉“睛”彩
畹町校区
数学五年级(华师大)
*徐倩倩、山玲华,戚晓蕾,王婷,高贝贝,汤名锋,谢亿粮
营销大战
英语四年级(华师大)
*杨涟漪、居栋楹,施伊璐,吁荣莉,黄晶璐,卢佳玲,施郭琛,马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