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OpenAI公司旗下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一跃成为火爆全球的现象级应用。
网页截图
ChatGPT生成的内容属于谁?它能拥有作者身份吗
目前来看,人们应用ChatGPT的场景很广泛,包括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代码、诗、论文等等。
国外一项对100多名教育工作者和1000多名学生展开的调查显示,超过89%的学生使用ChatGPT来帮助完成家庭作业。也有研究者用它来撰写学术论文,为此多家学术期刊更改编辑规则,禁止将ChatGPT列为合著者。
那么,在法律上,ChatGPT能拥有作者身份吗?它生成文本内容的著作权属于谁?
此外他提到,也要看计算机软件开发者与用户之间的协议约定。比如,ChatGPT生成作品的著作权划分问题可从其服务条款了解一二。
根据OpenAI的使用条款,只要该用户遵守使用条款(其中包括某些使用限制),OpenAI就会将其在输出内容中的所有权利、所有权和利益转让给提供输入内容的用户。然而,由于机器学习的特性,不同用户可能会从AI中获得相同或类似的输出内容,而根据条款,只有独有的“输出内容”的权利才能够转让。
资料图:北京,在服贸会首钢园展区,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展厅里的舞蹈机器人。中新网记者李骏摄
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能当做原创作品吗?
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内容创作,这并非新鲜事,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内容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甚至还出现AI画作获奖的案例。
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能当做原创作品吗?李伟华表示,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条规定,本法所称的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现的智力成果。因此理论上来讲,无论自然人所创作的内容,还是ChatGPT等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只要能满足前述构成要件都可以构成作品。
“因为这些看似属于计算机或人工智能创作的内容,根本上还是人类智慧产生的结果,计算机或人工智能不过是在依据人类事先设定的程序、内容或算法进行计算和输出而已。”他说。
还有哪些法律风险?
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崭新的法律问题,对于普通的用户而言,应当注意哪些法律风险?
李伟华提醒,作为用户应当意识到这一风险,并考虑通过避免限缩聊天请求等可行措施,来避免或限制获得趋于精确、狭义的可能来自特定作品的输出内容。
其次是数据合规风险。OpenAI的使用条款规定了OpenAI对任何用户输入和输出内容拥有广泛使用权以改善ChatGPT。在此基础上,若用户在输入请求时,输入与已识别或者可识别的自然人有关的各种信息(未匿名化处理),则有侵害他人个人信息权益的风险。
因此用户在使用ChatGPT时,应对所有可能涉及个人信息的数据进行匿名化处理,或避免键入任何涉及个人信息的内容。
因此,用户尤其是负有保密义务的用户在使用ChatGPT和类似的人工智能工具时,应当注意采取措施,以免出现泄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