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用小妾换马?冯梦龙说的!冯梦龙庄子曹雪芹李白王安石苏轼

冯梦龙一个人承包了古代《知音》《故事会》

文/晏凌羊

01

他在中国文学史上,被誉为古代白话小说先驱、通俗文学泰斗,有3000多万字的著作存留于世。

他最著名的著作是“三言”。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被称为“三言”。

与他齐名的,是“二拍”作者凌蒙初,他编写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史称“两拍”。

他屡考屡败,直到57岁才被补为岁贡,58岁就任丹徒县训导,到崇祯七年,才被任命为福建寿宁县知县。

换而言之,我们都要退休的年纪,他才真正找到了一份还不错的工作。

他走马上任的县,是一个穷县,财务亏空不说,当地还有虎患,经常有老虎下山吃人。

他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来打虎能手,保护了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看老百姓饮水和灌溉困难,他又兴修水利工程。

同时,还减轻徭役、改革吏治、明断讼案,甚至教老百姓如何耕田、如何治水、如何施肥、如何育种,同时还亲自开学讲课,提高老百姓的教育和道德水平。

清兵南下时,他力主抗清。

明朝灭亡后,他忧愤而死(也有人说他被清兵杀死)。

这个小官,他是当得极为称职的。

但是,冯梦龙能被我们记住,不是因为他当官当得出名,而是因为写的小说比较出名。如果他不写小说,我们可能都不认识他,不知道他曾经有过这样的政绩。

02

若是放到现在,冯梦龙可能会是写畅销书和做自媒体的顶流吧。

他是金句制造王,写了(或者说,收集了)很多通俗易懂易用易流行的金句。

虽然相比李白、苏东坡、曹雪芹这些搞正统文学的人,他写的金句没啥文学美感,但好在易懂、易传播,是文化水平不高的老百姓欣赏得来也传播得开的。

今天我们老百姓常用的金句,都是出自他的手,比如以下这些: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自飞。”“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好人还遇好人救,恶人自有恶人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种田不熟不如荒,养儿不肖不如无”………

总之,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冯梦龙则不同,认得几个字、听得懂说书人说话的人,可能都会喜欢。

冯梦龙没考上科举考试之前,一直出不了头,空手一身抱负却施展不出手脚,就写点闲书找点存在感。

那些书,大多是他根据民间的故事整理而来的,一写就写了三千多万字。

就这样,冯梦龙就成为了当年的著名的畅销书作家,当然是“只挣名气没挣钱”的那种。。

冯梦龙写了很多书,而且都是具有实用性、迎合底层劳动人民喜好的书。

比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金玉奴棒打薄情郎》,都是冯梦龙塑造的经典故事,至今应然会被搬上荧屏。

杜十娘的爱情悲剧我们比较熟悉,讲述的是一个妓女爱上一个恩客但最后又被恩客辜负了的故事。

在《卖油郎独占花魁》里,冯梦龙讴歌了摆脱门第之见的爱情,说是卖油郎凭自己辛苦经营积蓄起来的一笔钱想去亲近女主角,但女主角起初因为他出身不大好,有点嫌弃他。由于卖油郎人品不错,她受到纨绔子弟的侮辱欺凌,才向卖油郎表明了誓死相随的决心。

金玉奴的丈夫,则是个渣男。起初,他入赘身份低下的金玉奴一家,金玉奴资助丈夫搞事业,但他得了为了前程,竟想娶上司的女儿,甚至动手谋杀发妻……金玉奴大怒,棒打丈夫。而丈夫在知道金玉奴就是上司的义女后,虚心认错,两人又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这种故事,就像是发生在身边,喜闻乐见,老百姓特别喜欢看。

我爸妈可能不知道李白、苏轼写的诗词,却熟悉冯梦龙写的小说的情节,足见这些故事流传之广、流传之久。

冯梦龙一开始写《古今谭概》,但没几个人看,后来他把书名改为《古今笑》。嘿,老百姓就把它当成是《笑话大王》,销路大涨。

这说白了就是一本“笑话大全”。

比如,他在里头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唐人有张打油,作《雪》诗云:“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陆诗伯《雪》诗云:“大雪洋洋下,柴米都长价。板凳当柴烧,吓得床儿怕。”

又云:“玉皇大帝卖私盐,一个苏州拖面煎。”

又云:“不闻天上打罗橱,满地纷纷都是面。”

又云:“昨夜玉皇哀诏到,万里江山都带孝。”陆诗伯曾咏枇杷树云:“一株枇杷树,两个大丫叉。”

后韵未成,吴匏庵请续之,曰:“未结黄金果,先开白玉花。”

陆摇首曰:“殊脂粉气!”

这种段子,我们现代人看了肯定不觉得好笑,因为我们的笑点变高了,但古人看了,就会觉得特别好玩。

到后来,冯梦龙写的故事越是恶俗,反转越多,就越受人追捧。

就这样,冯梦龙开始以写小说的形式写古代名人的故事,结果却被后世的人当了真,跟历史上的真人真事对照了起来。

03

我之前之所以说冯梦龙是“谣言制造机”,不是因为他故意制造谣言,而是后世的人把他的小说当成了史实。

冯梦龙是第一个写“庄子试妻”故事的人。

他回到家里,想试试老婆是否忠诚,就玩了一场“假死”,结果,他老婆果然与前来吊唁的男人目传情。

男人突然口吐白沫,仆人说只有用活人或刚死的人的脑髓,用热酒吞服才能活命,庄子老婆立马拎着斧头要砍庄子的头。

庄子突然坐起来告诉妻子,情郎和仆人都是他幻化的,妻子羞愧难当,当即自杀身亡。

从此,庄子看破了人生,把妻子放进棺材,找一个瓦盆当乐器,鼓盆而歌。

这个故事,充满逻辑bug,甚至都不符合基本的人性,但当时的老百姓看得可高兴了,他们相信庄子就是这样一个卑鄙无聊的小人。

冯梦龙大概也不喜欢王安石。

冯梦龙还特喜欢嫁接故事,明代王同伟在小说《而谈》里写了随州才子陈元朝点秋香的故事,到了冯梦龙的手里却变成了“唐伯虎点秋香”,大概是因为唐伯虎比陈元朝更出名,把这个故事安在唐伯虎身上,会更吸睛。

冯梦龙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临行前有一个蒋姓朋友来送行,看上了他的小妾春娘,提出用骏马来换,苏东坡一口答应,将已经怀孕的春娘送给了朋友,换来了一批好马。

据说,苏东坡还写了这样一首诗:“春娘此去太匆匆,不敢啼叹懊恨中。只为山行多险阻,故将红粉换追风。”

看着这首充满琼瑶风的“歌词”,我也快吐了。

我敢拿苏东坡的才华作担保:他若是会写出这种低劣诗词的人,那我可以直播吃翔。

没办法,他们只相信冯梦龙杜撰的小说,不相信考据过的史实。他们只是享受把坐在历史神坛上的智者、才子拉下马的感觉。

我只能说,时代已经变了,但那点人性从未改变,所以,这类故事一丁点都不新鲜,不过是把时代背景、人物、舞台换了一遍。

04

看冯梦龙的小说和笑话,我脑子里浮现的是以下几本经典杂志:《故事会》《知音》……

想当年,这两本杂志几乎是全中国订阅量最大的杂志,他们瞄准的读者群就是:初中文化水平的人民群众。

而如你所知,在过去二三十年间,我国初中文化水平的人占比非常多。

里头的故事、笑话,在今天的我看来,确实非常扯,甚至比较低俗,但是,架不住人民群众喜欢呀。

我记得,当年我很多同学根本读不进去经典文学大部头,就是喜欢看这些杂志。宿舍的灯都熄灭了,她们还打个手电筒在被窝里偷偷看。

和冯梦龙写的小说一样,这类杂志有大量的瞎编的内容,但即使读者知道可能是瞎编的,也看得乐此不疲。

这深切证明了一点:人民群众喜欢看名人八卦,喜欢看不费脑子的故事,喜欢看能让自己会心一笑的段子,哪管它真假。

这种现象,让我想起《楚辞》中的一个典故。

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么?为何士民众庶不怎么称誉你啊?

宋玉说,有歌者客于楚国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国中和者有数千人。当歌者唱"阳阿薤露"时,国中和者只有数百人。当歌者唱“阳春白雪”时,国中和者不过数十人。

这就是“曲高和寡”的由来。“阳春白雪”等歌曲越高雅、越复杂,能唱和的人自然越来越少。相反,喜欢“下里巴人”的人数最多。

我觉得这也挺好的。

精英有精英的审美,俗人有俗人的审美。

存在即合理吧。

全文完

这是最好的鼓励

一点碎碎念

明天就是元旦节了,但胖羊一直在哼哧哼哧赶稿。因为之前我立了个这样的flag:

但是,哈哈哈哈!老娘写完了!不用吃屎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THE END
1.妾薄命原文翻译及赏析拼音版及朗读李白古诗李白〔唐代〕 汉帝宠阿娇,贮之黄金屋。(宠 一作:重) 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 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完善 https://m.gushiwen.cn/shiwenv_a3ab60f1f510.aspx
2.妾薄命完整版在线免费阅读妾薄命小说李白 我的作品希望你喜欢 作品简介 《妾薄命》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依照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五古。此诗“依题立义”,通过叙述汉武帝皇后陈阿娇由得宠到失宠之事,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妇女以色事人,色衰而爱弛的悲剧命运。全诗十六句,可分四层。开头四句先写阿娇的受宠;第二个四句描写阿娇的失宠;第三个四句,用形象的https://fanqienovel.com/page/7327844189633252414
3.妾命薄妾命薄翻译妾命薄赏析妾命薄宋 陆游 妾命薄,早入天家侍帷幄。 君王勤俭省宴游,宝柱朱弦尘漠漠。 日长别殿承恩稀,旱昃犹闻亲万机。 宫中虽无珠玉赐,塞上不见烟尘飞。 不须悲伤妾命薄,命薄却令天下乐。妾命薄 陆游 介绍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https://m.shicitiandi.cn/poetry/1447/
4.100首你只知一句,却不知全文的经典古诗词!(必须收藏)#读书##感悟唐·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https://xueqiu.com/6827215131/242405205
5.昭君圖(紅顏雖命薄,猶是漢宮人.一上玉關道,天涯淪落身.)作者:柴隨紅顏雖命薄,猶是漢宮人。 一上玉關道,天涯淪落身。 北宋 南宋 元 柴隨亨 箋注 作者 評論 版本 朗誦 注音 掃碼 詩帖 引用 在論文參考文獻中引用此頁面(APA第六版): 複製 作者 柴隨亨(1220~?),字剛中,號瞻岵居士,江山(今屬浙江)人。宋理宗寶祐四年(一二五六)進士,時年三十七(《寶祐四年登科錄》)。https://www.haoshici.com/zh-tw/9326hcm.html
6.《古诗词曲.经典名句精选10000句大全集》(3000—3500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___李白《乌栖曲》 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螿鸣?___陆游《长歌行》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___李益《江南曲》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___李益《江南曲》 何时天狼灭?父子得安闲。___李白《幽州胡马客歌》 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1102/10/4153217_1002410299.shtml
7.古诗300首锦集薄食不饥渴,端居省衣裳。数匙粱饭冷,一领绡衫香。 持此聊过日,焉知畏景长。 第17首、柳枝辞九首 其九(唐代-成彦雄) 残照林梢袅数枝,能折醉客上金堤。马娇如练缨如火,瑟瑟阴中步步嘶。 第18首、星回节避风台骠信命赋(唐代-赵叔达) https://www.smtxjs.com/html/1669153371288396.html
8.滁上谪居李白滁上谪居古诗意思,全文翻译,诗意和赏析命薄 命运不好。 隋 薛道衡 《昭君辞》:“专由妾命薄,误使君恩轻。”唐 李商隐 《属疾》诗:“多情真命薄,容易即迴肠。”《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鲁公子 ﹞哭一回,叹一回……正不知甚么缘故,也只是自家命薄所致耳。”《红楼梦》第五五回:“只可惜他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里。”https://shici.xhlylx.com/item/bv85hta2.html
9.鹧鸪天薄命妾辞三首鹧鸪天薄命妾辞三首原文近日,电影《长安三万里》火了,影片呈现了李白、高适、杜甫等数十位“顶流”诗人群像。当熟悉的唐诗在耳畔响起,很多观众直呼“血脉觉醒”,电影共涉及48首诗词,你会背几首?快来(预)习。 20首古诗词里的绝美夏天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夏天写下了动人诗篇,20首夏日古诗词,让你清凉一夏。01《齐安郡后池绝句https://m.gushici.china.com/shici/02/45980/
10.红颜薄命意思解释及典故相似:美人命薄、命薄如花。出处: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三折:「总则我红颜薄命,真心儿待嫁刘彦明,偶然间却遇张瑞卿。」隋唐演义˙第三十四回:「大凡人做了个女身,已是不幸的了;而又弃父母,抛亲戚,点入宫来,只道红颜薄命,如同腐草,即填沟壑。」亦作「美人命薄」、「红颜命薄」。http://www.flydk.com/namedict/idiom-28405.html
11.《李白全集》卷161_1 「古风」李白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蟾蜍薄太清,蚀此瑶台月。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没。 螮蝀入紫微,大明夷朝晖。浮云隔两曜,万象昏阴霏https://poetry.cnu.edu.cn/srsz/gsdx1/1310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