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认为曹雪芹不是《红楼梦》的作者,我就是其中一个。我认为《红楼梦》的真正作者是冒辟疆!
我们把苏州、乘船、肺结核、短命、葬花、水绘园、大观园等元素加在一起,一并考虑,水绘园中的董小宛不就是大观园中的林黛玉吗!最董得董小宛的人才能写出林黛玉,此人是谁?当数冒襄莫属也。
四,熟悉女性的作者才能写出《红楼梦》
明末第一美女、艳丽无双、后来使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的陈圆圆,就曾爱上冒襄,大胆向他表白托付终身的愿望。冒襄约定等待其父调离险境,再谈婚论嫁。1642年31岁的冒襄兴冲冲赶往苏州相接圆圆,谁知十天前,已被人抢去,冒襄惘然若失,郁闷无比。
再后来冒襄又遇到红颜知己董小宛,上演了一场分分合合,曲折磨难的才子佳人的故事,他俩在水绘园中相爱九年,或花前月下,赋诗论画,或静坐香阁,细品茗香。冒襄三次重病,小宛熬药煎汤,紧伴枕边,数百个昼夜呕心沥血的护理,终使冒襄一次次转危为安,这是小宛爱情升华的一面,也是他俩传奇色彩爱情故事最动人心弦的场景。自古红颜薄命,1651年,小宛终于积劳成疾,年仅27岁就香消玉殒,魂归太虚。冒襄悲痛欲绝,恍惚终日,含泪写下了《亡妾董小宛哀辞》和《影梅庵忆语》,对小宛寄语无限深情。
据有关文献可考冒襄一生就有十多位女性有过爱情关系,有名有姓的除夫人苏元芳外,尚有王节、李湘贞、顾媚、陈圆圆、董小宛、麻姑、吴琪、吴扣扣、蔡女萝、金晓珠、张氏女、范珏、沙九畹、杨漪炤,这些女性都能画、善唱、会舞、擅诗,其中六人正式获得小妾名份。从他好友在《冒姬董小宛传》中,说冒襄“所居凡女子见之,有不乐为贵人妇,愿为夫子妾者无数”,更可证实冒襄交游女性广泛,更证实风流才子冒襄,英俊美貌,天生对女性有亲和力、吸引力,是无与伦比的!
《红楼梦》中许多女子的形象、性格、命运都可在冒襄结交的女性中找到。但是冒襄绝不是轻薄的纨绔子弟,更不是眠花宿柳的荒淫公子,而是“护花使者”。他对美,对女性充满着圣洁的爱和赞誉。他用高雅的清丽的语言怀念着陈园园、董小宛、吴蕊仙一个个美丽女姓……。
胡适考证的曹雪芹与女性交往的记载是零,只凭一个孩子经历,绝对写不出大观园众多女性!。因此胡适考证的曹雪芹不可能著作《红楼梦》,只有广泛结交女性的冒襄,才能创作《红楼梦》。
五,“辉中”和“妙玉”
吴蕊仙貌美能诗,也是一位性情中女子。她丈夫反清遇难,从苏州渡江投靠丈夫的故友冒襄。适逢小宛过世不久,吴冒相处生情,但冒襄己纳妾吴扣扣,吴女看破红尘,强压情感,给冒襄作诗道:“绮罗自谢花前影,笠钵聊为云中人”,表示愿意遁入空门,带发修行。于是冒襄在城南杨花桥旁盖小庙一座,取名“别离庙”,蕊仙自号“辉中”,从此青灯孤影,不久离世。冒襄又见到一个苦命才女,为他断了凡心,忧郁而亡,十分伤心。只身前往凭吊,刻诗庙中:“别离庙,春禽叫,不见当年如花人,但见今日话含笑。春花有时落复开,只今荒烟蔓草最深处,愁云犹望姑苏台”。
又是一个“独特型的一致”,再次证明冒襄就是曹雪芹!,冒襄把他对吴蕊仙的全部情意和思念在《红楼梦》妙玉身世里作了倾诉。
精通音律,酷爱戏曲,从事戏曲活动,是冒襄的又一特长。冒襄的家班创始于祖父冒梦龄和父亲冒起宗之手,祖宅“得全堂”即为演唱的主要场所。上世纪二十年代冒舒諲还看到:厅四周散置紫檀大理石桌、太师椅和兰花磁墩以备客座。至崇祯末年,冒襄又扩建了名闻全国的水绘园,歌童女乐即寓居园中。
七,《红楼梦》作者应是清初人
1,据浙江土黙然教授研究,《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所出现的《豪宴》、《乞巧》、《仙缘》、《离魂》、《游园》、《惊梦》、《相约》、《相骂》、《刘二当衣》、《寄生草》、《妆疯》、《西厢记》、《牡丹亭》、《白蛇记》、《满床笏》、《南柯梦》、《负荆请罪》、《琵琶记》、《吃糠》、《荆钗记》、《琴挑》、《上寿》、《长生殿》等剧目,都是元代杂剧、明代和清初的传奇或杂剧,其中最晚出的《长生殿》创作完成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这就是说,《红楼梦》中涉及的戏剧,都是康熙中叶以前流行的戏剧,书中绝无1688年以后中晚期以及雍正、乾隆时期的任何戏剧披露。
2,《红楼梦》书中的服饰、发型全部是明代的。我们看王熙凤“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缨络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玖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撤花洋绉裙”。如此过细的描写非亲目所见是写不出的的。其他如宝玉、黛玉、宝钗、丫环、婆子、老爷、管家各式人等的服饰均有过细的叙述。《红楼梦》作者应生活在明末清初,才亲眼看到如此服饰,才能作出如此过细的描写。所以《红楼梦》作者应是明末清初的冒襄,而不是胡适考证生于清朝中叶的曹雪芹。
美女食神董小宛是一位技能高超家厨艺师,她所烹制的菜肴和制作方法是异于常人的。
九,爱奇石者才能写《石头记》
但是天下只有一部《石头记》,写《石头记》的人必然热爱石头,这是不用费解的道理。
不爱石头的人,会编出女娲炼石补天,多一块石头未用,给这块石头灵性,于大荒山无稽崖自怨叹吗?
不爱石头的人,会编出一僧一道把这石头携到“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去享一享荣华富贵”吗?
十,真实证据,两个桃叶渡
南京秦淮有个桃叶渡,用当今的话说是个画院、书院、舞厅、歌厅消闲场所。冒襄在第三次乡试后,出巨资在桃叶渡,租赁九所院厅,大会东林遗孤和青年学子百人置酒高会,招歌征舞,三日方休。晚年冒襄在写作《石头记》时,对此不能忘怀。五十一回中,美丽的薛宝琴用青年学子的口气,写了一首“桃叶渡怀古”的诗:“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这首诗很明显的影射他青年时代,在桃叶渡的壮举,怀念朋友们纷纷扬扬各奔东西。地点都是桃叶渡,《石头记》里出现了南京、苏州、扬州大城市,冒襄也到过这些城市,仅是一般巧合不足为道。但是“桃叶渡”这个小地方有冒襄的足迹,有冒襄评诗论画,唱昆演弋的院厅,这个小小的“桃叶渡”以“实名制”出现在《红楼梦》中使我惊奇,令我欣慰。我终于找到冒襄写作《红楼梦》的真实证据,不是考证、不是推论,而是真凭实据!
“桃叶渡”是把解码器,解开了《红楼梦》作者两百年之谜,“桃叶渡”渡口有座灯塔,指引航道让我们看到冒巢民、曹雪芹、贾宝玉原来是一个人!
我们在前面分析了冒府许多独特的唯一的不可复制的事物,太多的巧合。在贾府出现了,我们还可举出许多“巧合”:
还有许多巧合我就不必一一道来,太多的巧合就是吻合,象侦察案情一样(恕我举例欠妥):多个案件同样的手法频频出现,就是一人所为,冒襄肯定就是曹雪芹。
十二,《红楼梦》中的如皋方言
鸳鸯是贾母的贴身丫环,人品端庄,稳重细心,深得贾母信任,贾母的一切金银细软交她收藏,生活起居靠她安排,贾府上下都敬重她、称赞她。凤姐儿说她“可恶的”,决不是说她是恶人、恶毒、奸诈的小人,而是说她精细认真,头脑分明,“可恶的”是好的品德。这与如皋话中说的“恶人”是精于治家,处事在理,内外一分一厘都算得清清楚楚,甚至锱铢必计是一致的。如皋人在说某某人,很“恶”时,是带着一种羡慕、欣赏心情的。“恶”字在如皋土话中失去本意。如皋方言中的“恶”与凤姐儿说鸳鸯“可恶的”都是对人的称道,可说是异曲同工。
胡适考证的曹雪芹儿时生长在南京,终老在北京,他没到过如皋,绝对不会说如皋土话,只有生活在如皋的会说如皋话的冒襄才能写出《红楼梦》中的如皋方言。
但我认为这是误解,清初顺治年间,冒襄曾接应郑成功反清复明,但时代前进,人也变化,清康熙即位后,采取一系列发展经济,富足百姓,化解民族矛盾政策。大用天下文士,对前清遗老遗少,封官许愿。“复明”己无望,许多朋友入仕清庭,历史已进入“康熙盛世”。
其时冒府已进入无炊之日了,冒襄叹道:“岂之我年逼八十,四世百口绝生产……”,面对百口断炊,冒襄还坚持“气节”毫无意义。他完全可以接受礼部尚书龚鼎、左都御史徐元文等等朋友人的邀请,出仕朝廷,当了官,家中一切困难皆可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