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娃,是穷养还是富养?!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这样一个观点:在精神分析心理学中认为,童年的亲子关系会内化成孩子的内在关系模式,从而决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运。通俗点讲,父母好比程序员,假如父母在孩子童年的潜意识中输入的是匮乏与沉重,孩子将来就会带着匮乏感走入社会,被潜意识中的程序影响,更容易处处体验到沉重,比如不相信自己配得上好工作,总是找吃力不赚钱的活儿干,即使赚到钱也无法轻松享受,一给自己花钱就觉得愧疚,同时,容易喜欢过度囤积东西,造成更大的浪费。

为什么会这样呢?

孩子会对父母传递的潜意识信息非常敏感,如果父母经常传递的信息是“物质攀比可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可以了,那么孩子未来很可能收入一般,在赚钱上不思进取,同时又物欲难填,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盲目囤积。这就是我们常常看到的,一到打折季,有些人会不自觉的囤积很多折扣东西,但拿来用的又很少,直到过期了,再丢掉,然后又会囤积一些新的进来,循环往复。

童年的匮乏感会影响一生

有句老话说,“三代出贵族”,这里指的其实并不是累计三代的财富,才能培养出贵族,而是指的内在的匮乏感在不刻意调整大情况下,需要经历三代人以上才能得到转变。说白了,影响孩子未来贫富的,不是父母的贫富,而是父母对金钱的态度直接决定孩子将来能否获得丰盛的财富。

每当父母不愿意痛痛快快地给孩子买东西,要么寻找各种理由,要么买了后,反复强调“金钱来之不易”、“要珍惜,不能浪费”等,孩子由此得到的都是对金钱的匮乏,甚至愧疚感,所以,每当他用金钱满足自己时,都会再次唤醒这种匮乏感与愧疚感。

诚实回应

有人会问,那孩子的欲望就要100%到满足吗?

满足与否,取决于父母的能力与意愿。有能力,且有意愿,那就轻松快乐的满足,如果没能力,或不愿满足,那就诚实告知孩子,“我暂时没有能力满足你”,或是“我舍不得花钱”。父母无须完美,更需诚实。诚实的告知孩子,是让孩子知道,这是父母的事,并不是自己配不上,将来可以通过自己努力获得丰富的物质生活。

王尔德说:“使孩子品行好的最佳方法就是使他们愉快。而这个社会的大多数成年人在让孩子愉快这一点上,都显得出奇地吝啬。就在他们或粗暴或和蔼地夺走那些让我们愉快的事物时,总会不忘附加这样一句——这样做是为了你好,而这真是一句带有说服性的辩词,它最终会使我们也同意毁灭自己。”

有时,作为父母,不自觉的要在孩子面前成为“完美”的样子——所有的观点都是对的,所有的行为都是好的。在不想满足孩子欲望时,会讲不一堆理由证明孩子不应该提这个要求,还在说着“这是为你好”的话语。

因此,也应了那句“父母赢了孩子,却也让孩子输了他的人生”。

爱的接受方是谁

说到这里,可能也会有人说,“这样不会容易溺爱孩子吗?造成许多孩子奢侈浪费。”

溺爱与充分的爱,总是有一道模糊的界限,也没有一个完全通用的标准。就比如,一对身价千万的父母和一对工薪阶层的父母,同样都是给孩子买上千元的童装,这都是父母想要的。

这样看来,充分的爱是孩子所需,而溺爱则更像是父母所需。

这也让我想起了在儿子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儿子5岁时,肠胃不是太好,夏天又容易贪凉,几乎每次吃雪糕,都要吃两三支才肯罢休,而后果就是,半夜呕吐、拉肚子、发烧等状况发生。为了改变儿子的这一嗜好,一家人达成共识,每天只给买一支雪糕。只是在实施过程中,又不免老人架不住儿子淘哄、看见别的孩子吃,儿子也想要的可怜劲等等。所以很快,计划脱产。

直到2018年的一天,我在参加完静待花开平台李玉秀老师的父母智慧课之后,看到了自己内心的“深层语言”:在我自己小时候,就是不被允许多吃雪糕,同时,我讨厌孩子身体的多发状况影响我的工作,所以才坚决给孩子设限制。

那天,在回家的路上,特意去买了一箱雪糕。回家后,当我放在茶几上,儿子看我的眼神至今难忘,既诧异,又非常惊喜。看着儿子手舞足蹈的吃着雪糕,感觉特别“好笑”,一方面是从没发现“吃雪糕”能让儿子这么开心,我竟然不知道;另一方面,我仿佛也看到了自己小时候,感觉那个自己也被满足了。

只是,那一箱雪糕儿子并没有吃完,第一天吃了3支,第二天吃了4支,第三天他只吃了1支,但到了第四天,儿子告诉我说:“妈妈,下次再买雪糕买1支就行。”自那之后,儿子很少因为“吃雪糕”出现身体状况,而家里的冰箱里,也常年有雪糕。

我也曾看到这样一句话:如果我能吃2块巧克力,而你愿意给我10块,那么,那2块在说“我看见了你的需求”,剩下的8块都在说“我爱你”。

也因这件事,让我也懂得了“富养”与“穷养”:孩子想要1,有能力且愿意给,那就毫不犹豫给出1,如果还有给出更多的能力与意愿,那么,就询问孩子的需要,由孩子来选择接受多少;如果没能力或不愿给,那就诚实相告,绝不在批评孩子需求后,再勉强给出0.5。

想让孩子在未来更富足,那么无论贫富,都可以想孩子传递:你的欲求很好,你值得拥有更好。

与其向孩子唠叨“不要浪费”,不如告诉孩子你可以创造富足美好的生活;

与其向孩子倒苦水“挣钱不易”,不如讲述你为家庭奋斗的自豪感与满足感。

THE END
1.育儿所谓的“穷养”到底指的是什么?经常听人说:穷养男孩,富养女孩。很多家长认为穷养就要少给他零花钱,让他多过苦日子才能把他培养得更优秀。 其实并不然,真正的穷养不是穷钱,物质条件的限制只会让孩子更在乎钱。那穷养到底指的是什么? 穷养儿:不大包大揽 “穷”实际上并不单纯的指物质条件,还有一种穷养则是让孩子自己学会解决问题,遇到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805/23/c1191267.html
2.为什么男孩穷养女孩要富养?问答频道问题描述:(女,24岁)结婚一年后,我才怀孕,婆婆说生女孩的话要富养,生男孩要穷养,这是为什么? 医生回答(1) 张秀春 主任医师 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 指导意见:其实这有一定的道理,主要是男孩不能生活在特别安逸的环境,那样成长起来的男孩不懂得担当;而女孩子却不同,记得一位女孩的母亲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时,特别https://m.bohe.cn/ask/mip/103597447.html
3.穷养富养与贵养有的人以再穷也不能穷孩子为名,经济一般,却也要给孩子买名牌,读贵族学校,这是自己内心未满足的需求投射在孩子身上,营造了一个“富裕”的假象,是穷养还是富养? 02 富养 ? 没有物质做基础,孩子接受不到好的教育,没办法拓宽自己的眼界。 知识的获取不仅需要通过书籍,更多的还需靠自己的亲身体验与经历。 https://xingren.com/web/article/S2Syqjpt/wap
4.家庭穷养出来的孩子与富养出来的孩子,区别在哪儿呢?这样的环境教育出来的孩子,无论物质条件是否充裕,都会觉得自己被穷养了——因为他们从小到大都随时随地感受着自己与他人的差距,相信物质差距就是一切。 于是这样长大的孩子,会更考虑到与他人的差距,会随时生活在不安中,不安时,便会将一切问题,归因在家庭的穷养与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note/633720327/&dt_platform=weibo&dt_ref=02b380e3f459aa448e530105625086e932a44eb2df51ba88d9de44bec2ea2ff8a3b207e24544e4e7&dt_dapp=1
5.穷养富养放养圈养,孩子到底该怎么养其实,穷养也好,富养也罢,放养这般,圈养那般,无非是要把我们的孩子们培养地比我们更优秀,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曾经看到有的人说,所谓的“富养,穷养,放养,圈养”都是基于男孩子长大要成家立业,女孩子长大要嫁人,这种既定的思维来的,在现阶段不可取。 https://www.jianshu.com/p/6a30d46b4cec
6.046富养精神,穷养身体!!让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少点大鱼大肉、少烟酒,适当饿肚子,有了一个健康的好身体,才能实现长寿的目标。 民间一直有“每餐七分饱,健康活到老”的说法,现代医学也证明,吃七分饱就可以保证营养摄入,还能控制体重。因此要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必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饭饱七分,那什么是七分饱呢? https://www.meipian.cn/36lgfoq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