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2.10.14北京
来到宁夏12年,刘姐已经习惯了自己的“双重身份”。
她是一名随军的军嫂,也是1200多只猫狗的救助人。
△刘姐基地的狗狗
01
从小就喜欢动物的刘姐,在救助站做了几年义工之后,因为救助理念的不同,自己成立了小院儿救助站。
△干净整洁的基地
在她心里,毛孩子的生命平等,对待它们要一视同仁。
但是狗狗端午,却得到了特别关照,无论生活多么艰苦刘姐每天都会准备香喷喷的肉给它吃。
△狗狗端午
它是刘姐在端午那天救下的一只泰迪。
发现人把它从垃圾桶里提溜出来,它也没有挣扎,顺从地趴在门廊下,好像能不能活下来对它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狗狗奄奄一息地躺在门廊下面
流浪了太久,泰迪标志性的卷毛,在它身上变成了糊满泥巴的毛块,连被车撞的伤口也被灰尘遮盖得看不见血色。
△端午的身上结满了泥块
刘姐正给端午剃毛,一抬头对上它的眼睛,才发现它竟然在哭!
也许是剃毛的行为,也许是刘姐的温柔安抚,让端午本已经绝望的心,重新感受到被爱的温暖。
△端午眼含泪水
流浪的日子里,端午以垃圾为食,吃惯了重油重盐的泔水,吃不下营养均衡的狗粮。刘姐没办法,只能单独煮肉给它加强营养。
端午的伤比肉眼看到的还要严重,光是大大小小的皮外伤就治疗了一个半月。
△在医院接受治疗
医生猜测它应该是经历了两次车祸。
△腿骨骨折
骨折固定手术需要2000块,算不上多么昂贵,却足以让刘姐沉默。最终,还是爱心人士资助了手术费,端午才顺利完成了治疗。
02
端午还没出院,刘姐已经在基地给它收拾出了一个“单间”。
△刘姐珍惜每个来到基地的毛孩子
尽管基地雇了3名工人打扫卫生,人手还是远远不够,但作为一名军嫂,她已经习惯独自抗下所有的困难。
大到粮食药品采买,小到给生病的狗狗喂药,都是刘姐亲力亲为。
帮毛孩子吃饭
重活累活太多了,她也常盼望着能有志愿者,哪怕不动手干活,给毛孩子找找靠谱的领养人也好。
可真盼来了“志愿者”之后,刘姐又被气得说不出话来。
△照顾这么多狗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前几年,基地来了一群自称是志愿者的人,刘姐热情地向他们介绍着基地,带领他们参观。
他们却对着体型不一的毛孩子皱眉撇嘴,甚至指着刘姐的鼻子骂她虐狗,偏心,指责基地脏乱。
△实际上基地整洁有序
而这群人口中所谓的“虐狗”,只是因为刘姐笼养了几只狗,而那几只狗狗,因为生病,需要专门隔离护理。
他们说的刘姐“偏心”,更是无稽之谈,狗狗品种不同,自然有体型之分。
△正在给狗狗剃毛的刘姐
质疑和诋毁铺天盖地而来,刘姐想解释,可一张嘴说不过两个人,越说越黑,最后只能自己咽下所有的委屈。
△每当看到狗狗们的眼睛,刘姐觉得自己还能坚持下去
“其实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真正的救助站是什么样子,看到我这里不符合他们心目中的救助站,张嘴就开始质疑我不是真的在救狗。”
03
身为基地负责人,刘姐比谁都清楚狗狗们在基地过得不算好,但这些别人眼中“糟糕”的环境,已经是刘姐拼尽全力能给予毛孩子最好的了。
打扫狗粪前,刘姐都会先撒上一层生石灰,“一是消毒杀菌,二是方便打扫,累是累了一点,但是这样也能防治传染病。”
△往狗粪上洒生石灰
基地里的毛孩子,除了一小部分因为身体情况不允许,其他都做了绝育手术。刘姐的举措,减少了一大批流浪狗的产生,也让她自己欠下了高额外债。
她一个人要维持偌大个基地,时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刘姐和毛孩子
基地位于偏僻农村,没有自来水,只能抽井水喝,可不知为何,抽上来的水颜色发黄。
“我们基地里的白毛狗喝这种水喝久了,毛色都变黄了。”刘姐挺内疚的,搬家的念头也在她心里生了根。
△白毛狗变成了黄毛狗
但带着1200只狗狗举家搬迁要耗费大量的物力财力,而现在的她,连毛孩子的粮食钱都付不起……
每年的11月是银川入冬的季节,现在狗狗们为了储存脂肪抗寒,吃得格外的多,光碎米每天就要吃掉600斤!
△碎米粥就是毛孩子日常的口粮
可这几年因为疫情,粮食价格一路飞涨,1200多只狗狗全靠她的退休金喂养根本不够!
刘姐十分担忧,毛孩子吃不饱饭,它们靠什么熬过银川-15℃的寒冬呢?
△狗狗们等待着开饭
如果你也不想看到毛孩子挨饿挨冻,请和我们一起帮助它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