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六爻速记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0.04.03

八宫八卦位,玄学密中密。每宫分三才,掌管天地人。一天化三清,二地有四名。三人心归一,内数为本位。雷鸣一与二,二三用兑金。三四震天地,宫宫如此推。定卦先看上,如无下也行。此为真妙绝,传于有缘人。

详解:

1、掌握这个方法之前,需先明白九个数: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巺五、坎六、艮七、坤八,太极九。2、八卦阴阳:乾坎艮震卦为阳、巺离坤兑卦为阴。

3、每宫的分布:分为三等分天--1至3卦,地--4至7卦,人--第八卦,也就是归魂卦。4、判断一个卦为某个宫的第几卦时,先看上卦或下卦的阴阳属性:

A.同性(只判断每卦的天部和人部):遵循上卦数为起始点累加:即第一卦的下卦数和上卦数相同,第二卦的卦数为上卦数加四,

第三挂的下卦卦数为第二卦的卦数加二(如果超过8则减)。对照下卦卦数一看,如果没有加的数,即为归魂卦。B.异性(判断地部):如果阴阳异性,则用太极数减去下卦数来判断上卦数,方法也是和同性的一样,找不到的则为游魂卦。5.说了这么多,只是理论,下面以实践跟诸位讲讲,则非常容易理解了。对了,先记住几个小诀窍吧,必须要背熟,理解了就好了:看到乾卦就想到:一、五、七看到兑卦就想到:二、六、八看到离卦就想到:三、七、五看到震卦就想到:四、八、六看到巺卦就想到:五、一、三看到坎卦就想到:六、二、四

看到艮卦就想到:七、三、一(艮坤最后都是减,记住,因为土性厚重,不可逆。)看到坤卦就想到:八、四、二(艮坤最后都是减,记住,因为土性厚重,不可逆。)

举例:

1、如我们看到一个水泽节的卦:

A.第一步:看上下卦的阴阳,坎和兑都是阴,首先就可知道这个卦不是坎宫的1至3卦,就是兑宫的最后一卦。

B.看坎宫的数:六、二、四,对照下卦数二,对上来,顺序一排,就知道这是坎宫第二卦,世位在第一爻。

C.哈哈,简单吧?

2、我们再看一个风山渐的卦:

A.第一步:看上下卦的阴阳,巺和艮都是阳,首先就可知道这个卦不是巺宫的1至3卦,就是艮宫的最后一卦。

B.看巺宫的数:五、一、三,对照下卦数七,对不上,就知道这是艮宫最后一卦,世位在第三爻。C.哈哈,简单吧?

3、我们再看一个火泽睽的卦:

A.第一步:看上下卦的阴阳,离和兑阴阳不同性,首先就可知道这个卦肯定是九减下卦数兑二等于七,也就是艮宫的四至七卦。

B.看艮宫的数:七、三、一,对照上卦数三,就知道四(地部从四起的)+二,火数三在这里排在第二

位。等于六吧,也就是说这是个艮宫第六卦,世位在五。

C.哈哈,简单吧?太多的自己多实践吧,用了那么10多次就活了,我想这种方法应该是比较简单的。

THE END
1.如何演算数字卦?易学笔记三、64卦经典速记法 (一)八卦各宫分布图 装地支歌诀: 乾在内子寅辰,乾在外午申戌; 坎在内寅辰午,坎在外申戌子; 艮在内辰午申,艮在外戌子寅; 震在内子寅辰,震在外午申戌; 巽在内丑亥酉,巽在外未巳卯; 离在内卯丑亥,离在外酉未巳; https://www.jianshu.com/p/a7ab52982d30
2.八卦的分宫八卦两两相迭演变出的六十四卦,在六爻预测法中,把它们分成了八个宫,每宫八个卦,其排列顺序固定不变,各有其名称。 乾宫: 第一卦:上卦下卦皆乾,称为乾为天,也称为乾宫首卦。 第二卦:上乾下巽,称为天风姤,或乾宫一世卦。 第三卦:上乾下艮,称为天山遁,或乾宫二世卦。 https://www.meipian.cn/2mrgfrni
3.六十四卦1基本简介 2历史沿革 3速记表 4名次序歌 5爻象 6卦名读音 7歌诀 8卦名由来 9八宫应世图 10词条图册 1基本简介编辑 六十四卦 方图六十四卦:周易里的六十四卦,图像上是由两个八卦上下组合而成。 各卦的含意可参见:周易上经三十卦一览及周易下经三十四卦一览。 《易》中的八经卦﹐两两重复排列为六十https://baike.sogou.com/v516328.htm
4.这是一门失落已久的术数绝学·鬼谷子趋避数退宫,藏宫,属金。也就是朝着阴气的方向运行。但阳胜于阴。 至此八宫的五行分属确定好了: 或许有人会问、你这个和后天八卦的五行所属不一样啊?当然不一样,因为后天八卦五行,已经落入了后天之中,所以不以后天八卦论。先天八卦按照时序一气,本质上在取阴阳。 https://zhms8.com/21671.html
5.八宫图1八卦各宫全图:初学点卦,不会装卦者,须装照此全图装拼、应五行 1八卦各宫全图:初学点卦,不会装卦者,须装照此全图装拼、应五行编辑 乾宫八卦属金乾为天 天风姤 天山遁父母戌土′世 父母戌土′ 父母戌土′兄弟中金′ 兄弟申金′ 兄弟申金′应官鬼午火′ 官鬼午火′应 官鬼午火′ 父母辰士′应 兄弟http://baike.soso.com/v19142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