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的启示前后一贯】我们都晓得,神在圣经中的启示一直是相符、一致的。它如何起始,一路之上也如何,结束也如何。从圣经开头直到圣经末了只有一条线,一个流,只启示一件主要的事。比方说,在圣经头两章里有生命树,到末了两章又有生命树。如果你仰望主的光照,几乎你在圣经各卷中都能看见一件主要的事,就是生命。
【旧约是新约的图画】在新约未立定成就之前,神立过一个旧约。为什么祂要先立一个旧约呢?因为新约里一切的事物都太奥秘、太抽象,如果神即刻一个新约,人既无法接受,也不能明了。神就先来教导我们,如同幼稚园的教师教导儿同一样。譬如,还没教儿童认识‘狗’字之前,教师先给他们看一张‘狗’的图画。这样,他们先有了图,再认识字。照样,神也先给我们一张图画,然后才告诉我们那真实的东西。旧约是一幅图画。
【新约的实际,重于旧约的影儿】在旧约中都是以影儿出现,现今在新约里,我们所有的不再是影儿,一切都是实际。这就如我没有见你之前,先寄给你一张照片,这照片虽然很像我,但还不是我自己,不过是我的照片而已。当我亲自来看你的时候,我的出现就代替了那张照片。如果我茪F,你不理睬我,却重看我的照片,岂不愚蠢至极。
【使徒行传是福音和书信的桥梁】福音书和书信之间,有一本使徒行传;行传是一个桥梁,把人从这一岸带到那一岸。福音书是这一岸,书信是那一岸,当中的桥梁就是使徒行传。主耶稣原是神的话,现在祂变作生命的灵。在福音书内祂是话,现在经过行传的桥梁,到了书信的这一岸,都是灵。
【旧约和新约口吻不同的原因】旧约先知的话都是神的口吻。旧约是神的灵降到人身上,用人作一个器皿,正如神的灵降在驴子身上,用驴子作一个器皿来说人话一样。这是旧约的原则。旧约的原则没有神人调和,只有神降在人身上,把人当作一个口,当作一个器皿,当作一个喇叭。但新约不同了,新约是神进到人里头,来与人相调成为一个。所以新约的书信,没有一本是神的口吻,本本都是写书者的口吻。虽然是写书者说的话,可是就是神的话。因为在新约的时候是道成肉身的原则,是神调在人里头的原则。
【旧约是新约的豫表】在圣经里,凡新约中属灵的事实,在旧约里都有豫表。就如同老师教学生,怕学生不明白文字,所以就用图画来示意。读文字不明白,看图画就清楚了。感谢神,神的教授法也是这样。
【圣经是纯净的灵粮】婴孩若吃了不纯净漱D便会生病。有些婴孩是吃母亲的奶的,母亲生病的时候,她的奶便不可以给婴孩吃。世上有许多书籍不是纯净的,只有圣经才是纯净。
【最好的证明】已故的戈顿弟兄曾说:“圣经绝对无误的最佳证明,即我们已经证实,它是一本可加实验的书。正如一枚钱币可以买到和它等值的东西,同样地,圣经上的豫言和应许,对那些忍受痛苦来证实它们的人来说,也一样会兑现,如果它们一时还没兑现,那很可能是时机尚未成熟。有许多基督徒已证实了圣经的u实性,所以他们无保留地信靠圣经上所预言的新天新地,及未为人知的生命领域。”
【毁掉他所不喜欢的】据说多年以前,有一位富商到英国,看中了一台高性能的显微镜。从镜片望下去,可以研究晶体及花瓣,望着它们细致的结构美,他简直是叹为观止,就决定买一台带回家。他非常欣赏地使用这台显微镜,直到有一天用它来检验他预备吃的晚餐。令他大吃一惊的是,他发现有些小生物在里面蠕动。由于他特别喜爱这种食物,竟不知如何是好。最后,他的结论是:唯一解决他进退两难的就是毁了这台显微镜,因为它使他发现这令人恶心的事,所以他将这显微镜摔得粉碎!
你或许会说:“好笨喔!”但许多人以同样的态度来对待神的话。他们讨厌它,想摆脱它,因为圣经将他们邪恶的本性显露出来。
【千万不可拿走圣经】罗杰每次讲道,听者极众。一日,讲人忽略圣经。说时好似替神对人说:“我把圣经交托你们好久,你们轻看它,甚至上面满了尘土,结了蜘蛛网。你们就是如此看待我的圣经么?好!我不再把它留给你们。”说完,他就拿起圣经要走的样子。立刻他又替人回答主,跪下哀哭,流泪求道:“主阿!你无论向我们作什么都可以,千万不可把圣经拿走;杀我们的子],烧我们的房子,毁我们的财物,都可以;只求你把圣经给我们留下。”然后,他又仿佛替神对人说:“既然如此,那我再试你们一些日子,还给你们这本圣经,看看你们到底怎样用它,是否更爱它,按照它的话去行?”这样,听众多半都哭起来。讲完出门,看见顾温博士伏在马头之上,哭了半天,方才上马回家。
【空白圣经】罗杰是英国著名的传道人。他说:“一天我在家中,打开圣经一看,全是空白的纸,文字一点也没有。我很希奇,就去邻居那里,看看他们的圣经,也是空白的。当时基督徒大乱,因为世界所有的圣经全都变成空白。神将祂赐给人类最宝贝的话收回去了。各处寻求熟习圣经的人,请他们将所记的写出来,凑齐也不够数。信徒大都懊悔平时没有详细查读,有的甚至哭泣。信徒们就恳切求神,仍将祂的话赐给人。当我心中最难受时,忽然醒来,原是一梦。晨光由玻璃窗射进屋内,看见圣经摆在桌上,急忙下去,打开一看,只见一字不缺,我就流泪感恩,虔诚读它。”
【要相信全本圣经都是神的默示】有一次,某乡间的一个瓜农,为了防止附近一群孩子偷吃他的西瓜,苦思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妙计。他在西瓜田中树了一个牌子,上面说:“田中的一个西瓜有毒”。第二天,当他上市场去以后,那@群孩子禁不住香甜的西瓜的引诱,又来“光顾”瓜田。等他们走到田边,看到农人所树的牌子时,使他们大失所望。正打算离开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孩子忽然想出一个捉弄人的诡计。他在口袋里摸出了一枝笔,把木牌上的字稍加修改,然后高声大笑,结队离去。
农人回来以后,发现木牌上的字已经被人涂改过了,现在上面说:“田中的二个西瓜有毒”。这使得瓜农极度困惑。完了,现在整块田的西瓜都不能吃了,因为他不知道那两个西瓜是有毒的。
我们对于圣经的态度就像这个比喻一样,假如我们不相信全部的圣经是神所默示的,而认为某一部分并不重要,这样,我们便中了魔鬼的圈套,别人会告诉你其他部分也不重要...以此来分化你对圣经的尊敬以及严肃的态度。在这个比喻中,无论农人或那一群孩子,都不曾把西瓜弄成有毒;同样的道理,整本的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其中的每一部分真理。
【加尔博士利用花生】黑人科学家加尔博士,自幼生长在美国南部,常劝黑人同胞,除了种棉,再种其他农作物。这样,若是棉花歉收,不致完全失望。后来终于说服他们,种植花生。出乎意料,花生收成太好,除了食用,剩余甚多。他们便去请教加氏。加氏是个虔诚的繴{,便去求神赐他智慧,叫他知道如何利用这些花生。神垂听他的祷告,叫他发现,花生不但可以榨油,还可作面包、咖啡、雪糕、牛奶、假漆、染料、药品等等百种以上的用途。后来他应邀出席美国国会的一个特别会议。主席问他:“加尔博士,你怎能发明这许多东西呢?”加氏回答说:“我是从一本古书上学来的。”“什么书呢?”“圣经。”“圣经里面论到有关于花生的事么?”“没有,但是圣经叫我认识了那位创造花生的神。我求祂赐我智慧,祂便指示我怎样利用这些花生。”
【大诗人之伴侣】英国大诗人高林先生,晚年出去旅行时,只带着一本新约圣经。有一位朋友,打算知道这么一位大文豪出外旅行,要带些什么东西。就问诗人,诗人答道:“只带一本书,这是世界上最好的书。”说着,把那本圣经,由衣袋内取出来,给他的朋友看道:“就是这本书。”
【有完全生命的书】若圣经如同一堆收聚的宝石,那你可以拣选好的,把不好的放在一边。但是圣经却如同植物,各部都有生命的联属,凡尊重生命的,都不忍去掉或添上一些。人可以将头发及指甲割掉一些,而绝不会害及生命。但各肢体皆有生命的联属,若你将我的小指砍掉一个,虽然我仍能活着,但是少了一指就成了不完全的人。圣经也是如此。它O一个身体,藉着一位圣灵而写,都是神所默示,有完全的生命。(现在有自命为新派的,竟把圣经中许多要紧的道理取消,说它是不合科学的)。
【世界上只有一本书】瓦特哈他爵士,临终时对他的女婿说道:“从那本书里念一段给我听。”问道:“那本书?”爵士答道:“那本书?世界上只有一本书──圣经。别的书不过是断简残篇;惟有圣经是一本完全的书。它的光辉能照耀在坟墓里,把已死的人,引到永生。”
【赞词】波特柯说:“若全世界的书被毁,只留这一本圣经就够了。”赫马太爵士说:“这书中充满了光明和智慧。”米罗敦说:“赞而爱之,因其中有极清楚的真理。”大发明家爱迪生说:“我介绍人读这书,因它可使人生快乐。”周威廉爵士说:“圣经比世界所有的书,包含更深奥的真理,更纯洁的道德,更要紧的历史,更美妙的诗词及口才。”赫曼夫人临死时,能背诵以赛亚全书。大哲学家罗克说:“圣经内有永生之道,新约内更多;神是著者,救恩是题目,全篇都是真理,毫无一点错误。”(可是一班无知者,多看不起圣经)。
【稀少了】法国大革命以后,有人在法京巴黎各书铺中,寻找四天之久,并没买着一本圣经。(现在却无处没有圣经)。
【全然可靠的圣经】有一个人住在获貜灡q,订购一个高品质的气压计,当运送到家时,发现指针不动,而停在“台风”的位置。然后,那个人拿起气压计摇一摇,指针仍指着同样位置。所以他坐下来写了一封激烈的信给他购买气压计的商店。
隔天早晨,他在往位于纽约市的办公室途中,寄出那封信。就在当天午后,一阵台风侵袭东岸。当晚,他回到长岛,发现气压计连同他的屋子都不见了。
对于未来,有一个更精确的指示器,它比任何气压计更可靠,更确实,但我们往往不当它一回事的,那就是圣经。神永恒的话语是永不会错的。
【新约与旧约的关系】新约是连系旧约的,更是特别关系旧约中的两个约,即亚伯拉罕的约和大卫的约。前者是关系万民救赎的约,是以亚伯拉罕的儿子以撒经过摆上、复活作预表的;后者是国度的王约,是以大卫的儿子所罗门王为预表的。我们的主,是耶稣,也是基督;是我们赎罪的救主,祂也是在我们身上执掌大权的王。新约是应验了旧约,是成全了亚伯拉罕的约和大卫的约。─谢模善《新约全书释义补编》
(二)神的“性格”不改变(出卅四5~7):一个人一生中,口味、外貌、脾气可能前后会十分不同。一位慈蔼温和的人可能变得辛辣狡诈;一位好心的人可能变得冷酷无情。但神的性格不会改变,从前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亦如此。我们的神既与圣经中先贤的神性格完全一致,他们在神面前的态度实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镜。
(三)神的“真理”不改变(赛四十6~8):我们都有不能持守自己的话的经验。有时是因为我们的想法改变了A那些话已经不能代表我们;有时是因为事实上有困难,使自己的话无法实现。但是神的话却不同。祂永远坚立,永远代表祂的心意,祂不会改变思想,以致要修改所说过的话;也没有任何环境难倒祂,使祂的话不能达成。神向圣经时代神子民所发的,也是向我们发的命令。
(四)神的“方法”不改变:神工作的目标和原则恒常不变。因此从祂对待圣经中各人物的看法,我们能明白祂现在对待我们的原则,让我们循着祂的法则活在祂面前,进行祂的工作。
(五)神的“目标”不改变(诗卅三11):神绝不会推翻先前的判断,改变行动的计划;祂也不需如此,因为祂的计划是根据对一切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事的知识与主权而定的。绝不可能有突发事件,或逆料之外的发展,使祂吃惊而改变目标。
(六)神的“儿子”不改变(来十三8):祂当日如何对待祂的门徒,今日仍然如此对待祂的仆人。
因此,当我们翻开圣经,我们不是进入古代中东神秘的荒漠、宫廷、田野或京都,而是仿佛进入神的殿中,在那里与先圣先贤一同事奉这位永不改变的神。─J.I.Packer《KnowingGod》
【心书】一个目不识丁的人,误将新旧约圣书的“圣”字,读作“心”。圣书变成心书,大概古昔诗人的意思,也必定是这样的,因为他在诗篇一百十九篇一百十一节说,“我以你的法度为永远的产业;因这是我心中所喜爱的。”
※主的话是活的,是种子(彼前一23);种子含有生机,包罗丰富的东西。但如果将它置于不能生长的环境,就仍是一粒种子。
※西方社会有句话说:‘圣经是全世界销路最广、读者最少的一本书。’
※‘圣经’英文作Bible,是从希腊文Biblos引申而来,它的意思是‘独一无二’。虽然现代有许多新事物出现,但是无论怎么新,总不里开这本独一无二的圣经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