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_____姓名:____班级:_______考号: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翘首(qiáo)屏息(bǐng)悄然(qiǎo)镌刻(juān)
B.诘责(jié)喝彩(hè)踱步(duó)禁锢(gù)
C.酒肆(sì)侏儒(rú)锃亮(zèng)盎然(àng)
D.炽热(zhì)猝然(cù)窒息(zhì)罅隙(xià)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辍劳作(停止)B.良多趣味(很、甚)
C.从流漂荡(随意、任意)D.仍怜故乡水(喜爱)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校采取多项措施,防止师生不患冬季流感,确保了全校师生的健康安全。
C.中国慕课数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在线学习的人数也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
D.基层干部既要想干敢干,又要能干会干,切记不可蛮干。
二、情景默写
4.古诗文背诵与默写。
(1)《野望》中描写山野秋天自然风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崔颢的《黄鹤楼》中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茫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
5.名著阅读。
《昆虫记》是法国作家_________写的一部世界昆虫史诗。全书写了不少昆虫的习性,请你说出其中的四种昆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请举出《红星照耀中国》中一个你眼中的英雄,并概括其事例。
四、综合性学习
7.育才中学八年级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报名参加经典诵读必须书面申请,请你以“育才中学八(二)班王华”的名义写一份申请书。注意格式要正确,语言要得体。
(2)进入“经典篇目荐读”环节,请你为《论语》写一段80-100字的推荐语。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8.针对“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句进行画面描写。
9.“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联系诗歌主旨作答。
六、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①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②园疏③,取池鱼,酿秫酒④,瀹⑤脱粟⑥而食之曰:乐哉游乐!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所往而无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
(注)①葺(qì):修整。②撷(xié):采摘。③疏:通“蔬”。④秫(shú)酒:用粘高粱酿的酒。⑤瀹(yuè):这里是煮的意思。⑥脱粟:糙米。
10.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画一处)
因城以为台者旧矣
11.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以见予之所往而无不乐者”中的“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雨雪之朝B.瀹脱粟而食之
C.文帝之后六年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时相与登览。
13.(甲)(乙)两文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14.第①段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15.第⑥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
16.本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的
17.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海洋存亡,匹夫有责”这一主题的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妈妈的额头
蒋平
①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每次见到我一脸绯红的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然后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④母亲是爱美的,也许从她懂事时起,就用那些粉膏,每天在额头上涂抹。然而岁月匆匆,雨霜重重,谁也无法挽留青春饱满的脚步。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⑤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那是怎样的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经风霜;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年。母亲仔细端详着孙女,不由感慨万千:“奶奶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我伸过手,轻抚母亲的额头:“妈,谁说您老呀。瞧您的额头,还是当年那样温暖。在我心里,您有一张永远年轻的脸。”
⑥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母爱。
18.文中写了有关“妈妈的额头”的几个生活片断,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19.结合语境,解释第②段中加点词语“阳光灿烂”的意思,并说明其表达作用。
(1)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2)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八、作文
22.作文。
孟子说过“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吕氏春秋》中说“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则圆,则必规矩。”
一、确立学习的目标
明确的目标是学习的动力,那在初二的时候考生就要确定一个学习的目标了。而考生的目标就可以确定要考的高中,先确定要考哪所高中,然后再朝着那所高中录取分数线努力。每天用目标激励着自己。有了远大的目标,考生才能不畏艰辛,一步一步朝着自己的目标靠近。
二、尽快调整学习的方法
进入了初二,随着学习难度和学习内容的增加。初一的学习方法可能不再适用,考生就需要尽快调整学习方法。而进入初二考生重要的就是锻炼自己的学习思维,学习的时候多加思考。并且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这样答题的时候也会更有条理,不至于答案写的一团乱。
三、切勿眼高手低
眼高手低就是指考生能听懂,但一到做题就不会了。而造成眼高手低的原因多半是因为懒惰导致的,平时只是一味的听,不想动笔,以至于做题的时候总是做错。而考生要避免这一状况。平时在课堂上不仅要认真题,也要认真做题。并且,考生也要进行规范的解题格式的训练。只有经过充分的训练,考生才能在解题的时候辨别哪些是易错点,掌握解题的细节。在真正进入考场之后,考生也能避免自己掉入解题的陷阱里面。
四、复习不能急于求成
复习的过程就是循序渐进的,厚积才能薄发,考生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幻想自己努力了一阵子,学习成绩就可以立马提上去。而是要在内心告诉自己,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考生可以以七天为一个周期,制定一周的计划和本周的目标,如果考生每次都能完成周目标,也意味着考生复习已经有成效了。那考生就可以做个模拟考试,如果自己考的不错,那就说明考生是在进步的。总之要一点一点积累经验,一点一点进步,不要操之过急。
一、指导思想:
主抓基础,狠抓落实,努力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在掌握课本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对不同题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从12月23日到1月14日,共三周,每周共有生物课3节,其中周二周四下午各一节,晚自习1节在周四;其中周二周四下午的两节用于复习,周四晚上的一节用于检测,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四、具体做法:
具体安排如下:本册生物共有三个单元,七大章,十八小节。
我将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十四章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共四节)和第十五章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共两节);本部分在12月23日至12月27日完成。
第二部分:第十六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共四节)和第十七章动物的运动(共两节);本部分在12月30日至1月3日完成。
第三部分:第十八章动物的行为(共两节)、第十九章生态系统(共两节)和第二十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共两节)。本部分在1月6日至1月10日完成。
五、考前强化
1月14日为周二,本节生物课将对近三年来期末试卷中反映出的重点内容再予以重点说明,帮助学生在临阵之前把枪磨好,考出一个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