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张卜天:让生命有意义的事才最现实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

如果每个人生来都自有使命,许多人恐怕至死都没能找到这样的东西,而另一些人一早便已觉悟。

张卜天显然是后者。

到2016年末,37岁的张卜天已出版译著36本,交付译稿40余部;独力策划、翻译着两套译丛:湖南科技出版社的“科学源流译丛”和商务印书馆的“科学史译丛”。

15年寂静光阴里,这位年轻学者如埋头修行的苦行僧,以平均每年两到三本的速度,把古希腊至科学革命后科学发展的诸多经典陆续引介。

多少了解学术翻译是怎么回事的人,都难免为之惊讶。有人称赞张卜天以“一己之力”为学术传播做出重要贡献,有人评价他是这个时代的大熊猫,商务印书馆学术出版中心编辑李婷婷说他是“绝无仅有的一个译者,简直不像这个世界上的人”。

偶尔,也有读者从哥白尼、爱因斯坦、薛定谔、李约瑟和《大问题》《现代性的神学起源》《科学与宗教的领地》等名词背后留意“译者张卜天”这行文字。“越了解越胆寒,1995年16岁入中科大,2008年北大哲学博士毕业,科技史大咖吴国盛先生的高足。译著均为世界级科学名著,对拉丁文也有研究。在这些神人作品前,我有强烈的文盲感。”一位读者如此慨叹。

“我是早就定位清楚了,翻译是我第一重要的事。”坐在桌子对面,张卜天边说着话边低头注视自己搁在桌面上的双手。这是他第一次接受媒体面对面的采访。这位“希望尽可能隐藏起来”的资深译者有一张比实际年龄更显年轻的明净面孔,回答任何问题都诚恳而坦然。

大学毕业时,张卜天把这些句子作为临别赠言写给同学,“我太喜欢这段话了。”

张卜天的部分译著。

“卜天”

弃理从文,“从纯理性的‘知晓’转向更神秘、理性无法统辖的领域。只有哲学还能收留我这样的人。我最关心的问题其实只有一个:世界为什么存在”

张卜天原名“张晓天”,读初二那年,算命的人说他名字里应该换一个两笔画的字,家人在二、十、七、八、九等一串两画字里,挑出了“卜”。“倒也印证了我后来的人生历程,从纯理性的‘知晓’转向更神秘、理性无法统辖的领域。”张卜天说。

他曾是纯粹的理科生,对文科毫无兴趣,解起数理化习题轻松自如,乐在其中。16岁考上中国科技大学,父亲劝他千万别选数学、物理那种纯理论专业,建议他考虑热科学与能源工程系。这个系名在少年张卜天脑海里幻化出一幅阳光照到米饭上把饭“照”熟的画面,顿生神往,结果开学后,他发现自己要面对的是锅炉和叶轮机械。

大学一年级读的爱因斯坦传记对张卜天影响颇大,“直接研究光是什么不比研究制冷、锅炉有意思得多吗广义相对论多么有趣,这么重大的东西怎么能不学呢”他开始申请转系,这在中科大很不容易,尽管他是要求转到更冷门的近代物理系。

从中科大毕业后赴美留学,他在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继续攻读理论物理,导师是197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史蒂文·温伯格。

听着古典音乐研究物理学,在所有人眼里,张卜天都该沿着这条路走得顺顺当当,但紧随其来的一场“惊心动魄的精神危机”让他留学刚满三个月便弃学归国,人生也转向截然不同的方向。

“待不住,文化不适应、饮食不适应……在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各方面都成了诱因,让你过去最喜欢、珍视的东西,比如数学、物理、巴赫,都变成极其压迫人的外力。你突然发觉这些没有血肉、没有任何人味的东西与你离得如此之远,感到人生没有意义。”

心理医生说张卜天没有任何问题,但当那种难以描述的压抑感愈发沉重,他会因为突然察觉自己有呼吸、有心跳而害怕,会盯着两手,疑惑手掌末端为何会分叉生出手指,对自身的存在产生不解和恐惧。

“物理和古典音乐都没法支撑我,我需要知道——你可能感到可笑,但对我是最最真实的感受——我最关心的问题其实只有一个:世界为什么存在。”

2000年冬,在从洛杉矶回国的飞机上,窗外夕阳如血,张卜天抓着身边的陌生人不断说话,以此勉强维持平静。“所有人都说要坚持住,这不是多大的事,但我知道,对我来说真的不是这样。”

后来,读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导论》,开篇第一句让他深感震撼、如逢知音——“世界为什么是有而不是无这是哲学最基本的问题。”

回想起来,他说20岁的自己太过年轻和敏感,但这份敏感促使他及早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真正关切的是哲学层面的问题,之前对物理的喜爱本质上也是出自这种关心,“只有哲学还能收留我这样的人。”

2001年年初,出国前从没看过哲学书的张卜天跑到北京,在北京大学周边租房,旁听哲学课,正式“弃理从文”。他认为自己的疑惑很大程度上是科学带来的,决定报考北大科技哲学专业的研究生。

从理科跨入文科,一无所知、一切自己摸索,这段旁听、备考的时光极大地温暖平定了他的心境,他感觉考研挺容易,没什么压力,每天就是听听音乐、上上课。在这个过程中,他渐渐发现自己关心的东西还有不少人也关心,有了一种归属感。

也是在旁听期间,张卜天后来的导师、当时在北大任教的哲学教授吴国盛在看过他的试译章节后,将《牛顿研究》的翻译工作交给了他,这是“译者张卜天”的开始。

跟从出版机构接活的译者不同,张卜天的翻译书目几乎全部由其自主选定,觉着哪本书不错,希望大家都有机会读到,就拿过来翻。

那时,他已出版差不多10本译作,越来越明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所在,当周边的人们开始忙于工作、为生计打拼,毕业后进入中科院就职的张卜天已决心把翻译作为最紧要的事。

“坚持”

“就像走路,每一步付出的代价都不大,坚持下来可以走很远,难在坚持。坚持就是忍耐,闷着去忍耐。”张卜天承认翻译不容易,会牺牲很多,不过他喜欢这类工作

北大周边40来平方米的小两居,是张卜天与人合租之处。房间很破旧,有台老空调,一插上就跳闸,房客们只能靠小电扇度过炎夏。

当然也有译不下去的时候,翻译《现代性的神学起源》,难度太大,他中途两次想放弃,最后,还是在北京酷暑里一间没有空调的办公室中,对着电脑坐了两个多月,译完了这本书。后来,有人说这是他最好的译著之一,豆瓣评分9.3,“读起来像坐滑梯一样顺畅”“丝毫不觉是译作”“选书眼光不俗”……“我自己是一翻完就不敢再读了。”张卜天说。

他没给自己定过具体目标,只是一本接一本不停译下去,常常上午刚完成一本书的翻译、交了译稿,中午就已着手翻译下一本。在休息和放松上,他对自己极为吝啬,偶尔想换个环境,就买张票跑到南京或者哪里,住进旅馆继续翻译,累了出门逛逛,吃点小吃。

他的词典里没有“拖延”,只有日月逝矣、时不我待的急迫。感兴趣的书越来越多,这些书没人介绍可能永远没人知道。而每本书的打磨都没有止境,为争取更多地翻译,他只能牺牲一部分质量,自觉达到80分、85分就停手,“我急切地想把更多好的东西展现出来,毕竟也积累了十几年翻译经验,如果不充分利用不是很可惜吗”

没有人向他施加压力,他的急迫完全来自内心,对翻译,他有强烈到带宗教意味的使命感。

“不为什么,也不需要想清楚为了什么,奉献本身就让人着迷,这是一种生存方式。”他怀疑自己前世是个传教士,所以这辈子也成了苦行僧似的人,憧憬修道院那类清苦、单调又带着纯粹精神气息的氛围,“最好加一点音乐,再加一点台灯的灯光。”

音乐不妨用巴赫的管风琴曲,比起浪漫派的肖邦、舒曼,他认为内敛严谨的巴赫才最浪漫——一种“冷浪漫”,在数学般精确、干净、枯燥的表层下潜伏着浩瀚的海洋,存蓄着最汹涌澎湃的力量,其境界宽广、清澈、悲悯,他说自己跟巴赫精神气质相投。

“他崇尚简洁,讨厌冗余。体现在翻译中,他的译文绝少有多余的表达,多一个‘的’字能把他难受死。”熟悉张卜天的商务印书馆编辑李婷婷说,“他对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太清楚了!清楚之后就笔直地、一点不拐弯地去做,像一束激光,绝不将精力旁散到其他地方。”考虑到当前学术体制下,翻译收入低薄又不算学术成果的现实,她认为张卜天实在很不容易。

张卜天承认这不容易,会牺牲很多,不过他喜欢这类工作。“就像走路,每一步付出的代价都不大,坚持下来可以走很远,难在坚持。坚持就是忍耐,闷着去忍耐。”用跟表情一样平淡的声线,他低声说自己的生活极度简单,“真正的波澜都在心中。”

“修行”

“我其实没太把学问和翻译当回事,对我来说,这都属于‘认真地玩’。”张卜天把整个生命看作一场修行,学术和翻译是他的“挑水担柴”

无疑,张卜天热爱学术也热爱翻译,并将二者结合得很好。他在这些事上毫无保留地付出心力,同时,又显得并不那么在意。

北大哲学系退休教授张祥龙从张卜天读研时就认识他,十几年中一直有往来。在他的印象里,张卜天敏感、聪明、勤思好问,“这种敏感既是学术的、艺术的,又与他对生存环境的反应有关。他善于在别人注意不到的冷僻处找到研究点,然后以特殊的视角来发掘其中的深意。他有很强的思想嗅觉,能应机判断各种文献的价值和长处所在。”

他认为张卜天拥有当今国内学界极为需要的才能,即通过直接掌握、再现和消化国际学界的成果,来切实推进我们自己的探索,找到高人一筹的研究新方向。

“但我其实没太把学问和翻译当回事,对我来说,这都属于‘认真地玩’。”张卜天说。

他感觉评职称要用的论文不难发,但能少发就要少发,“只为功利性目的发论文特别没意思,而按我的要求写篇好论文又需要太多工夫,耽误翻译。”

他也不急于撰写专著。在剑桥大学访学时,他在图书馆看见一眼望不到边的科学史著作,对照国内的情况,深觉当前阶段多做点翻译引介的工作比自己写本书更有价值。翻译得越多,他的眼光越高、标准越严苛,也越不敢轻易动笔。一些东西长久地在他脑海里酝酿,他想自己最后可能只会写一本书。

他认为翻译是自己在世间的使命,很干脆地说这一生会翻译到死,但又觉得学术和翻译都只是学问层面的东西,相对于他在灵性层面上对生命与生存终极问题的求解,它们只不过是种手段,“就像佛教修行,挑水担柴是庙里的日常,它培养你的心性、磨砺你的忍耐力,但它本身不是目的。”

他把整个生命看作一场修行,学术和翻译是他的“挑水担柴”。

在朋友们眼中,张卜天并不像外人想象的那么不接地气。他脾气温和、待人诚挚,他们有事爱问他的看法,因为他的建议理智、直率,有时直得人后背发凉,但又具有见识和分量。此外,他们也觉得张卜天活得如此独特,以至于一般人难以理解。

某种程度上,张卜天的确与他最欣赏的古尔德有类似气质:厌恶主流、享受独特、乐于啜饮每个相似的心灵都品尝过的孤独,“与时代的每一种可能潮流都背道而驰”。

很多年前,他写过一篇乐评,说“各位音乐大师们各自构成一环完整的锁链,不知不觉地又向音乐的源头靠拢,组成一个完满的圆,从而完成一个类似1+1=2的证明。而格伦·古尔德很难归入这个圆中的任何部分,他在这个圆外独立地画着自己的圆,这个圆没有完成什么证明的命中注定的责任,却有着它独立的圆满性和不可抗拒的魅力。”

他说:“毫无疑问,古尔德是我真正的朋友。”

监制:易艳刚|责编:张慧|校对:赵岑

说明,以下著作是多年前收集的张卜天老师著作和译著,现在已经增加了很多,未一一尽录。

专著

《质的量化与运动的量化——14世纪经院自然哲学的运动学初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商务印书馆,2019年再版。

论文

1“奥雷斯姆关于质的强度的图示法初探”,《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年第28卷第5期,72-76,28页。

2“中世纪自然哲学关于运动本性的争论”,《自然科学史研究》,2008年第27卷第1期,1-12页。

3“拉丁西方的百科全书之最——伊西多尔的《词源》”,《中国科技史杂志》,2008年第29卷第3期,282-288页。

4“布雷德沃丁的动力学定律”,《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16卷第1期,5-12,23页。

5“评《近代科学的建构:机械论与力学》中译本”,《中国科技史杂志》,2010年第31卷第3期,346-354页。

7“中世纪自然哲学关于质的强度变化问题的争论”,2010年第32卷第4期《自然辩证法通讯》,35-41页。

9“位置的不动性——亚里士多德位置学说的理论困难”,《中国科技史杂志》,2011年第32卷第3期,418-430页。

11“中世纪科学史研究的发展与展望”,《中国科技史杂志》,2012年第33卷第3期,285-295页。

12“《科学源流译丛》概述”,《中国科技史杂志》,2013年第34卷第1期,102-106页。

14“希腊力学的性质和传统初探”,《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132-142页。

17“‘科学’与‘宗教’概念的演变”,《自然辩证法通讯》,2017年第3期,147-152页。

18“阿格里科拉的《矿冶全书》及其及其对采矿反对者的回应”,《中国科技史杂志》,2017年第38卷第3期,339-345页。

21“TranslatingHistoryofScienceBooksintoChinese:WhyWhichOnesHow”Isis,2018,109(4),pp.782-788.

译著

科学史名著

亚历山大·柯瓦雷:《牛顿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商务印书馆,2016年。

亚历山大·柯瓦雷:《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商务印书馆,2016年。

伯纳德·科恩:《新物理学的诞生》,湖南科技出版社,2010年。商务印书馆,2016年。

爱德华·格兰特:《近代科学在中世纪的基础》,湖南科技出版社,2010年。商务印书馆,2020年。

爱德华·扬·戴克斯特豪斯:《世界图景的机械化》,湖南科技出版社,2010年。商务印书馆,2015年。

迈克尔·艾伦·吉莱斯皮:《现代性的神学起源》,湖南科技出版社,2012年。

弗洛里斯·科恩:《世界的重新创造:近代科学是如何产生的》,湖南科技出版社,2012年。商务印书馆,2020年。

弗洛里斯·科恩:《科学革命的编史学研究》,湖南科技出版社,2012年。

埃德温·阿瑟·伯特:《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湖南科技出版社,2012年。商务印书馆,2019年。

玛格丽特·奥斯勒:《重构世界:从中世纪到近代欧洲的自然、上帝与人类认识》,湖南科技出版社,2012年。商务印书馆,2019年。

戴维·林德伯格:《西方科学的起源》(第二版),湖南科技出版社,2013年。商务印书馆,2019年。

劳伦斯·普林西比:《科学革命》,译林出版社,2013年。

卡斯滕·哈里斯:《无限与视角》,湖南科技出版社,2014年。

皮埃尔·阿多:《伊西斯的面纱:自然的观念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雅各布·克莱因:《雅各布·克莱因思想史文集》,湖南科技出版社,2015年。

戴维·L·瓦格纳:《中世纪的自由七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年。

李约瑟:《文明的滴定》,商务印书馆,2016年。

彼得·哈里森:《科学与宗教的领地》,商务印书馆,2016年。

I.伯纳德·科恩:《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互动》,商务印书馆,2016年。

巴特菲尔德:《现代科学的起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

乌特·哈内赫拉夫:《西方神秘学指津》,商务印书馆,2018年。

劳伦斯·普林西比:《炼金术的秘密》,商务印书馆,2018年。

彼得·哈里森:《圣经、新教与自然科学的兴起》,商务印书馆,2019年。

理查德·韦斯特福尔:《近代科学的建构》,商务印书馆,2020年。

科学名著

哥白尼:《天球运行论》,载霍金编《站在巨人的肩上》,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年。商务印书馆,2014年。

开普勒:《世界的和谐》,载霍金编《站在巨人的肩上》,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商务印书馆,2013年。

埃尔温·薛定谔:《生命是什么》,商务印书馆,2014年。

埃尔温·薛定谔:《自然与希腊人科学与人文主义》,商务印书馆,2015年。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商务印书馆,2018年。

爱因斯坦、英费尔德:《物理学的进化》,商务印书馆,2019年。

欧几里得:《几何原本》,果麦·江西人民出版社,2019年。商务印书馆,2020年。

科普著作

英国上议院:《科学与社会》,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合译)

马丁·戴维斯:《逻辑的引擎》,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

布赖恩·里德雷:《科学是魔法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合译)

安德鲁·罗宾逊:《爱因斯坦:相对论一百年》,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

沃尔特·艾萨克森:《爱因斯坦:生活和宇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9年。(沃尔特·艾萨克森:《爱因斯坦传》,湖南科技出版社,2012年。)

格雷厄姆·劳顿:《万物起源》,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

乔治·伽莫夫:《从一到无穷大》,商务印书馆,2019年。

哲学著作

罗伯特·所罗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

弗里德曼:《分道而行:卡尔纳普、卡西尔、海德格尔》,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彼得·辛格:《黑格尔》,译林出版社,2015年。

彼得·辛格:《休谟》,译林出版社,2016年。(合译)

荣格、卫礼贤:《金花的秘密:中国的生命之书》,商务印书馆,2016年。

托马斯·内格尔:《心灵和宇宙:对唯物论的新达尔文主义自然观的诘问》,商务印书馆,2017年。

约翰·洛西:《科学哲学的历史导论》,商务印书馆,2017年。

阿尔道斯·赫胥黎:《长青哲学》,商务印书馆,2018年。(合译)

伯特兰·罗素:《西方的智慧》,商务印书馆,2019年。

其它著作

弗雷德里克·M·韦洛克:《韦洛克拉丁语教程》,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

THE END
1.工夫之命女人养育什么意思工夫之命女人养育意思女性在家庭、社会等各方面都应该有自己的独立自主,要有自己的工夫去改善社会现状,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发挥自己的作用。工夫之命女人养育是清末民初时所流行的一种思想,呼吁女性要有独立、坚强的精神,以固守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不断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目标。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742532612644814867.html
2.功夫与工夫是什么意思“功夫”又称中国功夫、中国传统武术,是在中国清末关于“武术”的别称,主要体现在个人在武术上的应用和造诣,更具有哲理性,以“制止侵袭”为技术导向、进入认识人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的传统教化方式和个人修为。“工夫”意思是指时间和精力,指做事所费的人力,指经过训https://edu.iask.sina.com.cn/bdjx/6fAuOXARtUg.html
3.100首你只知一句,却不知全文的经典古诗词!(必须收藏)#读书##感悟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一旦进入深幽如海的侯门,从此萧郎便成为了陌路之人。后人用来指显贵人家深宅大院,门禁森严,一般人难以出入,旧日的好友因地位的悬殊而疏远隔绝。 013 绝句 宋·夏元鼎 崆峒访道至湘湖,万卷诗书看转愚。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https://xueqiu.com/6827215131/242405205
4.净宗参究念佛〔相续即生〕临命终时只要做到念佛之念相续(不被妄念间断),即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便蒙佛接引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印光大师云:“庶可正念昭彰,感应道交,蒙佛接引,往生西方矣。”(《印光法师文钞·饬终津梁跋》)〔感应道交〕众生之感与阿弥陀佛之应,相互交通。〔念念相续〕佛号彼此之间不被妄念间断,但可https://www.cfolu.com/xiuxueyd/331jingzongcanjiunianfo.html
5.微仆–第36页–高贵林国语教会C. 基督是已升天之主。 1. 他坐在父亲的右边,在荣耀中掌权。 2. 他已胜过罪、疾病、鬼魔及死亡。 3. 他差遣圣灵,唯有圣灵能改变人心。 因此: 除了基督 / 圣灵的工作之外,人并不需要什么帮助。 VI. 圣灵论: 《圣经》关乎圣灵作成圣工夫的教义。 A. 圣灵是有位格的(a person)。 1. 辅导是人对人(perhttps://cmchurch.org/author/williamxu70/page/36/
6.床上十段炼丹功道教修性炼命之术,首先讲究祛病健体,其次着重延年益寿,最后追求长生久视。笔者三年前曾在崂山得匡常修道长传授吐纳气功,属道教内功筑基功法。因观社会上各派气功五花八门,杂而多端,颇令欲学者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或见异思迁,或误入旁门,或不知火候,甚至做出偏差不可收拾,欲养生而反戕生。盖道教气功,遵循“道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354013.html
7."命里无时,求之不来。"出处及意思命里无时,求之不来。 摘自《醒世恒言·卷十八》 译文命里注定没有的,强求也不行。 注释无时:不逢时会。 赏析此句表达了一种宿命论的思想,即人的一生受到了命运的支配,有些事情是无法改变的,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达成。 完善https://so.gushiwen.org/mingju/juv_dc3a791711b9.aspx
8."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出处及意思译文贤明的名声与不肖的名声全由自己的言行而定,不能由别人给予,这就象命运不可更改,美恶不可移易一样。 注释不肖:不成材;不正派。 赏析此句说明了贤德的美名都是由自己的言行而定的,故君子务修其内而让之于外,劝勉人注重修炼自己的内心,自然有贤德之名。 https://m.gushiwen.cn/mingju/juv_4555292a673a.aspx
9.《元首的新娘》电影剧本(生命之源)影评《元首的新娘》电影剧本编剧/维·伯特霍尔德导演/维·克林格勒尔翻译/山仑纳粹德国某地。国社党分区区党部礼堂。主席台两旁垂挂着两幅卐字旗,中间高悬纳粹党卫军司令希姆莱的大幅肖像,台下坐着三十来个德国年轻姑娘。她们是纳粹德国妇女联盟盟员,正聚精会神地在聆听分区党部首脑迈耶·惠司特洛夫在台上宣讲希姆莱的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3009548/
10.四書朱子語類:十冗旁此界川配庄乐又翩缺得将常甫驷也于国家内删删一纪州进正正如不亦问去一故灌旋称孝乡党称弟丈人其是乞一奸而蛇人必先一以附乙一有耻不辱君命为上至孝弟快帷亦只是中行那一夫之私行求能克共固有之良转然辄需以孝严时为无邪孝羁虹欲不得各有时方诗惜哉须美克称印有之民转到有功不辱君命东方又无之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2717820&remap=gb
11.1968年11月24日生辰八字算命,出生於1968年11月24日四柱八字排盤六十甲子日柱論命 為人和氣,獨立自營;早年顛倒運程,是非耗財;中年貪求,慾望高昂,遭人妒忌,自重;苦學技藝,工夫之命。女人育養,中平之命運。 日柱特例 1魁罡,性剛毅明敏。 2女人容貌姣美,才情勝男人。 3對金錢的使用極端,有時一擲千金,有時一毛不拔。 https://v.8s8s.com/review_bazisuanming_2.php?bazi_id=VX13111827434&y=1968&m=11&d=24
12.命工的意思命工是什么意思命工的含义命工的寓意命工名字寓意 命工名字寓指有气度、威严、自强、勤劳、技术好、精致之意。 命工名字好不好?很好,命工名字寓义极佳,但名字具体要结合姓氏及八字才能评价好与不好、适不适合。点击输入姓氏及出生时间看命工好不好。 命工五行寓意:命字五行为水,工字五行为木, 名字水木组合,水生木,木旺。这种组合的人心底善良,https://cidian.yw11.com/ci/%E5%91%BD%E5%B7%A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