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卦震雷,代表主体状态是:蠢蠢欲动、有心无力。外卦巽风,代表客体状态是:有力无心,流动快速。主体客体内应外合,这就开心了:主体一动心,客体就出力,完美搭配顺风顺水。主体毫不费力就能享受到成果,因此以“益”为喻。
“益”在古文中,和“溢”同源,表示“满出来”的意思。在这里表示能量充盈、条件丰足、成事轻松。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
译:最初,有动力。可以借这个力进行大体规划,根本上是好的,没有过错。
损卦之后,小公司熬过了最困难的时期,由于坚持不懈的积累和探索,此时终于迎来了一道曙光。大家在探索中有了发现思路,因此恍然大悟,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虽然无法采取任何实际行动,但是起心动念了,有方向了,有目标了,“根基”正了,这种情况是“元吉”的。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
译:然后,没动力。得到了十朋之龟,无力抗拒。可以长期、良好地发展下去。看起来就像一个小王得到了帝王的待遇。是好的。
在初爻有了计划,二爻就难免需要加大投资、开发市场等等。但此时主体是无动力的,没能力没资源,只能靠外界输入。幸好,主体在损卦时期所利益的环境,在这时开始向主体回馈,主动提供资源,“益之十朋之龟”。而且这些资源都是小公司需要的,自然无法抗拒,“弗克违”。得到资源,就能让小公司持续运营、不至于倒闭,当然是“永贞吉”。这样一来,一个小公司,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如同一个小王得到了帝王般的待遇,“王用享于帝”。这时的小公司本身没有“用享于帝”的实力,完全是被资本捧红的,虽然得不配位,但这有利于公司发展成长,是吉利的。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译:第三阶段,没动力。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没毛病。信仰“中行(即:适中、恰到好处)”,告诉主事人要适可而止。
“圭”这个字,有两个基本原义。一是用于标记官员位阶等级的玉牌,二是带有刻度方向的玉制度量尺。其实没什么区别,都是“度量标记、硬性标准”的意思。抽象地理解,就是“小心选择不可随意改变的适合程度”。
你说一个小小的公司,白白拿了人家那么多钱、那么多资源,得桃报李总是基本原则吧?《象》也说了,这是“固有之也”,老天爷定的规则。要是不讲原则,别人给多少就吃多少,那可就“凶”了。由于是老天爷的规则,所以“无咎”,谈不上有错。
因此,这里要叮嘱:“过度索求,前路凶险(益之用凶事),要是你诚心信仰中道(有孚中行),就要注意拿捏尺度、适可而止(告公用圭)。”
小公司在六二得到外界资源,到了六三仍然没什么动力,无法运营的资源就是负担,小公司要在此时果断、主动地拒绝过剩的资源,使自己的规模始终在自己的掌控之下。
六四,中行告公従,利用为依迁国。
译:第四阶段,没动力。为人处事的尺度原则引领主事人拿捏尺度,有利于以度为依据、趋利避害地灵活处理管理事务。
从第四爻起,主体迈入外卦巽,先阴(服从于外界,学习并摸索社会规则),次阳(行动获利),再阳(行动难获利)。
在六四爻,小公司要开始观察环境的情况(如市场需求、资金利率、资源价格等等),摸索适合自己的尺度标准(如开辟多少生产线、贷多少款、招聘多少员工,等等)。这有利于搜集依据,不断的调整管理策略。
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译:第五阶段,有动力。各种信用定向倾注到同一个愿景里,想都不用想,根本就是好的。各种信用资源都在不断推高主体自我的价值。
小公司经过“初九”的起心发愿,又经过六二、六三、六四阶段的收集资源、潜心钻研、默默努力、审时度势、周密安排……果不其然,在九五爻大丰收了,一炮打响,名利双收,于是就变成“知名企业”、“大公司”了。这是“益”的鼎盛期。
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译:最后,有动力。不再有利益,可能遭受打击,不能持有执念,情况变差了。
小公司变成了大公司后,它对投资家的吸引力就变弱了。大家都知道,投资家看重的是潜力、是尚未发挥出来的能力。而大公司已经成熟了,因此,投资家能赚取的利润就大为减少。同时,小公司长成了大公司,其控制力也会变强,如果资本不及时撤出,很可能会被公司吞并,这对投资家来说,也是不好的。所以,如果公司生长太旺,投资家就会从大公司撤资、收回资源,这就是“莫益之”。这可能会对主体公司造成一定程度的打击,形成困境,这是“或击之”。文王告诫,这种情况下,“立心勿恒”,不能指望着别人会永永远远、无私无我地帮你帮到老死。要知道,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一旦你得益长成,恩师就变成了竞争对手了,这局面很棘手吧?所以说它“凶”啊。
《卦辞》曰: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译:益,有利于行动起来做事,有利于做大事。
《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